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及便携式婴儿出行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7955发布日期:2019-01-13 16:3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及便携式婴儿出行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及便携式婴儿出行套装。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婴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在室外活动,并且婴儿在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接收阳光的照射有利于生长发育。由于婴儿睡眠时间较多,当婴幼儿在户外活动期间睡着后,如果抱回屋内就不能再享受户外的新鲜空气和阳光,而且有些时候离家比较远不方便抱回去;如果在户外一直抱着或直接放在草地上睡觉,则会影响婴幼儿的睡眠质量。

当需要带宝宝外出时,没有床很不方便,目前市面上的婴儿床功能单一,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功能多,满足婴儿户外出行的需求,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婴儿出行套装,包括蚊帐和上述的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既可以为婴儿遮阳还可以防蚊虫叮咬,提高婴儿出行的舒适度,方便婴儿外出游玩,减轻家长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包括床体、床垫及连接组件;

所述床体包括床底和护壁部,所述护壁部与所述床底连接并朝向远离所述床底的一侧延伸形成容纳腔,所述床底的边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床垫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床垫与所述床底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架,所述两个连接架分别位于所述床底的两端,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架的端部通过转向连接组件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架能够跟随所述转向连接组件靠近并贴合于另一个所述连接架。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床底为腰形结构,所述连接部为弧形连接套,所述连接架为U形架,所述两个连接架的开口相对,所述U形架穿设于所述连接套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床底两端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于一体的底座和U形侧壁,所述两个支撑件的所述U形侧壁的开口相对,所述护壁部的一边与所述床底固定连接,所述护壁部的另一边与所述床底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护壁部包覆于所述U形侧壁外,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床底与所述床垫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件的所述U形侧壁设置有音乐盒,所述音乐盒位于所述U形侧壁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边,所述护壁部开设有镂空部,所述音乐盒位于所述镂空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转向连接件,其中两个所述转向连接件沿所述床底的宽度方向分布位于所述床底的两边,所述转向连接件包括转动部和两个连接臂,所述两个连接臂通过所述转动部连接且所述两个连接臂能够绕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连接臂的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连接件还包括弹性按键,所述弹性按键与所述转动部连接且所述弹性按键用于限制所述连接臂相对于所述转动部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床底的边缘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带的两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床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床底可拆卸的连接,当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架贴合于另一个所述连接架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床底连接用于固定所述两个连接架。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床底的远离所述护壁部的一侧设置有收纳袋,所述收纳袋的开口与所述床底通过拉链连接,所述连接带能够收纳于所述收纳袋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床底的远离所述护壁部的一侧设置有提手及背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婴儿出行套装,包括蚊帐和上述的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所述蚊帐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蚊帐的底边贴合所述床垫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功能多,满足婴儿户外出行的需求。

该便携式婴儿出行套装,包括蚊帐和上述的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既可以为婴儿遮阳还可以防蚊虫叮咬,提高婴儿出行的舒适度,方便婴儿外出游玩,减轻家长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转向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的转向连接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折叠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的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背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1-床体;111-床底;112-护壁部;1121-镂空部;113-容纳腔;115-连接部;12-床垫;13-连接组件;131-连接架;14-转向连接组件;141-转向连接件;1411-转动部;1412-连接臂;1413-弹性按键;151-支撑件;1511-底座;1512-U形侧壁;152-音乐盒;16-提手;17-连接带;171-第一端;172-第二端;18-收纳袋;19-枕头;20-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包括床体11、床垫12及连接组件13。

在本实施例中,床体11为柔性织物,床垫12与床体11可拆卸的连接,既方便婴儿睡觉,还方便床垫12的更换;连接组件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架131,两个连接架131分别与床底111连接,连接架131起到支撑床底111的作用,同时,两个连接架131通过转向连接组件14连接,其中一个连接架131能够跟随转向连接组件14靠近另一个连接组件13,从而实现床体11的对折,实现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的收纳,便于家长携带。

