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发生器及冲击测试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1341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发生器及冲击测试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冲击产生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电磁式冲击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有越来越多日新月异的产品随之在市场上销售。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为符合消费者对产品的耐用度的要求,各家厂商势必提高产品的耐用度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产品制造商经常使用冲击测试平台,以测试产品的冲击耐受度及寿命。现有冲击测试平台是利用至少一空气槌(air hammer)产生不特定大小及频率的一冲击力,以测试固定于冲击测试平台上的待测试产品的冲击耐受程度。然而,空气槌因其特性而无法产生特定大小及频率的冲击力,造成产品制造商无法精密测试待测试产品的特定冲击形式、特定大小及频率的冲击耐受程度。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产生特定大小及频率的冲击力的冲击发生器,这是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冲击发生器及冲击测试平台,可产生特定大小及频率的一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发生器包含一磁性装置、一线圈及一弹性装置。该线圈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磁性装置可置入该第一容置空间并受该弹性装置顶持至一初始位置。当该线圈通入一电流时,该线圈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产生一磁场,使该磁性装置被该线圈产生的磁场推动,对一外界产生一冲击力。当电流阻断时,该磁性装置借助该弹性装置回复至该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冲击测试平台,包含上述的冲击发生器;以及一平板,与该冲击发生器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借助控制通入该线圈的电流,可进一步地控制该冲击发生器的冲击力强度以及频率,令产品制造商可精密测试一待测试产品,对于具有特定大小及频率的冲击力的冲击耐受程度。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将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冲击发生器的剖面示意图;[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冲击发生器的剖面示意图;以及[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冲击测试平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发生器1包含一磁性装置11、一线圈12以及一弹性装置13。线圈12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21,磁性装置11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21中。弹性装置13顶持磁性装置11至一初始位置。当电流通入线圈12时,线圈12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21中感应产生磁场,磁性体112被该感应产生的磁场推动,进而对一外界撞击产生一冲击力。当通入线圈12的电流阻断时,磁性装置11借助弹性装置13回复到未被磁场推动前的该初始位置。其中,该通入线圈12的电流可为直流电流、交流电流或其它形式的脉冲电流,均可使冲击发生器1对外界产生冲击。 其中,磁性装置11包含至少一磁性体112以及柱状的一本体111。本体111容置于线圈12的一管体122中。磁性体112设置于本体111的至少一端部llla上,并容置于端部llla的凹陷部lllb中。较佳地,本体111具有二端部llla,并且二端部llla各具有一凹陷部lllb,二磁性体112分别装置于二端部llla的二凹陷部lllb中,以提高磁性装置11的磁力。 更进一步而言,本实用新型磁性装置11还包含一撞击体113,用以辅助磁性装置ll对外界产生撞击。撞击体113装置于本体lll的端部llla上。较佳地,磁性装置ll包含二撞击体113,分别装置于本体111的二端部llla上。再者,冲击发生器1的撞击体113可还包含以弹性材质制成的缓冲体113a。如图1所示,缓冲体113a装置于撞击体113的撞击端部,藉此磁性装置11在经常性地重复的撞击下,可避免冲击发生器1损坏,进而延长冲击发生器1的使用寿命。 线圈12包含一管体122,可界定第一容置空间121。导线缠绕于管体122的外侧,而磁性装置11容置于管体122的内侧。弹性装置13包含至少一弹性元件131,与磁性装置11固定。于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3较佳地包含二弹性元件131,分别固定于本体111的二端部llla,并且二弹性元件131的相对另一端分别与线圈12的管体122的二端部固定。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31可使用现有的弹簧。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发生器1还包含一壳体14,其中壳体14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141,用以容置线圈12、弹性装置13及磁性装置ll,并且线圈12固定于壳体14内 当电流通入线圈12时,线圈12感应产生磁场。该磁场排斥磁性装置的磁性体112,因而带动本体111向壳体14移动。壳体14受到撞击体113及缓冲体113a的撞击,进而对外界产生冲击力。当通入线圈12的电流阻断时,磁性装置11借助弹性装置13的弹性元件131回复到未被磁场推动前的初始位置。藉此,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发生器1可视不同的情况下的需要,通过调整电流通入的形式、频率及大小,进而控制冲击发生器1所产生的冲击力的冲击形式、频率及大小。