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654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品、或一种家用电器、或一种保健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日常洗脚、具有保健理疗作用、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电加热足浴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在售的足浴盆,造型各异,种类繁多,已经具有电加热、水循环、按摩、气泡、臭氧等实用功能。但经专利检索,尚未发现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

众所周知,物理学上的冲击波(shock wave)是频率介于16~20MHz(兆赫)的一种高能量双相声波,是一种不连续峰在介质中的传播。冲击波声源每次发出的一个声波持续时间都不超过10μS(微秒),而且每个声波都可以分为两个时相:一个压缩相,声压峰值达30~100Mpa(兆帕);紧跟着一个拉伸时相,此时声压为负压。冲击波的传播通常通过物质的媒介,比如:水。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冲击波广泛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相继开发出冲击波体外碎石机、冲击波骨痛治疗机、冲击波美容仪等仪器设备,用于治疗体内碎石、心脑血管病变、与骨骼肌肉相关的疼痛、肩颈肘膝疼痛、腱鞘炎、股骨头坏死、前列腺疾病、阴茎勃起障碍 (ED症)、痛风、糖尿病、减肥、美容等。

有很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能流密度为0.9mJ/mm2(毫焦/平方毫米,下同)的高能量冲击波通常用于治疗体内结石,而能流密度小于0.9mJ/mm2的低能量冲击波则被用来进行组织修复。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教授研究发现,能流密度为0.02~0.07mJ/mm2的微能量冲击波具有促进人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的作用,有利于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冲击波的产生有液电式、电磁式、复式脉冲、压电式等多种方式,冲击波发生装置早已成为一项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常规电子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足浴盆内设置冲击波发生装置,利用冲击波刺激足底反射区穴位,运用中医经络理论,进而达到现有足浴盆产品无法企及的足疗保健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两个手持外挂冲击波头,一个聚焦式,一个发散式,可以根据自身的治疗、保健、理疗需要,使用手持冲击波头对踝、腿、膝、手、肘、肩、颈等指定部位或穴位进行冲击,实现一机多用、一机多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足浴盆产品功能简单、保健理疗效果不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利用微能量冲击波对人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的作用,促进组织器官的功能修复,加速血液循环和经络畅通,改善亚健康状况,达到足疗、保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由底座、盆体、左电气罩壳、右电气罩壳组成,盆体、左电气罩壳、右电气罩壳分别采用卡接并用螺钉或螺栓固定于底座上。

所述的底座下方四角各设置一个万向制动脚轮,便于移动和定位。

所述的盆体为一下凹桶状,形成足浴水槽,用于注水,水作为冲击波传导介质。水槽的底部可设计成向前倾斜,倾斜角应小于12°,符合人体工学,增加足浴的舒适性。

所述的水槽底部中央预留一个圆形开孔,此为冲击波声透镜的安装位置。

所述的盆体背面底端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均与水槽相连通;进水口、出水口外接阀门及水泵,便于快速进水和排水。

所述的盆体背面内置伸缩拉杆,移动足浴盆时可以拉出拉杆。

所述的盆体顶端在靠后位置设置触摸控制屏、插卡口及无线模块,实现对足浴盆的智能控制,如起停、冲击强度、冲击频率、冲击次数、计数、计费、充值、远程监控、远程授权等。

所述的盆体顶端在靠后位置设置一个支杆,用于固定多媒体显示器,播放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指南、功能介绍、保健养生视频、宣教影像、电视新闻及娱乐节目等。

所述的水槽底部四角各设置一个PTC陶瓷加热器,工作水温设定为42°±2°。

所述的冲击波发生装置固定在底座上,并设置于左电气罩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初级变压器、水处理系统及控制电器固定在底座上,并设置于右电气罩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冲击波头由绝缘体、椭球面高压线圈、金属振膜和声透镜组成,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固定为一体,设置于底座中央,并与水槽底端预留的圆形开孔实现紧固并密封。

所述的椭球面高压线圈两端引出接线柱,用导线连接冲击波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盆体两侧靠后位置,分别从冲击波发生装置引出两个外挂式冲击波头,其一为聚焦式,另一为发散式。

