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68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可拆卸手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厨卫用具,具体涉及日用烹具的一种可拆卸手柄。



背景技术:

大部分的带手柄烹具都需要使用连接零件如螺丝螺母、铆钉等方式进行安装,这些安装方式导致烹具在出厂时就连手柄状态安装好,这使得不同尺寸的烹具在运输时候必须独立包装,产生了巨大的存货空间及运输空间浪费。

因此越来越多厂家提出了可拆卸烹具手柄的设计,现有的可拆卸烹具手柄往往需要特定的烹具安装座或者特定的烹具侧边结构进行安装,这使得可拆卸手柄的通用性存在极大限制。

进而,也有部分厂家或设计方提出了优化方案,这些优化方案往往将手柄主体连接上两个夹持部件,通过可活动的方式控制夹持部件夹持烹具边缘,并配合解锁结构达到可拆卸的效果,但目前的可拆卸夹持手柄还没有完全优化使用者操作方便性、手柄结构简易性、安全性能等方便:

如cn101904704b,公开了一种夹持式的可拆卸手柄,这种设计虽然使手柄不受烹具边缘形状的限制,但结构复杂,内部需要用到两个以上弹性件,甚至有两个以上支轴,结构稳定性差;此外,最致命的是上夹持部为活动端,上夹持部作为最大受力部分得不到稳定保障,同时使夹持过程的适配感下降,用户在夹持过程中有可能要刻意调整把持手柄主体的角度才能实现最终夹持,同时,解锁机构在手持手柄的用力位置,容易产生误操作。

又如cn204889588u,也是公开了上夹持部为活动端的可拆卸手柄,除了存在上夹持部为活动端的缺陷,这种设计虽然采用了手柄主体上侧下压压板的方式进行锁紧,但压板需要经过扳动件推动才能下压,扳动件与压板的接触存在长期磨损,容易降低产品安全系数。

再如cn106333617a,这种设计虽然公开了下夹持部为活动端的设计,改进了受力缺陷,但这种设计的传动过程仍然太复杂,而且下夹持端的运动方向为水平推进,这种设计的烹具适配感较差,尤其遇上边缘弧形明显的烹具则难以适配,同时这种设计的解锁机构过于明显简单,一旦失误操作,容易瞬间解锁烹具,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手柄,解决了现有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可拆卸手柄,包括手柄主体,自手柄主体延伸至烹具侧壁内侧的上夹持部,自手柄主体延伸至烹具侧壁外侧的下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手柄主体相对固定,所述下夹持部与所述手柄主体相对活动,所述下夹持部通过水平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内部并所述手柄主体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支轴形成轴转方式的可活动形态,所述下夹持部包括向所述手柄主体上侧方向延伸出的扳动端及接触烹具的下夹持端,所述扳动端穿过延伸至所述手柄主体上侧外壳之外以致可操作地与所述下夹持端形成杠杆活动形态,即所述扳动端逐渐下压时,所述下夹持端逐渐靠近烹具侧壁外侧,所述下夹持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内部的锁扣端,所述扳动端下压至稳定位置时所述锁扣端与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内部的卡簧部形成锁紧状态,所述卡簧部包括卡扣端、支撑所述卡扣端的弹性件以及连接所述卡扣端穿过并延伸至所述手柄主体以外的解锁机构。

更优地,所述卡簧部水平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内部,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手柄主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卡扣端沿所述手柄主体长度方向往复,所述解锁机构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外壳的两侧,具体为滑动解锁机构,所述弹性件具体为弹簧。

可选地,所述卡扣端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以致所述锁扣端可以沿所述扳动端下压的运动方向有多个稳定位置,所述锁扣端与所述卡扣端在不同稳定位置的锁定状态可形成所述下夹持端与所述上夹持部不同稳定的夹持角度,而所述解锁机构可以仅使用一个。

可选地,所述下夹持端还设置进退调节机构,所述进退调节机构使所述下夹持端能保持连续或不连续的稳定的伸出长度。

更优地,所述手柄主体设置有水汽排出孔。

更优地,所述上夹持部、下夹持端在夹持烹具一侧均设置有隔热柔性垫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扳动杠杆的方式控制下夹持件,结构简单,受力方向明确,没有过多的零件传动,上夹持件为相对固定状态,最大受力部件得到稳定保障。

2、适配感强,使用过程中先可先将上夹持部贴近烹具侧壁内侧,在扳动件下压过程中,手柄的手持角度会自然随着下夹持端靠近烹具侧壁外侧而调整,过程不存在额外抵触力,适配性强。

3、安全性强,滑动解锁机构需要分别设置在手柄两侧,一般需要使用拇指食指同时操作才能打开解锁机构,解锁环节除了讲求快捷还需要安全性的条件得到满足。

4、上夹持部的伸缩可以适应烹具侧壁的厚度,但保持与手柄的相对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手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手柄锁紧状态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手柄解锁状态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可拆卸手柄具有进退调节机构的另一解锁状态侧视剖面示意图。

其中,1、手柄主体;2、上夹持部;3、下夹持部;31、下夹持端;32、扳动端;33、锁扣端;4、卡簧部;41、卡扣端;42、弹性件;43、解锁机构;5、水平支轴;6、隔热柔性垫件;34、伸缩调节部件;35、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可拆卸手柄,包括手柄主体1,自手柄主体1延伸至烹具侧壁内侧的上夹持部2,自手柄主体1延伸至烹具侧壁外侧的下夹持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2与所述手柄主体1相对固定,所述下夹持部3与所述手柄主体2相对活动,所述下夹持部3通过水平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1内部并所述手柄主1体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支轴5形成轴转方式的可活动形态,所述下夹持部3包括向所述手柄主体1上侧方向延伸出的扳动端32及接触烹具的下夹持端31,所述扳动端32穿过延伸至所述手柄主体1上侧外壳之外以致可操作地与所述下夹持端31形成杠杆活动形态,即所述扳动端32逐渐下压时,所述下夹持端31逐渐靠近烹具侧壁外侧,所述下夹持部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1内部的锁扣端33,所述扳动端32下压至稳定位置时所述锁扣端33与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1内部的卡簧部4形成锁紧状态,所述卡簧部4包括卡扣端41、支撑所述卡扣端41的弹性件42以及连接所述卡扣端41穿过并延伸至所述手柄主体1以外的解锁机构43。

所述卡簧部4水平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1内部,所述弹性件42沿所述手柄主体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卡扣端41沿所述手柄主体1长度方向往复,所述解锁机构43设置在所述手柄主体1外壳的两侧,具体为滑动解锁机构,所述弹性件42具体为弹簧。

所述卡扣端41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以致所述锁扣端33可以沿所述扳动端32下压的运动方向有多个稳定位置,所述锁扣端33与所述卡扣端41在不同稳定位置的锁定状态可形成所述下夹持端31与所述上夹持部2不同稳定的夹持角度,而所述解锁机构43可以仅使用一个。

所述所述下夹持端还设置进退调节机构(如图4所示),所述进退调节机构使所述下夹持端能保持连续或不连续的稳定的伸出长度,包括基座35、伸缩调节部件34,所述伸缩调节部件34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稳定的调节部件,如凸轮或如唇膏用的螺杆推进机构,所述基座35还包括隔热凸缘。

所述手柄主体设置有水汽排出孔(图上无标注)。

所述上夹持部2、下夹持端31在夹持烹具一侧均设置有隔热柔性垫件6。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例如所述解锁机构在手柄壳体外的操作方式可以通过联动方式实现,但这些联动方式不仅增加了机构的复杂度,还使操作方便度下降;又如所述隔热柔性垫件还可以设置有防滑的表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变化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