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4881发布日期:2018-11-07 08:5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小巧便携且具有多种实用功能的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人们在出差、旅行等外出活动中,不免会选择酒店来满足住宿、餐饮等需求,电热水壶一般为酒店房间的标配电器,其用于为住宿者提供饮用热水,但由于其被前后不同的住宿者轮番使用,也不乏有住宿者使用电热水壶用作其他用途,加之酒店消毒处理难以规范,更有甚者敷衍了事,使电热水壶的卫生问题让人堪忧,住宿者大都对酒店配置的电热水壶持有抵触心理,而是在住宿期间选择瓶装纯净水、矿泉水来直接饮用,给人们的旅途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在出差、旅行中自行携带电热水壶不失为一种克服前述问题的解决方式,但目前的电热水壶大都基于居家使用的方式设计而来,整体体积较大,并不便携,另外其功能单一,除烧水外并无法满足其他生活所需,其在旅途中的利用率并不高。因此,提供一种便于旅途携带,除具有烧水功能外,还可满足其他多种日常生活所需的电热水壶,对于改善旅途生活质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申请号为201710262090.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旅行用电热水壶,其采用组合式设计,由壶体组件、内筒组件、套叠杯组及壶盖组件四部分组件构成,各组件具有多种组合方式,在旅途携带中小巧紧凑且具有一定的储物功能,在使用中不仅可烧水,还具有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两种加热功能,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用。不可置否,该旅行用电热水壶因便于携带且功能实用,极其适合在旅途中携带来提高旅途生活质量,但该旅行用电热水壶在使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①该旅行用电热水壶虽然具有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两种不同的加热方式可供选择使用,但是每次切换时,一方面需调整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的周向相对位置,即调整第一出气孔与第二出气孔与壶嘴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还需对通气阀的状态进行调节,操作较为麻烦,如有一方面的操作由于疏忽而未执行,则无法达到预期的加热效果;②使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对物品进行加热时,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之间的内腔是通过通气阀连通的,往往被加热物品会散发一定的异味并反串至壶体组件中,同时内筒组件中产生的冷凝水也会回流至壶体组件中,使得内胆中产生具有一定的异味且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而旅行用电热水壶最为主要的用途是为使用者提供饮用水,饮用水中存在异味是大多数人们最为难以接受的;③旅行用电热水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移动位置,而电源接口设置在壶体组件的下部,在每次移动旅行用电热水壶时都需要将电源线从电源接口拔出,而在下次烧水时需将电源线插入电源接口中,操作十分不便,如在倒水时使电源线与电源接口保持连接状态,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组合式设计,便携性突出,具备烧水、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等多种功能,使用更加灵活,且能够避免加热物品后内胆中残留异味的便携式电热水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电热水壶,其包括:

壶体组件,其包括一呈细长桶状的内胆,内胆上端一侧设有壶嘴,内胆底部安设有电热盘及温度传感器,内胆中上部内壁设有一条凹陷形成且上下延伸的通气槽;内胆安置于一壳体中,两者的侧壁及底部之间填充耐高温隔热材料,壳体底部中心安设有一与电热盘及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耦合器插座;壳体外侧壁设有一条外凸且上下延伸的凸筋,凸筋的外侧壁向里开有一条收容槽,收容槽内安设有折叠把手;壶体组件的上环形端面上设有定位坑a、定位坑b及定位坑c;

底座组件,其包括用于承载壶体组件的底座及由底座一侧竖直向上延伸的立板;底座内安设有控制器,底座上侧中心处安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耦合器插头,控制器的电源接口和控制面板均安装在立板的外侧壁上;当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组合后,耦合器插头与耦合器插座耦合,控制器与电热盘及温度传感器实现电性连接而可配合工作;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之间设有可将两者锁定而维持组合状态的锁紧机构;

内筒组件,其包括一个具有底部的筒体,筒体的上端设有一圈插接台阶,插接台阶的上端设有一圈筒沿,筒沿下侧设有定位球;筒体的下侧设有一集水筒,两者经若干将筒体底部洞穿的回流孔连通,集水筒的外壁套置有一卡持套;筒体底部上侧固定有一分气喷头;内筒组件中开设有由插接台阶外侧壁延伸至插接台阶下端面的第一气道、由插接台阶外侧壁延伸至筒体底部后并与分气喷头连通的第二气道;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且定位球落入定位坑a、定位坑b及定位坑c三者之一时,筒沿坐落在壶体组件的上端部,插接台阶与内胆上端口插接配合,筒体悬于内胆之中且两者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集水筒与内胆底部之间具有置物空间;当定位球分别与定位坑a、定位坑b及定位坑c配合时,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的配合关系分别为:a、第一气道的上端口、第二气道的上端口均被内胆内壁封堵,壶嘴与内胆内腔经插接台阶隔断;b、第一气道的上端口位于壶嘴处,内胆内腔仅经第一气道与外界连通;c、第二气道的上端口位于通气槽的上端处,内胆内腔仅经通气槽、第二气道、分气喷头与筒体内腔连通;

