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平开下悬窗中梃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3159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平开下悬窗中梃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平开下悬窗中梃型材。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强。但是国内门窗市场的智能窗产品水平还非常低,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传统的智能门窗存在的问题是:开窗电机外露,影响美观,影响安全;只有一种开启方式。新型的智能窗需要在功能上进行改进,采用断桥铝合金型材,将驱动和控制装置设置在窗框和窗扇内,并实现窗扇的平开和下悬自动开启功能,显著提高智能门窗的使用功能和外观效果。要实现这样的智能门窗设计,必须开发和研制出适合结构要求的窗框和窗扇结构,以支持新型智能门窗的开发, 中梃型材是构成窗框结构的主要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平开下悬窗中梃型材的技术方案,适合于构成智能窗的窗框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平开下悬窗中梃型材,用于构成自动平开下悬窗窗框内的中梃,所述中梃型材是断桥铝合金型材,设有中梃室外型材、中梃室内型材和中梃隔热断桥,中梃室外型材是设有空腔的铝合金型材,中梃室内型材是设有空腔的铝合金型材,中梃隔热断桥与中梃室外型材和中梃室内型材形成一个隔热腔体,所述中梃型材的厚度为111mm,所述中梃型材的宽度为53mm。

更进一步,所述中梃隔热断桥的长度为20mm。

更进一步,所述中梃隔热断桥是包括25%玻璃纤维的聚酰胺66与玻璃纤维的合成物制成的隔热断桥。

更进一步,所述中梃室外型材的两侧设有附框安装槽,所述附框安装槽的宽度为47mm。

更进一步,所述中梃室外型材的空腔是断面为31.8mm×64.9mm的空腔,所述中梃室外型材的壁厚为1.6mm。

更进一步,所述中梃室内型材的空腔是断面为39.8mm×19.7mm的空腔,所述中梃室内型材的壁厚为1.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平开下悬窗中梃型材是断桥铝合金型材,设有附框安装槽,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设有控制模块、电池、雨传感器的附框;通过合理优化窗框型材的结构尺寸,可构成结构合理的窗框,具有良好采光和密封保温性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构成的自动平开下悬窗室内侧视图;

图3是自动平开下悬室内侧立体结构图,窗扇为平开状态,省略了窗玻璃和玻璃扣条等部件;

图4是自动平开下悬室内侧立体结构图,窗扇为下悬状态;

图5是自动平开下悬室外侧立体图;

图6是图2的B-B视图;

图7是图2的C-C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一种自动平开下悬窗中梃型材50,用于构成自动平开下悬窗窗框内的中梃,所述中梃型材是断桥铝合金型材,设有中梃室外型材51、中梃室内型材52和中梃隔热断桥53,中梃室外型材是设有空腔55的铝合金型材,中梃室内型材是设有空腔56的铝合金型材,中梃隔热断桥与中梃室外型材和中梃室内型材形成一个隔热腔体57,所述中梃型材的厚度S5=111mm,所述中梃型材的宽度W5=53mm。

为了获得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并使中梃型材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所述中梃隔热断桥的长度S51=20mm。

所述中梃隔热断桥是包括25%玻璃纤维的聚酰胺66与玻璃纤维的合成物制成的隔热断桥。

所述中梃室外型材的两侧设有附框安装槽58,所述附框安装槽的宽度S52=47mm。

所述中梃室外型材的空腔是断面为31.8mm(W51)×64.9mm(S53)的空腔,所述中梃室外型材的壁厚B5=1.6mm。

所述中梃室内型材的空腔是断面为39.8mm(W52)×19.7mm(S54)的空腔,所述中梃室内型材的壁厚C5=1.6mm。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6,一种自动平开下悬窗,包括窗框01,窗框是宽度W=1500mm、高度H=1500mm的正方形窗框。窗框设有一条垂直方向的中梃05,中梃将所述窗框分隔为窗扇窗口02和固定窗口06,其中窗扇窗口的宽度F=650mm。窗框的四边是四条窗框型材40构成,窗框室外型材的内侧边设有附框安装槽44,四条窗框型材通过45°切角连接。中梃是实施例一所述中梃型材50。

在窗扇窗口的上侧设有上附框20,上附框安装在窗框型材上,上附框是可拆卸的上附框,在上附框内设有开窗电机E1。

在窗扇窗口的左右两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侧附框,窗扇窗口的左右两侧分别为窗扇合页侧和窗扇开启侧,窗扇开启侧的窗框由中梃构成。侧附框采用侧附框型材30。侧附框是可拆卸的侧附框。侧附框型材通过安装卡口32与中梃型材的附框安装槽58连接,或通过安装卡口32与窗框型材的附框安装槽44连接,中梃型材的附框安装槽与窗框型材的附框安装槽的位置和尺寸相同,使安装在窗框型材和中梃型材上的侧附框外观规整。侧附框在中梃上构成侧功能腔31。侧功能腔中设有控制模块E2、电池E4,在侧附框的外侧壁设置有雨传感器E3。

上附框与窗扇窗口两侧的侧附框平接,上附框的内侧与两侧侧附框的上端搭接(如图5中07所示);窗扇窗口下侧的侧附框与窗扇窗口两侧的侧附框平接,窗扇窗口下侧的侧附框的内侧与两侧侧附框的下端搭接(如图5中08所示)。在侧附框的室外侧内沿形成一个纱窗安装槽。

在窗扇窗口中设有窗扇03,窗扇是向室内方向开启的平开下悬窗扇,窗扇是由窗扇型材10构成的窗扇。窗扇型材设有功能腔11,在窗扇开启的窗扇型材内设有切换电机E5,切换电机设置在窗扇型材的功能腔内,切换电机控制窗扇平开与下悬开启之间的切换。

开窗电机通过驱动轴04连接窗扇的上侧框,驱动窗扇平开或下悬开启,实现自动平开下悬窗的功能。本实施中,驱动轴是一种铰链轴,铰链轴可卷缩至开窗电机内部,有效地改善了窗户的整体外形,并能够可靠地实现窗扇的开关操作。

本实施例中,在窗扇窗口中还设有纱窗60,纱窗是向室外开启的平开纱窗。在固定窗口中设有固定窗玻璃70,固定窗玻璃通过室外扣条71和室内扣条72安装在固定窗口中。采用室外扣条与窗框型材配合,室外扣条嵌入窗框型材或中梃型材的附框安装槽,对应于窗扇窗口中的上附框和侧附框,提高了窗框型材的通用性,并使得窗扇窗口与固定窗口的外观协调。

本实施例的自动平开下悬窗,需要解决安装有开窗电机、控制模块、雨传感器、电池、切换电机等设备的窗体结构问题,使窗体能够将这些设备容纳在窗体内部,避免外露,保持窗体的整体美观。同时还要使窗框和窗扇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采光效果。还要具有良好的安装和维护功能。

本实施例中,上附框设有可容纳开窗电机的功能腔,开窗电机被设置在上附框中,侧附框与中梃构成侧功能腔,控制模块、电池被装置在侧附框内,雨传感器安装在侧附框的外侧壁,窗扇型材设有可安装切换电机的功能腔,切换电机安装在功能腔内。上附框和侧附框均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窗框型材或中梃型材连接,安装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通过实验和研究,窗框型材、中梃型材、窗扇型材的结构尺寸完全能够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还有效控制了宽度尺寸,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采光面积,本实施例的窗框型材、中梃型材、窗扇型材可制成单边长度不大于2.5m的窗体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