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冲泡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4889发布日期:2018-11-07 08:5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冲泡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泡茶方式是将滚烫的开水倒进装好茶叶的茶壶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开水壶在煮沸之后再倒进茶壶的时候以及茶壶壁吸收部分水温等情况,泡茶的水温会丧失一部分热量,从而未能保持100℃,然而,在泡饮各种花茶、红茶以及中低档绿茶时,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较少,导致茶味淡薄;在泡饮乌龙茶与普洱茶时,每次用茶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关,水温越高,溶解度越大,茶汤就越浓,故对于喜欢喝浓茶且要求较高的人群来说,研发一种尽可能保持在100℃的水温中泡茶的茶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冲泡壶,采用将水壶和茶壶功能于一体结构设置,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保持在100℃的水温中泡茶,从而有效实现喝到100℃下的浓茶,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非常适用于喜欢喝浓茶的人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冲泡壶,包括壶体,壶体内部设有茶笼,茶笼通过升降机构可在壶体内上下移动,壶体的壶柄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机构升降。

进一步而言,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齿轮链条以及托板,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壶柄上的转轮组件,齿轮链条的下部固定连接于托板,齿轮链条的上部与转轮组件对应啮合,茶笼定位于托板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转轮组件包括大转轮与小转轮,大转轮与小转轮啮合连接,小转轮与齿轮链条上的齿轮啮合连接,大转轮外露于壶柄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托板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凸块,托板外侧边缘位置设有限位板,茶笼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与定位凸块配合定位的定位槽。

进一步而言,所述壶柄的内部设有与齿轮链条配合设置的腔道,齿轮链条的上部设于腔道内,壶柄的顶部设有与大转轮匹配设置的转轮通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壶体内壁上设有滑道,滑道从下至上延伸至壶柄的上部位置处,升降机构的齿轮链条以及托板一侧可在滑道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壶体内设有挡板,挡板的上部固定于壶体的壶盖内壁上,挡板的下部将壶体内部间隔成两个下部连通的前部腔体与后部腔体,壶体的壶底内设有与插板上的电输出连接端口配合设置的电输入连接端口,电输入连接端口与前部腔体对应设置,茶笼设于后部腔体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挡板与托板上的限位板对应限位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壶体的壶盖上设有茶笼盖,茶笼盖的一侧铰接于壶盖上,茶笼盖的另一侧设有茶笼盖卡扣,壶盖上设有与茶笼盖卡扣匹配设置的茶笼盖卡槽。

进一步而言,所述茶笼的顶部上设有防止茶叶漏出的防漏板,茶笼的笼体上设有多个滤水孔。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将水壶和茶壶功能于一体结构设置,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保持在100℃的水温中泡茶,从而有效实现喝到100℃下的浓茶,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非常适用于喜欢喝浓茶的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茶笼升至壶体顶部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茶笼降至壶体底部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烧水泡茶原理图;

图5是茶笼结构示意图。

1.壶嘴;2.挡板;3.壶体;4.电输入连接端口;5.壶盖;6.茶笼盖;7.茶笼盖卡扣;8.大转轮;9.小转轮;10.齿轮链条;11.壶柄;12.滑道;13.茶笼;14.托板;140.定位凸块;141.限位板;15.壶底;16.电输出连接端口;17.插板;18.腔道;19.滤水孔;20.定位槽;21.前部腔体;22.后部腔体;23.通孔;24.茶笼盖卡槽;25.防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冲泡壶,包括壶体3,壶体3内部设有茶笼13,茶笼13通过升降机构可在壶体3内上下移动,壶体3的壶柄11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机构升降。以上所述构成本发明基本结构。

本发明采用在现有的热水壶上作进一步改进,将茶笼13设于壶体3内,实现将水壶和茶壶功能于一体结构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其工作原理:通过升降机构将茶笼13升至壶体3顶部,通过茶笼盖6将茶叶置于茶笼13内,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将茶笼13降至壶体3底部,最后再通过壶底15上的电输入连接端口4连接于插板17上的电输出连接端口16实现电联接,从而对壶体3内的水进行电加热至100℃的水温,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保持在100℃的水温中泡茶,从而有效实现喝到100℃下的浓茶,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非常适用于喜欢喝浓茶的人使用。

实际应用中,壶体3也可采用通过加热板加热方式对壶体进行加热,通过电输入连接端口4连接电输出连接端口16实现电联接加热只是作为本发明较佳的一种结构。

更具体而言,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齿轮链条10以及托板14,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壶柄11上的转轮组件,齿轮链条10的下部固定连接于托板14,齿轮链条10的上部与转轮组件对应啮合,茶笼13定位于托板14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转轮组件驱动齿轮链条10动作,实现通过齿轮链条10带动托板14上下移动的效果,从而通过托板14带动茶笼13实现上下移动的效果。

