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壶水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8460发布日期:2018-08-14 17:45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壶水窗。



背景技术:

水壶作为一种常见的煮水和盛水器具,其壶体一般是非透明的,为了能让使用者方便直观地了解到水壶内的水位情况,现在的水壶在壶身上设置了一个挖空的区域,并在上面增设透明的水窗。

水窗的进水管与水窗的出水管呈一个平面设置,而且两者呈对应位置设置。进水管处是水窗与水壶卡接处,出水管的这种方式设置,使得水壶很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因此水壶的水窗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壶水窗,水壶水窗的进水管设置在水窗的一侧面,将有效防止水壶出现漏水的问题,且水窗呈一体成型,提高水窗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壶水窗,包括水窗本体,所述水窗本体上设置有供液体流动上升的水道,所述水窗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与水道互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水窗本体远离出水管的一侧设置有与水窗本体互相垂直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与水道互相连通的入水口,所述水窗本体沿长度方向且远离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水窗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盖合排污口的端盖。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端盖和出水管进行固定,使进水管设置在侧面,将有效防止水壶出现漏水的问题,且水窗呈一体成型,提高水窗的生产效率,同时排污口的设置,一旦需要将水窗本体从仓库中取出时,可以将水窗本体进行清洗,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水窗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水壶卡接的卡接块,且所述卡接块上设置有供水壶卡接的空腔。

采用上述方案,卡接块的设置,配合空腔的使用,提高了对水窗本体的卡接能力,同时两侧同时卡接的方式,提高了水窗本体卡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穿设排污口的塞子。

采用上述方案,塞子的设置,将排污口进行堵塞,从而提高了端盖的密封能力,提高了端盖与水窗本体的连接牢固度,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塞子上设置有用于引导塞子塞入排污口的引导面。

采用上述方案,引导面的设置,使塞子进行安装时,不用塞子与排污口精准的对齐,只需要大致对准排污口就可以将塞子塞入排污口中,从而提高了塞子的安装效率,使插入时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塞子上的引导面与水道之间形成了沉淀槽。

采用上述方案,沉淀槽的设置,使位于水道中的水,可以在自然沉淀的过程中,将杂质累积在沉淀槽中,且沉淀槽的深度大于进水管的高度,从而减少了对沉淀物的直接冲击。

作为优选,所述水窗本体远离进水管的一侧还设置有刻度条。

采用上述方案,刻度条的设置,提高了对水窗本体中的水位的可读性,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刻度条将水位的高度进行读取,从而提高了读取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呈等腰梯形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等腰梯形的设置,方便将出水管安装至水壶中,且对称设置,在注塑时更加方便,减少了特定模具的使用,同时在插入卡接时更加方便,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从端盖至水窗本体的方向呈倾斜向内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倾斜的设置,使出水管在与水壶进行插入安装时,不用与水壶的卡接处进行精准的对齐,只需要大致对准水壶的卡接处就可以进行安装,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呈圆坛形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圆坛形的设置,使进水管在使用时,液体流入到进水口时,具有一个引导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液体再刚刚位于进水口的高度时,使液体不会停留于进水管的内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从水窗本体至进水管方向呈倾斜向内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倾斜的设置,使液体一旦低于进水管的高度时,就会沿着倾斜的方向,流入至进水管中,提高了对液体的收集,同时减少了液体停留于进水管的内侧壁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壶水窗的进水管设置在水窗的一侧面,将有效防止水壶出现漏水的问题,且水窗呈一体成型,提高水窗的生产效率;

2、清洗水道时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壶水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壶水窗的爆炸图;

图3为水壶水窗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部的剖视图。

图中:1、水窗本体;2、进水管;3、出水管;4、空腔;5、沉淀槽;6、排污口;7、端盖;8、刻度条;9、水道;10、入水口;11、出水口;12、卡接块;13、塞子;14、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壶水窗,包括水窗本体1、设置在水窗本体1上的进水管2、与进水管2相通的出水管3。

如图1所示,水窗本体1属于一体加工成型,这样不必进行第二次注塑,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生产工艺也更为简单,生产效率有所提高。水窗本体1具有一定的弧形,且与水壶的弧形相似,使得水窗本体1与水壶完整吻合。

如图1、4所示,水窗本体1中设置有供水进入的水道9,且水窗本体1朝向外界一侧面标注有刻度条8,刻度条8均匀分布在侧面上。在水窗本体1的侧面下端部设置有进水管2,且进水管2与水窗本体1的侧面垂直。进水管2上设置有供液体流入水窗本体1的入水口10,入水口10与水道9互相连通。入水口10呈圆孔形状设置,进水管2呈圆柱形状,圆柱形状的设置,便于水的流动。水从进水管2流入水窗本体1,由于水窗本体1由透明材料制作,清洁使得使用者通过水窗本体1中的水位情况方便直观地了解到水壶内的水位情况。

如图1、4所示,在水窗本体1的上端部设置有出水管3,出水管3上设置有与外界互相连通的出水口11,出水口11与水道9互相连通。出水口11呈矩形形状设置,出水管3的侧面呈等腰“梯形”形状设置,且梯形上窄下宽设置。

如图2、3所示,水窗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接块12,卡接块12上远离刻度条8的一侧设置有空腔4,且空腔4设置有两个,空腔4的设置便于水窗本体1与水壶固定卡接。

如图2、3所示,水窗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水窗本体1相通的排污口6,排污口6呈矩形设置,在排污口6处设置有与排污口6互相盖合的端盖7。端盖7上还设置有与端盖7呈一体设置且用于密封排污口6的塞子13,塞子13呈方柱状设置,且塞子13远离端盖7的一端设置有引导面14。排污口6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清洗水窗本体1,使得水窗本体1内部保持干净。

如图4所示,在水窗本体1内部的底端,塞子13的棱角与水窗本体1的内壁构成两个沉淀槽5,且沉淀槽5的横截面呈“V”字形状设置。两个沉淀槽5分别位于进水管2侧和进水管2的对面侧,且沉淀槽5的位置低于进水管2。从水壶中流过进水管2的水首先充满水窗本体1的底部,其次随着流入的水逐步增加,水窗本体1中的水位逐渐上升,沉淀槽5的设计使得水中的杂质在随着水位的上升不发生大幅度的移动上升,杂质一直沉浸在沉淀槽5中,因此沉淀槽5的设计有过滤杂质的功能。

如图4所示,出水管3呈等腰梯形设置,且出水管3从端盖至水窗本体1的方向呈倾斜向内设置,方便取放和卡接。进水口10呈圆坛形设置,且进水口10从水窗本体1至进水管2方向呈倾斜向内设置,方便液体流入水道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