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90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潮按钮,尤其涉及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



背景技术:

目前,饮水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及学校教室等场所。饮水机上一般都设置有按钮,但因为饮水机使用频繁,壳体外表面容易附着有水,使饮水机常常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而现有的按钮一般都存在活动间隙,潮湿的环境中水汽甚至壳体外表面的水难免会进入按钮内,不仅会对按钮内的电路板等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减短饮水机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引起使用者触电,严重威胁使用者的安全。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饮水机用的按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水防潮且效果极好,使用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的饮水机用防潮按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上端并与之构成滑移配合的按钮帽、与所述按钮帽下端面固定连接的推杆、设置在所述按钮帽下方的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推杆下方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密封台,所述密封台中部成型设置有可供所述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密封台处于所述按钮帽的下方,所述按钮帽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迷宫式防潮结构。

所述迷宫式防潮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按钮帽下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环形凸起部、成型在所述密封台上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环形凸柱,所述环形凸起部与所述环形凸柱互相嵌接。

所述推杆下端设置有与之联动配合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推杆处于上止点时与所述密封台下端面紧接触,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推杆处于下止点时可按压所述控制板。

所述弹性件上端与所述按钮帽接触,所述弹性件下端与所述密封台接触。

所述弹性件可为螺旋弹簧。

所述控制板包括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上方的轻触按钮。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其迷宫式防潮结构包括成型在按钮帽下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环形凸起部、成型在密封台上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环形凸柱,环形凸起部与环形凸柱互相嵌接,采用此种技术方案,环形凸起部与环形凸柱之间形成迷宫状结构,在按钮被按下时,外部的水汽或水珠不能轻易的通过中间的间隙进入按钮内部,大大地增加了装置防水防潮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其推杆下端设置有与之联动配合的密封件,密封件在推杆处于上止点时与密封台下端面紧接触,密封件在推杆处于下止点时可按压控制板,采用此种方案,在按钮回弹后,密封件与密封台下端面紧接触,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防水防潮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其弹性件上端与按钮帽接触,弹性件下端与密封台接触,采用此种技术方案,弹性件设置在按钮帽与密封台之间,节约空间,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其弹性件可为螺旋弹簧,采用此种技术方案,安装拆卸方便且工作可靠性高。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其控制板包括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上方的轻触按钮,采用此种技术方案,轻触按钮可被密封件按下,装置结构紧凑,可靠性高。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能防水防潮且效果极好,可靠性高,使用安全,结构紧凑,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壳体1,按钮帽2,推杆3,控制板4,迷宫式防潮结构5,密封件6,密封台11,环形凸起部51,环形凸柱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饮水机用防潮按钮,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上端并与之构成滑移配合的按钮帽2、与按钮帽2下端面固定连接的推杆3、设置在按钮帽2下方的弹性件(图中未画出)、设置在推杆3下方的控制板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密封台11,密封台11中部成型设置有可供推杆3穿过的通孔,密封台11处于按钮帽2的下方,按钮帽2与壳体1之间设有迷宫式防潮结构5。采用此种技术方案,能有效防止水汽甚至饮水机壳体外表面的水进入按钮内对按钮内的电器元件造成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迷宫式防潮结构5包括成型在按钮帽2下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环形凸起部51、成型在密封台11上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环形凸柱52,环形凸起部51与环形凸柱52互相嵌接,采用此种技术方案,环形凸起部51与环形凸柱52之间形成迷宫状结构5,在按钮被按下时,外部的水汽或水珠不能轻易的通过中间的间隙进入按钮内部,大大地增加了装置防水防潮效果。推杆3下端设置有与之联动配合的密封件6,密封件6在推杆3处于上止点时与密封台11下端面紧接触,密封件6在推杆11处于下止点时可按压控制板4,采用此种方案,在按钮回弹后,密封件6与密封台11下端面紧接触,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防水防潮效果更好。弹性件(图中未画出)上端与按钮帽2接触,弹性件(图中未画出)下端与密封台11接触,采用此种技术方案,弹性件(图中未画出)设置在按钮帽2与密封台11之间,节约空间,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图中未画出)可为螺旋弹簧,采用此种技术方案,安装拆卸方便且工作可靠性高。控制板4包括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上方的轻触按钮,采用此种技术方案,轻触按钮可被密封件6按下,装置结构紧凑,可靠性高。

另外,本实施例中,壳体1顶端设有凸缘结构,凸缘下方的壳体1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在壳体1上套设一个能与壳体1外螺纹形成螺纹配合的螺母,拧紧螺母即可将按钮固定在饮水机预留位置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实施例,如图4所示,环形凸起部51与环形凸柱52均为两个,密封件6下端侧面与壳体1内壁接触,环形凸起部51与环形凸柱52之间形成迷宫状结构更加复杂,密封件6与壳体1内壁接触,密封件6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更大,且在按钮被按下时,密封件6只在中间位置产生与密封台11的间隙,其边缘仍与壳体1内壁接触,密封性更好,大大地增强了防水防潮效果。不难理解,环形凸起部51与环形凸柱52的数量还可更多,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按钮帽2,推杆3,控制板4,迷宫式防潮结构5,密封件6,密封台11,环形凸起部51,环形凸柱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