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采摘用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827阅读:1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树采摘用梯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采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果树采摘用梯子。



背景技术:

梯子的种类很多,有普通梯子、叉梯、伸缩梯等,样式也很多,如梯子的两个大桄的上端有齐头的,有带钩的,齐头的使用时靠在墙面上、房沿上、墙头上等地方,需有一个平面或平行物,否则梯子放不正不能用,带钩的多用于天线施工,用于挂在线上或其他物体上,但也需要一个平行物。而在果树生产中,不管是柿子树、杏树还是核桃树,树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所以没有平行树干来靠梯子和挂梯子,所以对高大果树采摘果实时,只好把梯子靠在主干上,其实主干也没有合梯子的地方靠挂,由于果实大多长在枝梢上,即树冠外围,人虽到了主树干位置上,还需用长杆子采摘,难度依然不小,特别像柿子、杏等不能用打或摇的方法采摘的果实,采摘难度更大。为此,每年都有爬树采摘果实的人从树上掉下来发生事故。针对树木高大,主干粗、侧干侧枝细,且大都是斜向上生长的,不适宜现有的梯子操作的结构,以及果实主干、内膛少;侧干、侧枝即树冠外围多的分布状况,又考虑像柿子、杏的果实不能打,只能用手摘或杆子摘的实际情况,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果树采摘用梯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果树采摘用梯子,该梯子解决了针对树木高大,主干粗、侧干侧枝细,且大都是斜向上生长的果树采摘难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果树采摘用梯子,包括基础梯、设置在基础梯顶端部的偏心梯头、设置在偏心梯头上方的宽挂钩和若干个稳定挂钩,所述基础梯包括第一大桄、第二大桄、若干个一端设置在第一大桄上且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大桄上的梯蹬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大桄一侧上的活动挂环;所述宽挂钩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偏心梯头包括长钢筋、短钢筋、垂直设置在长钢筋上的第一垂直钢筋、垂直设置在短钢筋上的第二垂直钢筋,两个所述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第一垂直钢筋的顶端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挂钩设置在所述第二垂直钢筋的顶端两侧,所述长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短钢筋的一端焊接形成一个相交点,所述相交点与所述基础梯的中心线的距离L0为50mm,所述相交点分别与所述长钢筋的距离和所述短钢筋的距离相等,所述长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大桄的顶端,所述短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大桄的顶端,所述长钢筋和所述短钢筋形成“人”字形,所述第一垂直钢筋与所述第二垂直钢筋之间焊接有固定钢筋,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之间焊接有固定钢筋;所述稳定挂钩包括外套管、能够套在外套管内部的内套管和与外套管一端焊接的花篮螺丝,所述内套管的一端焊接有固定钩,另一端焊接有挂柱,所述外套管上设有滑缝,所述滑缝一侧上等间距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挂柱相适配的卡套,所述花篮螺丝一端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焊接,另一端焊接有能够与所述活动挂环配合使用的圆挂钩。

优选地,所述第一大桄和所述第二大桄之间的角度a为5°~15°。

优选地,所述梯蹬的数量为8个且长度从所述第一大桄和所述第二大桄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增大,每个所述梯蹬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活动挂环的数量为3个且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大桄一侧上。

优选地,所述活动挂环的直径为50mm。

优选地,所述稳定挂钩的数量为2个。

优选地,所述相交点的下方焊接有直径为60mm的安全挂环。

优选地,所述圆挂钩上设有能够将所述圆挂钩开口处封闭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长钢筋、所述短钢筋、所述固定钢筋的直径为20mm,所述长钢筋与所述短钢筋之间的角度β为100°~120°,所述长钢筋的长度L1为400mm,所述短钢筋的长度L2为300mm,所述固定钢筋的长度L3为10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挂钩、所述第二挂钩、所述固定钩包括圆弧段和直线段,所述圆弧段两端的长度L4为50mm,所述直线段的一端与所述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直线段的另一端与圆弧段的另一端的长度L5为20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偏心梯头、稳定挂钩和宽挂钩,解决了针对树木高大,主干粗、侧干侧枝细,且大都是斜向上生长的果树采摘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偏心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稳定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础梯;11、第一大桄;12、第二大桄;13、梯蹬;14、活动挂环;2、偏心梯头;21、长钢筋;22、短钢筋;23、第一垂直钢筋;24、第二垂直钢筋;25、第一挂钩;26、第二挂钩;27、固定钢筋;3、稳定挂钩;31、外套管;310、滑缝;311、卡套;32、内套管;33、花篮螺丝;34、固定钩;35、挂柱;36、圆挂钩;37、卡扣;4、相交点;41、安全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果树采摘用梯子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基础梯1、设置在基础梯1顶端部的偏心梯头2、设置在偏心梯头2上方的宽挂钩和若干个稳定挂钩3,所述基础梯1包括第一大桄11、第二大桄12、若干个一端设置在第一大桄11上且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大桄12上的梯蹬13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大桄11一侧上的活动挂环14;所述宽挂钩包括第一挂钩25和第二挂钩26,所述偏心梯头2包括长钢筋21、短钢筋22、垂直设置在长钢筋21上的第一垂直钢筋23、垂直设置在短钢筋22上的第二垂直钢筋24,两个所述第一挂钩25设置在所述第一垂直钢筋23的顶端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挂钩26设置在所述第二垂直钢筋24的顶端两侧,所述长钢筋21的一端与所述短钢筋22的一端焊接形成一个相交点4,所述相交点4与所述基础梯1的中心线的距离L0为50mm,所述相交点4分别与所述长钢筋21的距离和所述短钢筋22的距离相等,所述长钢筋21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大桄11的顶端,所述短钢筋22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大桄12的顶端,所述长钢筋21和所述短钢筋22形成“人”字形,所述第一垂直钢筋23与所述第二垂直钢筋24之间焊接有固定钢筋27,所述第一挂钩25与所述第二挂钩26之间焊接有固定钢筋27;所述稳定挂钩3包括外套管31、能够套在外套管31内部的内套管32和与外套管31一端焊接的花篮螺丝33,所述内套管32的一端焊接有固定钩34,另一端焊接有挂柱35,所述外套管31上设有滑缝310,所述滑缝310一侧上等间距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挂柱35相适配的卡套311,所述花篮螺丝33一端与所述外套管31的一端焊接,另一端焊接有能够与所述活动挂环14配合使用的圆挂钩36。

