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阻尼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7775阅读:4438来源:国知局
马桶盖阻尼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桶盖,特别是涉及一种马桶盖阻尼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马桶中,马桶的上盖和座圈都通过铰链与马桶本体铰接,人们在使用完后,若不用手将马桶盖或者马桶圈轻放下去,就会使马桶盖或马桶圈与马桶本体相撞,产生很大的噪音,也会是马桶圈或马桶盖破损。为此,有业者就设计出带阻尼机构的马桶盖,现有阻尼机构大都单纯通过阻尼油压力实现阻尼功能,这类结构阻尼器主要通过阻尼油压力推动叶片实现油腔的封闭和打开,这类结构的阻尼器应用到座便器盖板上时,盖板的打开角度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完全静音和慢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动作平稳、打开角度大、密封性能好、缓降时间稳定的马桶盖阻尼器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马桶盖阻尼器的结构,包括阀芯套和阻尼器;所述的阀芯套套接在阻尼器的一端;所述的阻尼器包括封盖、密封圈、阀芯、叶片、油腔壳;

所述的阀芯自上而下设有沿圆周方向开设的胶圈槽、沿轴线方向凸设的肋条、沿阀芯壁面的圆周方向开设的卸压油槽且该卸压油槽位于肋条的中间位置,在肋条的两侧分别设有肋条槽,在两肋条槽之间设有大过油槽;

所述的叶片呈瓦状,沿其两侧边分别垂直向内延伸出一块挡片和一块限位片,在叶片的外壁中部开设一条小过油槽,叶片贴合在阀芯肋条的外壁上,叶片上的挡片和限位片分别位于阀芯肋条的两侧且构成了限制叶片摆动的角度;

所述的油腔壳为两端敞开的圆形构件,在其中部设有挡板,挡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沉槽;在油腔壳内腔壁沿径向方向凸设挡油板,该挡油板的内凸面的表面与阀芯壁面配合且与叶片相对,该挡油板的内凸面的表面与卸压油槽形成阻尼油流动通道;

所述的封盖套置在油腔壳内且封盖外壁上的外壁与油腔壳内壁焊接,封盖的中孔套接在阀芯的顶端;所述的密封圈套接在阀芯的胶圈槽内。

本发明还包括卸油孔和调压螺母;所述油腔壳挡板上设有卸油孔,所述油腔壳的底端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调压螺母顶部设有一凹槽,所述的调压螺母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置在油腔壳底端内,所述油腔壳挡板的下表面与调压螺母的凹槽配合形成一容油腔,该容油腔通过卸油孔与油腔壳相通,在调压螺母与油腔壳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卸油孔为两个,位于沉槽的两侧。

本发明还包括旋转环;所述的阀芯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凸圈,该环形凸圈位于胶圈槽与肋条之间,在环形凸圈上开设调控油槽和在其中部沿轴线方向凸设三角凸包;所述的旋转环呈环状,其中部沿轴线方向设有三角凹槽,旋转环套接在阀芯中部,旋转环上的三角凹槽与环形凸圈中部的三角凸包配合。

所述调控油槽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三角凹槽为六个,对应的所述三角凸包为六个。

所述的油腔壳内腔壁沿径向方向凸设两块挡油板,两块挡油板对称设置。

所述的阀芯沿轴线方向上凸设两条肋条,两条肋条对称设置。

所述阀芯的顶端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键槽;所述的阻尼器阀芯上的顶端部具有一倒扣;所述的阀芯套上开设有花键槽,阀芯套上的花键槽套接在阻尼器阀芯的顶端,顶端部上的倒扣扣接在阀芯套花键槽的口部,使阀芯套固定套接在阻尼器阀芯的顶端的键槽上。

本发明还包括耐磨片;所述的耐磨片套接在阀芯上且耐磨片与封盖的内端抵靠。

本发明还包括壳套,所述的壳套套接在阻尼器的另一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阀芯套、壳套和阻尼器,壳套的径向尺寸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具有不同的尺寸,可满足不同尺寸马桶盖板的需要,适用范围广。

