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防病历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22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安防病历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历柜,尤其涉及能够独立、安全、准确存放病历且具有多重安防验证装置的一种安防智能病历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类医用病历柜,不论是设置为双门还是设置为单门,不管存放有多少本病历,均是由一个简单的锁具控制整个病历柜,调阅病历时只需调阅者打开锁具,就能够自由拿取病历资料。而且锁具的安防功能过于简单,这就会就会致使病历柜起不到安全保护病历的作用。并且现有的病历柜的管理比较混乱,缺少独立的存放空间以及相应的病历标识,这就有可能会导致病历拿错放混的情况发生。

病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料,由于病历柜的防护装置过于简单、缺少安防装置,这就埋下了非常多的不安全因素。一旦锁具被打开,谁都有可能获取多本病历,这就导致了许多医院出现过病历丢失的情况。而且一旦医患双方发生医疗矛盾时,就很有可能出现医患双方争抢病历的情况,由于现有病历柜的缺点,病历柜就很容易被破坏,就会导致病历被抢取夺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能够独立、安全、准确存放病历且具有多重安防验证装置的一种智能安防病历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柜体和多重安防验证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若干独立的文件抽屉,每个文件抽屉用于存放单独的病历,且每个文件抽屉左方设置有电力磁控锁,右边设置有独立的数字标识;所述柜体上方还设置有条形码扫描装置、指纹识别装置、磁卡读取器、数字按键、震动传感器。条形码扫描装置用于识别调阅条形码,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调阅者指纹,磁卡读取器用于读取调阅者磁卡,三种装置均用来验证调阅者身份;震动传感器则是用来进行安防,防止病历丢失;数字按键用于输入病历存放文件抽屉的编码,以便智能能控制芯片向电力磁控锁发送开启指令。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防病历柜,所述病历存放独立的文件抽屉右侧设置有电力磁控锁,左侧设置有数字标识。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防病历柜,所述多重安防验证装置包括条形码扫描装置、指纹识别装置、磁卡读取器,并与智能控制芯片相连,数字按键部分与智能控制芯片的指令输入端相连,电力磁控锁则与智能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若干独立密闭的文件抽屉,这就避免了病历资料存放的混乱和拿错放混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文件抽屉的左端设置有独立的电力磁控锁,以及病历柜体上方设置有震动传感器,这使得病历的存放变得更加智能化、安全化。

本实用新型柜体上方设置有多重安防验证装置,需要调阅者通过条形码、指纹、磁卡三重识别及按下相应的数字按键才能打开柜体,获得相应的病历资料,这使得调阅病历变得更加规范化、安全化,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病历的存放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述病历柜,可以通过在现有病历柜上相应的验证防护装置即可,制作成本低、结构合理、安全效果明显,便于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各组件为:1病历柜体、2文件抽屉、3电力磁控锁、4条形码、5条形码扫描装置、6指纹识别装置、7震动传感器、8磁卡、9磁卡读取器、10数字按键、11数字标识、12抽屉把手、13万向滑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防病历柜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由病历柜体1和文件抽屉2、电力磁控锁3、条形码扫描装置5、指纹识别装置6、震动传感器7、磁卡读取器9、数字按键10构成,每个独立密闭的文件抽屉2可安全存放病历资料,电力磁控锁3控制文件抽屉2,条形码扫描装置3、指纹识别装置6、磁卡读取器9用于验证调阅病历者身份信息,然后联合数字按键10,通过智能控制芯片向电力磁控锁3发送开启指令,从而可以打开所需要的文件抽屉2。

使用本实用新型智能安防病历柜时,调阅病历的人需要凭借相应的病历条形码4通过条形码扫描装置5的验证,同时调阅病历者需要通过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验证以及需要凭借磁卡8通过磁卡读取器的验证,只有三者验证通过之后,调阅者才能通过数字按键10,向智能控制芯片发送相应文件抽屉2所对应的电力磁控锁3,从而获得所需的病历资料。

所述条形码扫描装置(5)用于识别调阅病历所需条形码(4),指纹识别装置(6)用于识别调阅病历者的指纹,磁卡读取器(9)用于识别调阅所需磁卡(8),数字按键(10)用于输入所需调阅病历的对应编码,以便控制相应的程序,打开对应的电力磁控锁(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