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作为一种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加热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小电器。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烧开的水具有保温效果,在电水壶上设计真空保温层。中国专利CN203407895U公开了一种可加热真空壶,该可加热真空壶具体包括(参见图1):真空壶体2、壶盖1,该壶盖2与真空壶体2相连接。还包括:发热装置3、底座5、固定片8、电源插座6、电源线7。其中,底座5设置于真空壶体2的底部,电源插座6设置于底座5内并与电源线7相连,发热装置3一端穿入真空壶体2内,另一端通过固定片8与底座5上的电源插座6相连接。
然而,现有的具有真空保温层的电水壶,在发热装置为发热棒时,该发热棒的最高点距离真空壶体的底部较远,当壶体内的水量不多时,水则无法完全没过发热棒,使得暴露在液面外的发热棒产生干烧,从而减少了电水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发热棒干烧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发热棒干烧的电水壶。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具有开口的壶体、遮盖所述开口的壶盖、电热管、手柄,以及位于所述壶体内的真空胆,所述电热管的电极引线穿出所述真空胆的底部,所述电热管的加热部穿入所述真空胆内,且所述电热管的加热部贴近所述真空胆的底部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电热管贴近真空胆的底部设置,则该电热管的最高点距离真空胆的底部很近,因此,当壶体内的水量不多时,液面也可以完全覆盖电热管,电热管不会暴露在空气中,避免了电热管干烧产生危险。
并且,由于真空胆位于壶体内,在受到碰撞等情况时,壶体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弱或避免真空胆受到碰撞,对真空胆起到保护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不仅提高了电水壶的保温作用,还延长了真空胆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支架,所述真空胆的底部设置有开孔,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开孔内,所述电热管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连接,且所述电极引线穿出所述第一固定结构。
本实施例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对电热管的固定,电水壶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电热管也不会发生松动,保证了电水壶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电热管上设置有卡设在所述开孔上缘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螺柱,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设置有空心定位柱,所述螺柱穿设在所述空心定位柱内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螺钉的头部抵接在所述空心定位柱的下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开孔的内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防止真空胆漏水。
可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温控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还设置有温控器安装座,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温控器安装座上,且所述温控器的顶部抵接所述电热管的加热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抵接电热管的温控器,在壶体内的水量较少,煮水面低于防干烧面时,温控器可提前跳断,避免了电热管的干烧。
可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蒸汽开关,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真空胆的底部与所述壶体的底部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蒸汽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加热开关,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设置有导汽槽,所述导汽槽位于所述蒸汽开关的上方,所述导汽槽将蒸汽导入所述蒸汽开关中,以使所述蒸汽开关起跳断电,并带动加热开关复位。
可选地,所述电热管的加热部具有凸起结构。即加热部有一部分的高度高于其它部分,在壶体内的液体较少时,该凸起结构首先暴露在空气中,该 凸起结构的温度先升高,然后传导到其它位置,使得其它位置的电热管还未发生干烧时,就已经升高了温度,使得温控器可以提前跳断,保护了电热管。
可选地,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安装环,所述真空胆的底部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电极引线对应的第一开孔,所述电极引线穿设在所述第一开孔内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安装环卡设在所述第一开孔的上缘。
可选地,各所述安装环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上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真空胆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孔中,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端暴露在所述真空胆内。
可选地,所述电热管的加热部上设置有温度保险丝。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温度保险丝,当干烧温度达到温度保险丝的最高温度时,温度保险丝熔断,电水壶整体断电,以达到双重保险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真空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壶体 11-开口 20-壶盖