下面对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床体11包括床底111和护壁部112,护壁部112与床底111连接,并且护壁部112朝向远离床底111的一侧延伸形成容纳腔113。相当于护壁部112与床底111配合形成容纳腔113,婴儿可以放置于容纳腔113内。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该床体11用于婴儿睡觉,所以需选取柔软的材质,这里的床体11为柔性织物,可以为婴儿提供舒适的睡觉环境。护壁部112与床底111的连接方式多种形式,柔性织物的护壁部112便于收纳和展开,当护壁部112朝向远离床底111的一侧展开时,护壁部112与床底111形成容纳腔113;当护壁部112收纳时,护壁部112贴合床底111,便于床体11的收纳。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婴儿睡觉,节约占用空间,如图3所示,床底111为腰形结构,床底111的边缘设置有连接部115,连接部115用于与连接组件13连接,使得床底111得到支撑、定型。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连接部115为弧形连接套,弧形连接套围绕床底111的周向分布,弧形连接套与连接架131端部接触的地方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开口,为了便于弧形连接套内放置连接组件13,两个开口位于床底111的中部。连接部115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弧形连接套,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连接部115包括多个分散设置的连接条,连接条的一端与床底111固定,连接条的另一端与床底111扣接或者粘结,只要连接部115与连接组件13连接并能够将连接组件13固定于床底111即可。

连接组件1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架131,两个连接架131分别位于床底111的两端,连接架131为U形架,两个U形架的开口相对,U形架穿设于连接套内。U形架具有一定的强度,与连接部115连接用于支撑床底111,使得床底111定型,避免床底111褶皱。U形架可以为PVC管,也可以为金属管,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材质的U形架。

护壁部112的一边与床底111固定连接,护壁部112的另一端与床底111可拆卸的连接。也就是说,护壁部112的一边与床底111固定,护壁部112的另一边是活动边,护壁部112的两边与床底111连接使得护壁部112具有储物空间。

进一步地,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还包括支撑组件,如图4所示,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床底111两端的支撑件151。如图5所示,支撑件151包括连接于一体的底座1511和U形侧壁1512,两个支撑件151的U形侧壁1512的开口相对,护壁部112包覆于U形侧壁1512外,底座1511放置于床底111上。底座1511与U形侧壁151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提高支撑件151的强度,支撑件151为注塑件,底座1511与U形侧壁1512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婴儿入睡,其中一个支撑件151的U型侧壁设置有音乐盒152,如图2所示,音乐盒152位于U型侧壁的远离底座1511的一边,护壁部112开设有镂空部1121,音乐盒152位于镂空部1121。音乐盒152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作详细介绍。使用者将婴儿放置于容纳腔113内,通过调节音乐盒152,可以给婴儿放催眠音乐,便于婴儿进入梦乡。音乐盒152还可以具有震动功能,通过音乐盒152的震动,哄婴儿入睡。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架131的端部通过转向连接组件14连接,其中一个连接架131能够相对于转向连接组件14靠近并贴合另一个连接架131。由于连接架131通过连接部115与床底111连接,床底111为柔性织物,当其中一个连接架131朝向另一个连接架131移动并贴合时,床底111对折,实现床体11的收纳。

如图3所示,转向连接组件14包括至少两个转向连接件141,其中两个转向连接件141沿床底111的宽度方向分布于床底111的两边。如图5所示,转向连接件141包括转动部1411和两个连接臂1412,两个连接臂1412通过转动部1411连接,并且两个连接臂1412能够绕转动部1411转动,连接臂1412的远离转动部1411的一端与连接架131连接。

