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式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350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拆卸式手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柄,尤其涉及拆卸式手柄。



背景技术:

平常使用的锅具,其锅体与手柄都是固定连接的,在运输或存储时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十分不便,且手柄或锅体损坏后,就需要将整个锅具进行更换,成本较大。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新型的锅具,这种锅具带有拆卸式的手柄,在存储或运输时手柄可从锅具上拆卸下来,从而减小占用空间。但目前的拆卸式手柄一般结构复杂且使用时容易误操作,成本较高且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使用时容易误操作,生产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拆卸式手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拆卸式手柄,包括锅体连接件、固定握柄,所述的固定握柄端部设置有插置腔,所述的锅体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插置腔的插置部,所述的插置部上设置有卡槽,还包括控制装置、手柄固定件,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旋转握柄、弹性件,所述的旋转握柄前端底部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的定位凸台穿入插置腔内并与卡槽相配合,所述的弹性件为定位凸台提供弹性回复力,所述的旋转握柄通过水平转动控制定位凸台锁紧和解锁卡槽,所述的手柄固定件依次穿过固定握柄、插置腔、控制装置。

固定握柄的插置腔与锅体连接件的插置部相配合,实现两者的接插,插置部上的卡槽与控制装置相配合,能够实现对卡槽的锁紧和解锁,从而实现整个手柄的拆卸与安装。其中弹性件能够为旋转握柄的定位凸台提供弹性回复力,旋转握柄通过以手柄固定件为中心进行水平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旋转握柄的定位凸台将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卡槽的解锁和锁紧。通过以上结构,既能够实现整个手柄的拆卸,又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意外操作控制装置而导致手柄与锅体脱离,且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拆卸式手柄,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的旋转握柄前端还设置有与固定握柄顶部相连通的限位空间,所述的限位件位于限位空间内,所述的固定握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的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条并通过限位条穿过旋转握柄与固定握柄顶部的固定槽相连接,所述的限位空间中还设置有与限位条相配合的限位台。

通过限位条与固定槽的相互配合,既能够保证限位件与固定握柄顶部连接的牢固性,在未使用状态下还可将限位件与固定握柄顶部分离,储存以及清洗时更加方便。而限位条与限位台相配合,能够对旋转握柄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避免旋转握柄在转动时张开角度过大而影响操作,能够进一步提升锁紧与解锁卡槽时的精确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拆卸式手柄,所述的旋转握柄在与限位条的交接处还设置有高低轨道,所述的高低轨道与限位条表面相抵触。

高低轨道与限位条表面相抵触,能够让旋转握柄在旋转过程中即上下移动时更加平滑,提升操作体验。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拆卸式手柄,还包括防护盖,所述的防护盖设置于旋转握柄上并遮盖限位空间。能够防止灰尘、油污等污渍进入限位空间中而影响手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拆卸式手柄,所述的限位空间中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的防护盖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并与第一定位凸块相配合。使得防护盖在盖合时定位更加精确。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拆卸式手柄,所述的固定握柄后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的旋转握柄后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块并与第二定位槽相配合。使得旋转握柄与固定握柄在定位时更加精确。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拆卸式手柄,所述的手柄固定件为螺丝。成本低、较易获取,且便于拆卸。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拆卸式手柄,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成本低且较易获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式手柄安装于锅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式手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握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拆卸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解锁状态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拆卸式手柄,包括锅体连接件2、固定握柄4,所述的固定握柄4端部设置有插置腔41,所述的锅体连接件2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插置腔41的插置部21,所述的插置部21上设置有卡槽22,还包括控制装置3、手柄固定件9,所述的控制装置3包括旋转握柄5、弹性件6,所述的旋转握柄5前端底部设置有定位凸台54,所述的定位凸台54穿入插置腔41内并与卡槽22相配合,所述的弹性件6为定位凸台54提供弹性回复力,所述的旋转握柄5通过水平转动控制定位凸台54锁紧和解锁卡槽22,所述的手柄固定件9依次穿过固定握柄4、插置腔41、控制装置3。

要使用时,如图2、图5、图7、图8所示,将锅体连接件2设置于锅体1上,将固定握柄4上的插置腔41对准锅体连接件2上的插置部21并插入,接着如图4、图6所示,将旋转握柄5以手柄固定件9为中心进行水平旋转,旋转握柄5旋转过程中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握柄5上的定位凸台54向下移动,使得定位凸台54卡入插置部21的卡槽22中,从而完成手柄与锅体1的锁紧动作。

在使用时,使用者一般是用手握住整个手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3在使用时将被使用者的手所覆盖,降低了控制装置3被误操作的可能性,且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经常会通过垂直转动手柄从而实现锅体1的翻转,而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3在进行锁紧和解锁操作时,是通过旋转握柄5的水平旋转实现的,从而进一步避免了误操作的可能,使用时更加安全。

在使用完毕后,需要将整个手柄从锅体1上拆卸下来时,同理只需水平反向转动旋转握柄5,则旋转握柄5在反向转动过程中在弹性件6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定位凸台54向上移动,使得定位凸台54从插置部21的卡槽22中脱离,从而完成手柄与锅体1的解锁动作,此时可将固定握柄4的插置腔41从锅体连接件2的插置部21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装置3还包括限位件7,所述的旋转握柄5前端还设置有与固定握柄4顶部相连通的限位空间51,所述的限位件7位于限位空间51内,所述的固定握柄4顶部设置有固定槽42,所述的限位件7上设置有限位条71并通过限位条71穿过旋转握柄5与固定握柄4顶部的固定槽42相连接,所述的限位空间51中还设置有与限位条71相配合的限位台53。

使用时,限位件7与固定握柄4顶部相连接,保证了旋转握柄5在旋转过程中限位件7不会随之转动,在旋转握柄5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旋转握柄5的限位空间51上的限位台53将会与限位件7上的限位条71相抵触,从而限定了旋转握柄5的旋转角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锁紧与解锁时的精确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握柄5在与限位条71的交接处还设置有高低轨道55,所述的高低轨道55与限位条71表面相抵触。

在旋转握柄5旋转过程中,高低轨道55将贴着限位条71表面滑动,则旋转握柄5在上下移动时将更加平滑,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作为优选,还包括防护盖8,所述的防护盖8设置于旋转握柄5上并遮盖限位空间51。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空间51中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块52,所述的防护盖8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81并与第一定位凸块52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握柄4后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43,所述的旋转握柄5后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块56并与第二定位槽43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固定件9为螺丝。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件6为弹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