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0130发布日期:2019-03-02 02:3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战快速冷却餐具。



背景技术: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许多人认为吃饭若是不喝汤,就吃得不舒服。有营养学家推荐的成人一日三餐食谱也每餐离不开汤水。如,早餐含250 毫升牛奶冲麦片;午餐两素一荤一汤;晚餐含粥。根据发明人的初步试验,在环境温度21度条件下,使用普通市售陶瓷碗,40克油茶冲入250克左右沸水并搅拌后,凉至55度可入口温度,耗时12分钟。因为等待时间长,许多人就餐时来不及喝汤。长此以往带来的健康问题令人堪忧。食入海带、粉丝、煎饼、玉米这些不喝汤就易在腹中结团的食物,尤其容易诱发急性肠胃炎等疾病。此外,口舌感受的可入口温度不同于食道能容忍的食物温度,后者要求的食物温度更低。食物热容量越高,要求的入口温度越低。55℃的水是可入口温度,不是连续饮用温度。

目前,市售不锈钢碗由内外两层和两层之间的空腔组成。这样的碗有一定隔热效果,不烫手。但随之带来以下问题:一是碗外层的温度不能反映食物的真实温度。由口腔感知食物真实温度,易出现烫伤口、舌和食道的情况,这也是公认的食道癌诱发因素之一。二是如果食物温度下降慢,用餐时间长,在野战条件下由于高温还容易暴露部队目标,不利于快速就餐后快速撤离。

为此,近年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对碗的改进,例如,通过流水冷却碗中粥汤,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CN201310343380.4公开了一种便捷式降温碗。该便捷式降温碗,包括碗本体;碗本体包括内层碗和外层碗,内、外层碗之间设有贯通的空腔,空腔与碗本体边沿连接处设有开口,开口内固设有注水管,注水管上设有注水管盖,注水管盖通过系绳连接注水管;外层碗底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出水管盖,出水管盖通过系绳连接外层碗;出水管盖管口内部边沿设有环形密封塞。它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但是,这样的碗离不开水龙头的改造、受到人的操作水平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有时难免将自来水流进碗内食物,流动的自来水浪费水源且只能单向降温,这种碗结构复杂、造型奇怪、不易清洗实际上很难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粥汤单纯降温方法和碗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向调温、快速方便、干净节水、便于清洗的野战快速冷却餐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包括内层、外层和内外层封闭形成的空腔,空腔内的溶液;所述外层形状为圆柱体。内层、外层无缝连接,在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外层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直径为1.8-2.2mm的孔。

所述空腔充填水、重量百分比为10%~12%氯化钠溶液或重量百分比为 6%乙二醇溶液,并将孔填焊密封。加入的溶液为空腔总容量的90%,加入的溶液重量不小于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中的食物重量。

所述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内层、外层均为不锈钢材料。

盛入食物后,野战快速冷却餐具摇晃在推拉和跷跷板式摆动之间交替进行时,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空腔内的溶液也要随之运动。当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反向运动时,随空腔运动的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内溶液遇到圆柱体的碗的外层阻挡时,将在封闭空间内产生涌潮现象,加速溶液高温部分与低温部分的热交换,消除原温度梯度效应。当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内溶液温度低于粥汤食物温度时,食物快速降温。因为加注溶液后的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溶液重量与食物重量之和大于未加注溶液野战快速冷却餐具而仅仅盛入的食物重量,当食物温度与溶液温度达到热平衡时,食物将与溶液共同进入温度缓慢下降阶段。食物温度变化从总体上来看,首先呈快速下降至可入口温度,然后缓慢下降。从而,本实用新型野战快速冷却餐具获得双向调温、快速方便、干净节水的效果,由于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旋转体形状故具有便于清洗的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改进,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空腔充填水,或10%至12%氯化钠溶液。前者环保,有利于保持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寿命。后者在零下10度时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内不结冰。

作为本实用新型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改进,加入的溶液为空腔总容量的 90%。这样既保障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内溶液形成涌潮效果,又最大限度的提高可快速降温粥汤食物的重量。

作为本实用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改进,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内空腔加入的溶液重量不小于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中的食物重量。这样调温效果有保证。

作为本实用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改进,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内层、外层材料均为不锈钢。

