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锅、压力锅盖及旋转式手柄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9363发布日期:2019-04-29 12:06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压力锅、压力锅盖及旋转式手柄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锅,尤其涉及了一种旋转式手柄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压力锅由于内部呈高压状态,因此在打开锅盖之前需要对锅内进行泄压后才能打开锅盖,现有的泄压方式一般采用的是通过泄汽阀进行泄压,该种泄压过程一般均耗时较长;另外由于泄汽孔过小,泄汽孔易受到食材堵塞,则无法有效排出气体,进而导致压力无法释放,无法达到泄压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关于压力锅泄压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手柄开合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旋转式手柄开合机构,包括上手柄和下手柄,还包括固定在锅盖上的底盘,底盘中部设有转盘,转盘上设有滑槽,上手柄内设有一端固定有能够在滑槽内滑动的滑柱,另一端抵靠在锅盖边缘的连杆,连杆上位于锅盖边缘的端部设有能够插入锅盖侧壁内且能够推动锅盖内橡胶圈的推杆,转盘转动后滑槽侧壁推动滑柱使连杆沿推杆运动方向运动。转盘转动,转盘上的滑槽推动滑柱,从而使得连杆能够沿锅盖进行运动,从而使得连杆上的推杆能够推动锅盖内的橡胶圈,使得橡胶圈部分脱离锅盖内壁,此时方可打开锅盖,且此时即使盖上锅盖,锅内压力也不能上升,只有当锅盖完全盖合时连杆脱离橡胶圈,锅内压力才能够上升。

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接在转盘上的拨扭,拨扭上固定有拨片,拨片通过螺钉固定在转盘上。

作为优选,下手柄上表面上设有外大内小的调节槽,还包括推杆座,推杆固定在推杆座且推杆上设有使推杆始终朝向锅盖运动的压缩弹簧,推杆座下部设有能够沿调节槽侧壁滑动的滑块,滑块自调节槽开口处进入调节槽后在调节槽内壁作用下朝远离锅盖方向运动,使得锅盖未盖合到位状态下锅内压力不能上升,只有锅盖完全盖合状态时锅内压力才能上升。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上手柄内的连杆卡件,连杆卡件侧部设有挡块,内部设有使挡块挡在连杆端面上的竖直弹簧,连杆侧面上设有自连杆端面且沿连杆运动方向开设的解锁槽,下手柄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与连杆卡件配合的凸座,连杆卡件能够滑动到凸座顶面上且当连杆卡件滑动到凸座顶面上时挡块恰好能够插入解锁槽内。锅盖未盖合时,连杆在挡块作用下无法运动,拨钮无法拨动连杆;只有当锅盖完全盖合时,在凸座作用下使得连杆卡件上升,挡块能够沿连杆侧面上的解锁槽滑动,此时连杆才能够动作。

作为优选,上手柄上设有限压阀,限压阀位于转盘中部,限压阀包括与锅盖上限压孔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外部套设有阀体,阀体上端连接有能够伸出上手柄上端面的阀帽,阀帽内设有能够插入排气管顶端对排气管进行限制排气的阀芯,阀芯下部呈圆锥状且圆锥的最大直径大于排气管直径。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底盘上且与转盘连接的调节座以及套设在阀体外部且能够沿阀体外部上下滑动的配重套筒,调节座设置于配重套筒外部且配重套筒、阀体以及调节座三者同轴设置,调节座内部为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阶梯孔,第一孔的直径大于配重套筒的外径,第二孔的直径大于阀体的外径小于配重套筒的外径,底盘上设有沿转盘转动方向布置的阶梯块,调节座底部设有与阶梯块配合的凸筋。转盘转动后带动调节座转动,调节座在其底部的阶梯块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调节座托起配重套筒、阀体,通过该种增加或除去配重套筒重力的方式以及托起阀体的方式来调节阀芯处对排气管的压紧力,继而使得排气口打开大小变化,实现对限压阀压力大小的调节。

