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用多炉灶旋转餐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4818阅读:1689来源:国知局
室内用多炉灶旋转餐桌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用多炉灶旋转餐桌,属于民用炊具,特别涉及一种多炉灶一体式可旋转的吸气餐桌。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餐饮特色铁锅炖饭店沿用传统的砖砌炊具烹调,传统炊具对饭堂环境的污染早被人们所关注。饭店饭堂污染主要是空气污染,引起饭堂内空气污染的因素是传统炊具性能不完善直接造成的,还与能源结构,所用的食用油种类,烹饪方法,食物种类等均有关系。一般饭堂中常见的污染物有苯并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等,它们在饭堂通风不良或不通风,造成室内污染,危害吃客及服务员身体健康。厨房污染物种类繁多,危害也是多方面的。现有的铁锅炖大多数都是用砖撘制的,只能炖煮一样食物,想吃两种以上口味的食物,也是没办法在一个灶台上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锅内蒸发的气体加上砖的导热,灶台周圈很热,蒸汽跟油烟四处飘落,想搬到室外也是不方便的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用多炉灶旋转餐桌,其在传统餐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多个炉灶安装链接在一起,实现了一张桌多个炉灶的想法,合理的自然供氧,使燃料充分燃烧火力更足,加热食物更快,在炉灶外面增加了内胆外罩和灶沿处有对应的吸油烟口,通过排烟管路集中将炉体内燃烧的烟气和锅内的油烟排出室外,保持了室内的空气清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室内用多炉灶旋转餐桌,由炉灶主体、旋转支架、旋转底座、固定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炉灶主体由炉灶外壳和炉灶内胆组成,炉灶外壳为桶形结构,炉灶外壳的外壳底面中心开有圆形的炉灶外壳通风孔;炉灶内胆由炉灶内胆外层、炉灶内胆中层、炉灶内胆内层下端与炉灶内胆底面固定连接,炉灶内胆外层和炉灶内胆底面组成桶形结构,炉灶内胆布置在炉灶外壳内部,炉灶外壳与炉灶内胆外层为空腔,炉灶外壳上方与炉灶内胆外层上方之间有圆环形的挡板连接,炉灶内胆外层顶端从圆环形挡板上露出,炉灶外壳与炉灶内胆外层之间的空腔与炉灶外壳通风孔相通,圆环形挡板上均匀开有矩形吸风口,吸烟气挡圈放置在挡板上,吸烟气挡圈底面内沿位置有向下延伸的内沿挡板,吸烟气挡圈底面中间位置有向下延伸的密封挡板与炉灶外壳接触,内沿挡板上均匀排列有长条的通风口;通风口、矩形吸风口和炉灶外壳与炉灶内胆外层之间的空腔连通;

炉灶内胆底面下方悬空,圆筒形的炉灶内胆中层固定连接在炉灶内胆外层和炉灶内胆底面组成的桶形结构中,炉灶内胆底面上环形排列有圆形的烟气通风孔,烟气通风孔具体位于炉灶内胆外层与炉灶内胆中层中间的间隔局域;圆筒形的炉灶内胆内层位于炉灶内胆中层筒内,炉灶内胆内层下端与炉灶内胆底面固定连接,上端横向延伸与炉灶内胆中层密封连接,炉灶内胆内层与炉灶内胆中层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作为供氧腔室,炉灶内胆内层中段固定连接一个圆形的炉灰隔板,炉灰隔板将炉灶内胆内层的腔内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即上方的燃料区域和下方空腔结构的炉灰区域,炉灶内胆内层的炉壁上均匀的排列布置有供氧小孔,炉灰隔板上均匀分布有漏灰孔;燃料槽一端与炉灶内胆内层的燃料区域连通,另一端从炉灶外壳露出;炉灰槽一端与炉灶内胆内层的炉灰区域连通,另一端从炉灶外壳露出;供氧管一端与炉灶内胆中层和炉灶内胆内层之间的供氧腔室连通,另一端从炉灶外壳露出;锅正好可以落到吸烟气挡圈的内沿挡板的中部,与内沿挡板上的油烟进孔的下部对齐;

旋转支架有三条长度相同间距相同的支撑臂,支撑臂内部为空腔结构,旋转支架的支撑臂之间互相连通,在旋转支架中心底面开有通孔并通过连接罩套在旋转底座上方,支撑臂偏末端顶面开有方形的进风口,三个炉灶主体底部各自对应一个支撑臂固定连接,炉灶主体通过外壳底面的炉灶外壳排烟气孔配合排烟气口与支撑臂空腔连通,三个炉灶主体之间通过固定支架限位固定;

旋转底座底部有三根等长的支撑脚,支撑脚末端底部有缓冲垫,旋转底座中心部分为桶形结构,其一侧开有总排烟气口,总排烟气口内有轴连接的流量挡板,流量挡板的转轴末端连接拉杆,旋转底座中心部分的上端面为环形的滑槽,布置有滚珠的中间层放置在滑槽上,支撑顶盖盖在中间层上方,支撑顶盖顶面支撑旋转支架下方的连接罩,旋转支架内部空腔与旋转底座内部连通;

