一种具有暖风装置的电子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208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暖风装置的电子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坐便器,尤其涉及具有暖风装置的电子坐便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坐便器的暖风是由电子坐便器内的风机抽取坐便器外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风道传入至坐便器内腔实现吹暖风功能,如在先申请文献CN202644691U所述。这些座便器由于风机的抽风口与坐便器外连通,坐便器内腔的暖风热量没得到充分利用,能耗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循环利用坐便器内腔暖风热量的电子坐便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暖风装置的电子坐便器,包括控制电路、主机、与主机铰接的坐圈、暖风装置,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装置进风口通往坐便器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坐圈由坐圈上部和坐圈底座焊接或粘贴而成,所述坐圈并设置有自坐便器内腔通往暖风装置的输入风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输入风道为注塑于坐圈底座内腔的三条单独弧形通道组成,所述的三条弧形通道的进风口分别位于坐圈内所环绕的左、中、右三个方向,所述座圈上部设有与所述弧形通道形状相似的坐圈上部密封垫。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输入风道由装配于坐圈底座的输入风道下部与坐圈底面密封条焊接或粘贴而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输入风道下部为三条弧形通道组成,所述的三条弧形通道的进风口分别位于坐圈内所环绕的左、中、右三个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暖风装置包括风机、发热装置、温度传感器、风道、过滤器和三通接头,所述的风道装配在主机内部,所述的发热装置装配于暖风出口处,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装配于发热装置与暖风出口之间,所述三通接头装配于风道进风口一侧,所述风机进风口与三通接头导通连接装配于风道上,所述的过滤器设在风机和风道进风口之间,所述风道进风口处的三通接头与输入风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坐圈底部设有U型弹性密封条和坐垫,所述U型型弹性密封条厚度大于坐垫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坐便器,由于暖风装置的进风口通往坐便器内腔,使暖风装置输出在坐便器内腔的暖风返回暖风装置而得到循环利用,并且在坐圈底部设置U型弹性密封条,减少热量往坐便器外扩散,使暖风热量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节能目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坐圈底座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坐圈底座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坐圈上部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坐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输入风道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坐圈底座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坐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时的风路示意图。

图中主机-1、壳体-101、机座-102、坐圈-2、坐圈上部-201、坐圈上部密封垫-201.1、202-坐圈底座、暖风装置-3、风道-301、暖风出口301.1、风道进风口-301.3、温度传感器-302、发热装置-303、风机-304、过滤器-305、三通接头-306、输入风道-4、弧形通道-401、弧形通道-402、弧形通道-403、弧形通道进风口-401.1、弧形通道进风口-402.1、弧形通道进风口-403.1、U型弹性密封条-5、坐垫-6、控制电路-7、输入风道下部-8、弧形通道进风口801、坐圈底面密封条-9、坐便器-10、坐便器内腔-10.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在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具有暖风装置的电子坐便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该电子坐便器包括主机1、与主机铰链连接的坐圈2、暖风装置(图未标注)等,暖风装置的风道进风口-301.3设置在主机的侧面,暖风装置自风道进风口-301.3抽取坐便器外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向坐圈2所环绕的坐便器内腔输出,用户坐在坐圈上方就会享受到舒适的暖风。但坐便器内腔暖风的能量并得不到回收利用。因此,电子坐便器在制暖风过程中耗能较大。本发明为解决电子坐便器在制暖风时能耗大的问题。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具有暖风装置的电子坐便器包括主机1、控制电路7、与主机铰接的坐圈2和暖风装置3,主机1由壳体101和机座102装配而成,坐圈2由坐圈底座202和坐圈上部201焊接或粘贴而成,暖风装置3固定于机座102上。

如图3所示,坐圈底座202的内腔面设置有三条单独弧形通道401、402和403,三条单独的弧形通道进风口401.1、402.1和403.1分别位于坐圈内所环绕的左、中、右三个方向,弧形风道可以通过注塑或装配于坐圈底座202的内腔。如图4所示,坐圈底座202的底面装配有U型弹性密封条5,U型弹性密封条5厚度大于坐垫厚度6。如图5所示,坐圈上部201的内腔面设有与弧形通道形状相对应的坐圈上部密封垫201.1,同样地坐圈上部密封垫201.1可以通过注塑或装配于坐圈上部。如图6所示,坐圈上部201和坐圈底座202焊接或粘贴连接之后,坐圈内腔的弧形通道与坐圈上部密封垫201.1密封连接形成输入风道4。

如图11所示,暖风装置包括风机304、发热装置303、温度传感器302、风道301、过滤器305和三通接头306,风道301通过螺钉装配于主机机座102上,发热装置303装配于风道暖风出口301.1处,温度传感器302装配于发热装置303与暖风出口301.1之间,三通接头306装配于风道进风口-301.3一侧,风机304进风口与三通接头306导通连接装配于风道301上,过滤器305设在风机304和风道进风口-301.3之间,风道进风口301.3处的三通接头306与坐圈内的输入风道4连接。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结构示意图,当用户使用暖风功能时,主机内风机和发热装置启动,控制电路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发热装置的功 率,暖风通过暖风出口301.1向坐便器内腔排出,用户坐在坐圈上可以享受到暖风。由于坐圈底面设有U型弹性密封条5,当用户坐在坐圈时,U型弹性密封条5紧贴于坐便器10表面,坐便器内腔10.1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更进一步地,在坐圈内设有与暖风装置连接的输入风道,输入风道的进风口401.1的开口朝向坐便器内腔10.1。实用新型工作时的风路示意图如13所示,暖风装置3排往坐便器腔内的暖风在风机304的吸力下,沿坐圈内的输入风道4返回到暖风装置3内,从而对坐便器腔内的暖风热量加以循环利用,降低电子坐便器的能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差异仅在于如图7所示,在坐圈2的底面装配输入风道下部8替代实施实例1的在坐圈底座202的内腔面设置有弧形通道。且如图8所示,输入风道下部8由三条弧形通道组成,三条弧形通道进风口801分别位于坐圈所环绕的左、中、右三个方向。如图9所示,坐圈2的底面分别装配有与弧形通道轮廓相同的坐圈底面密封条9和U型弹性密封条5,U型弹性密封条5厚度大于坐垫6的厚度。如图10所示,输入风道下部8通过与坐圈底面密封条9焊接或粘贴形成输入风道4。

同样地,输入风道4与位于风道进风口301.3处的三通接头306连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对比,由于将输入风道4设于坐圈的底面,坐圈内腔不会因增加输入风道而造成体内容积减少,从而引起降低坐圈的储水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