2、本发明的阻尼器包括封盖、密封圈、耐磨片、旋转环、阀芯、叶片、油腔壳,叶片贴合在阀芯肋条的外壁上,通过适当的减小阀芯上两根叶片肋条尺寸,保证零件强度的条件下,可以增加阻尼器的打开角度,从而使打开角度达到-5°~110°;带来的好处为盖板与阻尼器配合的转轴孔可以不做空行角,或者空行角可以做小,从而保证盖板较小的晃动量,提高客户体验。

3、本发明通过油腔壳上的挡油板与阀芯上的肋条、阀芯壁面配合,以及挡油板的内凸面的表面与卸压油槽形成的阻尼油流动通道在油板,实现阻尼功能,马桶盖板摆动动作更加平稳。

4、本发明增设了旋转环,当封盖焊接量少时或者阻尼器工作过程零件产生磨损后,旋转环上的三角凹槽与环形凸圈中部的三角凸包配合,在油压的作用下,旋转环会沿三角凸包的斜坡向上爬,直到顶住封盖,此时旋转环的斜坡和阀芯的斜坡依旧是贴死的,也就是说,在斜坡结构的作用下,阀芯始终被旋转环向下压住,不会上爬,从而补偿了端盖焊接时的高度误差。保证了阀芯的环形凸圈下表面和叶片侧面间隙始终为0mm,保证了过油面积大小始终不变,从而保证了马桶盖板缓降时间的稳定性。

5、本发明增设了卸油孔和调压螺母,可以通过旋转调压螺母相对油腔壳底端上下移动,使容油腔大小发生变化,进而使油腔壳内油量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调整油腔壳内阻尼大小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阻尼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阻尼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阻尼器的轴测图;

图4A是本发明阻尼器油腔壳的立体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阻尼器在盖板打开初始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阻尼器在盖板打开结束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阻尼器在盖板落合初始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阻尼器在盖板落合结束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马桶盖阻尼器的结构,包括阀芯套1、壳套2和阻尼器3。

所述的阀芯套1和壳套2分别套接在阻尼器3的两端。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阻尼器3包括封盖31、密封圈32、耐磨片33、旋转环34、阀芯35、叶片36、油腔壳37、调压螺母38、装饰盒39。

所述的阀芯35自上而下设有沿轴线方向开设的键槽351、沿圆周方向开设的两条胶圈槽352、沿圆周方向开设的环形凸圈353、沿轴线方向凸设的两条肋条354、沿阀芯35壁面的圆周方向开设的卸压油槽355且该卸压油槽355位于肋条354的中间位置,该卸压油槽355的深度逐渐变大,两条肋条354对称设置,在肋条354的两侧分别设有肋条槽3541,在两肋条槽3541之间设有大过油槽3542,在环形凸圈353上开设调控油槽3531和在其中部沿轴线方向凸设三角凸包3532,阀芯35键槽351的端部具有一倒扣3511,阀芯35的下端为一个柱形凸台356。

参考图1所示,所述的阀芯套1上开设有花键槽11,阀芯套1上的花键槽11套接在阻尼器3阀芯35的键槽351端,键槽351端部上的倒扣3511扣接在阀芯套1花键槽11的口部,使阀芯套1固定套接在阻尼器3阀芯35的键槽351上。

所述的叶片36呈瓦状,沿其两侧边分别垂直向内延伸出一块挡片361和两块限位片362,在叶片36的外壁中部开设一条小过油槽363,叶片36贴合在阀芯35肋条354的外壁上,叶片36上的挡片361和限位片362分别位于阀芯35肋条354的两侧,同时,限位片362位于肋条槽3541内,构成了限制叶片36摆动的角度。

参考图4A所示,所述的油腔壳37为两端敞开的圆形构件,在其中部设有挡板374,扫板374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沉槽372,在挡板374上设有两卸油孔371且位于沉槽372的两侧,在油腔壳37内腔壁沿径向方向凸设两块挡油板373,两块挡油板373对称设置;挡油板373的内凸面的表面3731与阀芯35壁面配合且与叶片36相对,挡油板373的内凸面的表面3731与卸压油槽355形成阻尼油流动通道;油腔壳37的沉槽372套接在阀芯35下端的柱形凸台356上,作为油腔壳37相对阀芯35转动的另一支点;所述油腔壳37的底端375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376。

