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177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的制作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沙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作工艺,特别是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现在已被越来越的人所青睐,所以沙发作为家居的一部分也因加入智能系统,才能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按摩沙发椅【申请号:201020130303.2;公开号:cn201642738u】。这种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按摩沙发椅,包括座位、靠背以及置于其内的按摩机构,按摩机构由控制系统控制,该控制系统包括arm7主控单元、数据存储单元、lcd显示单元、输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arm7主控单元连接dc100v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器,实现揉捏、敲打调节功能;所述arm7主控单元连接dc24v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器,实现沙发椅倒背、腿部升降调节功能;所述arm7主控单元连接dc12v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器,实现座部振动功能;所述arm7主控单元连接ac100v微型交流电机驱动器,实现按摩沙发椅升降功能;所述arm7主控单元连接控制交流隔膜气泵的电磁阀,实现气囊供放气调节功能。

该专利中公开的按摩沙发椅虽然可让使用更加方便、舒适,但是,该按摩沙发椅中没有相应的制作工艺,容易出现返工的情况,制作速度慢,因此,设计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的制作工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的制作工艺,该制作工艺具有制作快速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购买市场上现有的形变弯曲构件、空间弯曲构件和杆件;

b、将形变弯曲构件、空间弯曲构件和杆件拼接成框架,在连接处通过毛刺机去毛刺,并通过铆钉固定在一起;

c、将振动电机和控制组件安装在框架上;

d、按样板裁切海绵和沙发革,将裁切好的沙发革进行车缝成坐垫套,将坐垫套在裁切好的海绵上,得到坐垫,将坐垫固定在框架上;

e、通过加工设备制作出靠枕,将靠枕固定在框架上,即得到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

f、将成品打包并入库。

采用以上工艺,可方便操作者根据相应的步骤进行操作,且通过加工设备可快速制作出靠枕,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制作快速。

所述步骤c中的控制组件包括主控单元、数据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

所述步骤d中的沙发革为真皮沙发革或pu沙发革。

采用以上结构,可大大提升沙发整体的档次,装饰效果好。

所述步骤d中的海绵提前经过抗菌处理。

采用以上方式,可减少沙发整体滋生细菌的概率。

所述步骤e中的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依次设置有用于内胆填充的填充装置、用于枕芯压缩的压缩装置、用于枕套套入的套入装置和用于靠枕整形的整形装置。

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填充装置对内胆进行填充,通过压缩装置对枕芯进行压缩,通过套入装置将枕套套入到枕芯上和通过整形装置对靠枕进行整形,从而完成靠枕的加工,可实现连续不间断作业,加工效率高。

所述压缩装置包括第一底座、转轴和转动杆,第一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转轴竖直设置在第一底座上,转轴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第一动力机构相连,转轴上端和转动杆中部相连,转动杆两端均设置有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支架、第一气缸、主密封片和从密封片,支架固定在转动杆端部,从密封片通过第一连杆固定在支架一端,从密封片中部具有用于放置枕芯的放置凹槽,第一气缸固定在支架另一端,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第二连杆和主密封片相连,且主密封片能与从密封片相抵靠,主密封片上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内部具有工作腔,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与工作腔相连通的抽气孔,抽气孔朝向从密封片,工作腔和抽气管一端相连通,抽气管另一端和气泵相连通,第一底座上设置有能将枕芯输送到放置凹槽处的上料机构。

当需要对枕芯进行压缩时,通过第一动力机构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支架转动,支架带动从密封片转动使其位于所需位置,通过上料机构将枕芯输送到从密封片的放置凹槽处,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来回移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主密封片来回移动使其与从密封片相抵靠,开启气泵,通过抽气管将主密封片和从密封片之间的空气抽走,从而可对枕芯进行压缩,压缩省力。

所述第一底座上还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底板、压紧板、辅助盒、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底板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第一推杆电机固定底板一端,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水平设置,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端部和辅助盒相连,且辅助盒能将从密封片覆盖,第二推杆电机固定底板另一端,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水平设置,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端部和压紧板相连,且压紧板与辅助盒之间具有供主密封片与从密封片通过的间隙。

采用以上结构,控制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来回移动,第一推杆电机的推杆带动辅助盒来回移动,随着辅助盒来回移动,辅助盒将从密封片覆盖;控制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来回移动,第二推杆电机的推杆带动压紧板来回移动,随着压紧板来回移动,压紧板将主密封片和从密封片牢牢的抵靠在一起。

