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水式内置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474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水式内置百叶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具体涉及一种吸水式内置百叶窗。



背景技术:

目前,住宅楼一般不允许安装活动遮阳篷来防晒挡雨,在一些雨量较大的地区,下雨时忘记关闭窗扇,或想开窗通风时,就可能会面临雨水飘入室内的窘境。对于一般的百叶窗,仅局限于调节采光和通风两种作用,对于雨水的遮挡基本很难起到作用。

申请号为201620243725.8的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防飘雨自动百叶窗,包括窗本体和多个叶片,叶片的一端与窗本体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叶片的另一端与窗本体的另一侧之间转动连接,叶片的转动轴心线横向设置,叶片设置有用于吸水的吸水层,吸水层吸水后能够带动叶片绕转动轴心线转动,叶片的靠近窗本体的一侧上升且另一侧下降。该专利虽然能够达到防飘雨的目的,但是在雨天时的通风作用就大打折扣,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室内采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水式内置百叶窗,在不影响百叶窗正常的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吸水布吸水不流液,且能够快速干燥的特点,来进行吸水和排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水式内置百叶窗,包括百叶窗结构框架、多个百叶及百叶转轴,百叶横向设置且围绕百叶转轴旋转,百叶的两端分别与百叶窗结构框架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百叶包括硬质边框和边框内设置的由边框固定并绷紧的吸水布层,百叶窗还包括联系各吸水布层的多条吸水布布带,吸水布布带呈条状垂直压设在每个百叶的吸水布层上面,且在每个百叶之间留有余量,各个百叶依靠吸水布布带联系,促进百叶之间吸水的联合工作。

优选地,百叶窗结构框架的下面设置有吸水槽,吸水布布带的末端向下延伸入吸水槽中,接受撞向百叶掉落的雨水。

进一步优选地,吸水槽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处设有用于开闭排水孔的盖子,在稀有的暴雨情况下可打开排水,防止雨水满溢。

进一步优选地,吸水槽的底部铺设有槽底吸水布,可降低雨水溢出吸水槽的机率。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吸水布价格低廉,对于内置百叶窗成本增加幅度不超过20%,实用经济;

2、本实用新型百叶页面整体由吸水布构成,百叶吸水能力和效果好,且吸水布吸水后不滴水,且易干燥,百叶窗操作简便,无额外的操作程序;

3、本实用新型既具有一般百叶窗的采光和通风作用,又具有防雨功能,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方案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方案二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方案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百叶窗结构框架;2、百叶;3、边框;4、吸水布层;5、吸水布布带;6、吸水槽;7、排水孔;8、百叶转轴;9、槽底吸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水式内置百叶窗,包括百叶窗结构框架1、多个百叶2及百叶转轴8,百叶2横向设置且围绕百叶转轴8旋转,百叶2的两端分别与百叶窗结构框架1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百叶2包括硬质边框3和边框3内设置的由百叶边框3固定并绷紧的用于吸水的吸水布层4,吸水布层4在百叶2处于水平状态时位于百叶转轴8的上侧贴临布置或由转轴8不完全穿过,该百叶窗还包括联系各吸水布层4的多条吸水布布带5,吸水布布带5呈条状垂直压设在每个百叶2的吸水布层4的上面,且在每个百叶2之间留有余量,各个百叶2依靠吸水布布带5联系,促进百叶2之间吸水的联合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窗结构框架1的下面设置有吸水槽6,吸水布布带5的末端向下延伸入吸水槽6中,吸水槽6的底部铺设有槽底吸水布9,用于收集撞向百叶2掉落的雨水,降低雨水溢出吸水槽的机率。

在本实施例中,吸水槽6上设置有排水孔7,排水孔7处设有用于开闭排水孔7的盖子,一般情况下排水孔7不用打开,在稀有的暴雨情况下可打开排水,防止雨水满溢。

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布可由GKJ-DTY等超细纺织面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有三种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一,如附图2所示,百叶窗百叶处于封闭状态,进行遮光和挡风作用,百叶竖直面向窗面的一侧,如住户在下雨时没有及时关闭窗户,雨水被百叶遮挡,无法飘入。

工作方案二,如附图3所示,百叶窗百叶处于水平状态,不影响室内的采光与通风,如住户在下雨时没有及时关闭窗户,吸水布布带5和百叶2上的吸水布层4可以阻挡和吸收一定量的雨水。

工作方案三,如附图4所示,百叶窗百叶处于倾斜状态,百叶立起面朝窗面,这时住户的窗户可以使用百叶窗的遮光、通风功能,在下雨天,可利用吸水布布带5和百叶2上的吸水布层4的吸水、挡水性能来持续长时间的通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