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452阅读:2151来源:国知局
不倒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不倒杯装置



背景技术:

杯子,如保温杯、旅行杯等,为现今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产品,当上班、在家或各种旅途中,它们都可以提供我们携带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水源。

通常为了让消费者在看到杯子时,就被外观吸引而产生购买的欲望,这类的杯子除了杯子本身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之外,皆是藉由在杯壁的外表面印制图案或是文字来提升杯子的美戚,让杯子不但能够盛装饮品供人饮用,还能够让吾人有赏心悦目的戚觉。

然而,现有的杯子形状与一般市售杯子的外观的设计大同小异,无法满足特定使用者的需求,如何能做到额外功能需求来因应使用者的需求,实属有必要再加以改进。

因此,经由上述的说明,可以得知习用的杯子结构仍具有缺点与不足;有鉴于此,本案的发明人极力加以研究创作,而终于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的不倒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倒杯装置,以达成使用安全、使用乐趣等多重面向的经济效益。

为达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不倒杯装置,该不倒杯装置包括有:一杯盖及一杯体;该杯盖包括有:一突起开口、一对流孔、一扣转部及两握把;该杯体包括有:一外杯身、一内杯身、一转合部、一圆盘部及一圆弧底部;其中,由该扣转部与该转合部相连接,使该杯体与该杯盖结合成一体,且该开口空间以及该内杯身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经由该开口空间与外部相导通,且该容置空间经由该对流孔与外部相导通,藉由上述组合可达成视觉上受人注目、造型上吸引人目光等多重面向的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AA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BB剖面图。

符号说明

不倒杯装置 1

杯盖 11

开口空间 111

凹槽 112

突起开口 113

对流孔 114

扣转部 115

握把 116

杯体 12

外杯身 121

内杯身 122

转合部 123

圆盘部 124

圆弧底部 125

剖面线 A,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不倒杯装置,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倒杯装置1,该不倒杯装置1包括有:一杯盖11及一杯体12,其中,该杯盖11为圆柱形状,该杯盖11二侧面分别具有一开口空间111以及一凹槽112,该杯盖11更包括有:一突起开口113,位于该凹槽112上,该突起开口113可以直接以口饮用或放置吸管饮用;一对流孔114,与该突起开口113相对应;一扣转部115,位于该开口空间111中;两握把116,分别相连接于该杯盖11,可以是两段式结构,或该握把116的 底部可为一弧形曲面结构,或是一长条柱状结构;以及,该杯体12,其为圆柱形状,该杯体12更包括有:一外杯身121;一内杯身122,与该外杯身121相连;一转合部123,凸出于内杯身122;一圆盘部124,延伸出该外杯身121,与该外杯身121相连;一圆弧底部125,与该圆盘部124相连。

另请增加参阅图3及图5。沿着AA及BB剖面线观之,上述不倒杯装置1中,该外杯身121与该内杯身122可为一体成型制作;或该圆弧底部125可为夜光材质所制成;由该扣转部115与该转合部123相连接,使该杯体12与该杯盖11结合成一体,且该开口空间111以及该内杯身122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经由该突起开口113与外部相导通,且该容置空间经由该对流孔114与外部相导通;当该不倒杯装置1置于一平面时,皆以一三点位于该平面上,该三点为该圆弧底部与该平面相接触的点以及两握把底部位于该平面的点。此外,该握把116与该凹槽112的中心的连线与该突起开口113与该对流孔114的连线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小于90度,邻靠于该对流孔114的一侧。

如此,经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倒杯装置的组成元件与技术特征已清楚且完整的被说明,且吾人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于本实用新型中,透过该握把116与该圆盘部125的设计,如当该不倒杯装置1置于一平面时,皆以一三点位于该平面上,使得该不倒杯装置不易倾倒。

2.此外,透过该握把116与该圆盘部125的设计,使得购买者,一眼就对本实用新型产生好奇,提高吸引人目光的效果。

必须加以强调的是,上述的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