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5618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陶瓷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设备技术,尤指一种陶瓷锅。



背景技术:

制造的陶瓷锅要求底部导热性好、侧壁保温性能好,从而实现快速烹饪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现有的陶瓷锅的有采用如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陶瓷锅中间加一层导热金属,并延伸至锅底部从而实现快速导热的功能;该方案工艺成本高,由于陶瓷和金属的收缩性不同,结合部可靠性差,陶瓷锅整体壁厚大,笨重。

第二种,陶瓷锅底部掏空,嵌入一块导热金属,从而实现快速导热的作用;该方案为不同材料相结合,陶瓷锅整体性被破坏,影响美观,金属底部受热易变形,氧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陶瓷锅,锅底具备快速导热的性能,实现了锅体快速加热的目的;锅壁具备储热的性能,实现了锅体保温的目的;且制成的锅体性能优越、实用性好。

为了达到本申请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陶瓷锅,包括锅体和盖装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体包括:保温陶瓷材质的锅壁;和导热陶瓷材质的锅底,与所述锅壁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锅底呈圆形状,所述锅壁呈环形状,且所述锅底的导热率高于锅壁的导热率。

可选地,所述锅体还包括:装饰层,设置于所述锅壁和所述锅底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锅壁和所述锅底采用烧结工艺制作成一体。

可选地,所述锅底为含有氧化铝的刚玉烧制而成。

可选地,所述锅壁为白瓷或紫砂烧制而成。

可选地,所述锅壁的下边缘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翻边,所述锅底的边缘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翻边抵压在所述第二连接翻边上、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翻边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锅壁的下边缘处具有向内延伸的搭接翻边,所述锅底的边缘处具有搭接边,所述搭接边抵压在所述搭接翻边上、并与所述搭接翻边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锅体还包括:连接部,位于所述锅壁和所述锅底之间、并连接所述锅壁和所述锅底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锅体还包括:填充层,位于所述锅壁和所述锅底之间、并填充于所述锅壁和所述锅底之间的外露空间内,且所述填充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锅,锅壁采用保温陶瓷材质制造,具备储热的性能,实现了锅体保温的目的;锅底采用导热陶瓷材质制造,具备快速导热的性能,实现了锅体快速加热的目的;且锅底和锅壁均为陶瓷材质,其收缩率差异小,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好,锅体整体壁厚也可制作的薄厚适中,可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陶瓷锅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锅体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陶瓷锅的锅体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陶瓷锅的锅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所述陶瓷锅的锅体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锅体,11锅壁,12锅底,13装饰层,14第一连接翻边,15第二连接翻边,16定位孔,17搭接翻边,18搭接边,191连接层,192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陶瓷锅。

本申请提供的陶瓷锅,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锅体1和盖装在锅体1上的锅盖,锅体1包括:保温陶瓷材质的锅壁11;和导热陶瓷材质的锅底12,与锅壁11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锅,锅壁11采用保温陶瓷材质制造,具备储热的性能,实现了锅体1保温的目的;锅底12采用导热陶瓷材质制造,具备快速导热的性能,实现了锅体1快速加热的目的;且锅底12和锅壁11均为陶瓷材质,其收缩率差异小,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好,锅体1整体壁厚也可制作的薄厚适中,可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

可选地,锅底12呈圆形状,锅壁11呈环形状,且锅底12的导热率高于锅壁11的导热率。

锅体1呈圆柱形结构,内部无死角,方便于清洗和盛装食物;锅底12的导热率高于锅壁11的导热率,锅底12满足快速导热的要求、锅壁11满足保温的要求,制成的锅体1能效利用率高、烹饪速度快。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锅体1还包括:装饰层13,设置于锅壁11和锅底12的表面上,制成的锅体1外观一致性好,确保锅体1美观。