套叠杯组,其上端口可套置并卡固在卡持套上,当套叠杯组与内筒组件组合且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后,套叠杯组悬于内胆中且不与内胆接触;

壶盖组件,其包括一个呈圆形的盖体,盖体下侧和上侧各设有一可插入壶体组件和内筒组件两者上端口的定位台阶,盖体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压柄;壶盖组件与壶体组件之间设有一旋转机构,壶盖组件能够以下端面朝下的方式借助旋转机构与壶体组件进行组合,且组合后壶盖组件可翻转;盖体上端面开有一条排气槽,排气槽的外端延伸至盖体的外侧壁,当壶盖组件以上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后,筒体的上端口仅经排气槽与外界连通。

上述的便携式电热水壶基于组合式设计,各组件可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具有四种组合状态:

携带状态,将折叠把手收纳于收容槽之中,将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组合并借助锁紧机构进行固定;将套叠杯组组合于内筒组件下端,将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并调整两者周向相对关系,使定位球与定位坑a配合,将壶盖组件以下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此时便携式电热水壶整体体积最为小巧,筒体与内胆两者内腔均处于密闭状态,筒体内可用于储物,该状态适合旅途携带;

烧水状态,将折叠把手调整至展开状态,解除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的锁定,将内筒组件及套叠杯组从壶体组件中取出,将壶盖组件以下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壶体组件借助旋转机构进行组合;通过电源接口连接外部电源,将壶体组件放置于底座组件上,由此即可像传统电热水壶一样进行烧水使用,并可根据需要采用“定时加热”或“定温加热”的模式进行工作,使用中壶体组件可方便的挪动位置;在此该使用状态中,闲置的内筒组件可倒置而作为放置套叠杯组的杯架使用;

干式加热状态,向壶体组件内腔加入适量水,将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并调整两者周向相对位置,使定位球与定位坑b配合,将待加热的物品放入内筒组件之中,将壶盖组件以上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将壶体组件放置在底座组件上;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配合工作时,内胆中产生的热量将对内筒组件的筒体及筒体内的物品进行加热;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内胆经第一气道与外界连通而不会气压过高,内胆中的水蒸气不会进入筒体内,筒体中的气味不会进入内胆中,即实现了干式加热的目的;

蒸汽加热状态,向壶体组件中加入适量水,将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并调整两者周向相对位置,使定位球与定位坑c配合,将待加热的物品放入内筒组件之中,将壶盖组件以上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将壶体组件放置在底座组件上,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配合工作时,内胆中产生的蒸汽将依次经通气槽、第二气道及分气喷头进入筒体内,直接对筒体内的物品进行加热,筒体经排气槽与外界连通而不会气压过高,筒体内产生的冷凝水将汇集于集水筒内而不会向内胆中回流,即实现蒸汽加热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折叠把手包括经中间轴铰接的上节部和下节部,上节部的上端经固定轴转动固定于收容槽内,下节部在下端处开有一个与中间轴平行且将下节部洞穿的销孔,两个导向销由销孔限定而可轴向移动,两导向销之间设有驱使两者外端延伸至下节部外部的推顶弹簧;收容槽两侧壁在中下部各开有一上下延伸的导向槽,两导向销外端部分别限定于两导向槽内并可沿两导向槽上下滑动;折叠把手呈展开状态时,上节部、下节部及凸筋呈三角分布,两导向销分别位于两导向槽的上端;折叠把手呈折叠状态时,上节部与下节部收纳于收容槽中,两导向销分别位于两导向槽的下端;两导向槽的侧壁上端处各设有一定位孔,当两导向销移动至导向槽上端时将分别插入两定位孔中;定位孔的底部各开设有较其直径小且通至凸筋外壁的轴孔,两个呈工字型的顶销分别由轴孔限定而可轴向移动,顶销的一端位于定位孔而用于推顶导向销,另一端位于凸筋外部以供按压,当两顶销向中间移动至最接近时,两顶销里端分别恰好与两导向槽的侧壁平齐,进而可将导向销从定位孔中顶出。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一个固定于凸筋下侧且下端圆滑的凸隼、一开设在立板上端部而用于容纳凸隼的凹座,当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组合且凸筋位于立板正上方时,凸隼恰好与凹座插接配合;凹座的左右两侧壁上各开有一锁紧孔;凸隼内安设有两个受力后可分别延伸至凸隼外部且可自动回缩至凸隼内的锁紧销、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斜推块,斜推块位于两锁紧销之间且通过两侧的斜面分别与两锁紧销配合;当凸隼与凹座插接配合时,两锁紧销及两锁紧孔四者中心轴重合;斜推块的上端连接有一可在凸筋内上下移动的顶杆,顶杆的上端延伸至收容槽内;当折叠把手切换至折叠状态时,下节部下端将驱使顶杆下移,斜推块下移至其行程的最下端,两锁紧销受斜推块驱使而外移,分别插入两锁紧孔内;当折叠把手切换至展开状态时,顶杆上端压力消失,两锁紧销自动回缩至凸隼内,斜推块被迫上移。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折叠把手的下节部内侧中下部开有一用于收纳电源线的收纳槽。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壶体组件与内筒组件中的一者外壁设有三个状态标示,另一者外壁设有指针,指针与三个状态标示配合可反映定位球与定位坑a、定位坑b及定位坑c的配合状态。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集水筒下端设有一螺纹配合的封盖。

