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式低能耗窗的安装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432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被动式低能耗窗的安装节点。



背景技术:

建筑专业节点包括很多如:檐口、檐沟、女儿墙、泛水、屋脊、屋面设施基础及管道伸出屋面处理,墙体保温处理,变形缝等。在现有技术中,建筑设施上的窗体一般直接放在墙上,热量散失比较严重,外做保温也不能解决问题。且建筑墙体易产生裂纹,雨水易渗入墙体上的保温材料中,影响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被动式低能耗窗的安装节点,克服现有技术的安装节点热量散失比较严重、墙体易产生裂纹、雨水易渗入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被动式低能耗窗的安装节点,包括窗体,所述窗体的外周设置有窗框,所述窗框外周设置有发泡层,该窗框通过发泡层安装在墙体上,所述窗框的周部设置有穿过发泡层的连接螺栓,并通过该连接螺栓固定在墙体上;该窗框内侧周部设置有内侧窗台板,该窗框与内侧窗台板间填设有防水密封胶带;该窗框的外侧周部设置有保温层,该窗框与保温层间填设有防透气膜层;该保温层的内周设置有外侧窗台板,该外侧窗台板通过粘接砂浆或发泡剂与保温层粘接;该外侧窗台板靠近窗框的一端向上弯折,包在窗框的外侧面上,该外侧窗台板远离窗框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保温层,该外侧窗台板延伸出保温层的端部向下弯折。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保温层的内周呈内小外大的喇叭口结构。如此设计,可以避免雨水进入保温材料中,影响保温效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侧窗台板向上弯板的部分与窗体的相交处、所述外侧窗台板与窗体的相交处填设有耐候密封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侧窗台板为铝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保温层为保温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被动式低能耗窗的安装节点,窗体外侧下增加保温层,且固定件加长,固定在墙体上,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减少了被动式低能耗窗易产生 裂纹的问题;防水密封胶带、外侧窗台板保证雨水不能进入保温材料,避免影响保温。克服现有技术的安装节点热量散失比较严重、墙体易产生裂纹、雨水易渗入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被动式低能耗窗的安装节点,包括窗体1,所述窗体1的外周设置有窗框2,所述窗框2外周设置有发泡层3,该窗框2通过发泡层3安装在墙体上,所述窗框2的周部设置有穿过发泡层3的连接螺栓,并通过该连接螺栓固定在墙体上3上;该窗框2内侧周部设置有内侧窗台板6,该窗框2与内侧窗台板6间填设有防水密封胶带7;该窗框2的外侧周部设置有保温层8,该窗框2与保温层8间填设有防透气膜层4;该保温层8的内周设置有外侧窗台板9,该外侧窗台板9通过粘接砂浆或发泡剂10与保温层8粘接;该外侧窗台板9靠近窗框2的一端向上弯折,包在窗框2的外侧面上,该外侧窗台板9远离窗框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保温层8,该外侧窗台板9延伸出保温层8的端部向下弯折。

所述保温层8的内周呈内小外大的喇叭口结构。如此设计,可以避免雨水进入保温材料中,影响保温效果。

所述外侧窗台板8向上弯板的部分与窗体的相交处、所述外侧窗台板6与窗体的相交处填设有耐候密封胶1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侧窗台板为铝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保温层为保温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被动式低能耗窗的安装节点,窗体外侧下增加保温层,且固 定件加长,固定在墙体上,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减少了被动式低能耗窗易产生裂纹的问题;防水密封胶带、外侧窗台板保证雨水不能进入保温材料,避免影响保温。克服现有技术的安装节点热量散失比较严重、墙体易产生裂纹、雨水易渗入的缺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