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发生器的第二实施例相似于第一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3包含四个弹性元件131,此四个弹性元件131亦可使用现有弹簧。于本实施例中,各弹性元件131的一端是固定于磁性装置11的本体111的一侧表面上,而另一端则依然与线圈12的管体122固定。再者,第一实施例的撞击体113具有一柱体,缓冲体113a设置于该柱体的一端上,如图l所示。然而,本实施例中不包含该柱体,撞击体113的缓冲体113a是直接设置于磁性装置11的本体111的二端上。第二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轻易变化弹性元件131的其它数目、连接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冲击发生器1各元件的其它形状。于另一实施态样中,弹性元件131还可直接固定于壳体14及磁性装置11上,而不固定于线圈12,亦可使磁性装置11回复至初始位置。冲击发生器1于再一实施态样中亦可不包含壳体14,而直接撞击外界的物体,而亦可发挥对外界产生冲击的功能。综上所述,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可轻易推知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态样,此种等同性的变化均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中。[0020]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发生器1可应用于一冲击测试平台2中。冲击测试平台2包含至少一冲击发生器1及一平板21。冲击发生器1装置于平板21的一表面,平板21的一相对表面则可固定待进行冲击测试的一待测物体。藉此,当冲击发生器1产生具特定冲击形式、特定大小及特定频率的一冲击力时,冲击发生器1带动平板21,使固定于平板21的待测物体因此亦承受一冲击力,藉此测试待测物体的冲击耐受程度。[0021]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磁性装置;一线圈,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以容置该磁性装置,该线圈可通入一电流,并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产生一磁场;以及一弹性装置,顶持该磁性装置至一初始位置;其中,当该电流通入该线圈时,该磁性装置被该线圈产生的该磁场推动,使该磁性装置对一外界产生一冲击力,当该电流阻断时,该磁性装置借助该弹性装置回复至该初始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装置具有柱状的一本体,且 该线圈包含一管体,容置该磁性装置的该本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装置包含一磁性体,且该本 体具有一端部,该磁性体设置于该端部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装置包含二磁性体,且该本 体具有二端部,这些磁性体是分别设置于这些端部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该端部具有一凹陷部,以 容置该磁性体。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装置包含至少一弹性元件, 与该磁性装置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装置的该本体具有一端部, 该至少一弹性元件是与该磁性装置的该端部固定。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装置的该本体具有一侧表 面,该至少一弹性元件是与该磁性装置的该侧表面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弹性元件是一弹簧。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具有二端部,该弹性装置 与该线圈的这些端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固定。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壳体,其中该壳体界定 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容置该线圈、该弹性装置及该磁性装置,且该线圈与该壳 体固定。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装置包含一撞击体,且该 本体具有一端部,该撞击体设置于该端部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装置包含二撞击体,且该本体具有二端部,这些撞击体是分别设置于这些端部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撞击体包含一缓冲体。
15. —种冲击测试平台,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发生器;以及 一平板,与该冲击发生器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冲击发生器及冲击测试平台,该冲击发生器应用于该冲击测试平台。该冲击发生器包含一磁性装置、一线圈以及一弹性装置。该线圈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磁性装置,而该弹性装置顶持该磁性装置至一初始位置。当一电流通入该线圈时,一磁场感应产生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磁场推动该磁性装置,使该磁性装置对外界产生一冲击。当电流阻断时,该磁性装置借助该弹性装置回复至该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借助控制通入该线圈的电流,可进一步地控制该冲击发生器的冲击力强度以及频率,令产品制造商可精密测试一待测试产品对于具有特定大小及频率的冲击力的冲击耐受程度。
文档编号B06B1/04GK201437116SQ20092016135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昆达 申请人:李昆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