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20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吸尘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噪音大的痛点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诟病,于是降噪方式成了吸尘器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地刷是吸尘器使用过程中较大的噪声源之一,所以降低地刷噪音可以有效改善噪音大的痛点。目前在吸尘器的降噪技术中,通常会在一些噪音较大的区域增加吸音材料,或者是接顺气流经过的地方,当然也有使用小孔降噪的方式。针对其他技术姑且不谈,但是以小孔降噪来说,对于小孔数量并没有明确数量。这样没有目的的打孔,并不能使得小孔降噪的收益最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尘器的地刷组件,该吸尘器的地刷组件的结构简单,各部件连接可靠,装拆方便,气流通过时的噪音降低,用户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吸尘器的地刷组件的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包括:地刷底壳,所述地刷底壳内限定有风道,所述地刷底壳具有与所述风道导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地刷底壳的壁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通风孔;地刷上盖,所述地刷上盖罩设在所述地刷底壳上且与所述地刷底壳之间限定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消音腔,每个所述消音腔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风道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通过在地刷底壳上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并在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设置风道与多个消音腔,由于吸尘机工作过程中风道内负压较大,利用多个消音腔能够大幅缓解风道内急速的风流,进而降低风道内的高频声波,降低吸尘器的地刷组件的工作噪声,不仅能够保证吸尘器组件具有良好的清理灰尘的功能,还能降低吸尘器的噪声,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使用体验,防止吸尘器的工作噪声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该吸尘器的地刷组件的结构简单,各部件连接可靠,装拆方便,气流通过时的噪音降低,用户体验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刷底壳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x,5≤x≤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刷底壳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通风孔的孔面积总和为a,30mm2≤a≤50mm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消音腔包括: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位于所述地刷底壳的中部;两个第二消音腔,两个所述第二消音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刷底壳的顶壁设有凸出于所述地刷底壳的上表面的第一环形挡板,所述第一环形挡板与所述地刷底壳和所述地刷上盖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消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刷底壳的顶壁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消音腔和所述风道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刷底壳的顶壁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且凸出于所述地刷底壳的上表面的第二环形挡板,每个所述第二环形挡板与所述地刷底壳和所述地刷上盖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消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刷底壳的顶壁设多个第二通风孔,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孔分别与所述第二消音腔和所述风道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透风板,所述地刷底壳的顶壁设有安装口,所述透风板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安装口内,所述透风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所述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风板为塑料件、橡胶件或金属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吸尘器,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00:地刷组件;

10:地刷底壳;101:风道;102:进风口;103:出风口;

11:第一环形挡板;110:第一通风孔;

12:第二环形挡板;120:第二通风孔;

13:第三环形挡板;130:第三通风孔;

20:地刷上盖;

30:行驶轮;

40:导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和图2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包括地刷底壳10和地刷上盖20。具体而言,地刷底壳10内限定有风道101,地刷底壳10具有与风道101导通的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地刷底壳10的壁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通风孔,地刷上盖20罩设在地刷底壳10上且与地刷底壳10之间限定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消音腔(未示出),每个消音腔通过通风孔与风道101导通。

换言之,该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主要由地刷底壳10、地刷上盖20组成。其中,地刷底壳10和地刷上盖20分别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地刷底壳10内限定出用于吸尘的风道101,地刷底壳10上具有与风道101导通的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进风口102设在地刷底壳10的底壁上,地刷底壳10的邻近进风口102的底壁与风道101的邻近进风口102的内壁圆弧过渡。当吸尘器开始工作时,吸尘器的地刷(未示出)清扫地面上的灰尘,同时,吸尘器将带有灰尘、纸屑等的脏空气可以顺畅地通过进风口102进入风道101内,然后从地刷组件100的出风口103排到吸尘器的尘杯(未示出)进行处理。