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轮固定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固定在转轴下端,皮带套设在主动轮与从动轮外。

当需要使转轴转动时,控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可使转轴转动。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输送带、推送板和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推送板相连,且推送板能位于支架正下方,推送板上具有能将枕芯限位住的限位结构,输送带设置在第一底座上,输送带的输入端靠近填充装置,输送带的输出端靠近推送板。

当需要将枕芯输送到从密封片的放置凹槽处时,通过输送带将枕芯逐个输送到推送板上,通过限位结构将单个枕芯限位住,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推送板上下移动,推送板带动枕芯上下移动,将枕芯输送到从密封片的放置凹槽处,上料方便。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具有弹性的限位杆和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固定在推送板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限位杆下端相连,限位杆上端为限位部。

采用以上结构,控制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带动限位杆向上移动,限位杆可对枕芯进行限位,限位快速。

所述套入装置包括第二底座、转动轴和转盘,第二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转动轴竖直设置在第二底座上,转动轴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第二动力机构相连,转动轴上端和转盘相连,转盘上设置有若干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升降板相连,升降板上固定有用于放置枕套的放置框,放置框上固定有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手指上固定有能将枕套开口的边缘夹住的夹片,放置框上还固定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能将枕芯压住的压板;所述第二底座上还固定有机械手,机械手上固定有手爪。

当需要将枕套套入到枕芯上时,将枕套放在放置框中,控制手指气缸的手指带动夹片动作,夹片将枕套开口的边缘夹住,通过第二动力机构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放置框转动,使放置框位于支架正下方,控制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升降板向上移动,升降板带动放置框向上移动,放置框带动枕套向上移动,枕套可套在枕芯外,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来回移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主密封片来回移动使其与从密封片相分离,控制转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压板转动,使压板位于主密封片与从密封片之间,并将枕芯压在枕套中,控制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升降板带动放置框向下移动,使套好枕套的枕芯和主密封片、从密封片相脱离,通过机械手带动手爪动作,将套好枕套的枕芯取下,从而可将枕套套入到枕芯上,套入快速。

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二底座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链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从动链轮固定在转动轴下端,链条套设在主动链轮与从动轮链轮外。

当需要使转动轴转动时,控制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转动,从动链轮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可使转动轴转动。

所述整形装置包括第三底座、支撑板、移动板、摆动杆、振动电机和第五气缸,第三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支撑板固定在第三底座上,移动板设置在第三底座上,移动板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机构相连,第五气缸铰接在移动板上,第五气缸的活塞杆倾斜向上,摆动杆中部和第五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摆动杆下端和移动板相铰接,摆动杆上端通过弹簧和拍打板相连,且拍打板能与支撑板相抵靠,振动电机固定在拍打板上。

当需要对靠枕进行整形时,将靠枕放在支撑板上,通过移动机构带动移动板来回移动,移动板带动拍打板来回移动,同时,控制第五气缸的活塞杆来回移动,第五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拍打板上下摆动,振动电机使拍打板产生振动,通过拍打板对靠枕进行拍打,从而可对靠枕进行整形,整形可靠。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六气缸、导轨和滑块,导轨水平固定在第三底座上,滑块设置在导轨上,第六气缸固定在第三底座上,第六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六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块相连,移动板通过连接杆和滑块相连。

当需要使移动板来回移动时,控制第六气缸的活塞杆来回移动,第六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滑块沿着导轨来回移动,滑块带动连接杆来回移动,连接杆带动移动板来回移动,从而可使移动板来回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的制作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可方便操作者根据相应的步骤进行操作,且通过加工设备可快速制作出靠枕,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制作快速。

2、步骤d中的沙发革为真皮沙发革或pu沙发革,采用该结构,可大大提升沙发整体的档次,装饰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压缩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料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套入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套入装置拆去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整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第一底座;3、转动杆;4、从动轮;5、皮带;6、主动轮;7、第一连杆;8、支架;9、第二连杆;10、气泵;11、第一气缸;12、抽气管;13、安装板;13a、抽气孔;14、第二推杆电机;15、底板;16、压紧板;17、主密封片;18、从密封片;18a、放置凹槽;19、辅助盒;21、第一推杆电机;22、第一电机;23、转轴;24、输送带;25、推送板;26、限位杆;27、第三气缸;28、第二气缸;29、手爪;30、机械手;31、转盘;32、从动链轮;33、链条;34、主动链轮;35、放置框;36、升降板;37、第四气缸;38、第二电机;39、转动轴;41、第二底座;42、压板;43、转动电机;44、手指气缸;45、夹片;46、第三底座;47、支撑板;48、振动电机;49、拍打板;51、弹簧;52、摆动杆;53、第五气缸;54、移动板;55、滑块;56、导轨;57、第六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购买市场上现有的形变弯曲构件、空间弯曲构件和杆件;在本实施例中,形变弯曲构件、空间弯曲构件和杆件均是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

