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作为一种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加热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小电器。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烧开的水具有保温效果,在电水壶上设计真空保温层。中国专利CN203447107U公开了一种真空电热容器,该电热容器具体包括(参见图1):真空壶身组件1和发热体组件2。其中,真空壶身组件1包括外玻璃胆11和设在外玻璃胆11内的内玻璃胆12,外玻璃胆11和内玻璃胆12之间限定出真空空间13。真空壶身组件1的底部具有开口123,发热体组件2设在底部的开口123处且发热体组件2与真空壶身组件1密封连接。
然而,现有的具有真空保温层的电水壶,由于底部安装了发热体组件,使得电水壶的底部非真空结构,导致电水壶的保温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电水壶保温效果不理想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效果良好的电水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具有开口的壶体、遮盖所述开口的壶盖、加热装置、手柄,还包括:位于所述壶体内的真空胆,所述真空胆包括内胆以及外胆,所述内胆的侧壁、底壁与所述外胆的侧壁、底壁形成真空层,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内胆的底壁与所述外胆的底壁形成的第一真空层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内胆的底壁与外胆的底壁形成的第一真空层内,电水壶在对液体进行加热的基础上,实现了电水壶不仅侧面为真空层,电水壶的底部也为真空层,提高了电水壶的保温效果,延长了保温时间。
并且,由于真空胆位于壶体内,在受到碰撞等情况时,壶体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弱或避免真空胆受到碰撞,对真空胆起到保护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不仅提高了电水壶的保温作用,还延长了真空胆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真空层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胆的底壁与所述外胆的底壁的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内胆的底壁与所述外胆的底壁连接且穿过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一通孔管,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管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引线从所述第一通孔管的底部穿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管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管分别与所述内胆的底壁与所述外胆的底壁焊接连接或者胶粘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使得电水壶不仅可以对液体进行加热,还可以对液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实现电水壶对液体的温度进行控制。同时,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通孔管中,由于第一通孔管形状规则,可以很好的与内胆的底壁以及外胆的底壁实现焊接连接或者胶粘连接,保证了第一真空层的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通孔管,所述第二通孔管穿过所述外胆的底壁,且所述加热装置的引线从所述第二通孔管的底部穿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焊接连接或胶粘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胆的底壁焊接连接或胶粘连接。
本实施例加热装置的引线在从第二通孔管的底部穿出后,可以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可以在液体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断电。由于第二通孔管形状规则,可以很好的与外胆的底壁实现焊接连接或者胶粘连接,保证了第一真空层的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还设置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与所述加热装置一体设置,所述电热管穿过所述外胆的内壁,所述加热装置的引线设置在所述电热管的穿出端。
可选地,所述壶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器,所述壶体的底壁与所述外胆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控制电路的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真空胆 11-开口 12-内胆
13-外胆 14-真空层 141-第一真空层
15-容纳腔 16-通孔 17-第一通孔管
18-壶嘴 121-凸起 20-壶盖
30-加热装置 31-加热装置的引线 32-第二通孔管
40-温度传感器 41-温度传感器的引线 42-密封圈
50-连接部 60-手柄 61-按键板
70-壶体 71-连接器 72-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包括具有开口11的壶体70、遮盖开口11的壶盖20加热装置30以及手柄60。
为了使电水壶能够起到保温作用,电水壶还包括:位于壶体70内的真空胆10,该真空胆10包括内胆12以及外胆13。其中,内胆12的侧壁、底壁与外胆13的侧壁、底壁形成真空层14,加热装置30位于内胆12的底壁与外胆13的底壁形成的第一真空层141内。
