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8033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折叠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折叠床,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折叠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通常包括上围框和用于支撑所述上围框的底撑架,其中上围框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左围框与右围框,底撑架则通常包括两根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枢轴连接的两根底撑杆,通过将两底撑杆的上部分别连接至左围框与右围框上,再在底撑架与上围框之间设置可以收折的支撑组件,使得支撑组件支撑时底撑架展开而支撑于地面,同时上围框固定展开于底撑架上。这样的结构杆件较多,折叠后的体积往往还是比较大。此外,目前的折叠床上,床板的角度位置往往是不能调节的,不能防止婴幼儿躺卧时出现的吐奶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折叠床,包括可折叠的床架、用于将所述床架锁定在打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床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围框架、可相对展开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斜撑架与底撑架,其中,所述斜撑架自后向前逐渐上倾延伸,所述斜撑架的上部与所述围框架的前部相枢轴连接;所述底撑架自前向后逐渐上倾延伸,所述底撑架的上部枢轴连接在所述斜撑架上;

所述床架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辅撑架,所述辅撑架的上部既可沿所述围框架前后滑动又可相对所述围框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围框架上,所述辅撑架的下部既可沿所述斜撑架上下滑动又可相对所述斜撑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斜撑架上,所述床架折叠时,所述底撑架相对所述斜撑架转动收拢,所述辅撑架与所述围框架及所述斜撑架之间相对转动与滑动而使得所述辅撑架、围框架及斜撑架相互收拢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折叠床还包括设于所述床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板位于所述围框架的下方并与所述围框架相连接,所述辅撑架的上部沿所述围框架前后滑动并相对所述围框架转动时,所述围框架沿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而使得所述床板的倾斜角度实现调整。

优选地,所述围框架包括可相对滑动连接的前围框与后围框,所述辅撑架的上部既可相对滑动又可相对转动地与所述前围框相连接,所述床架折叠时,所述前围框与后围框相对滑动收拢并与所述辅撑架相收拢。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框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滑槽,所述辅撑架的上部设有上滑销,所述上滑销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上滑槽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滑销与所述后围框的前部相连接,所述后围框相对所述前围框沿前后方向伸缩时带动所述上滑销沿所述前围框滑动并使得所述辅撑架相对所述前围框转动。

优选地,所述斜撑架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下撑架、可相对所述下撑架滑动伸缩的上撑架,所述上撑架的上部与所述围框架的前部相枢轴连接,所述辅撑架的下部既可相对滑动又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下撑架上,所述床架折叠时,所述上撑架与所述下撑架相对滑动收拢并与所述辅撑架及底撑架相收拢。

进一步地,所述下撑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滑槽,所述辅撑架的下部设有下滑销,所述下滑销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下滑槽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滑销与所述上撑架的下部相连接,所述上撑架相对所述下撑架滑动伸缩时带动所述下滑销沿所述下撑架滑动并使得所述辅撑架相对所述下撑架转动。

优选地,所述底撑架的上部枢轴连接在所述下撑架上而可相对所述下撑架转动收拢。

优选地,所述斜撑架上固定地设有限位接头,所述底撑架的上部枢轴连接在所述限位接头上而可相对所述斜撑架展开在设定角度范围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折叠床,其杆件数量少,结构简洁,床架在展开时可实现床板倾斜角度的调整,以解决婴幼儿容易出现的吐奶问题;床架在展开时还可实现整体高度的调整,以使得该折叠床适应于不同场景的需求。该折叠床的床架在不使用时可折叠至非常紧密紧凑的结构,其折叠操作简单,折叠后的结构也十分的紧凑,为用户的日常使用与携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打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上床板调节时的侧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其中:1、围框架;11、前围框;11a、前围杆;11b、前侧杆;11c、上滑槽;12、后围框;12a、后围杆;12b、后侧杆;13、第一解锁拉手;

2、辅撑架;21、辅撑杆;22、横杆;

3、斜撑架;31、上撑架;31a、上撑杆;32、下撑架;32a、下撑杆;32b、下横杆;32c、下滑槽;33、第二解锁拉手;

4、底撑架;41、底撑杆;42、底横杆;

5、上滑销;6、下滑销;7、限位接头;8、床板;9、侧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折叠床,其包括可折叠的床架、用于将该床架锁定在打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该床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用于形成侧围的围框架1、可相对展开而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斜撑架3与底撑架4,以及连接在围框架1与斜撑架3之间的辅撑架2,其中斜撑架3的上部与围框架1的前部相枢轴连接,辅撑架2的上部既可沿围框架1前后滑动又可相对围框架1转动地连接在围框架1上,辅撑架2的下部既可沿斜撑架3上下滑动又可相对斜撑架3转动地连接在斜撑架3上。

参见图2、图3所示,该折叠床还包括设于床架上供儿童躺卧的床板8,该床板8位于围框架1的下方并通过侧围9与围框架1相连接。当辅撑架2的上部沿围框架1前后滑动且辅撑架2相对围框架1转动时,辅撑架2的沿竖直方向的角度发生变化,这使得围框架1沿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床板8的倾斜角度能够实现调整,这样该折叠床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对床板8的倾斜角度,使得儿童躺卧在床板8上时头部位置处抬高,从而避免出现吐奶的问题。

参见各附图所示,该折叠床的具体结构如下:

