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家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079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家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家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吸尘器来清洁地面,但传统的吸尘器功能单一,只具有吸除附着力较差的灰尘的功能,而地面上常常会附着仅靠负压吸除难以清除的污渍,这些污渍必须靠湿拖布打湿后才能清除,因此清洁地面时人们往往把吸尘器、拖把等多种清洁工具轮番使用,不但过程繁琐、清洁效率低,而且湿拖把拖擦地面后自然干燥的速度慢,因此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家用吸尘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家用吸尘器,包括机体和吸尘软管,所述机体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机体内的中部设有灰尘收集箱,所述吸尘软管的一端贯穿机体与灰尘收集箱连通,所述灰尘收集箱远离吸尘软管的一侧与气泵连通,所述机体靠近气泵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与气泵连通,所述出风口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气泵;

所述吸尘软管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控制开关,所述吸尘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吸尘头,所述吸尘头的中部通过吸尘口与吸尘软管连通,所述吸尘头的两端均设有烘干器,且烘干器均与第二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烘干器的上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方设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蓄电池分别与太阳能发电板和烘干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远离吸尘软管的一侧底部安装有放置架。

优选的,所述吸尘口下方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九个,所述吸尘头下表面设有刷毛。

优选的,所述灰尘收集箱靠近气泵的一侧设有过滤板,且气泵由电动机和风叶轮组成。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下方设有滚轮,且滚轮的数量至少为两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该多功能家用吸尘器通过气泵和吸尘软管进行吸尘,在吸尘头的两侧均设有烘干器,通过第二控制开关进行控制对地面潮湿的地方进行烘干处理,使得灰尘容易吸进吸尘软管中到达灰尘收集箱里,解决了清洁地面时人们往往把吸尘器、拖把等多种清洁工具轮番使用,不但过程繁琐、清洁效率低,而且湿拖把拖擦地面后自然干燥的速度慢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效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体1、吸尘软管2、密封盖3、拉环31、灰尘收集箱4、气泵5、出风口6、第一控制开关7、滚轮8、吸尘头9、吸尘口91、通孔92、刷毛93、放置架10、第二控制开关11、太阳能发电板12、蓄电池13、烘干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家用吸尘器,包括机体1和吸尘软管2,所述机体1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盖3,所述机体1内的中部设有灰尘收集箱4,所述吸尘软管2的一端贯穿机体1与灰尘收集箱4连通,所述灰尘收集箱4靠近气泵5的一侧设有过滤板,且气泵5由电动机和风叶轮组成,所述灰尘收集箱4远离吸尘软管2的一侧与气泵5连通,所述机体1靠近气泵5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6,且出风口6与气泵5连通,所述出风口6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7,所述第一控制开关7电性连接气泵5,所述机体1远离吸尘软管2的一侧底部安装有放置架10,所述机体(1)的下方设有滚轮(8),且滚轮(8)的数量至少为两组。

所述吸尘软管2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控制开关11,所述吸尘软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吸尘头9,所述吸尘头9的中部通过吸尘口91与吸尘软管2连通,所述吸尘口91下方设有通孔92,且通孔92的数量至少为九个,所述吸尘头9下表面设有刷毛93,所述吸尘头9的两端均设有烘干器14,且烘干器14均与第二控制开关11电连接,所述烘干器14的上部设有蓄电池13,所述蓄电池13上方设有太阳能发电板12,所述蓄电池13分别与太阳能发电板12和烘干器14电连接。

工作原理:该多功能家用吸尘器通过气泵5和吸尘软管2进行吸尘,使得灰尘进入灰尘收集箱4内,在灰尘收集箱4内设有过滤板能够对灰尘进行过滤,防止进入气泵5中,在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放置架10能够将吸尘头9放在放置架10上,在使用时可以推动机体1进行活动,在吸尘头9的两侧均设有烘干器14,通过第二控制开关11进行控制对地面潮湿的地方进行烘干处理,使得灰尘容易吸进吸尘软管2中到达灰尘收集箱4里,在吸尘头9的表面设有刷毛93,先松动灰尘降低其与地面的附着力,增加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效率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