本发明和以往技术相比,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便携式电热水壶基于科学合理的组合式设计,在携带时将各组件经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折叠把手可作相应的调整,能够最大限度的缩小体积,节省携带中占用的空间,且携带中筒体内部空间可进行优化利用而用于储物,便携性尤为突出;在使用过程中,如将壶体组件、壶盖组件及底座组件三者组合使用,可实现烧水功能,且使用方式与现有的产品大同小异,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如将壶体组件、内筒组件、壶盖组件及底座组件四者组合使用,可实现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两种针对不同物品的加热功能,以满足人们旅途中的生活所需,同时还可借助蒸汽加热功能实现对物品的高温消毒。除此之外,本便携式电热水壶与现有最为接近的技术相比,对于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两种组合状态的调整与切换,仅通过调节壶体组件与内筒组件的周向相对位置即可实现,而无需对壶体组件与内筒组件进行其他的操作,使得本便携式电热水壶的使用更加便捷;在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过程中,筒体内产生的气味、冷凝水均不会进入内胆中,不会造成内胆中残留异味,同时在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过程中,壶盖组件采用上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而在烧水过程中,壶盖组件采用下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壶体组件组合,避免了烧水时水质中存有异味,保证水质清新;由于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采用分体式设计,使在使用过程中,壶体组件的操作使用更加便捷,位置移动更加灵活,安全性更高;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锁紧机构的状态由折叠把手的状态来决定,携带时将折叠把手调整为折叠状态,锁紧机构随之将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进行锁定,而在使用时将折叠把手调整至折叠状态,锁紧机构随之解除对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的锁定,操作方便快捷。综上所述,本便携式电热水壶便携性佳,实用功能较多,使用方便快捷,极其适合在旅途中携带,能够显著改善旅途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便携式电热水壶各组件组合前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便携式电热水壶各组件组合前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壶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壶体组件部分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内筒组件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便携式电热水壶携带状态示意图。

图10为便携式电热水壶在携带状态下部分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携带状态下壶体组件、内筒组件及壶盖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便携式电热水壶的烧水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干式加热状态下壶体组件、内筒组件及壶盖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蒸汽加热状态下壶体组件、内筒组件及壶盖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5为折叠把手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折叠把手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便携式电热水壶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折叠把手在折叠状态时锁紧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19为锁紧机构将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锁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折叠把手在展开状态时锁紧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21为锁紧机构未将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锁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电源接口,3、控制面板,4、立板,5、凸筋,6、收容槽,7、折叠把手,71、固定轴,72、上节部,73、中间轴,74、下节部,75、顶销,76、导向槽,77、导向销,78、销孔,79、推顶弹簧,710、定位孔,8、旋转机构,9、套叠杯组,10、集水筒,11、卡持套,12、筒体,13、插接台阶,14、筒沿,15、压柄,16、盖体,17、定位台阶,18、壳体,19、耦合器插座,20、耦合器插头,21、定位坑c,22、定位坑a,23、定位坑b,24、壶嘴,25、排气槽,26、内胆,27、通气槽,28、温度传感器,29、电热盘,30、控制器,31、封盖,32、第一气道,33、定位球,34、第二气道,35、回流孔,36、分气喷头,37、出气孔,38、凹座,39、凸隼,40、状态标示,41、指针,42、顶杆,43、斜推块,44、锁紧销,45、锁紧孔,46、电源线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便携式电热水壶,其由壶体组件、底座组件、内筒组件、套叠杯组9、壶盖组件五大部分构成;