具体地,装饰层13为釉层,在锅体1上封釉后再进行一次烧制,确保了从外观上看不出锅底12和锅壁11的结合点,保持了锅体1的整体一致性。

可选地,锅壁11和锅底12采用烧结工艺制作成一体,锅底12的材质为含有氧化铝的刚玉,锅壁11的材质为白瓷或紫砂。

锅底12由含氧化铝超高的刚玉高温(1600°左右)烧制而成,锅壁11由普通陶瓷(1000°~1200°)烧制而成。在烧制好的锅底12和锅壁11的配合面之间撒上釉粉,定位好锅底12和锅壁11之后进行整体烧制,也可以对锅体1整体再封釉后整体烧制,使得锅底12和锅壁11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锅壁11的下边缘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翻边14,锅底12的边缘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翻边15,第一连接翻边14抵压在第二连接翻边15上、并与第二连接翻边15连接在一起;此结构方便于通过釉粉连接锅底12和锅壁11,锅底12和锅壁11的结合面积大,连接后强度高,可保证锅体1的使用寿命长久。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翻边14上和第二连接翻边15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孔16,第一连接翻边14和第二连接翻边15在填充完釉粉后通过定位孔16进行定位,再向定位孔16中填充满收缩率很低的陶瓷泥(如:氮化硅陶瓷泥、铝硅陶瓷纤维或者水晶玲珑瓷),最后进行锅体1整体封釉,再进行整体烧制,制成锅体1,保证锅体1外观的一致性,制成的锅体1更美观。

通过定位孔16进行定位可防止锅体1和锅壁11在烧制过程中错位,确保制作成合格的锅体1,有效提高了锅体1的合格率。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锅壁11的下边缘处具有向内延伸的搭接翻边17,锅底12的边缘处具有搭接边18,搭接边18抵压在搭接翻边17上、并与搭接翻边17连接在一起。

搭接翻边17和搭接边18结构的配合,搭接翻边17对搭接边18具有支撑和限位的作用,即锅壁11支撑锅底12,搭接翻边17和搭接边18(均为一整周台阶结构)配合后在径向上限位,无需再额外设置专门的定位结构,而且搭接翻边17和搭接边18之间的配合面积增大,连接后强度高,制成的锅体1不易损坏,有效保证了锅体1的使用寿命。

在搭接翻边17和搭接边18的外露缝隙内再填充满收缩率很低的陶瓷泥(如:氮化硅陶瓷泥、铝硅陶瓷纤维或者水晶玲珑瓷),最后进行锅体1整体封釉,再进行整体烧制,制成锅体1,保证锅体1外观的一致性,制成的锅体1更美观。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锅体1还包括:连接部191,位于锅壁11和锅底12之间,可更好地连接锅壁11和锅底12在一起,所述连接部191为一连接层;和填充层192,位于锅壁11和锅底12之间、并填充于锅壁11和锅底12之间的外露空间内,以消除锅壁11和锅底12之间的缝隙,提升锅体1美观度。

连接层191的材质为釉粉,其连接强度高、更好地保证锅底12和锅壁11的连接强度,填充层192的材质为收缩率很低的陶瓷泥,保证烧制后仍能填充满锅底12和锅壁11之间的缝隙。

当然,锅底12和锅壁11也可直接制作成一体,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但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锅的锅体1采用两种不同材质的陶瓷结合而成,锅底12采用刚玉烧制而成,其具有导热率大,热膨胀率小,强度高的特性,锅壁11采用普通的陶瓷(白瓷、紫砂);制成的锅体1具备快速导热的性能,解决了锅体1加热慢的难题;锅壁11的普通陶瓷储热能高,散热慢确保了锅体1的保温特性;最后锅体1再进行整体封釉,保证锅体1外观的一体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锅,锅壁采用保温陶瓷材质制造,具备储热的性能,实现了陶瓷锅保温的目的;锅底采用导热陶瓷材质制造,具备快速导热的性能,实现了陶瓷锅快速加热的目的;且锅底和锅壁均为陶瓷材质,其收缩率差异小,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好,陶瓷锅整体壁厚也可制作的薄厚适中,可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