可选地,地刷底壳10上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通风孔,每个通风孔分别与地刷底壳10的风道101导通。地刷上盖20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地刷上盖20可拆卸地罩设在地刷底壳10上,并且与地刷底壳10之间通过装配结构形成相对密闭的消音腔,消音腔通过通风孔与风道101导通,当脏空气从地刷底壳10上的进风口102进入风道101内后,至少一部分气流会通过地刷底壳10上的通风孔进入消音腔,在此过程中,急促的脏空气气流会被地刷底壳10的通风孔打散而变得缓和,同时,气流中的高频声波也会得到衰减,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通过在地刷底壳10上设置进风口102与出风口103,并在出风口103与进风口102之间设置风道101与多个消音腔,由于吸尘机工作过程中风道101内负压较大,利用多个消音腔能够大幅缓解风道101内急速的风流,进而降低风道101内的高频声波,降低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工作噪声,不仅能够保证吸尘器组件具有良好的清理灰尘的功能,还能降低吸尘器的噪声,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使用体验,防止吸尘器的工作噪声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该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结构简单,各部件连接可靠,装拆方便,气流通过时的噪音降低,用户体验好。

可选地,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通风孔的数量为x,5≤x≤60。例如,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通风孔,每个通风孔分别与消音腔和风道101导通,其中,在设有多个通风孔的区域内、单位平方厘米的区域内的通风孔的数量x可以为5、20、40或者60个,通过调整通风孔的数量,可以实现对流噪音的降噪效果的调整,使通风孔对气流噪音的降噪效果达到最佳,可控性强。

可选地,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多个通风孔的孔面积总和为a,30mm2≤a≤50mm2。例如,可以控制地刷底壳10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通风孔的孔面积总和a为30mm2、40mm2或者50mm2,也可以实现对气流噪音的降噪效果的调整,使通风孔对气流噪音的降噪效果达到最佳,可控性强。

优选地,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通风孔的数量x为5-60,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通风孔的面积总和为30mm2-50mm2,按上述方式布置通风孔,可以使通风孔对气流噪音的消音效果达到最佳。

由此,通过规定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通风孔的数量和/或通风孔的总面积,使得通风孔对气流噪音的降噪的收益最大化,从而降低吸尘器的工作噪音,提升吸尘器的使用性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风孔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形成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工况以及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消音腔包括第一消音腔和两个第二消音腔。具体而言,第一消音腔位于地刷底壳10的中部,两个第二消音腔位于第一风道101的两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地刷底壳10的上表面形成中间高度较高、两侧(如图1所示的左右两侧)的高度较低的曲面,地刷底壳10的位于中部的顶壁与地刷上盖20之间限定出第一消音腔,第一消音腔的底壁(即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与风道101连通。

进一步地,地刷底壳10的位于第一消音腔的两侧的顶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消音腔,每个第二消音腔分别与风道101导通,且两个第二消音腔在高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低于第一消音腔,当高速气流通过进风口102进入风道101内时,部分气流进入第一消音腔内进行降噪处理,部分气流分别进入两个第二消音腔内进行降噪处理,最后通过出风口103排出地刷组件100外。

由此,通过在进风口102与风道101之间设置第一消音腔与两个第二消音腔,利用第一消音腔与两个第二消音腔引导风流,不仅能够保证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内腔的负压满足吸尘器清理灰尘的需要,保障其吸尘器的除尘效率,还能消除风道101内急促风流造成的噪音,更有利于减弱吸尘器的工作噪音,降低了吸尘器工作对用户家居环境的影响。

可选地,地刷底壳10的顶壁设有凸出于地刷底壳10的上表面的第一环形挡板11,第一环形挡板11与地刷底壳10和地刷上盖20之间限定出第一消音腔。

也就是说,地刷底壳10顶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挡板11,第一环形挡板11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下端)与地刷底壳10的顶壁连接,第一环形挡板11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止抵在地刷上盖20上,且第一环形挡板11、地刷上盖20与地刷底壳10之间限定出相对密闭的第一消音腔。其中,第一环形板可以形成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环形板,因此,第一消音腔形成为六面封闭的腔体,且第一消音腔与风道101导通。

由此,通过在地刷底壳10的顶壁设置第一环形挡板11,使其与地刷底壳10和地刷上盖20之间限定出第一消音腔,结构简单,加工、成型方便,有利于消除风流运动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工作噪音,还能限制风流,防止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发生跑风、漏风现象,保证风道101内的吸力负压,从而增加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除尘效果,提高用户家居环境的清洁度。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地刷底壳10的顶壁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10,多个第一通风孔110分别与第一消音腔和风道101导通。