带转盘的餐桌主体罩在上述结构的外部,转盘上有与三个炉灶主体灶口直径匹配的圆口,餐桌主体的一侧桌壁上有进料出灰门板。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在铁锅炖餐桌的单锅的基础上,将双锅、三锅、四锅分别组合到一起,完美的利用了有效的空间,达到了多锅同时炖煮。同时也满足了多人多种口味需求,炉灶利用内沿挡板上均匀排列有长条的通风口;通风口、矩形吸风口和内胆外罩与内胆之间的空隙,360°环吸更有效的排掉锅内的气体,解决了炖煮时的油烟气,下排烟和下排气合理的供氧使火力足,燃烧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炉灶主体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支架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底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炉灶主体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5所示,室内用多炉灶旋转餐桌,由炉灶主体1、旋转支架2、旋转底座3、固定支架4组成,其特征在于:炉灶主体1由炉灶外壳1-1和炉灶内胆组成,炉灶外壳1-1为桶形结构,炉灶外壳1-1的外壳底面1-2中心开有圆形的炉灶外壳通风孔1-2-1;炉灶内胆由炉灶内胆外层1-3、炉灶内胆中层1-4、炉灶内胆内层1-5下端与炉灶内胆底面1-6固定连接,炉灶内胆外层1-3和炉灶内胆底面1-6组成桶形结构,炉灶内胆布置在炉灶外壳1-1内部,炉灶外壳1-1与炉灶内胆外层1-3为空腔,炉灶外壳1-1上方与炉灶内胆外层1-3上方之间有圆环形的挡板1-10连接,炉灶内胆外层1-3顶端从圆环形挡板1-10上露出,炉灶外壳1-1与炉灶内胆外层1-3之间的空腔与炉灶外壳通风孔1-2-1相通,圆环形挡板1-10上均匀开有矩形吸风口1-10-1,吸烟气挡圈1-12放置在挡板1-10上,吸烟气挡圈1-12底面内沿位置有向下延伸的内沿挡板1-11,吸烟气挡圈1-12底面中间位置有向下延伸的密封挡板1-14与炉灶外壳1-1接触,内沿挡板1-11上均匀排列有长条的通风口1-11-1;通风口1-11-1、矩形吸风口1-10-1和炉灶外壳1-1与炉灶内胆外层1-3之间的空腔连通;

炉灶内胆底面1-6下方悬空,圆筒形的炉灶内胆中层1-4固定连接在炉灶内胆外层1-3和炉灶内胆底面1-6组成的桶形结构中,炉灶内胆底面1-6上环形排列有圆形的烟气通风孔1-6-1,烟气通风孔1-6-1具体位于炉灶内胆外层1-3与炉灶内胆中层1-4中间的间隔局域;圆筒形的炉灶内胆内层1-5位于炉灶内胆中层1-4筒内,炉灶内胆内层1-5下端与炉灶内胆底面1-6固定连接,上端横向延伸与炉灶内胆中层1-4密封连接,炉灶内胆内层1-5与炉灶内胆中层1-4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作为供氧腔室,炉灶内胆内层1-5中段固定连接一个圆形的炉灰隔板1-7,炉灰隔板1-7将炉灶内胆内层1-5的腔内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即上方的燃料区域和下方空腔结构的炉灰区域,炉灶内胆内层1-5的炉壁上均匀的排列布置有供氧小孔1-5-1,炉灰隔板1-7上均匀分布有漏灰孔1-7-1;燃料槽1-8一端与炉灶内胆内层1-5的燃料区域连通,另一端从炉灶外壳1-1露出;炉灰槽1-9一端与炉灶内胆内层1-5的炉灰区域连通,另一端从炉灶外壳1-1露出;供氧管1-13一端与炉灶内胆中层1-4和炉灶内胆内层1-5之间的供氧腔室连通,另一端从炉灶外壳1-1露出;锅正好可以落到吸烟气挡圈1-12的内沿挡板1-11的中部,与内沿挡板1-11上的油烟进孔1-11-1的下部对齐;

旋转支架2有三条长度相同间距相同的支撑臂2-1,支撑臂2-1内部为空腔结构,旋转支架2的支撑臂2-1之间互相连通,在旋转支架2中心底面开有通孔并通过连接罩2-3套在旋转底座3上方,支撑臂2-1偏末端顶面开有方形的进风口2-2,三个炉灶主体1底部各自对应一个支撑臂2-1固定连接,炉灶主体1通过外壳底面1-2的炉灶外壳排烟气孔1-2-1配合排烟气口2-2与支撑臂2-1空腔连通,三个炉灶主体1之间通过固定支架4限位固定;

旋转底座3底部有三根等长的支撑脚3-2,支撑脚3-2末端底部有缓冲垫3-2-1,旋转底座3中心部分为桶形结构,其一侧开有总排烟气口3-1,总排烟气口3-1内有轴连接的流量挡板3-1-1,流量挡板3-1-1的转轴末端连接拉杆3-1-2,旋转底座3中心部分的上端面为环形的滑槽3-3,布置有滚珠3-4-1的中间层3-4放置在滑槽3-3上,支撑顶盖3-5盖在中间层3-4上方,支撑顶盖3-5顶面支撑旋转支架2下方的连接罩2-3,旋转支架2内部空腔与旋转底座3内部连通;

带转盘6的餐桌主体5罩在上述结构的外部,转盘6上有与三个炉灶主体1灶口直径匹配的圆口,餐桌主体5的一侧桌壁上有进料出灰门板7。

如图6所示,打开餐桌主体一侧的进料出灰门板7从填料槽1-8添加燃料,燃烧时空气从供氧管1-13进入供氧腔室通过炉灶内胆内层1-5上的供氧小孔1-5-1进入燃烧区域对燃料供氧,燃烧产生的烟经过炉灶内胆底面1-6上的烟气通风孔1-6-1,和锅内产生的油烟气通过吸烟气挡圈1-12内沿的内沿挡板1-11上的油烟进孔1-11-1和矩形吸风口1-10-1,最后经过炉灶外壳排烟气孔1-2-1都进入旋转支架2和旋转底座3内,经总排烟气口3-1排出室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