21-出水口 22-出水按键 23-排汽管
24-泄压球 25-排汽槽 26-进汽口
27-蒸汽导管 30-电热管 31-电极引线
32-加热部 33-安装部 331-螺柱
332、624-螺钉 40-手柄 50-真空胆
51、613、614-开孔 52-第一开孔 53-第二开孔
511、521-密封圈 54-空心安装柱 60-支架
61-第一固定结构 62-第二固定结构 611-空心定位柱
612-温控器安装座 71-温控器 72-温度传感器
80-蒸汽开关 90-加热开关 321-凸起结构
711-温控器的电极引线 35-螺母 721-密封套
34-安装环 36-温度保险丝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爆炸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包括具有开口11的壶体10、遮盖开口11的壶盖20、电热管30、手柄40,以及位于壶体10内的真空胆50。
具体地,真空胆50包括内胆以及外胆,内胆与外胆之间形成真空层。真空胆50形成的容纳腔用于盛放液体,壶盖20盖在壶体10的顶部,用于遮盖或封闭开口11。壶盖20与壶体10连接,其连接关系可以为铰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打开壶盖20可向容纳腔中注入待加热的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保证电水壶能够起到保温作用的同时,为了防止真空胆50内的液体过少导致的电热管30的干烧,本实施例的电热管30的电极引线31穿出真空胆50的底部,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穿入真空胆50内,且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贴近真空胆50的底部设置。
本实施例的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用于对真空胆5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由于该电热管30贴近真空胆50的底部设置,则该电热管30的最高点距离真空胆50的底部很近,因此,当壶体内的水量不多时,液面也可以完全覆盖电热管30,电热管30不会暴露在空气中,避免了电热管30干烧产生危险。
并且,由于真空胆位于壶体内,在受到碰撞等情况时,壶体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弱或避免真空胆受到碰撞,对真空胆起到保护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不仅提高了电水壶的保温作用,还延长了真空胆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电水壶可通过蒸汽控制来进行断电。为了实现蒸汽控制以及对电热管30的固定,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包括支架 6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俯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该支架6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6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62。该第一固定结构61用于定位并固定电热管30,第二固定结构62用于定位并固定蒸汽开关80。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真空胆50的底部设置有开孔51,该第一固定结构61位于开孔51内,电热管30与第一固定结构61连接,且电极引线31穿出第一固定结构61。第二固定结构62设置在真空胆50的底部与壶体10的底部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蒸汽开关80设置在第二固定结构62的下方。蒸汽开关80可以螺接在第二固定结构62的底部,也可以卡合在第二固定结构62的底部,对于蒸汽开关80的设置方式等,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真空胆50的底面还设置有空心安装柱54,在支架60上设置有安装孔623,空心安装柱54可穿过安装孔623,并通过螺钉624固定。螺钉624的头部抵接空心安装柱54的底端,从而将支架60固定在真空但50的底部。
下面依次对第一固定结构61和第二固定结构62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详细说明第一固定结构61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地,电热管30上设置有卡设在开孔51上缘的安装部33,安装部33上设置有螺柱331,第一固定结构61上设置有空心定位柱611,该螺柱331穿设在空心定位柱611内并通过螺钉332固定,该螺钉332的头部抵接在空心定位柱611的下缘。本实施例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对电热管30的固定,电水壶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电热管30也不会发生松动,保证了电水壶结构的稳定性。
在第一固定结构61上还设置有用于穿过电极引线31的开孔614,在将螺柱331穿设在空心定位柱611内的过程中,电极引线31穿过该开孔614。优选地,在第一固定结构61与开孔51的内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11。通过设置密封圈511,可以防止真空胆50漏水。
进一步地,电水壶还包括温控器71,对应地,第一固定结构61上还设置有温控器安装座612,温控器71设置在温控器安装座612上,且温控器71的顶部抵接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具体地,在温控器安装座612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温控器71的电极引线711的开孔613。温控器71的引线在穿过 开孔613之后,卡设在该温控器安装座612上,并且顶部抵接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温控器71的顶部抵接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温控器71可以实时检测电热管30的温度,根据该电热管30的温度,对电热管30进行防干烧操作。防干烧温度一般控制在比煮水的温度高10度左右,如煮水温度在100度,防干烧温度一般设计在110度就可以。另外电热管30的防干烧面(电热管的最高面)比煮水面高,当水位较低时,防干烧面先露出水面干烧,此时,防干烧面的温度会比煮水面的温度高,在温控器71检测到的电热管30的温度达到110度时,温控器71可提前跳断,以保护电热管30。