b、将形变弯曲构件、空间弯曲构件和杆件拼接成框架,在连接处通过毛刺机去毛刺,并通过铆钉固定在一起;

c、将振动电机和控制组件安装在框架上;

d、按样板裁切海绵和沙发革,将裁切好的沙发革进行车缝成坐垫套,将坐垫套在裁切好的海绵上,得到坐垫,将坐垫固定在框架上;

e、通过加工设备制作出靠枕,将靠枕固定在框架上,即得到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沙发;

f、将成品打包并入库。

采用该工艺,可方便操作者根据相应的步骤进行操作,且通过加工设备可快速制作出靠枕,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制作快速。

步骤c中的控制组件包括主控单元、数据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采用专利号为201020130303.2中的技术。

步骤d中的沙发革为真皮沙发革或pu沙发革,在本实施例中,步骤d中的沙发革为真皮沙发革。

采用该结构,可大大提升沙发整体的档次,装饰效果好。

步骤d中的海绵提前经过抗菌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抗菌处理采用的是现有技术。

采用该方式,可减少沙发整体滋生细菌的概率。

如图1-图5所示,步骤e中的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依次设置有用于内胆填充的填充装置、用于枕芯压缩的压缩装置、用于枕套套入的套入装置和用于靠枕整形的整形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填充装置采用的是现有技术。

压缩装置包括第一底座2、转轴23和转动杆3,第一底座2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1上;转轴23竖直设置在第一底座2上,转轴23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第一动力机构相连,转轴23上端和转动杆3中部相连,转动杆3两端均设置有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支架8、第一气缸11、主密封片17和从密封片18,支架8固定在转动杆3端部,在本实施例中,支架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转动杆3端部;从密封片18通过第一连杆7固定在支架8一端,从密封片18中部具有用于放置枕芯的放置凹槽18a,第一气缸11固定在支架8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8另一端;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端部通过第二连杆9和主密封片17相连,且主密封片17能与从密封片18相抵靠,主密封片17上固定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内部具有工作腔,安装板13上开设有若干与工作腔相连通的抽气孔13a,在本实施例中,抽气孔13a的数量为十个;抽气孔13a朝向从密封片18,工作腔和抽气管12一端相连通,抽气管12另一端和气泵10相连通,第一底座2上设置有能将枕芯输送到放置凹槽18a处的上料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主密封片17和从密封片18的材料为橡胶。

第一底座2上还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底板15、压紧板16、辅助盒19、第一推杆电机21和第二推杆电机14,底板15固定在第一底座2上,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底座2上;第一推杆电机21固定底板15一端,第一推杆电机21的推杆水平设置,第一推杆电机21的推杆端部和辅助盒19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杆电机21的推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辅助盒19相连;且辅助盒19能将从密封片18覆盖,第二推杆电机14固定底板15另一端,第二推杆电机14的推杆水平设置,第二推杆电机14的推杆端部和压紧板16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推杆电机14的推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压紧板16相连;且压紧板16与辅助盒19之间具有供主密封片17与从密封片18通过的间隙。

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2、主动轮6、从动轮4和皮带5,第一电机22固定在第一底座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底座2上;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轮6固定在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4固定在转轴23下端,皮带5套设在主动轮6与从动轮4外。

上料机构包括输送带24、推送板25和第二气缸28,第二气缸28固定在第一底座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2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底座2上;第二气缸28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第二气缸28的活塞杆端部和推送板25相连,且推送板25能位于支架8正下方,推送板25上具有能将枕芯限位住的限位结构,输送带24设置在第一底座2上,输送带24的输入端靠近填充装置,输送带24的输出端靠近推送板25。

限位结构包括具有弹性的限位杆26和第三气缸27,第三气缸27固定在推送板2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气缸2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推送板25上;第三气缸27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第三气缸27的活塞杆端部和限位杆26下端相连,限位杆26上端为限位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气缸27的数量为四个,限位杆26的数量也为四根。

