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007发布日期:2018-09-11 20:2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器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杯子。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杯子,通常包括杯盖和杯体,多数能够锁紧的杯盖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杯体进行连接,以达到密封或保温的效果,在杯盖外壁设置外螺纹或内螺纹,相应的在杯体上设置内螺纹或外螺纹,两种螺纹连接的方式都会存在一些缺点:杯盖或者杯体的螺纹由于难以清洗,容易聚集灰尘或者污垢,进而滋生细菌,在长期使用可能会危害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螺纹连接的杯子的容易聚集污垢的缺陷,提供一种杯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子,包括口部衬套和杯盖,杯盖设置于口部衬套,其特点在于:杯盖包括盖壳、第一矽圈和第一卡扣部,第一矽圈密封连接于盖壳与口部衬套的顶面之间,第一卡扣部设置于盖壳的内壁面;口部衬套的外壁面设有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卡设于第一卡扣部;当盖壳受到沿竖直方向向下的外力时,第一矽圈沿其高度方向被压缩,盖壳相对于口部衬套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第二卡扣部脱离于第一卡扣部。

较佳地,盖壳包括:

顶盖;

凸起结构体,凸起结构体从顶盖的底面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第一矽圈套设于凸起结构体的外壁面;

连接筒,连接筒从顶盖的底面的外周缘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卡扣部连接于连接筒的内壁面上。

较佳地,第一卡扣部包括沿所述连接筒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分和第二限位部分,第二限位部分与顶盖的底面之间具有一避让空间,且第二限位部分中与顶盖的底面相对设置的一面向内凹设有一限位槽,且限位槽邻接第一限位部分;

第二卡扣部为凸台,凸台卡设于限位槽。

较佳地,第一限位部分的一端延伸至顶盖的底面,第一限位部分的另一端与连接筒的底面齐平,且第二限位部分中背离顶盖的底面的一面与连接筒的底面齐平;

和/或,第一卡扣部的数量为4个,4个第一卡扣部沿连接筒的周向均匀分布于连接筒的内壁面上。

较佳地,凸起结构体中邻接顶盖的底面的一端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矽圈的一部分卡设于第一环形凹槽。

较佳地,第一矽圈包括:

环形矽圈本体,环形矽圈本体套设于凸起结构体的外壁面,环形矽圈本体的顶面压设于顶盖的底面,环形矽圈本体的底面压设于口部衬套的顶面,且环形矽圈本体的横截面呈D字型;

凸缘,凸缘从环形矽圈本体的顶部的内壁面沿环形矽圈本体的径向向内延伸,且凸缘卡设于第一环形凹槽。当杯盖和杯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矽圈被压缩伸展在杯盖和杯口的接触间隙,能够起到很好的密闭作用。

较佳地,杯子还包括一杯身和一杯口,杯口设置于杯身的顶部,杯口的外壁面的中部设有滚筋,口部衬套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滚筋卡设于第二环形凹槽。

较佳地,杯口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矽圈,第二矽圈密封连接于口部衬套与杯口的顶部之间。

较佳地,第二矽圈包括上壁、内环壁和外环壁,上壁、内环壁和外环壁形成向下开口凹槽。

较佳地,盖壳和口部衬套的材料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杯子,通过设置的第一矽圈,第二卡扣部和第一卡扣部进行连接,省去了杯盖和杯口的螺纹设置,不仅在打开和闭合的操作上更加便捷,而且杯盖内部和杯口不容易聚集污垢、滋生细菌,以至于长期使用不会危害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杯子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杯子的口部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杯子的杯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杯盖 1

盖壳 11

顶盖 111

第一矽圈 12

凸起结构体 13

连接筒 14

第一卡扣部 15

第一限位部分 16

第二限位部分 17

限位槽 18

第一环形凹槽 19

口部衬套 2

第二卡扣部 21

第二环形凹槽 22

杯身 3

杯口 31

第二矽圈 32

滚筋 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子,包括口部衬套2和杯盖1,杯盖1设置于口部衬套2,杯盖1包括盖壳11、第一矽圈12和第一卡扣部15,第一矽圈12密封连接于盖壳11与口部衬套2的顶面之间,第一卡扣部15设置于盖壳11的内壁面。口部衬套2的外壁面设有第二卡扣部21,第二卡扣部21卡设于第一卡扣部15。盖壳11和口部衬套2的材料为塑料,塑料材质使盖壳11密封效果更好,易于保温,并且塑料材质的口部衬套2更容易与瓶口卡合。

当盖壳11受到沿竖直方向向下的外力时,第一矽圈12沿其高度方向被压缩,盖壳11相对于口部衬套2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第二卡扣部21脱离于第一卡扣部15,逆时针旋转杯盖1,使第二卡扣部21和第一卡扣部15相对位置错开,通过第一矽圈12伸展的弹力作用,而使杯盖1和杯身3分离,完成杯盖的打开操作。杯盖1和杯体3的闭合操作也是通过外力施加于盖壳11进而压缩第一矽圈12,顺时针旋转杯盖1,使第二卡扣21和第一卡扣部15至相对位置,通过第一矽圈12伸展的弹力作用,使第二卡扣21和第一卡扣部15相互卡紧,而使杯盖1和杯身3闭合。

如图3和图5所示,盖壳11包括:顶盖111,凸起结构体13和连接筒14。凸起结构体13从顶盖的底面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第一矽圈套设于凸起结构体的外壁面。凸起结构体13中邻接顶盖的底面的一端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9,第一矽圈12的一部分卡设于第一环形凹槽19。连接筒从顶盖的底面的外周缘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卡扣部连接于连接筒的内壁面上。

第一卡扣部15包括沿连接筒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分16和第二限位部分17,第二限位部分17与顶盖111的底面之间具有一避让空间,且第二限位部分中与顶盖的底面相对设置的一面向内凹设有一限位槽18,且限位槽邻接第一限位部分16。第二卡扣部为凸台,凸台卡设于限位槽18。

第一限位部分16的一端延伸至顶盖的底面,第一限位部分16的另一端与连接筒14的底面齐平,且第二限位部分17中背离顶盖的底面的一面与连接筒14的底面齐平。第一卡扣部15的数量为4个,4个第一卡扣部沿连接筒的周向均匀分布于连接筒的内壁面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卡扣部的数量并不局限于4个,也可以为1个、2个、3个或4个以上。

第一矽圈12包括环形矽圈本体和凸缘。环形矽圈本体套设于凸起结构体的外壁面,环形矽圈本体的顶面压设于顶盖的底面,环形矽圈本体的底面压设于口部衬套的顶面,且环形矽圈本体的横截面呈D字型。凸缘从环形矽圈本体的顶部的内壁面沿环形矽圈本体的径向向内延伸,且凸缘卡设于第一环形凹槽19。

如图4所示,杯子还包括一杯身3和一杯口31,杯口31设置于杯身3的顶部,杯口31的外壁面的中部设有滚筋33,口部衬套2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22,滚筋33卡设于第二环形凹槽22。杯口31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矽圈32,第二矽圈32密封连接于口部衬套2与杯口31的顶部之间。第二矽圈包括上壁、内环壁和外环壁,上壁、内环壁和外环壁形成向下开口凹槽,凹槽为了使第二矽圈32能够固定在瓶口。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