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茶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6940阅读:1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茶水机。



背景技术:

茶水机是一种方便饮茶的机器,传统的茶水机在茶具的收纳方面考虑欠缺,同时茶具也不方便烫洗,另外对于茶具的消毒也有所忽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茶水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茶水机,它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台面上右上角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紫外线消毒装置,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内置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侧边设置有紫外线灯开关,所述机壳台面上左上角设置有L形上水管,所述L形上水管底部通过角阀固定在机柜上且与外接饮用水管连通,所述L形上水管端部设置有水龙头,所述L形上水管右下角台面上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内嵌于机壳上,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上设置有烧水壶,烧水壶附近机壳台面上放置有茶具;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外侧设置有绝热环,所述绝热环右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机壳前侧台面上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为中空结构内侧套有可移动面板,所述面板和可移动面板上表面均设置有隔热面层,所述机壳内与可移动面板侧边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滑槽,所述可移动面板安装在滑槽上,另外与滑槽对应的机壳内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水器,所述下水器通过下水软管连接预先放置的废水桶,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和电磁加热装置通过导线与机壳内的小型变压器连接,所述小型变压器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底部消毒口为倾斜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L形上水管为铜质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面层为云母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移动面板上端部设置有弧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茶水机,茶水机台面上设置可移动面板,可移动面板下面茶水机内腔中设置有水槽,方便烫洗茶具,烫洗后的废水经下水器和下水软管流进废水桶,同时水槽也可以存放茶具,这样使得茶水机台面简洁;另外面板上面设置有云母层的隔热面层,减小滚烫的茶具对茶水机台面影响,另外茶水机对于茶具通过紫外线消毒装置提供紫外线消毒;L形上水管及电磁加热装置方便了取水和快速加热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茶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面板,3-隔热面层,4-可移动面板,5-滑槽,6-弧形凹槽,7-水槽,8-下水器,9-电磁加热装置,10-说龙头,11-L形上水管,12-烧水壶,13-绝热环,14-控制按钮,15-茶具,16-紫外线消毒装置,17-紫外线灯开关,18-支撑板,19-电源线,20-下水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茶水机,它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台面上右上角设置有支撑板18,所述支撑板18上固定有紫外线消毒装置16,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6内置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6底部消毒口为倾斜状,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6侧边设置有紫外线灯开关17,所述机壳1台面上左上角设置有L形上水管11,所述L形上水管11为铜质水管,所述L形上水管11底部通过角阀固定在机柜1上且与外接饮用水管连通,所述L形上水管11端部设置有水龙头10,所述L形上水管11,右下角台面上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9内嵌于机壳1上,所述电磁加热装置9上设置有烧水壶12,烧水壶12附近机壳台面上放置有茶具15;所述电磁加热装置9外侧设置有绝热环13,所述绝热环13右侧设置有控制按钮14,所述机壳1前侧台面上设置有面板2,所述面板2为中空结构内侧套有可移动面板4,所述面板2和可移动面板4上表面均设置有隔热面层3,所述隔热面层3为云母层;所述机壳内与可移动面板4侧边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滑槽5,所述可移动面板4安装在滑槽5上,所述可移动面板4上端部设置有弧形凹槽6,方便移动可移动面板4,另外与滑槽5对应的机壳1内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水槽7,所述水槽7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水器8,所述下水器8通过下水软管20连接预先放置的废水桶,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16和电磁加热装置9通过导线与机壳内的小型变压器连接,所述小型变压器通过电源线19与外接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茶水机台面上设置可移动的面板,可移动面板下面茶水机内腔中设置有水槽,方便烫洗茶具,烫洗后的废水经下水器和下水软管流进废水桶,同时水槽也可以存放茶具,这样使得茶水机台面简洁;另外面板上面设置有云母层的隔热面层,减小滚烫的茶具对茶水机台面影响,另外茶水机对于茶具通过紫外线消毒装置提供紫外线消毒;L形上水管及电磁加热装置方便了取水和快速加热水。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