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吸防泼洒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2265发布日期:2018-11-14 01:49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吸防泼洒吸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餐饮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吸防泼洒吸管。

背景技术

吸管,是运用大气压强原理,使用时对着吸管吸走部分空气,将造成管内压强变小,而为了平衡气压,大气压强将会迫使管内液体上升,停止吸气时,管内液体下降,压强便回到平衡。

但是现有的吸管结构单一,饮水时只适用于将液体从较低位置搬运到较高位置,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人们会仰头喝水,此时,盛水的容器就会发生反转或者倾倒,当现有的吸管插入开口较大的容器中时,无法保证使用者能够正常饮水,也无法防止容器倾倒或翻转后容器内部液体外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吸管在容器发生翻转或者倾倒时容器内部液体流出,不能让使用者正常饮水的技术问题。

一种倒吸防泼洒吸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设有进液口,另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伸入容器开口内,以用于从容器中吸取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固定在所述管体的一端外部,并与所述容器的开口密封连接;控流部件,所述控流部件包括间隔块、滑块、吸气通道、液体通道和平衡气压通道,所述间隔块与所述管体相匹配,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所述间隔块的外表面与所述管体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间隔块内部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腔,所述滑腔靠近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一端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通气孔和出液孔,所述滑腔腔壁上设有侧孔,所述吸气通道设置于所述间隔块内,并位于所述滑腔一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通气孔及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液体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孔和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平衡气压通道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其一端伸入所述容器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容器外部空间连通;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腔内,并可沿所述滑腔滑动至靠近所述出液孔的一端并堵塞所述出液孔以阻止所述容器内液体流出,或者滑动至靠近所述通气孔的一端并堵塞所述通气孔,以使所述出液孔和所述侧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和所述平衡气压通道均为设置在所述间隔块上的槽道。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与所述容器的开口相匹配的环形密封圈,并固定套设在所述管体外,其外侧与所述容器的开口内侧边缘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密封圈为橡胶圈、硅胶圈或者弹性塑料圈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通道、所述吸气通道和所述平衡气压通道内壁均为光滑的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通道数目为六个,并以所述管体的轴线中心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滑腔侧壁设有六个与所述液体通道一一对应的侧孔。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气压通道伸入所述容器内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末端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直径范围为0.35cm~1.5cm的塑料管。

本发明通过在管体外设置一个密封件与所述容器的开口密封连接,防止容器在翻转或者倾倒时液体从管体和容器开口的连接处流出;同时在管体内设置了一个控流部件,当容器倒置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滑块沿所述沿所述滑腔滑动至靠近所述出液孔的一端并堵塞所述出液孔以阻止所述容器内液体流出,当从所述吸气通道吸气时,所述滑块在吸力作用下滑至靠近所述通气孔一端,所述出液孔和所述侧孔连通,所述容器内液体从所述进液口依次经过所述液体通道、所述侧孔和所述出液孔,从所述出液口流出;完美的解决了现有吸管在容器发生翻转或者倾倒时容器内部液体流出,不能让使用者正常饮水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倒吸防泼洒吸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倒吸防泼洒吸管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管体;20、密封件;30、容器;40、控流部件;11、进液口;12、出液口;41、间隔块42、滑块;43、吸气通道;44、液体通道;45、平衡气压通道;46、滑腔;461、进液孔;462、通气孔;463、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倒吸防泼洒吸管,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一端设有进液口11,另一端设有出液口12,所述管体10靠近所述进液口11的一端伸入容器30开口内,以用于从容器30中吸取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密封件20,所述密封件20固定在所述管体10的一端外部,并与所述容器30的开口密封连接;控流部件40,所述控流部件40包括间隔块41、滑块42、吸气通道43、液体通道44和平衡气压通道45,所述间隔块41与所述管体10相匹配,并设置于所述管体10内部,所述间隔块41的外表面与所述管体10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间隔块41内部沿所述管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腔46,所述滑腔46靠近所述进液口11和所述出液口12的一端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通气孔461和出液孔462,所述滑腔46腔壁上设有侧孔463,所述吸气通道43设置于所述间隔块41内,并位于所述滑腔46一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通气孔461及所述出液口462连通,所述出液孔462与所述出液口12连通,所述液体通道44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孔463和所述进液口11连通,所述平衡气压通道45设置于所述管体10内部,其一端伸入所述容器30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容器30外部空间连通;所述滑块42设置于所述滑腔46内,并可沿所述滑腔46滑动至靠近所述出液孔462的一端并堵塞所述出液孔462以阻止所述容器30内液体流出,或者滑动至靠近所述通气孔461的一端并堵塞所述通气孔461,以使所述出液孔462和所述侧孔463连通。

本发明通过密封件20密封容器30开口;巧妙地采用控流部件40中滑块42在重力作用和吸力作用下两种不同的状态,实现了吸管地关闭和连通,完美的解决了现有吸管在容器30发生翻转或者倾倒时容器30内部液体流出,不能让使用者正常饮水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通过在管体10外设置一个密封件20与所述容器30的开口密封连接,防止容器30在翻转或者倾倒时液体从管体10和容器30开口的连接处流出;同时在管体10内还设置控流部件40,以控制所述容器30中的液体是否流出,更具体的,当容器30倒置或者翻转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滑块42位于所述出液孔462一端,所述滑块42堵塞所述出液孔462,以阻止所述容器30内液体流出,从所述出液口12吸气,所述滑块42在吸力作用下滑至所述滑腔46靠近所述通气孔461的一端,所述出液孔462和所述侧孔463连通,所述容器30内液体从所述进液口11依次经过所述液体通道44、所述侧孔463和所述出液孔462,从所述出液口12流出。

为节省本发明所提供的倒吸防泼洒吸管的制作工序,所述吸气通道42、所述液体通道44和所述平衡气压通道45均为设置在所述间隔块41上的槽道。

其中,所述密封件20为与所述容器30的开口相匹配的环形密封圈,并固定套设在所述管体10外,其外侧与所述容器30的开口内侧边缘密封连接;其中,在本发明中,所述环形密封圈为橡胶圈、硅胶圈或者弹性塑料圈中的任意一种。。

为保证气体或者液体在通道中的顺畅流动,所述液体通道44、所述吸气通道43和所述平衡气压通道45内壁为光滑的曲面,其截面可以为规则的圆形或者椭圆形,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使液体在流出时的流量足够大,所述液体通道44数目为六个,并以所述管体的轴线中心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滑腔46侧壁设有六个与所述液体通道44一一对应的侧孔463。需要说明的是,液体通道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是否为均匀间隔排布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只是给出了一种可行的优选实施方案。

为了方便平衡气压通道的制作,如图2所示,所述平衡气压通道45伸入所述容器内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11末端平齐。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管体10为直径范围为0.35cm~1.5cm的塑料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