作为优选,底盘中部设有凹槽,转盘、限压阀均设置于凹槽内,转盘上表面与底盘上表面齐平,阶梯块设置于凹槽底面上,阶梯块自凹槽底面高度逐渐升高且上表面依次为交替的倾斜面和平面。倾斜面的设置为了使得凸筋能够顺利运动到阶梯面上且能够顺利在阶梯面上继续运动。

作为优选,凸筋为三个,均匀设置与调节座底部的侧壁上且底面与调节座底面齐平,阶梯块也为三个,每个阶梯块凸筋能够沿对应的阶梯块上表面运动。

作为优选,上手柄上还设有底端伸入锅盖内的压力指示座,压力指示座包括固定在锅盖上的固定座,固定座内设有固定有滑套,滑套内设有能够沿滑套内壁上下滑动的连接柱,滑套底部伸出固定座且设有能够对固定座与滑套之间间隙密封的密封件,连接柱顶部连接有指示台,指示台能够伸出上手柄上端面且指示台外侧壁上设有纵向布置的多个颜色不同的指示条。通过压力指示座的设置能够使得使用者清楚知道锅体内压力大小,以提高压力锅安全性能,锅内压力将连接柱顶出,滑柱顶起指示台,使用者通过指示台上伸出的不同颜色的指示条即可判断锅体内压力大小。

压力锅盖,包括锅盖本体,锅盖本体上设有前述的旋转式手柄开合机构,锅盖本体侧壁上设有供推杆插入的插孔,锅盖上端面上设有供底盘安装的安装槽。

作为优选,连杆包括端部固定有滑柱的弧形杆,弧形杆上远离滑柱的端部连接有沿锅盖径向布置的直杆,弧形杆端部固定在直杆一端的侧壁上,直杆上固定弧形杆的端部的上端面上连接有一限位杆,限位杆一端固定在直杆上,另一端插入固定座内且构造成与连接柱外壁配合的弧形。限位杆的设置能够对直杆上的推杆完全插入锅盖内且推动锅盖内橡胶圈后进行限位,避免造成运动过度带来零部件的损坏,保护该传动机构的稳定运行。

压力锅,包括锅体,还包括前述的压力锅盖。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在上手柄内的开合机构推动锅盖内橡胶圈,使得橡胶圈部分脱离锅盖内壁,该种开合方式非常简单、且能够快速高效开合,同时也不存在锅内实物堵塞泄压孔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手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上手柄与下手柄闭合时的部分剖面图。

图11是图10的另一视角的剖面图。

图12是图6中连杆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连杆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上手柄、2—锅盖、3—底盘、4—转盘、5—连杆、6—拨扭、7—限压阀、8—调节座、9—配重套筒、10—锅体、21—压力指示座、31—凹槽、32—阶梯块、41—滑槽、51—滑柱、52—推杆、53—弧形杆、54—直杆、55—限位杆、61—拨片、71—排气管、72—阀体、73—阀帽、74—阀芯、81—第一孔段、82—第二孔段、83—凸筋、211—固定座、212—滑套、213—连接柱、214—密封件、215—指示台、100—下手柄、101—调节槽、102—推杆座、103—滑块、104—压缩弹簧、200—连杆卡件、201—挡块、202—解锁槽、203—凸座、204—竖直弹簧、205—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旋转式手柄开合机构,如图1-图8所示,包括上手柄1,还包括固定在锅盖2上的底盘3,底盘3中部设有转盘4,转盘4上设有滑槽41,上手柄1内设有一端固定有能够在滑槽+41内滑动的滑柱51,另一端抵靠在锅盖2边缘的连杆5,连杆5上位于锅盖2边缘的端部设有能够插入锅盖2侧壁内且能够推动锅盖2内橡胶圈的推杆52,转盘4转动后滑槽41侧壁推动滑柱51使连杆5沿推杆52运动方向运动。还包括连接在转盘4上的拨扭6,拨扭6上固定有拨片61,拨片61通过螺钉固定在转盘4上。