具体地,内胆12以及外胆13的形状类似,从而内胆12的侧壁与外胆13的侧壁可以形成厚度均一的真空层,内胆12的底壁与外胆13的底壁之间可以形成厚度均一的真空层。内胆12形成的容纳腔15用于盛放液体,壶盖20盖在壶体70的顶部,用于遮盖或封闭开口11。壶盖20与壶体70连接,其连接关系可以为铰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打开壶盖20可向容纳腔15中注入待加热的液体。
另外,在壶体70的顶部还设有壶嘴18,在使用过程中,倾斜电水壶,电水壶内的液体可从壶嘴18中倒出。为了便于端拿电水壶,还可以在壶体70的侧壁设有手柄6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内胆12的底壁与外胆13的底壁形成的第一真空层141的完整性和密封性,即电水壶的底部保持真空状态,从而提高电水壶的保温效果,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30密封在第一真空层141内,该加热装置30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该加热装置30可以为电加热装置。
另外,对于加热装置30的形状,可以设置为盘管状结构、圆盘状结构、平板状结构、矩形条状结构等,其尺寸可根据内胆12底面的形状来进行设置。
可选地,壶体70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器71。在壶体70放置在电源底座上,连接器71通电后,加热装置30开始加热,在壶体70内的液体达到预设温度时,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在本实例中,手柄60上还设置有按键板61,壶体70的底壁与外胆13的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中容纳有控制电路72。通过按键板61和控制电路72,可以实现电水壶的电子式控制,即通过按键板61可以设置加热温度,预设启动时间,或者保温等。控制电路72可以执行用户按压按键板61触发的相应指令,从而完成相应的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内胆的底壁与外胆的底壁形成的第一真空层内,电水壶在对液体进行加热的基础上,实现了电水壶不仅侧面为真空层,电水壶的底部也为真空层,提高了电水壶的保温效果,延长了保温时间。
并且,由于真空胆位于壶体内,在受到碰撞等情况时,壶体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弱或避免真空胆受到碰撞,对真空胆起到保护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不仅提高了电水壶的保温作用,还延长了真空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水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0,第一真空层141上设置有连通内胆12的底壁与外胆13的底壁的通孔16,温度传感器40设置在通孔16内。
温度传感器40可以时时检测加热的液体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72,控制电路72在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切断加热装置30的电源。
可选地,为了保证第一真空层141的密封性,该通孔16内设置有与内胆12的底壁与外胆13的底壁连接且穿过加热装置30的第一通孔管17,温度传感器40设置在第一通孔管17内,且温度传感器40的引线41从第一通孔管17的底部穿出。温度传感器40的引线41从第一通孔管17的底部穿出后,可以与控制电路72连接。
具体地,第一通孔管17具体可以为圆柱状,对应的该通孔16为圆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第一通孔管17还可以为其它规则的多边形柱体。由于第一通孔管17形状规则,可以很好的与内胆12的底壁以及外胆13的底壁实现焊接连接或者胶粘连接,保证了第一真空层141的密封性。
同时,第一通孔管17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圈42,且密封圈42套设在温度传感器40的外部,该密封圈42可以防止液体浸入到第一通孔管17中,保证了控制电路72等不会受到水的损害。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30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通孔管32,第二通孔管32穿过外胆13的底壁,且加热装置30的引线31从第二通孔管32的底部穿出。
可选地,第二通孔管32的一端与加热装置30的底部焊接连接或胶粘连接,第二通孔管32的另一端与外胆13的底壁焊接连接或胶粘连接。
具体地,第二通孔管32具体可以为圆柱状,也可以为其它规则的多边形柱体。由于第二通孔管32形状规则,可以很好的与外胆13的底壁实现焊接连接或者胶粘连接,保证了第一真空层141的密封性。加热装置30的引线在从第二通孔管32的底部穿出后,可以与控制电路72连接,控制电路72可以在液体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30断电。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30的底部还设置有电热管,电热管与加热装置一体设置,电热管穿过外胆13的内壁,加热装置30的引线设置在电热管的穿出端。本实施例不需要设置第二通孔管,直接一体设置电热管,减少了与外胆13的底壁的焊接连接或者胶粘连接的工艺。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内胆12的侧壁、底壁与外胆13的侧壁、底壁形成的真空层14的完整性和密封性,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30还可以设置在内胆形成的容纳腔15中。本实施例也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装置30位于内胆12形成的容纳腔15中,电水壶还包括连接部50,连接部50的一端连接加热装置30,连接部50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壶盖20或手柄60。