进一步地,转向连接件141还包括弹性按键1413,弹性按键1413与转动部1411连接且弹性按键1413用于限制连接臂1412相对于转动部1411转动。转动部1411包括限位轴,弹性按键1413与限位轴连接,当弹性按键1413为弹开状态时,限位轴与两个连接臂1412接触且限制两个连接臂1412移动;当弹性按键1413为闭合状态时,限位轴与两个连接臂1412分离,两个连接臂1412能够相对转动部1411转动,从而实现两个连接臂1412的靠近或远离。转向连接件141具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两个连接臂1412共面的工作状态(如图6所示);另一种是,两个连接臂1412平行的收纳状态(如图7所示)。该转向连接件141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转动件,可以实现转动调节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131与连接臂1412可拆卸的连接,便于连接架131的安装于拆除,从而方便使用者清洗床体11。

如图8所示,床底111的边缘设置有连接带17,连接带17包括第一端171和第二端172,第一端171与第二端172沿连接带17的长度方向分布于连接带17的两端,第一端171与床底111固定连接,第二端172与床底111可拆卸的连接。当其中一个连接架131贴合于另一个连接架131时,第二端172与床底111连接用于固定两个连接架131。也就是说,当两个连接架131贴合收纳时,第二端172能够沿床底111的周向绕折叠后的床体11一圈并与床底111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带17将床体11固定收纳于一体,实现床体11的收纳。第二端172与床底11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卡扣连接、暗扣连接、魔术贴连接等,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床底111的远离护壁部112的一侧设置有收纳袋18,收纳袋18的开口与床底111通过拉链连接,连接带17能够收纳于收纳袋18内。收纳袋18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将小物品放置于收纳袋18内。

进一步地,床底111的远离护壁部112的一侧设置有提手16,供使用者在床体11折叠收纳后提取床体11,方便床体11的携带。方便使用者提取,提手16位于床底111的中部,使得使用者在提取床体11时重量平衡。

同时,由于陪同婴儿外出时间较长,婴儿床虽然重量轻,当时间久了,使用者手提婴儿床也会产生疲劳感,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床底111设置有背带20,背带20与提手16位于床体111的同一侧,当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折叠收纳后,使用者可以通过背带20将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背于后背,减轻手部的劳累。

在本实施例中,床垫12可拆卸的放置于容纳腔113内,床垫12位于底座1511上方,通过床垫12与床底111的连接,形成供婴儿睡觉的平台,床垫12为柔性织物,提高婴儿睡觉舒适度。床垫12放置于床底111上部,用于为婴儿睡觉提供支撑,床垫12的厚度不应过厚,便于折叠携带。

由于婴儿喂奶过后,平躺会容易出现呛奶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还包括枕头19,如图9所示,该枕头19位于容纳腔113内,并靠近床底111的一端。该枕头19为异形枕头,枕头19的高度沿床底111的长度方向由床底111的端部向中间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当使用者陪同婴儿外出时,可以调节转向连接件141,使得两个连接架131相对靠拢收纳于一体,床体11实现折叠收纳,使用者可以通过提手16提取床体11;当婴儿需要睡觉休息时,调节转向连接件141,使得两个连接架131分离且两个连接架131位于同一平面,床底111展开,将支撑组件放置于容纳腔113内,用护壁部112包裹支撑组件,床垫12盖于支撑组件上,完成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的铺垫。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婴儿的喜好,床垫12的厚度适中;连接带17在床体11处于收纳状态时,可以放置于收纳袋18内,同时,使用者可以在收纳袋18内放置婴儿必备品。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婴儿出行套装,包括蚊帐和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

当使用者陪同婴儿外出时,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可以解决婴儿睡觉的问题,但是,室外环境空旷,存在一些蚊虫,避免防止蚊虫叮咬婴儿。该便携式婴儿出行套装包括蚊帐,蚊帐能够放置于容纳腔113内,蚊帐与床底111连接,形成隔离空间,防止蚊虫叮咬婴儿。蚊帐折叠之后可以放置于容纳腔113内,当使用者携带该便携式可折叠婴儿床100的同时可以携带蚊帐,解决的防蚊虫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