如图9、图10所示,下手柄100上表面上设有外大内小的调节槽101,还包括推杆座102,推杆52固定在推杆座102上且推杆52上设有使推杆52始终朝向锅盖运动的压缩弹簧104,推杆座102下部设有能够沿调节槽101侧壁滑动的滑块103,滑块103自调节槽101开口处进入调节槽101后在调节槽101内壁作用下朝远离锅盖方向运动。当锅盖没有盖合到位时,即上手柄1和下手柄100没有完全合上时,推杆52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处于伸出状态,此时推杆52能够将锅盖内的橡胶圈顶开,从而导致锅内压力无法上升,而当上手柄1与下手柄100完全盖合时,推杆座102下部的滑块会在调节槽101的侧壁作用下使得整个推杆座克服推杆上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得推杆52缩回,从而使得推杆52无法顶住橡胶圈,此时锅内压力才可以上升,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保证锅盖未盖合到位状态下锅内压力不能上升,只有锅盖完全盖合状态时锅内压力才能上升。如图11-13所示,还包括设置于上手柄1内的连杆卡件200,连杆卡件200侧部设有挡块201,内部设有弹簧座205,弹簧座205上设有使挡块201挡在连杆端面上的竖直弹簧204,连杆5侧面上设有自连杆5端面且沿连杆5运动方向开设的解锁槽202,下手柄100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与连杆卡件200配合的凸座203,连杆卡件200能够滑动到凸座203顶面上且当连杆卡件200滑动到凸座203顶面上时挡块201恰好能够插入解锁槽202内。当锅盖未盖合到位时,整个连杆卡件200在竖直弹簧204的作用下使其挡块201挡在连杆5端部,此时连杆5被锁定,即使拨动拨钮也无法实现连杆5的运动;只有当锅盖完全盖合后,此时连杆卡件200克服期内竖直弹簧204的弹力滑动到凸座的上表面上,连杆卡件200上升,此时连杆卡件200上的挡块201恰好能够插入连杆5侧面的解锁槽202内,此时连杆5被解锁,拨动拨钮后,挡块在解锁槽202内滑动,实现连杆的运动,采用该种方式使得在未完全盖合锅盖时无法拨动连杆5,即此时推杆也无法缩回,始终处于顶住橡胶圈状态,锅内压力不能上升,同理只有锅盖完全盖合状态时连杆5才能够运动,锅内压力才能上升。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手柄1上设有限压阀7,限压阀7位于转盘4中部,限压阀7包括与锅盖2上限压孔连通的排气管71,排气管71外部套设有阀体72,阀体72上端连接有能够伸出上手柄1上端面的阀帽73,阀帽73内设有能够插入排气管71顶端对排气管71进行限制排气的阀芯74,阀芯74下部呈圆锥状且圆锥的最大直径大于排气管71直径。在阀帽73、阀体72以及阀芯74在作用下能够截断排气孔,达到限压目的。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底盘3上且与转盘4连接的调节座8以及套设在阀体72外部且能够沿阀体72外部上下滑动的配重套筒9,调节座8上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槽,转盘4的内壁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条,调节座8设置于配重套筒9外部且配重套筒9、阀体72以及调节座8三者同轴设置,调节座8内部为包括第一孔段81和第二孔段82的阶梯孔,第一孔的直径大于配重套筒9的外径,第二孔的直径大于阀体72的外径小于配重套筒9的外径,底盘3上设有沿转盘4转动方向布置的阶梯块32,调节座8底部设有与阶梯块32配合的凸筋83。

