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坚果破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177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坚果破壳器。



背景技术:

坚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食物。但是坚果大部分具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且其形状大多为球形或近球形,破开其外壳比较困难。人们在食用时,往往需要使用坚果破壳器。但是,目前的坚果破壳器在进行破壳处理时,不便于调节坚果的受力位置,导致坚果受力点较少且较为集中,破壳效果不理想,且容易造成果壳飞溅,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坚果破壳器,以解决破壳过程中坚果受力位置不便于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坚果破壳器,包括破壳器本体和挤压装置;

所述破壳器本体具有用于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呈开放式,以使坚果的受力位置能被调节;

所述挤压装置的一端穿过所述破壳器本体,且伸入至容纳空间对坚果进行挤压。

进一步地,所述破壳器本体为环状结构,其中环状结构的中空部分为用于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破壳器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颗粒状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破壳器本体的内侧相对挤压装置的位置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装置与破壳器本体的一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装置为螺杆,所述螺杆与坚果接触的一端为其尾端。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顶端固定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为扁平状,其侧边与所述螺杆顶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包括与所述破壳器本体配合使用且用于取出坚果果肉的小叉子。

进一步地,所述破壳器本体的边缘设置为圆角。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该坚果破壳器包括破壳器本体和挤压装置,其中,破壳器本体具有用于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呈开放式,以使坚果的受力位置能被调节,挤压装置的一端穿过破壳器本体,且伸入至容纳空间对坚果进行挤压。在使用中,将需要破壳的坚果放置到破壳器本体的容纳空间内,挤压装置穿过破壳器本体上的孔伸入容纳空间作用在坚果某位置上,向坚果施力,坚果上的这一块果壳受到挤压而破开。开放式的破壳器本体便于坚果调节位置,通过转动坚果,调整坚果的受力位置。依此多次调节坚果位置,使得坚果多角度受力,破壳效果更好,降低了果壳飞溅伤害到人体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坚果破壳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坚果破壳器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破壳器本体;2-螺杆;

3-手柄;4-小叉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坚果破壳器,包括破壳器本体1和挤压装置;破壳器本体1具有用于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呈开放式,以使坚果的受力位置能被调节;挤压装置的一端穿过破壳器本体1,且伸入至容纳空间对坚果进行挤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坚果破壳器包括破壳器本体1和挤压装置。其中,破壳器本体1具有一个用于放置坚果的开放式的容纳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坚果的受力位置进行调节。

破壳器本体1上开设有一个通向其用于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的通孔,挤压装置通着这个通孔与破壳器本体1连接在一起。该通孔应优选设置在破壳器本体1某一表面的中部,便于挤压装置穿过,也便于后面施力均匀。这里的挤压装置优选地为圆柱状结构,较之于截面为多边形的柱状结构,圆柱状结构没有棱角,更方便伸入通孔。相应地,通孔截面也为圆形。这样的结构,使得挤压装置可以相对通孔转动。

使用时,挤压装置的一端穿过破壳器本体1上的通孔,并且伸入至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作用在坚果上。使用时,将需要破壳的坚果放置到破壳器本体1的容纳空间内,挤压装置穿过破壳器本体1上的通孔伸入容纳空间作用在坚果上某位置,使用者对挤压装置施加一定的力,该力通过挤压装置传递到坚果上的该位置,该位置的果壳受到挤压而破开。因为是开放式的破壳器本体1,解除挤压装置对坚果的挤压后,通过转动坚果调节坚果在容纳空间的位置,从而改变坚果的受力位置,进而再使用挤压装置对坚果施力破开坚果壳。依此多次调节坚果位置,使得坚果多角度受力,破壳效果更好,进而降低了果壳飞溅伤害到人体的风险。

挤压装置穿过破壳器本体1的方式有多种,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穿过方式,只要保证挤压装置穿过破壳器本体1作用在坚果上。将挤压装置伸进通孔内后,继续向内推进,直到挤压装置下部接触到坚果。进而对坚果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坚果的果壳会被破开。

需要说明的是破壳器本体1对于挤压装置起到一个限位与导向的作用,限定挤压装置只能沿着开设在破壳器本体1上的通孔运动,引导挤压装置作用到坚果上,从而达到将力传递到坚果的目的。这就要求开设在破壳器本体1上用于穿过挤压装置的通孔的直径不能较之于挤压装置作用在坚果上的一端太大,若通孔的直径远大于挤压装置作用在坚果上的一端的直径,挤压装置穿过该孔后,在沿着轴向方向上会产生晃动,导致挤压装置不能稳定地作用在坚果上而向坚果施力。

