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654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杯子。



背景技术:

杯子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的,也是需要经常携带的。目前,杯子的款式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然而,却仍没有一种杯子能够不受任何地形的限制而随意地放置,比如,能放在一面光滑的墙上或者玻璃上。同时,还能兼具一些其他的日常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杯子。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杯子,包括杯身、与杯身一体成型的底盘、杯盖以及发光组件,所述杯身上设置有吸附装置,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杯盖下端或底盘上端,所述杯身和底盘均由可透光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装置为吸盘,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杯身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装置为吸盘,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底盘上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装置、杯身和底盘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杯盖下端,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设置在杯盖上端,所述发光组件外表面包裹有一层用于密封防水的保护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底盘上端,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设置在底盘下端,所述发光组件外表面包裹有一层用于密封防水的保护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组件可采用灯珠、开关和电池组合而成,亦可采用贴片LED灯、PCB板、电池以及开关组合而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膜为硅胶保护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杯身和底盘均由透光硅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多功能杯子的杯身上设置有吸附装置,杯盖下端或者底盘上端设置有发光组件,杯身和底盘均由可透光材料制成,使得杯子可以吸附在任何地方,同时可以充当一个照明用具,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杯子原有的盛水功能,还兼具了方便放置以及照明等多种功能,方便了日常生活所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2,一种多功能杯子,包括杯身1、与杯身1一体成型的底盘5以及杯盖2,所述杯身1上设置有吸附装置3,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3为吸盘,所述吸盘可以设置在杯身1一侧,亦可以设置在杯身1底端,亦或者是在杯身1一侧和底端均设置有吸盘,所述杯身1一侧的吸盘能使得杯子吸附在墙壁或玻璃窗等地方,使杯子摆脱了需要杯带才能挂在墙壁挂钩上的烦恼,方便了杯子的放置。同时,所述杯身1底端的吸盘能使得杯子吸附在桌面或台面等地方,使杯子在放置时更加平稳,不容易倾倒。并且,所述吸附装置3、杯身1和底盘5为一体成型结构。

此外,多功能杯子还包括发光组件4,所述杯身1和底盘5均由可透光材料制成,优选的,杯身1和底盘5均由透光硅胶制成。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组件4设置在杯盖2下端,所述开关42设置在杯盖2上端,开关42设置在杯盖2上端方便控制发光组件4的光源开闭。同时,所述发光组件4外表面包裹有一层保护膜44,以防止发光组件4进水,使发光组件4具有防水功能,优选的,所述保护膜44为硅胶保护膜。由于杯身1和底盘5均由可透光材料制成,发光组件4发出的光能透过杯身1和底盘5,使杯子可作照明工具使用。

所述发光组件4种类多样,其既可以包括贴片LED灯、PCB板、电池以及开关42,以贴片LED灯作为光源,亦可以包括灯珠41、开关42和电池43,以灯珠41作为光源。

发光组件4和吸附装置3的配合使用,还可以使杯子吸附在某一位置,并且发出光亮。杯子可以充当一个固定的照明用具,如放置在卧室、厕所或厨房等地方,方便使用。

实施例2:参照图3至图4,实施例2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发光组件4设置在底盘5上端,所述发光组件4设置在底盘5上端,所述开关42设置在底盘5下端,开关42设置在底盘5下端方便控制发光组件4的光源开闭。

所述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