具体而言,第一消音腔底部连接在地刷底壳10的顶部,四周设有第一环形挡板11,第一环形挡板11在地刷底壳10的顶部上的投影形成一个环形区域,环形区域内设有第一通风孔110,第一通风孔110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地刷底壳10的风道101与第一消音腔之间通过多个第一通风孔110连通。通过在第一消音腔与地刷底壳10内腔之间设置多个第一通风孔110,利用第一通风孔110实现风流的导通,不仅能够保证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还能打散急促的气流,让原本高速急促的气流经过多个第一通风孔110后变得缓和,同时通过第一消音腔的气流中的高频声波也会得到衰减,起到消除第一消音腔噪声的目的。

进一步地,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第一通风孔110的数量x为5-60,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第一通风孔110的面积总和为30mm2-50mm2,按上述方式布置第一通风孔110,可以使第一通风孔110对气流噪音的消音效果达到最佳。

由此,通过规定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第一通风孔110的数量和第一通风孔110的总面积,使得第一通风孔110对气流噪音的降噪的收益最大化,从而降低吸尘器的工作噪音,提升吸尘器的使用性能。

可选地,地刷底壳10的顶壁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且凸出于地刷底壳10的上表面的第二环形挡板12,每个第二环形挡板12与地刷底壳10和地刷上盖20之间限定出第二消音腔。

换言之,地刷底壳10的顶部还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二环形挡板12,且两个第二环形挡板12位于第一环形挡板11的左右两侧,每个第二环形挡板12分别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二环形挡板12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下端)与地刷底壳10的顶壁相连,第二环形挡板12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止抵在地刷上盖20上,每个第二环形挡板12与地刷底壳10、地刷上盖20之间限定出第二消音腔,每个第二消音腔均与风道101导通。

通过在地刷底壳10上设置两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二环形挡板12,并将两个第二环形挡板12布置在第一环形挡板11的两侧,使其与地刷底壳10、地刷上盖20之间限定出与风道101导通的第二消音腔,结构简单,加工、成型方便,有利于消除风流运动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工作噪音,还能限制风流,防止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发生跑风、漏风现象,保证风道101内的吸力负压,从而增加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除尘效果,提高用户家居环境的清洁度。

由于第一消音腔集中设置在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中间位置,两端部位的高频声波仍然得不到较好的清除,设置在第一环形挡板11两侧的第二环形挡板12形成的第二消音腔,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消除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两端的噪声,从而更进一步地降低吸尘器的工作噪音。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地刷底壳10的顶壁设多个第二通风孔120,多个第二通风孔120分别与第二消音腔和风道101导通。通过在地刷底壳10与地刷上盖20之间设置两个单独封闭的第二消音腔,且利用多个第二通风孔120连通第二消音腔与风道101,高速流动的气流经过第二通风孔120时,不仅能够保证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还能打散急促的气流,让原本高速急促额气流经过第二通风孔120后变得缓和,同时通过第二消音腔的气流中的高频声波也会得到衰减,起到消除第二消音腔噪声的目的。

进一步地,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第二通风孔120的数量x为5-60,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第二通风孔120的面积总和为30mm2-50mm2,按上述方式布置第二通风孔120,可以使第二通风孔120对气流噪音的消音效果达到最佳。

由此,通过规定地刷底壳10的顶壁上的第二通风孔120的数量和第二通风孔120的总面积,使得第二通风孔120对气流噪音的降噪的收益最大化,从而降低吸尘器的工作噪音,提升吸尘器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消音腔还包括两个第三消音腔(未示出),两个第三消音腔位于第一消音腔的两侧(如图1所示的左右两侧)且邻近出风口103设置。

参照附图2,在气流的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上、第二环形挡板12与出风口103之间设置两个第三消音腔,即在气流的进风方向至出风方向上、两个第三消音腔均位于第二消音腔的后侧,且位于第二消音腔与出风口103之间,且两个第三消音腔的水平位置低于第一消音腔的水平位置。

通过在第一消音腔与第二消音腔附近设置两个第三消音腔,能够实现对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降噪效果的补偿,更进一步提高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消除噪音的效果,优化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降噪结构设计,而且第三消音腔的形成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有利于提高该吸尘器的性价比和消音、降噪效果。