挤压装置穿过破壳器本体1的通孔,挤压装置的外表面与孔壁接触。当孔径略大于挤压装置的直径,挤压装置与孔壁产生较大摩擦力。在使用时,将挤压装置向破壳器本体1内推进过程会比较困难,此时,挤压装置采用边旋转边推进孔内的方式会比较省力。

并且,通过调整挤压装置伸入破壳器本体1的容纳空间的深度,可以使得本实施例对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坚果进行破壳处理。当坚果为核桃这类较为大型的坚果时,挤压装置伸入破壳器本体1的容纳空间的深度就会比较小。而当坚果为开心果这类较为小型的坚果时,挤压装置伸入破壳器本体1的容纳空间的深度就会比较大。

破壳器本体1为环状结构,其中环状结构的中空部分为用于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

破壳器本体1用来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为开放式,便于转动坚果,从而挤压装置可以作用在坚果表面不同区域,以达到挤压装置可以对坚果多角度施力的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破壳器本体1为环状结构,是考虑到多数坚果的形状为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环状结构的中空部分更便于放置坚果。而环状结构的厚度一般远小于其表面径向长度,这样的结构便于使用者持握。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破壳器本体1只需要保证放置坚果的中空部分为圆形或近圆形,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容纳不同类型的坚果。其外部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多种形状。另外,破壳器本体1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多种图案及装饰,增加美观性与趣味性。例如,针对儿童群体,将破壳器本体1设置为深受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形象。

破壳器本体1的材质可以选用多种材料,其中,塑料为优选方案。塑料质轻便于携带,可塑性强,且价格比较低廉。当破壳器本体1的材质为塑料时,该塑料需要具有较大的强度,以承受坚果对其产生的压力。破壳器本体1的材质还可以选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塑性好的优点,可加工成各种型材。破壳器本体1的材质还可以选用塑性好、耐腐蚀的不锈钢。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的破壳器本体更坚固耐用。

更进一步,破壳器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颗粒状凸起。

当坚果放置在破壳器本体1的容纳空间内,挤压装置穿过破壳器本体1作用在坚果上时,坚果受到的力为挤压装置对其的挤压力和破壳器本体1的容纳空间内相对挤压装置一端的支撑力。由于大多数坚果壳比较光滑,且其形状大多为球形或近球形,坚果会在沿挤压装置施力的方向上的两点上受力,当受到的两个点上的力有些微偏移坚果的中轴线,光滑的坚果可能会滑出破壳器本体1,严重可能造成使用者受伤。考虑到这一点,本实施例在放置坚果的破壳器本体1内侧设置有颗粒状的凸起。颗粒状凸起,大大增加了坚果与破壳器本体1接触的摩擦力,进一步限定了坚果的放置位置,提高了其稳固性,也就降低了坚果受到偏离中轴线方向的力时滑出破壳器本体1的风险。

颗粒状凸起可以设置在破壳器本体1内侧,也可以在破壳器本体1内侧直接开设而成。并且,颗粒状凸起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可以是金字塔状、柱状、半球状,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形状,根据需要选择设置。

本实施例中,颗粒状凸起设置在破壳器本体1的内侧一圈,颗粒状凸起的形状为金字塔状。

挤压装置与破壳器本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

螺纹连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

挤压装置与破壳器本体1的连接方式由简单的穿孔连接改进为螺纹连接,一方面使挤压装置与破壳器本体1的连接更为稳固,从而便于操作,另一方面,螺旋推进的方式对于使用者来讲会更省力。使用者只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挤压装置,渐进的螺纹会将挤压装置向通孔内输送,抵达容纳空间作用在坚果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挤压装置可以是多种具有螺纹结构的装置。并且,挤压装置与破壳器本体1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反向旋出,以便于调整挤压装置相对坚果的距离。当对坚果进行完破壳处理后,按照与旋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挤压装置,就可以将挤压装置轻松地从通孔旋出。

优选地,挤压装置为螺杆2,螺杆2与坚果接触的一端为其尾端。

螺杆2是一种外表面切有螺旋槽的圆柱或者切有锥面螺旋槽的圆柱,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