所述的封盖31套置在油腔壳37的上端内且封盖31外壁与油腔壳37内壁焊接,封盖31的中孔311套接在阀芯35的键槽351端。

所述的耐磨片33套接在阀芯35上且耐磨片33与封盖31的内端抵靠。

所述的密封圈32有两根,两根密封圈32分别套接在阀芯35的胶圈槽352内。

所述的调压螺母38顶部设有一凹槽381,所述的调压螺母38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油腔壳37底端375内的内螺纹376配合套置在油腔壳37底端375敞开部内,所述油腔壳37挡板374的下表面与调压螺母38的凹槽381配合形成一容油腔,该容油腔通过两卸油孔371与油腔壳37相通,在调压螺母38与油腔壳37之间设有密封圈310,装饰盒39套置在油腔壳37的下端且穿入调压螺母38,可以通过旋转装饰盒39带动调压螺母38相对油腔壳37底端375上下移动,使容油腔大小发生变化,进而使油腔壳37内油量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调整油腔壳37内阻尼大小的目的。

所述的阀芯套1套接在阻尼器3的一端,使得阻尼器3通过阀芯套1与马桶座固定连接,即,阀芯35为始终固定不动,而油腔壳37套接于马桶盖和马桶座圈,使得油腔壳37被马桶盖或马桶座圈带动,即,油腔壳37相对于阀芯35转动;更进一步,所述壳套2套接在阻尼器3的另一端,即,壳套2套接于油腔壳37外表面,从而使得套接于马桶盖和马桶座圈的油腔壳37外径变大,以满足不同尺寸的马桶盖和马桶座圈。

所述的旋转环34呈环状,其中部沿轴线方向设有三角凹槽341,旋转环34套接在阀芯35中部,旋转环34上的三角凹槽341与阀芯35中部环形凸圈353上的三角凸包3532配合,在油压的作用下,旋转环34会沿三角凸包3532的斜坡向上爬,直到顶住封盖31。为了使旋转环34与阀芯35中部环形凸圈353上的三角凸包3532配合运动更平稳,所述阀芯35上的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调控油槽3531,所述旋转环34上的三角凹槽341为六个,对应的所述阀芯35中部环形凸圈353上的三角凸包3532为六个。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如图5所示,盖板打开初始时,盖板向上翻转使油腔壳37的挡油板373挠动阻尼油(如图5中箭头所示)流动,带动叶片36与阀芯35肋条354分离,大过油槽3542打开,阻尼油从大过油槽3542通过,因此阻力小。

如图6所示,盖板打开结束时,盖板向上翻转使油腔壳37的挡油板373挠动阻尼油(如图6中箭头所示)流动,阻尼油同时穿过大过油槽3542和挡油板373的内凸面的表面3731与阀芯35卸压油槽355,过油通道增多,阻尼油可快速通过过油通道,阻尼油对挡油板373无阻尼阻力小,使盖板打开过程中非常轻便。

如图7所示,盖板落合开始时,盖板落合使油腔壳37的挡油板373挠动阻尼油(如图7中箭头所示)流动,带动叶片36与阀芯35肋条354贴合,大过油槽3542关闭,阻尼油同时穿过叶片36小过油槽363与油腔壳37内壁、阀芯35卸压油槽355与挡油板373的内凸面的表面3731之间的间隙流动,过油间隙较大,使阻尼油快速通过过油通道,阻尼油对挡油板373阻力小,使盖板能较快落下。

如图8所示,盖板落合结束时,盖板落合使油腔壳37的挡油板373挠动阻尼油(如图8中箭头所示)流动,挡油板373的内凸面的表面3731与阀芯35壁面贴合,阻尼油只能从叶片36小过油槽363与油腔壳37内壁穿过,过油间隙小,形成小过油槽过油,盖板落合阻力大,形成缓降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阻尼器中阀芯与叶片的配合方式可有多种,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