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水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3129阅读:1197来源:国知局
沥水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沥水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沥水帘。



背景技术:

沥水帘是一种与水槽配套使用的附件,它主要用于盛放清洗好的碗、筷、刀叉之类的餐具以及蔬果等食品材料,对刚进行清洗的物盘进行沥水。但厨房台面空间一般有限,其中水槽占用一大区域,加上沥水帘的面积大,还要预留足够的区域用来放置沥水帘,使厨房台面空间被大量占用,空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水帘,能够实现折叠,减少占用空间,使厨房台面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沥水帘,包括至少两个折叠单元,每个折叠单元包括至少两根相间平行排列的沥水杆和两个支撑件,沥水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支撑件连接,位于沥水杆同一侧且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每个折叠单元作为一个模块,沥水帘使用完成后,相邻的两个折叠单元之间通过铰链结构连接实现上下折叠,折叠后的沥水帘的长度只有一个折叠单元的长度,大大减小沥水帘占用空间,便于收纳,使厨房台面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要使用沥水帘时,将每个折叠单元依次展开即可,且订制灵活,无需开任何模具,降低加工成本。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铰链结构包括连接件、及凸设于支撑件上的凸条,连接件设有与凸条配合的通孔,至少其中一根沥水杆的两端设有与凸条配合的插孔,凸条穿过通孔并插入插孔内。相邻的两个折叠单元通过凸条、连接件和沥水杆实现相互转动,该铰链结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也使两个折叠单元之间的相互转动更稳定。

进一步的是,位于沥水杆同一侧且相邻的两个支撑件均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相对设置、并配合形成与连接件外周形状匹配的容纳腔,凸条设置于对应的凹槽上。使沥水帘的整体外形更美观。

进一步的是,凹槽位于支撑件面向沥水杆的一侧。将连接件藏于支撑件的内侧,使沥水帘的整体外形更美观。

进一步的是,连接件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两个通孔,两个通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使相邻的两个折叠单元之间实现180°充分折叠。

进一步的是,与凸条配合的沥水杆为第一支撑管,其他沥水杆为第二支撑管,支撑件设有与第二支撑管配合的安装孔,第二支撑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安装孔中。使沥水帘的安装更方便。

进一步的是,每个折叠单元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设有限位头和一端与限位头连接的连接杆,其中一个安装孔为贯通孔,与贯通孔对应的第二支撑管内壁设有内螺纹,连接杆穿过贯通孔、并与第二支撑管螺纹连接,限位头与支撑件背向第二支撑管的一侧相抵。沥水杆和支撑件安装完成后,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使沥水杆固定得更稳固。

进一步的是,支撑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呈波浪形,折叠单元依次折叠时,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上下相互贴合。使沥水帘折叠后,整体外形更美观。

进一步的是,连接件呈八字型。

进一步的是,支撑件为硬塑件。硬塑件的支撑强度高,便于加工,且重量轻,使用更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折叠单元作为一个模块,沥水帘使用完成后,相邻的两个折叠单元之间通过铰链结构连接实现上下折叠,完成折叠后的沥水帘的长度只有一个折叠单元的长度,大大减小沥水帘占用空间,便于收纳,使厨房台面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要使用沥水帘时,将每个折叠单元依次展开即可,且订制灵活,无需开任何模具,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沥水帘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沥水帘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沥水帘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折叠单元,110.沥水杆,111.第一支撑管,112.第二支撑管,120.支撑件,121.凸条,122.凹槽,123.安装孔,124.贯通孔,130.锁紧件,131.限位头,132.连接杆,20.连接件,2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沥水帘,包括至少两个折叠单元10,每个折叠单元10包括至少两根相间平行排列的沥水杆110和两个支撑件120,沥水杆11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件120连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支撑件120连接,位于沥水杆110同一侧且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20之间通过铰链结构连接。

每个折叠单元10作为一个模块,沥水帘使用完成后,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折叠单元10之间通过铰链结构连接实现上下折叠,完成折叠后的沥水帘的长度只有一个折叠单元10的长度,大大减小沥水帘占用空间,便于收纳,使厨房台面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要使用沥水帘时,如图2所示,将每个折叠单元10依次展开即可,且订制灵活,无需开任何模具,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折叠单元10内的两个支撑件120对称设置,支撑件120为硬塑件,硬塑件的支撑强度高,便于加工,且重量轻,使用更方便;且沥水杆110为中空管体结构,使沥水帘的整体重量更轻。支撑件1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材质,沥水管1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结构形式。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铰链结构包括连接件20、及凸设于支撑件120上的凸条121,连接件20设有与凸条121配合的通孔210,凸条121穿过通孔210并插入其中一根沥水杆110的一端。相邻的两个折叠单元10通过凸条121、连接件20和沥水杆110实现相互转动,该铰链结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也使两个折叠单元10之间的相互转动更稳定。其中,如图4所示,位于沥水帘两侧的支撑件120,即支撑件120只有一端与另外一个支撑件120配合,因此该支撑件120只设置了一个凸条121;而位于沥水帘中间的支撑件120,即支撑件120的两端均相邻有另外一个支撑件120,如图5所示,该支撑件120的两端设置了两个凸条121。铰链结构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合页等其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呈八字型,每个连接件20均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通孔210,两个通孔210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使相邻的两个折叠单元10之间实现180°充分折叠;且支撑件1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呈波浪形,如图3所示,折叠单元10依次折叠时,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20上下相互贴合,且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20部分错开,使沥水帘折叠后的整体外形更美观。连接件20和支撑件1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沥水杆110同一侧且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20均设有凹槽122,两个凹槽122相对设置、并配合形成与连接件20外周形状匹配的容纳腔,凸条121设置于对应的凹槽122上,连接件20放置于容纳腔后,连接件20的内表面与支撑件120的内表面平齐,使沥水帘的整体外形更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凹槽122位于支撑件120面向沥水杆110的一侧,将连接件20藏于支撑件120的内侧,使沥水帘的整体外形更美观。凹槽122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支撑件120的外侧。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与凸条121配合的沥水杆110为第一支撑管111,其他沥水杆110为第二支撑管112,支撑件120设有与第二支撑管112配合的安装孔123,第二支撑管112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安装孔123中,使沥水帘的安装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折叠单元10对应有5根沥水杆110,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位于沥水帘两侧的折叠单元10,该折叠单元10有1根第一支撑管111,4根第二支撑管112,对应的支撑件120设有4个安装孔123,1个凸条121;而位于沥水帘中间的折叠单元10,如图1所示,该折叠单元10有2根第一支撑管111,3根第二支撑管112,如图5所示,对应的支撑件120设有3个安装孔123,2个凸条121。每个折叠单元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2根以上沥水杆110。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折叠单元10还包括锁紧件130,锁紧件130设有限位头131和一端与限位头131连接的连接杆132,连接杆132的末端设有外螺纹,其中一个安装孔123为贯通孔124,与贯通孔124对应的第二支撑管112内壁设有内螺纹,连接杆132穿过贯通孔210、并与第二支撑管112螺纹连接,限位头131与支撑件120背向第二支撑管112的一侧相抵。沥水杆110和支撑件120安装完成后,通过锁紧件130进行锁紧,使沥水杆110固定得更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130为螺丝,该贯通孔124位于支撑件120的中部,使每个折叠单元10内的沥水杆110受力更平衡,固定得更稳固。贯通孔2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位置的安装孔12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