如图3所示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连接部50的另一端与壶盖20密封连接,具体可以通过密封圈或者胶粘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当壶盖20与壶体70分离式设置时,则加热装置30可以从开口11中进入,加热装置30位于壶体70的底部,可以对容纳腔15中的液体进行加热。此时,壶盖20与手柄60相接触,在壶盖20与手柄60相接触的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器(未示出),以实现对加热装置30进行通电或断电控制。
如图4所示的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连接部50的另一端与手柄60密封连接,具体可以通过密封圈或者胶粘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
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电水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0,温度传感器40设置在连接部50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连接部5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加热装置30的引线31和温度传感器40的引线41穿设在连接部50内。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连接部5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密封圈55与壶盖20或手柄60密封连接。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的引线31和温度传感器40的引线41可以与设置在壶盖20上的连接器连接,在壶盖20盖设在壶体70上时,壶盖20上的连接器与手柄60上设置的连接器接触,手柄60上设置的连接器可以与控制电路72连接,该按键板61也与控制电路72连接,以实现控制电路72在收到按键板61的指令或者温度传感器40的温度信号时,控制加热装置30通电或断电。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的引线31和温度传感器40的引线41在穿过连接部50后,再穿过手柄60,直接与控制电路72连接,该按键板61也与控制电路72连接,以实现控制电路72在收到按键板61的指令或者温度传感器40的温度信号时,控制加热装置30通电或断电。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内胆12的侧壁、底壁与外胆13的侧壁、底壁形成的真空层14的完整性和密封性,以及加热装置30的稳固性,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30设置在内胆形成的容纳腔15中,且加热装置30与内胆12的侧壁固定连接。图6给出了具体的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内胆12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121,加热装置30的边缘与凸起121固定连接,连接部50的一端还与凸起121固定连接。具体地,加热装置30的边缘与凸起121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连接部50的一端与凸起121也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将加热装置30以及连接部50与内胆12的侧壁固定连接,对加热装置30以及连接部50起到固定作用,避免了电水壶的晃动对加热装置30的影响,延长了加热装置30的寿命。
进一步地,电水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0,温度传感器40设置在连接部50上。
如图7所示,连接部5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加热装置30的引线31和温度传感器40的引线41穿设在连接部50内。进一步地,连接部5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密封圈55与手柄60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的引线31和温度传感器40的引线41从连接部50穿出后,再穿过手柄60直接与控制电路72连接,该按键板61也与控制电路72连接,以实现控制电路72在收到按键板61的指令或者温度传感器40的温度信号时,控制加热装置30通电或断电。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和图7所示,连接部50的外壁上设置有通孔53,温度传感器40设置在通孔53中,且温度传感器40与通孔5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4。具体地,温度传感器40可以设置在连接部50上,且靠近加热装置30的位置。该密封圈54可以防止容纳腔15中的液体浸入到连接部50内部。
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个电水壶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40的金属外壳来检测液位,实现液位探测器的功能。上述方案不需额外设置液位探测器,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也降低了电水壶的安装难度,更降低了成本。具体的,温度传感器40的金属封装外壳可通过引线连接至控制电路72,当金属外壳与液体接触,则可以发送一个开关量信号给控制电路72,视为液位高于设定值,可以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在上述三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水壶的壶体70可采用硬塑料、不锈钢、陶瓷等材料制成。真空胆10可以为真空玻璃内胆,真空胆10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不实施例此处不做限制。真空胆10的形状设置成与壶体70的形状相匹配。若真空胆10采用真空玻璃内胆,由于真空玻璃内胆在受到外界剧烈撞击时会发生爆裂,玻璃碎片容易划伤用户,则可以在真空玻璃内胆的外表贴设一层防爆膜,一方面能在真空玻璃内胆在受到外界剧烈撞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发生爆裂,玻璃碎片也不会散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