就实现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制作工艺而言,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制作工艺包括制碗,打孔,加注溶液,封焊磨平,其特征在于:打孔定位于外层底部中心位,孔的直径为1.8-2.2mm。这样的工艺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现有制碗设备,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质量不仅有保障,造价也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降温效果显著。水的比热容是不锈钢材料的2倍以上,并且呈液态。注入的水或水溶液吸热量大、热对流效率高。野战快速冷却餐具摇晃过程中,注入空腔的水或水溶液在水平跷跷板式摆动、平面推拉交替运动作用下,热对流加快,食物中的热能被大量快速吸走,打破了粥汤类食物原有的温度内高外低和上高下低的变化模型。保证了食物温度很快降至55度可入口温度以下。本实用新型的摇晃方法是快速降温的保证。

2.感受温度真实,防烫伤。就餐者通过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外层能真实感受到食物的实际温度。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包括内层、外层和内外层完全封闭形成的空腔、注入空腔的溶液,这种金属——溶液——金属结构使就餐人员用手等人体皮肤能感知到食物的真实温度,有效地防止口、舌和食道的过热刺激和烫伤。

3.结构合理,利于换热,放置稳当。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碗由于过去以用手端盛为主,因而,上阔下窄,这种结果放在桌面是不稳定的,容易碰翻。本实用新型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外层为圆柱形。不锈钢空腔无注水时,碗内层接受的食物热能主要以碗内外层间的热辐射传递为主,该热传导方式由于温差较小,故效率较低,食物调温所需时间较长。空腔注水后,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内层接受的食物热能主要以溶液在摇晃条件下的热对流方式为主,从而高效传导给外层。更为重要的是,所述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外层形状为圆柱体。在本实用新型摇晃条件下,圆柱体的立面对空腔内运动的水流形成有效阻碍和撞击,从而形成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空腔内的涌潮效应,加大不同温度水的混合作用,增大了不同温度水的热能传递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使候餐时间大大缩短。

4.加注重量百分比6%乙二醇溶液的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可以在环境温度降至-2℃时能不结冰正常使用。

5.因温度降低快速有效,滚烫的汤、粥在一二分钟内便摇成可连续喝完的温热食物。

6.有利于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饭前先喝几口汤,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饭前喝汤可使胃里的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降低食欲,有利于人员不增肥。由此可见,汤的快速降温还是养成就餐良好习惯的保证。

7.延缓温度下降过程。原有食物温度降温比较均匀。现在改为高温快速下降,降为合适温度之后再缓解下降。这主要是食物盛入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后,起初食物热量被与温度较低的空腔内溶液大量吸收、储存,在形成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与食物的热平衡后,即55℃之后,食物和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体的储热开始一起向环境散热,由于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与食物的质量之和大于注液前的碗与食物质量之和,故热平衡之后进入一缓慢的降温过程。这种类似于保温的效果有利人使更多人感觉舒适,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8.本实用新型野战快速冷却餐具就餐后存放高温消毒柜,使用至今已12 个月以上,未见泄漏。原注水孔封焊处平整光洁,

附图说明

图1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2.空腔,3.孔,4.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1

实验目的:测试野战快速冷却餐具的结构和形状对降温的影响。

实验条件与方法:环境21度,量取沸水250克,倒入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中,开始计时并测温。测温过程中不摇晃。

普通碗:圆形,碗口宽而碗底窄,剖面呈抛物线,不锈钢材料;外形尺寸:碗口外径Φ150,高度80,碗底外径Φ100,最大盛水容量900毫升。碗空腔容积260毫升,碗自重270克,空腔注水250克。

试验数据如下:

实例2

测试不同注水量对降温的影响。

实验条件与方法:环境21度,量取沸水250克,倒入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中开始计时的同时测温,测温过程中按本实用新型方法摇晃。圆柱体碗即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不锈钢材料,内外层为圆柱体。外形尺寸:碗口外径Φ150,高度 90。空腔容积334毫升,野战快速冷却餐具自重236克。

试验数据如下。表中单位:温度指所测水温,℃;注水指空腔2注水量,克;占比指所注水量空腔2占比,%。

实例3

实验目的:测试不同盛入食物量对降温耗时的影响。

实验条件及方法:环境温度21℃,量取不同沸水量,倒入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中开始计时、按本实用新型方法摇晃、并同时测温。圆柱体碗即野战快速冷却餐具:不锈钢材料。外形尺寸:碗口外径Φ150,高度90,空腔容积334毫升,碗自重236克。空腔内注水334毫升。

试验数据如下表。表中单位:温度指,℃;沸水量,毫升;时间,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