所述的外挂式冲击波头,其水管、导线均穿入波纹管内,水管连接水处理系统,导线连接冲击波发生装置。

在所述的盆体两侧靠后位置,分别设置两个支杆,用于悬挂外挂式冲击波头。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其冲击波的能流密度设定为0.01~ 0.10mJ/mm2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其冲击频率间隔设定为0.1~0.5s(秒) 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其固定式冲击波头的声透镜表面与冲击波焦点的距离设定为50~150mm(毫米,下同)。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其外挂式冲击波头的声透镜表面与冲击波焦点的距离设定为20~6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内置了冲击波发生装置,使得该足浴盆具有了冲击波的保健、理疗功能,通过固定式冲击波头实现对足部的有效冲击,通过外挂式冲击波头实现对肢体的有效冲击,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其保健、理疗效果远优于现有足浴盆产品以及人工按摩、推拿、针灸。由于设定了微能量冲击波能流密度为0.01~0.10mJ/mm2可调,如果坚持长期、正确使用,将促进干细胞分化增殖,进而帮助组织再生、血管再造和功能修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还在于:由于冲击波发生装置、冲击波头、PTC加热技术已非常成熟,订制采购或自行组装均可,适于组织规模化生产,专利成果易转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底座上的电气布置示意图;

图4为外挂式冲击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盆体;3.左电气罩壳;4.右电气罩壳;5.万向制动脚轮;6.水槽;7.声透镜;8.进水口;9.出水口;10.伸缩拉杆;11.触摸控制屏;12.插卡口及无线模块;13.多媒体显示器支杆;14.多媒体显示器;15.PTC陶瓷加热器;16.电源线;17.冲击波发生装置;18.初级变压器;19.水处理系统;20.控制电器;21.绝缘体;22.椭球面高压线圈;23.金属振膜;24.接线柱;25.外挂式冲击波头支杆;26.聚焦式冲击波头;27. 发散式冲击波头;28.水管;29.导线;30.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的足浴盆,由底座1、盆体2、左电气罩壳3、右电气罩壳4组成,盆体2、左电气罩壳3、右电气罩壳4分别采用卡接并用螺钉或螺栓固定于底座1上。底座1下方四角各设置一个万向制动脚轮5。盆体2为一下凹桶状,形成足浴水槽6。水槽6底部中央预留一个圆形开孔,此为冲击波声透镜7的安装位置。盆体2背面底端设置进水口8、出水口9,均与水槽6相连通。盆体2顶端在靠后位置设置触摸控制屏11、插卡口及无线模块12。盆体2顶端在靠后位置设置一个多媒体显示器支杆13,用于固定多媒体显示器14。水槽6底部四角各设置一个PTC陶瓷加热器15,工作水温设定为42°±2°。在盆体2两侧靠后位置,分别从冲击波发生装置引出两个外挂式冲击波头,右侧为聚焦式冲击波头26,左侧为发散式冲击波头27。在盆体2两侧靠后位置,分别设置两个外挂式冲击波头支杆25。

如图2所示,电源线连接于右电气罩壳4,进水口8、出水口9可外接阀门及水泵,内置伸缩拉杆10设置于盆体2背面。

如图3所示,冲击波发生装置17固定在底座1左侧,并设置于左电气罩壳3内。初级变压器18、水处理系统19及控制电器20固定在底座1右侧,并设置于右电气罩壳4内。固定式冲击波头由绝缘体21、椭球面高压线圈22、金属振膜23和声透镜7组成,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固定为一体,设置于底座1中央,并与水槽6底端预留的圆形开孔实现紧固并密封。椭球面高压线圈22两端引出接线柱24,用导线连接冲击波发生装置17。固定式冲击波头的声透镜7表面与冲击波焦点的距离设定为50~150mm(毫米)。

如图4所示,外挂式冲击波头的水管28、导线29均穿入波纹管30内,水管28 连接水处理系统19,导线29连接冲击波发生装置17。外挂式冲击波头的声透镜7表面与冲击波焦点的距离设定为20~60mm。

【实施例2】

水槽6的底部可设计成向前倾斜,声透镜7及其椭球面高压线圈22、金属振膜23 组件随之倾斜,倾斜角应小于12°。

【实施例3】

冲击波发生装置17也可以固定在底座1右侧,并设置于右电气罩壳4内。相应地,初级变压器18、水处理系统19及控制电器20固定在底座1左侧,并设置于左电气罩壳3内。

【实施例4】

两个外挂式冲击波头支杆25可灵活选定安装位置,并且聚焦式冲击波头与发散式冲击波头可根据需要互换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