更具体而言,所述转轮组件包括大转轮8与小转轮9,大转轮8与小转轮9啮合连接,小转轮9与齿轮链条10上的齿轮啮合连接,大转轮8外露于壶柄11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手动转动外露于壶柄11上的大转轮8动作,大转轮8再带动小转轮9动作,小转轮9带动齿轮链条10动作,实现通过转轮组件带动齿轮链条10上下移动的效果。同时,采用大转轮8带动小转轮9转动是采用杠杆原理,转动时更方便,有效节省了力的使用。

实际应用中,转轮组件也可以采用一个转轮,同样可以实现带动升降机构长降的效果,采用一大一小两个转轮只是作为本发明较佳的一种结构。

更具体而言,所述托板14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凸块140,托板14外侧边缘位置设有限位板141,茶笼13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与定位凸块140配合定位的定位槽2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定位凸块140定位于定位槽20内实现茶笼13定位于托板14上的作用,从而实现托板14上下移动带动茶笼13上下移动。

实际应用中,茶笼13只是定位于托板14上,倒茶叶时可将茶笼13从托板14上取下,便于清洗。

更具体而言,所述壶柄11的内部设有与齿轮链条10配合设置的腔道18,齿轮链条10的上部设于腔道18内,壶柄11的顶部设有与大转轮8匹配设置的转轮通孔23。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将齿轮链条10的上部设于壶柄11的腔道18内,相当于将壶柄11内部当作一条齿轮链条10动作的轨道,在转轮组件驱动齿轮链条10动作时齿轮链条10始终绕着壶柄11腔道18运动。

更具体而言,所述壶体3内壁上设有滑道12,滑道12从下至上延伸至壶柄11的上部位置处,升降机构的齿轮链条10以及托板14一侧可在滑道12内不会脱出的上下滑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滑道12便于升降机构的齿轮链条10带动托板14上下移动。

实际应用中,滑道12还起到对齿轮链条10以及托板14的限位作用,使齿轮链条10以及托板14不会脱出滑道12的上下移动。

更具体而言,所述壶体3内设有挡板2,挡板2的上部固定于壶体3的壶盖5内壁上,挡板2的下部将壶体3内部间隔成两个下部连通的前部腔体21与后部腔体22,壶体3的壶底15内设有与插板17上的电输出连接端口16配合设置的电输入连接端口4,电输入连接端口4与前部腔体21对应设置,茶笼13设于后部腔体22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挡板2可起到在烧水过程中,降低热蒸气进入壶柄11的腔道18内,从而造成对转轮组件与壶柄11的加热情况。

实际应用中,由于将电输入连接端口4设于前部腔体21的壶底15内,相当于往壶嘴1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所以水蒸气大部分在电输入连接端口4的上方,也就是在挡板2的往壶嘴1的方向,当然挡板2往壶柄11的方向也会有一小部分热气,热空气的密度相较于壶外的空气密度小,气流上升,一部分热气也可从茶笼盖6流出,至于壶柄11处的小缺口(齿轮链条10通过的地方)会有热量进入导致齿轮组件发烫的问题,首先大部分热量从壶嘴流出,剩下的也会从茶笼盖6流出,流入壶柄11缺口的热量就微乎其微,再加上本身壶柄11没有形成空气对流,所以即使有热量进入壶柄11缺口,也不会造成齿轮组件的发烫,基本上没有影响。

更具体而言,所述挡板2与托板14上的限位板141对应限位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托板14的限位板141接触于挡板2的下部,可使茶笼13在上升的时候通过托板14进行两侧外缘的限位实现水平上升下下降,起到不会因托板14倾斜而导致茶笼13脱出的作用。

更具体而言,所述壶体3的壶盖5上设有茶笼盖6,茶笼盖6的一侧铰接于壶盖5上,茶笼盖6的另一侧设有茶笼盖卡扣7,壶盖5上设有与茶笼盖卡扣7匹配设置的茶笼盖卡槽24。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茶笼盖卡扣7扣于茶笼盖卡槽24内实现茶笼盖6的定位,要打开时只需要将茶笼盖卡扣7从茶笼盖卡槽24内拔出即可。

实际应用中,茶笼盖6根据实际情况需求人为控制关闭或打开,茶笼盖卡扣7的大小略大于茶笼盖卡槽24的大小,且茶笼盖卡扣7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实现活塞式扣紧作用。

更具体而言,所述茶笼13的顶部上设有防止茶叶漏出的防漏板25,茶笼13的笼体上设有多个滤水孔19。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防漏板25起到避免将茶笼13内茶叶漏出的效果,滤水孔19的作用在于使壶体3内的水可以对茶笼13内的茶叶进行冲泡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