可选地,地刷底壳10的侧壁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且凸出于地刷底壳10的侧表面的第三环形挡板13,第三环形挡板13与地刷底壳10和地刷上盖20之间限定出第三消音腔。

具体地,地刷底壳10两侧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环形挡板13,且两个第三环形挡板13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内端)与地刷底壳10的侧壁连接,两个第三环形挡板13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外端)止抵在地刷上盖20上,每个第三环形挡板13、地刷底壳10和地刷上盖20之间限定出与风道101导通的第三消音腔,每个第三消音腔邻近出风口103设置,更有利于提高吸尘器的降噪效果,从而提高该吸尘器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地刷底壳10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130,多个第三通风孔130分别与第三消音腔和风道101导通。也就是说,地刷底壳10的侧壁的邻近出风口103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130,第三通风孔130位于第三环形挡板13在地刷底壳10的侧壁的正投影区域内,每个第三通风孔130连通第三消音腔与地刷底壳10的风道101。

通过在单独设置封闭的第三消音腔,且利用第三通风孔130连通第三消音腔与风道101,高速流动的气流经过第三通风孔130时,能够进一步消除风流中的高频噪音,起到消音降噪的效果,不仅能够保证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还能打散急促的气流,让原本高速急促额气流经过第三通风孔130后变得缓和,同时通过第三消音腔的气流中的高频声波也会得到衰减,起到消除第三消音腔噪声的目的。

优选地,地刷底壳10的侧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第三通风孔130的数量x为5-60,地刷底壳10的侧壁上的单位平方厘米区域内的第三通风孔130的面积总和为30mm2-50mm2,按上述方式布置第三通风孔130,可以使第三通风孔130对气流噪音的消音效果达到最佳。

由此,通过规定地刷底壳10的侧壁上的第三通风孔130的数量和第三通风孔130的总面积,使得第三通风孔130对气流噪音的降噪的收益最大化,从而降低吸尘器的工作噪音,提升吸尘器的使用性能。

可选地,多个消音腔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消音材料件。也就是说,第一消音腔、两个第二消音腔以及两个第三消音腔中的一个消音腔可以设置消音材料件,也可以是多个消音腔内均设有消音材料件,同时也可能是所有的消音腔内均设有消音材料件。当气流进入消音腔内时,消音腔内的消音材料件可以对气流进行进一步降噪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地刷组件100的降噪效果,进而提升吸尘器的使用性能。

其中,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腔和第三消音腔中设置的消音材料件可以是海绵材料或其他具有吸收噪音的材料,利用消音材料件的吸收噪音的效果,能够提升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降噪效果,可以更加有效的消除吸尘器工作过程中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内风流震动产生的噪声,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的使用环境。

优选地,地刷组件100还包括透风板(未示出),地刷底壳10的顶壁设有安装口,透风板可拆卸地设在安装口内,透风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通风孔。

也就是说,地刷底壳10上设有贯通顶壁的安装口,在安装口上可拆卸地装配具有通风孔的透风板,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先在透风板上加工多个通风孔,然后将透风板安装在地刷底壳10的安装口处,既降低了地刷底壳10的加工难度,从而提高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生产效率,又便于更换具有不同形状的通风孔以及不同数量的通风孔的透风板,进而实现对气流的降噪效果的调控,可操作性强。

可选地,透风板为塑料件、橡胶件或金属件。例如,地刷底壳10为塑料件,而透风板为橡胶件,通过将具有通风孔的橡胶件设在地刷底壳10的安装口内,便于实现对气流噪音的降噪效果的调控,再者,透风板与地刷底壳10装拆方便,可以方便通风孔的加工,降低加工难度,从而提高地刷组件100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

具体地,吸尘器包括导风管40、行驶轮30、风机(未示出)和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尘杯,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的一侧设有行驶轮30,行驶轮30可转动地连接在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上,行驶轮30的上方设有导风管40,导风管40与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上的出风口103连通,导风管40上设有风机,风机驱动导风管40与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内的空气运动形成负压以吸收灰尘。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吸尘器也具有上述效果,即该吸尘器的结构简单,各部件连接可靠,装拆方便,不仅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居环境,还能还能消除气流中的高频声波,噪音得到衰减,从而获得较好的降噪效果,进而减小吸尘器工作时对用户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的使用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