果树的主干是向上生长的,其主干上生出的枝干基本都是斜向上生长的,没有平行的枝干可以靠挂梯子。既然树木的枝干都是斜向上生长,不但没有平行的枝干,而且斜向上的生长的枝干也是无规则的,要想使基础梯1不颤动又稳定,须有一个重心才能达到此目的,其重心只能是基础梯1与稳定挂钩3之间,只要保持重心的下沉的,基础梯1才能够稳定,要做到这一点,须将基础梯1顶端部的偏心梯头2的相交点4距离向基础梯1的中心线的位置偏移50mm,这样本实用新型的重心便有了,其重心的位置在基础梯1与稳定挂钩3之间,由于重心的存在,稳定挂钩3便不再脱钩。偏心梯头2上第一挂钩25和第二挂钩26可以设计成插入式,可变动第一挂钩25和第二挂钩26的方向,也可以在偏心梯头2上设置成相对的两个第一挂钩25和第二挂钩26,这样不管在树的那个方位均能进行工作。

所述第一大桄11和所述第二大桄12之间的角度a为5°~15°。这样使得第一大桄11和第二大桄12的顶端较窄,第一大桄11和第二大桄12的底端较宽,增加了基础梯1的稳定性,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所述梯蹬13的数量为8个且长度从所述第一大桄11和所述第二大桄12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增大,每个所述梯蹬13之间呈等间距设置。这样增加了工人登梯时的便携性和稳定性,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所述活动挂环14的数量为3个且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大桄11一侧上。在第一大桄11一侧上距离地面2米、3米、4米各设置一个活动挂环14,具体用哪个活动挂环14,视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活动挂环14的直径为50mm。这样使得活动挂环14能够与稳定挂钩3更好地配合使用。

所述稳定挂钩3的数量为2个。2个稳定挂钩3挂在树干时,要采取不同角度,使得基础梯1的稳定性更强。

所述相交点4的下方焊接有直径为60mm的安全挂环41。采摘时,可将安全绳挂在安全挂环41上,起到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所述圆挂钩36上设有能够将所述圆挂钩36开口处封闭的卡扣37。卡扣37能够将圆挂钩36开口处封闭,起到提高圆挂钩36牢靠性的作用,不会出现脱钩的现象。

所述长钢筋21、所述短钢筋22、所述固定钢筋27的直径为20mm,所述长钢筋21与所述短钢筋22之间的角度β为100°~120°,所述长钢筋21的长度L1为400mm,所述短钢筋22的长度L2为300mm,所述固定钢筋27的长度L3为100mm。这样使得偏心梯头2能够更好地挂在树干上,与树干的接触面加大,增加了基础梯1的稳定性,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挂钩25、所述第二挂钩26、所述固定钩34包括圆弧段和直线段,所述圆弧段两端的长度L4为50mm,所述直线段的一端与所述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直线段的另一端与圆弧段的另一端的长度L5为200mm。如果树的枝干直径小于50mm时,其承受能力不能挂靠梯子而易引发事故的发生。

使用过程:采摘果树的工人到达果园后,先将基础梯1顶端的偏心梯头2挂于果树的枝干上,然后将第一个稳定挂钩3挂在适当枝干上,转动稳定挂钩3上的内套管32,将内套管32上的挂柱35卡到外套管31上的卡套311内的合适位置,外套管31与内套管32的长度为2m,调节长度为1m,调节好合适的长度后,把另一端的圆挂钩36挂在距离地面最近的活动挂环14上,扣好卡扣37,然后调节花篮螺丝33,花篮螺丝33的长度为500mm,花篮螺丝33能够调节长短300mm,调节花篮螺丝33后使稳定挂钩3拉紧,以上操作工人站在地上进行。第一个稳定挂钩3安装好后,基础梯1的下半部就稳定了,爬上梯再安装第二个稳定挂钩3,挂在第二个还是第三个活动挂环14视情况而定,安装第二个稳定挂钩3的操作步骤同安装第一个稳定挂钩3的操作步骤一致,在此不再阐述,操作时,第一个稳定挂钩3和第二个稳定挂钩3要采取不同角度,使得基础梯1的稳定性更强。然后工人把安全绳系于腰间,携带好筐、杆等采摘工具,采摘时,将安全绳的另一头挂在安全挂环41上,起到提高安全性的作用。用手先将基础梯1两侧及上方的果实采摘,树冠最外围的用短杆子采摘,其功效提升数倍以上。收基础梯1时,先收上部的第二个稳定挂钩3,再收下部的第一个稳定挂钩3,收时松开花篮螺丝33并摘下圆挂钩36,取下第二个稳定挂钩3,解除腰间安全带,再取下下部的第一个稳定挂钩3,最后从树干上将基础梯1取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偏心梯头2、稳定挂钩3和宽挂钩,解决了针对树木高大,主干粗、侧干侧枝细,且大都是斜向上生长的果树采摘难度大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区分相同名称的不同结构,仅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种顺序,更不应该理解为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