本实施例中,作为挤压装置的螺杆2穿过破壳器本体1上的螺纹通孔伸入到放置坚果的容纳空间内。此处,将螺杆2与坚果接触的一端定义为其尾端,相应地,其另一端为顶端。

螺杆2顶端固定设置有便于使用者手持的手柄3。

螺杆2作为挤压装置作用时,需要对其在轴线方向施加较大的力才能达到对坚果破壳的效果。对螺杆2施力较为不便,需要使用者耗费很大的力气,并且,由于力的反作用,其顶端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螺杆2的顶端设置有手柄3,方便使用者对螺杆2施力的操作。

该手柄3的形状应该设置为便于使用者手握。在使用中,使用者手握手柄3,通过旋转手柄3,进而带动螺杆2旋转,使得螺杆2随着螺纹旋转伸入破壳器本体1的容纳空间作用在坚果上。

手柄3与螺杆2的连接方式优选地为固定设置。因为作为挤压装置的螺杆2在向坚果施力的过程中,是通过旋转与破壳器本体1上的具有螺纹通孔配合推进的,手柄3与螺杆2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时,更容易操作。对于使用者,也更加省力。

手柄3的材质优选为塑料,因为塑料质轻且价廉。

手柄3为扁平状,其侧边与螺杆2顶端固定连接。

考虑到作为挤压装置的螺杆2在使用中是旋转推入破壳器本体1的通孔从而进入容纳空间作用在坚果上,将手柄3相应地设置为扁平状,其侧边与螺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扁平状的手柄3在操作中增加了持握的便利性,也更便于旋转螺杆2。

破壳器本体1边缘设置为圆角。

在使用中,使用者会手持破壳器本体1,在对坚果进行破壳时,还需要施加一定的力以防止破壳器本体1移动或转动。若破壳器本体1边缘比较尖锐或者锋利,使用者在进行破壳处理过程中会感觉到不适,且有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实施例2

如附图2-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破壳器本体1的内侧相对挤压装置的位置还设置有凹槽。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坚果破壳器,包括破壳器本体1和挤压装置。破壳器本体1为环状,具有一个用于放置坚果的开放式的容纳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坚果放置的位置对坚果的受力位置进行调节。挤压装置为设置有手柄3的螺杆2,破壳器本体上开设有螺纹通孔,螺杆2通过螺纹连接穿过破壳器本体1,伸入容纳空间,作用在坚果上。破壳器本体1的容纳空间内侧设置有金字塔状的颗粒状凸起。

坚果破壳器还经常被用来破开可食用的果核。大部分果核都有一圈尖状边缘的形状,例如各种杏核、桃核。对这类果核的破壳处理时,由于其具有一圈尖状边缘,将果核沿这一圈尖状边缘夹持住特别不方便,也就不便于在该尖端边缘上施加压力而破开果核,不能达到多角度对果核施压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地限定坚果放置位置,增加其稳固性,在破壳器本体1内侧相对挤压装置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放置这类坚果凹槽。使用时,将这类果核具有尖端边缘的一侧放在凹槽内,其另一边的具有尖端边缘的接触挤压装置,本实施例可以在果核的尖端边缘两侧施力,达到多角度对果核破壳的目的。

该凹槽可以为沿破壳器本体1的内侧圆周延伸设置,也可以为沿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同时,凹槽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是任何方向。

并且,作为挤压装置的螺杆2尾部还设置有倒喇叭状结构。

这样的结构是为了使挤压装置与坚果的接触点更多,对坚果的固定作用更强,用于更好地卡住坚果,也更便于施力。

此外,本实施例还增加了与破壳器本体1配合使用且用于取出坚果果肉的小叉子4。

为了进一步方便本实施例的使用,在对坚果进行破壳处理后,可用配备的小叉子4将坚果的果肉取出。

小叉子4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小叉子4的叉头也可以为多种形式,只要能达到将坚果的果肉捡起的效果即可。同时,根据不同的坚果类型,可以为一个破壳器本体1配置不同规格小叉子4,以适应不同的坚果破壳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该小叉子4可以与破壳器本体1连接在一起。因为小叉子4比较小,在储藏收纳时容易丢失,将小叉子4与破壳器本体1连接在一起,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小叉子4手柄3尾部设置有一封闭圆环,破壳器本体1上开设有一小通孔,通过线性材料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方便存储放置。

同时,考虑到成本问题,小叉子4的材质选择为塑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