套入装置包括第二底座41、转动轴39和转盘31,第二底座41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座4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1上;转动轴39竖直设置在第二底座41上,转动轴39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第二动力机构相连,转动轴39上端和转盘31相连,转盘31上设置有若干第四气缸37,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气缸37的数量为三个;第四气缸37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第四气缸37的活塞杆端部和升降板36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板36的数量也为三块;升降板36上固定有用于放置枕套的放置框35,放置框35上固定有手指气缸44,手指气缸44的手指上固定有能将枕套开口的边缘夹住的夹片45,放置框35上还固定有转动电机43,转动电机43的输出轴水平设置,转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能将枕芯压住的压板42;第二底座41上还固定有机械手3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座41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还固定有机械手30;机械手30上固定有手爪29。

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38、主动链轮34、从动链轮32和链条33,第二电机38固定在第二底座4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3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底座41上;第二电机38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链轮34固定在第二电机38的输出轴端部,从动链轮32固定在转动轴39下端,链条33套设在主动链轮34与从动轮4链轮外。

整形装置包括第三底座46、支撑板47、移动板54、摆动杆52、振动电机48和第五气缸53,第三底座46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底座4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1上;支撑板47固定在第三底座46上,移动板54设置在第三底座46上,移动板54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机构相连,第五气缸53铰接在移动板54上,第五气缸53的活塞杆倾斜向上,摆动杆52中部和第五气缸53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摆动杆52下端和移动板54相铰接,摆动杆52上端通过弹簧51和拍打板49相连,且拍打板49能与支撑板47相抵靠,振动电机48固定在拍打板49上。

移动机构包括第六气缸57、导轨56和滑块55,导轨56水平固定在第三底座46上,在本实施例中,导轨5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三底座46上;滑块55设置在导轨56上,第六气缸57固定在第三底座46上,第六气缸57的活塞杆水平设置,第六气缸57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块55相连,移动板54通过连接杆和滑块55相连。

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填充装置对内胆进行填充;

控制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6转动,主动轮6通过皮带5带动从动轮4转动,从动轮4带动转轴23转动,转轴23带动转动杆3转动,转动杆3带动支架8转动,支架8带动从密封片18转动使其位于推送板25正上方,通过输送带24将枕芯逐个输送到推送板25上,控制第一推杆电机21的推杆带动辅助盒19来回移动,随着辅助盒19来回移动,辅助盒19将从密封片18覆盖,控制第二气缸28的活塞杆带动推送板25向上移动,推送板25带动枕芯向上移动,将枕芯输送到从密封片18的放置凹槽18a处,控制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带动主密封片17来回移动使其与从密封片18相抵靠,控制第二推杆电机14的推杆带动压紧板16来回移动,随着压紧板16来回移动,压紧板16将主密封片17和从密封片18牢牢的抵靠在一起,开启气泵10,通过抽气管12将主密封片17和从密封片18之间的空气抽走,对枕芯进行压缩;

将枕套放在放置框35中,控制手指气缸44的手指带动夹片45动作,夹片45将枕套开口的边缘夹住,控制第二电机38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链轮34转动,主动链轮34通过链条33带动从动链轮32转动,从动链轮32带动转动轴39转动,转动轴39带动转盘31转动,转盘31带动放置框35转动,使放置框35位于支架8正下方,控制第四气缸37的活塞杆带动升降板36向上移动,升降板36带动放置框35向上移动,放置框35带动枕套向上移动,枕套可套在枕芯外,控制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带动主密封片17来回移动使其与从密封片18相分离,控制转动电机43的输出轴带动压板42转动,使压板42位于主密封片17与从密封片18之间,并将枕芯压在枕套中,控制第四气缸37的活塞杆带动升降板36向下移动,升降板36带动放置框35向下移动,使套好枕套的枕芯和主密封片17、从密封片18相脱离,通过机械手30带动手爪29动作,将套好枕套的枕芯取下,将枕套套入到枕芯上;

通过机械手30将靠枕放在支撑板47上,控制第六气缸57的活塞杆带动滑块55沿着导轨56来回移动,滑块55带动连接杆来回移动,连接杆带动移动板54来回移动,移动板54带动拍打板49来回移动,同时,控制第五气缸53的活塞杆带动拍打板49上下摆动,振动电机48使拍打板49产生振动,通过拍打板49对靠枕进行拍打,对靠枕进行整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