如图5所示,底盘3中部设有凹槽31,转盘4、限压阀7均设置于凹槽31内,转盘4上表面与底盘3上表面齐平,阶梯块32设置于凹槽31底面上,阶梯块32自凹槽31底面高度逐渐升高且上表面依次为交替的倾斜面和平面。凸筋83自阶梯块32上倾斜面移动到阶梯块32上表面,随着凸筋83移动到阶梯块32上不同高度的平面上,阶梯块32将调节座8顶起不同高度。随着调节座8的转动,凸筋83能在阶梯块32运动,从而使得整个调节座8向上或向下移动,随着调节座8的上升,其内阶梯孔的阶梯处会托起配重套筒9,此时配重套筒9对该限压阀7不起作用,限压阀7的压力来源于阀体72和阀帽73处给予的压力;当调节座8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调节座8脱离配重套筒9,阀体72底部设有对配置套筒进行轴向限位的环形凸肩,配置套筒底端压在环形凸肩上,从而使得阀体72重量增加,即加大限压阀7的压力。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凸筋83为三个,均匀设置与调节座8底部的侧壁上且底面与调节座8底面齐平,阶梯块32也为三个,每个阶梯块32凸筋83能够沿对应的阶梯块32上表面运动。三个凸筋83以及三个阶梯块32相互对应设置,且均匀布置,从而保证调节座8能够稳定上升或下降,继而使得调节座8能够稳定拖其配置套筒,调节限压阀7压力大小。本实施例中在调节座8底面上且位于第二孔内还设有与阀体72底面配合的凸块,当调节座8上升托起配重套筒9后,调节座8继续上升,直到调节座8底面上的凸块将阀体72也托起,此时即能够使得限压阀7压力最小。

本实施例中上手柄1上还设有压力指示座21,如图3所示,压力指示座21包括固定在锅盖2上的固定座211,固定座211内设有固定有滑套212,滑套212内设有能够沿滑套212内壁上下滑动的连接柱213,滑套212底部伸出固定座211且设有能够对固定座211与滑套212之间间隙密封的密封件214,连接柱213顶部连接有指示台215,指示台215能够伸出上手柄1上端面且指示台215外侧壁上设有纵向布置的多个颜色不同的指示条。正常情况下指示台215处于上手柄1内部,当锅体10内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推动连接柱213向上移动,连接柱213带动指示台215上升,使其升出上手柄1,指示台215外壁上的指示条被观察到,使用者即可通过指示台215上伸出指示条的颜色判断锅内压力大小。

正常情况下,盖上锅盖2后,与连杆5连接的推杆52处于锅盖2上的插孔内,其与橡胶圈接触或不接触,但不对锅盖2内的橡胶圈施力,此时锅盖2与锅体10在橡胶圈的作用下两者处于密封状态。

当需要开盖时,推动拨钮,使得拨钮通过拨片61带动转盘4转动,转盘4上的滑槽41并非完全沿着转盘4转动方向布置,因此在转盘4转动后滑槽41侧壁即会对滑槽41内的滑柱51施力,从而带动连杆5运动,使得连杆5朝向锅盖2中心运动,连杆5带动其端部的推杆52推动锅盖2内的橡胶圈,使得橡胶圈部分脱离锅盖2侧壁,解除锅盖2与锅体10之间的密封,该种开合方式非常简单、且能够快速高效开合,同时也不存在锅内实物堵塞泄压孔的问题。

实施例2

压力锅盖,包括锅盖本体,锅盖本体上设有实施例1中的旋转式手柄开合机构,锅盖本体侧壁上设有供推杆52插入的插孔,锅盖2上端面上设有供底盘3安装的安装槽。

连杆5包括端部固定有滑柱51的弧形杆53,弧形杆53上远离滑柱51的端部连接有沿锅盖2径向布置的直杆54,弧形杆53端部固定在直杆54一端的侧壁上,直杆54上固定弧形杆53的端部的上端面上连接有一限位杆55,限位杆55一端固定在直杆54上,另一端插入固定座211内且构造成与连接柱213外壁配合的弧形。本实施例中的弧形杆53、直杆54以及限位杆55为一体成型,弧形杆53的设置能够使得转盘4转动时,滑槽41对滑柱51的施力更加合理,滑柱51的运动轨迹更加顺畅。限位杆55的设置能够对直杆54上的推杆52完全插入锅盖2内且推动锅盖2内橡胶圈后进行限位,避免造成运动过度带来零部件的损坏,保护该传动机构的稳定运行。

实施例3

压力锅,如图14所示,包括锅体10,还包括实施例2中的压力锅盖。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