进一步地,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具有凸起结构321。即加热部32有一部分的高度高于其它部分,在壶体内的液体较少时,该凸起结构321首先暴露在空气中,该凸起结构321的温度先升高,然后传导到其它位置,使得其它位置的电热管还未发生干烧时,就已经升高了温度,使得温控器71可以提前跳断,保护了电热管30。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抵接电热管30的温控器71,在壶体内的水量较少,煮水面低于防干烧面时,温控器71可提前跳断,避免了电热管30的干烧。
其次,详细说明第二固定结构62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地,电水壶还包括加热开关90,第二固定结构62上设置有导汽槽621,导汽槽621位于蒸汽开关80的上方,导汽槽621将蒸汽导入蒸汽开关80中,以使蒸汽开关80起跳断电,并带动加热开关90向上弹起复位。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结构设计上,为增加电水壶的保温效果,把电水壶的壶盖20设计成双层结构,减少电水壶的热传导的速度,增加电水壶的保温效果。壶盖是由出水口21、出水按键22和排汽槽25组成,出水按键22是控制出水口出水用。排汽槽25一方面可以使水蒸气排入进汽口26,另一方面可以使水蒸气进入排汽管23。具体地,当电水壶要煮水时,按下加热开关90,蒸汽开关80通电,电热管30开始加热煮水,当水煮沸后,水蒸气在通过泄压球24后,进入排汽槽25,然后水蒸气通过进汽口26进入到蒸汽导管27,在由蒸汽导管27到达导汽槽621进入蒸汽开关80,使蒸汽开关80起跳断电,同时加热开关90向上弹起;其中还有一部分蒸汽经过排汽管23在 通过出水口21排出电水壶外,以达到双重保险,安全煮水。
可选地,壶体10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器12。在壶体10放置在电源底座上,在加热开关90被按下,连接器12通电后,电热管30开始加热。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电热管的电极引线穿出真空胆的底部,电热管的加热部穿入真空胆内,且电热管的加热部贴近真空胆的底部设置。当壶体内的水量不多时,液面也可以完全覆盖电热管,电热管不会暴露在空气中,避免了电热管干烧产生危险。本实施例还设置有温控器,该温控器抵接电热管,当水位较低时,防干烧面先露出水面干烧,此时,防干烧面的温度会比煮水面的温度高,在温控器检测到的电热管的温度达到防干烧温度时,温控器跳断,以保护电热管。
第二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真空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爆炸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热管30的电极引线31穿出真空胆50的底部,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穿入真空胆50内,且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贴近真空胆50的底部设置。
本实施例的电热管30的安装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相比第一实施例,减少了电热管30的安装面积,增加了真空胆50的真空部分,提高了电水壶的保温性。
具体地,电热管30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安装环34,真空胆50的底部设置有与每个电极引线31对应的第一开孔52,电极引线31穿设在第一开孔52内并通过螺母35固定,安装环34卡设在第一开孔52的上缘。进一步地,各安装环34与第一开孔52的上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21。通过设置密封圈521,可以防止真空胆50漏水。
本实施例仅在真空胆50的底部设置了两个第一开孔52,就完成了电热管30的安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真空胆50底部的真空部分,提高了电水壶的保温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中设置了温度传感器72,使得该电水壶可通过电子控制来进行断电。具体地,真空胆50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开孔53,温度传感器72密封设置在第二开孔53中,且温度传感器72的测温端暴露在 真空胆50内。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温度传感器72的外部还套设有密封套721,以防止真空胆50漏水。本实施例利用温度传感器72对壶体内的液体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来控制电水壶的煮水温度,当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控制电路则控制电水壶断电。
此外,还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72的金属外壳来检测水位。从而不需额外设置液位探测器,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也降低了电水壶的安装难度,更降低了成本。具体的,温度传感器72的金属封装外壳可通过引线连接至控制电路,当金属外壳与液体接触,则可以发送一个开关量信号给控制电路,视为液位高于设定值,可以进行加热。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电热管30的加热部32上增加温度保险丝36,当干烧温度达到温度保险丝36的最高温度时,温度保险丝熔断,电水壶整体断电,以达到双重保险的安全。
进一步地,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水壶的壶体10可采用硬塑料、不锈钢、陶瓷等材料制成。真空胆50可以为真空玻璃内胆,真空胆50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不实施例此处不做限制。真空胆50的形状设置成与壶体10的形状相匹配。若真空胆50采用真空玻璃内胆,由于真空玻璃内胆在受到外界剧烈撞击时会发生爆裂,玻璃碎片容易划伤用户,则可以在真空玻璃内胆的外表贴设一层防爆膜,一方面能在真空玻璃内胆在受到外界剧烈撞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发生爆裂,玻璃碎片也不会散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