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辣椒面机,具体为一种厨房用高效率制辣椒面机,属于厨房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辣椒面是一道美食,主要食材是辣椒,主料:干辣椒,熟芝麻、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等,根据地方口味不同,佐料稍有变化,制作方法:第一步:将干辣椒除干粑;第二步:烘干;辣椒烘干;第三步:将辣椒剪成段;剪好的干辣椒与花椒、桂皮、八角、炒好的原料凉一会儿,然后放入研磨杯中,加少许芝麻一起研磨成粉状。备注:1、研磨好的辣椒面要彻底晾凉后才能装入密封袋保存,否则容易回潮变质;2、辣椒面可以用来就菜就馍,即油泼辣子;3、干辣椒含有少量水分,经过炒制的干辣椒不仅容易研磨、能延长保质期、而且会更香。
辣椒面的口感与研磨出的辣椒粉粗细有一定关系,一般辣椒粉都会磨成非常细的颗粒状,传统的方式就是通过人工使用捣杵不断的捣碎干辣椒,时间长了,手臂就会酸麻,为了可以使用机器代替人工,我们提出了一种厨房用高效率制辣椒面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厨房用高效率制辣椒面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厨房用高效率制辣椒面机,包括机座和动力装置,所述机座包括捣头座和捣槽座,所述捣头座与捣槽座插装连接,所述捣头座与捣槽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螺栓底端设有感应开关,所述捣槽座为阶梯槽,所述捣槽座内部底端为半球槽,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捣头座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椭圆凸轮和弹簧捣杆,所述电机固定在捣头座上方的空腔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椭圆凸轮的中心轴,所述弹簧捣杆设置在椭圆凸轮的下方,所述椭圆凸轮与弹簧捣杆滑动接触,所述弹簧捣杆的中间位置上固定连接弹簧圆盘,所述弹簧圆盘下方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捣头座上,所述弹簧捣杆与捣头座内部间隙连接,所述弹簧捣杆底端设有球形捣头。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采用双开关控制,双开关包括感应开关和电源开关,所述感应开关设置在螺栓孔底端,所述电源开关设置在捣头座的外壁上,确保机器只有在捣槽座与捣头座用螺栓固定好,且通电正常的情况下才会工作,增加了机器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球形捣头杆的捣头直径小于捣槽座内部底端的半球槽直径,使捣头可以在捣槽座内无障碍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椭圆凸轮的曲面与弹簧捣杆的上端面均为光滑表面,使相对滑动时摩擦力减小,减少电机的耗电量。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辣椒面的制作效率;
2、使用简单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厨房用高效率制辣椒面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捣头座;2、捣槽座;3、螺栓;4、感应开关;5、电机;6、椭圆凸轮;7、弹簧捣杆;8、球形捣头;9、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厨房用高效率制辣椒面机,包括机座和动力装置,所述机座包括捣头座1和捣槽座2,所述捣头座1与捣槽座2插装连接,所述捣头座1与捣槽座2通过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螺栓3底端设有感应开关4,所述捣槽座2为阶梯槽,所述捣槽座2内部底端为半球槽,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捣头座1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5、椭圆凸轮和弹簧捣杆7,所述电机5固定在捣头座1上方的空腔中,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椭圆凸轮的中心轴,所述弹簧捣杆7设置在椭圆凸轮的下方,所述椭圆凸轮与弹簧捣杆7滑动接触,所述弹簧捣杆7的中间位置上固定连接弹簧圆盘,所述弹簧圆盘下方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捣头座1上,所述弹簧捣杆7与捣头座1内部间隙连接,所述弹簧捣杆7底端设有球形捣头8。
所述电机5采用双开关控制,双开关包括感应开关4和电源开关9,所述感应开关4设置在螺栓3孔底端,所述电源开关9设置在捣头座1的外壁上,确保机器只有在捣槽座2与捣头座1用螺栓3固定好,且通电正常的情况下才会工作,增加了机器的使用安全性,所述球形捣头8杆的捣头直径小于捣槽座2内部底端的半球槽直径,使捣头可以在捣槽座2内无障碍伸缩,所述椭圆凸轮的曲面与弹簧捣杆7的上端面均为光滑表面,使相对滑动时摩擦力减小,减少电机5的耗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厨房用高效率制辣椒面机工作流程为:将切碎的干辣椒放入捣槽座2中,用螺栓3将捣槽座2与捣头座1固定连接,此时感应开关4通电,按下电源开关9,电机5在双开关同时通电时会开始工作,通过椭圆凸轮的转动使弹簧捣杆7不断的下压,将切碎的辣椒段砸成辣椒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