围框架1包括可相对滑动地连接的前围框11与后围框12,辅撑架2的上部既可相对滑动又可相对转动地与前围框11相连接。其中,前围框11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围杆11a、固设于两侧前围杆11a的前端之间的前侧杆11b;后围框12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围杆12a、固设于两侧后围杆12a后端之间的后侧杆12b,后侧杆12b与两侧的后围杆12a之间形成开口朝前的U型杆。每根后围杆12a的前部分别滑动地插设在相应侧的前围杆11a中,从而使得前围框11与后围框12之间可相对滑动伸缩。

斜撑杆3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下撑架32、可相对下撑架32滑动伸缩的上撑架31,上撑架31的上部与围框架1的前部相枢轴连接。其中,上撑架31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两根上撑杆31a,两侧的上撑杆31a的上部分别与对应侧的前围杆11a的前部相枢轴连接。下撑架32呈开口朝上的U型杆,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两根下撑杆32a、固设于两侧下撑杆32a下部之间的下横杆32b。每侧的下撑杆32a的上部均滑动地插设在与其对应侧的上撑杆31a中,使得上撑架31与下撑架32之间可相对滑动伸缩。

辅撑架2呈H型结构,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辅撑杆21、固定连接在两侧的辅撑杆21之间的横杆22。床架的左侧与右侧中的每一侧上,辅撑杆21的上部可沿前围杆11a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且可相对转动地与前围杆11a相连接,该辅撑杆21的下部可沿下撑杆32a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且可相对转动地与下撑杆32a相连接。

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围杆11a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滑槽11c,辅撑杆21的上部设有上滑销5,该上滑销5能够滑动地设于上滑槽11c中,其中,上滑销5可与辅撑杆21的上部相对转动地连接,也可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在上滑槽11c中。在这里,上滑销5设置在后围杆12a的前端上。当后围杆12a相对前围杆11a滑动伸缩时,上滑销5同时沿上滑槽11c前后滑动,且辅撑杆21相对前围杆11a发生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上滑销5同时还为用于将前围杆11a与后围杆12a相对锁定的锁销,后围框12的后侧杆12b上还设有第一解锁拉手13,操作该第一解锁拉手13将两侧的上滑销5解锁后,驱使后围框12相对前围框11滑动伸缩,便可使得辅撑架2的上部沿围框架1前后滑动并相对围框架1转动,实现床板8倾斜角度的调节。

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侧的下撑杆32a上还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滑槽32c,辅撑杆21的下部设有下滑销6,该下滑销6能够滑动地设于下滑槽32c中。在这里,下滑销6设置在上撑杆31a的下端上,当上撑杆31a相对下撑杆32a滑动伸缩时,下滑销6同时沿下滑槽32c上下滑动,且辅撑杆21相对下撑杆32a发生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下滑销6同时还为用于将上撑杆31a与下撑杆32a相对锁定的锁销,上撑杆31a的上部还设有第二解锁拉手33,操作两侧的第二解锁拉手33便可将两侧的下滑销6同时解锁,驱使上撑架31相对下撑架32滑动伸缩,便可使得辅撑架2的下部沿下撑架32上下滑动并相对下撑架32转动,使得围框架1沿上下方向的升降,从而实现床架整体高度的调整。

底撑架4呈开口朝上的U型杆,底撑架4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底撑杆41和固设于两侧底撑杆41下部之间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底横杆42。两侧的下撑杆32a上均固定地设有限位接头7,底撑杆41的上部枢轴连接在限位接头7上且可在该限位接头7的限位作用相对下撑杆32a展开在设定的角度范围内,从而使得底撑架4与下撑架32相配合而稳定地支撑于地面,进而形成对整个床架的支撑。

综上,该折叠床在打开使用时,参见图1、图2所示,底撑架4与斜撑架3相对展开而支撑于地面,辅撑架2支撑在围框架1与斜撑架3之间。

当需要将床板8调整为前高后低的使用状态时,用户仅需操作第一解锁拉手13而将前围框11与后围框12之间解锁,并使得后围框12朝向前围框11滑动收缩,便可使得辅撑架2的上部沿前围框11向前滑动,辅撑架2同时相对斜撑架3及围框架1发生转动,使得围框架1沿前后方向发生倾斜,从而使得床板8的角度获得调整,如图3所示。当需要将床板8的后部调高时,则将后围框12相对前围框11向后伸出便可。

当需要将床架整体的高度调低时,参见图1、图2所示,用户仅需操作两侧的第二解锁拉手33将上撑架31与下撑架32之间解锁,并驱使上撑架31相对下撑架32下滑,这使得辅撑架2的下部沿下撑架32向下滑动,辅撑架2同时相对斜撑架3及围框架1发生转动,从而将围框架1支撑在较低的高度位置下。这样便实现了床架整体高度的调整。当需要将床架调高时,则将上撑架31相对下撑架32上滑即可。当然,上述的床板8的倾斜角度调节与上述的床架高度调节可以共同进行,使得该折叠床可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当需要将该床架折叠起来时,操作者先将围框架1的后围框12向前与前围框11滑动收拢至最短状态,同时将斜撑架3的上撑架31向下与下撑架32收拢至最短状态,此时,辅撑架2收拢在斜撑架3与围框架1之间,最后将底撑架4相对下撑架32转动收拢即可。折叠后的床架如图4所示,其结构十分的紧凑,占用空间也很小,便于用于收纳与携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