其中,参看图1-4所示,所述的壶体组件包括一内胆26和一壳体18;内胆26呈细长桶状,其上端一侧设有向外延伸而呈鸭嘴状的壶嘴24,其底部安设有位于下侧壁的电热盘29和延伸至内胆26内腔中的温度传感器28,内胆26中上部内壁设有一条凹陷形成且上下延伸的通气槽27;内胆26固定安置于壳体18中,两者的侧壁及底部之间填充耐高温隔热材料(未示出),壳体18底部中心处开孔后安设有一耦合器插座19,耦合器插座19经线路与电热盘29和温度传感器28实现电性连接,壳体18外侧壁设有一条外凸且上下延伸的凸筋5,凸筋5位于与壶嘴24相对的一侧;凸筋5的外侧壁向里开有一条上下延伸的收容槽6,收容槽6内安设有折叠把手7;壶体组件的上环形端面上设有下凹的定位坑a22、定位坑b23及定位坑c21;内胆26采用食品级金属材料制成,壳体18可采用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制成,凸筋5与壳体18可采用一体成型;

其中,参看图1、2、5、9、12所示,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1及由底座1一侧竖直向上延伸的立板4;底座1用于承载壶体组件,优选采用圆盘状的设计,底座1内部安设有控制器30,底座1上侧中心处安设有耦合器插头20,耦合器插头20与控制器30经导线电性连接,作为控制器30附属元件的电源接口2和控制面板3均安装在立板4的外侧壁上;当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组合后,耦合器插头20与耦合器插座19耦合,使控制器30与电热盘29及温度传感器28实现电性连接,通电即可配合工作;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之间设有一锁紧机构,在携带时,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借助锁紧机构锁定在一起而维持组合状态,两者不会自由分离,使用时可解除锁紧机构对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的锁定作用,使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可人为自由分离;

其中,参看图1、2、6、7、11、13、14所示,所述的内筒组件包括一个具有底部的筒体12,筒体12的上端设有一圈外凸的插接台阶13,插接台阶13的上端设有一圈向外水平延伸的筒沿14,筒沿14下侧设有用于与定位坑a22、定位坑b23及定位坑c21配合的定位球33;筒体12的下侧设有一集水筒10,两者经若干将筒体12底部洞穿的回流孔35连通,集水筒10的外壁套置有一卡持套11;筒体12底部上侧固定有一分气喷头36,分气喷头36周壁上均布有若干出气孔37;内筒组件中开设有由插接台阶13外侧壁延伸至插接台阶13下端面的第一气道32、由插接台阶13外侧壁延伸至筒体12底部后并与分气喷头36连通的第二气道34;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且定位球33落入定位坑a22、定位坑b23和定位坑c21三者之一时,筒沿14坐落贴合在壶体组件的上端部,插接台阶13与内胆26上端口插接配合,筒体12悬于内胆26之中且两者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集水筒10与内胆26底部之间具有置物空间;当定位球33分别与定位坑a22、定位坑b23和定位坑c21配合时,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的配合关系分别为:a、第一气道32的上端口、第二气道34的上端口均被内胆26内壁封堵,壶嘴24与内胆26内腔经插接台阶13隔断,即内胆26内腔处于封闭状态;b、第一气道32的上端口位于壶嘴24处,内胆26内腔仅经第一气道32与外界连通;c、第二气道34的上端口位于通气槽27的上端处,内胆26内腔仅经通气槽27、第二气道34、分气喷头36与筒体12内腔连通;由于内筒组件主要用于对物品进行加热,同时处于便携性的考虑,其应采用低密度的耐高温材料制成;

其中,参看图1、2、10所示,所述的套叠杯组9在套叠组合状态时,其上端口可套置并卡固在卡持套11上,当套叠杯组9与内筒组件组合且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后,套叠杯组9悬于内胆26中且不与内胆26接触;

其中,参看图1、2、8、12、13、14所示,所述的壶盖组件包括一个呈圆形而用于覆盖壶体组件和内筒组件两者上端口的盖体16,盖体16下侧和上侧各设有一可插入壶体组件和内筒组件两者上端口的定位台阶17,盖体16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压柄15;壶盖组件与壶体组件之间设有一旋转机构8,壶盖组件能够以下端面朝下的方式借助旋转机构8与壶体组件进行组合,且组合后壶盖组件可翻转;盖体16上端面开有一条排气槽25,排气槽25的外端延伸至盖体16的外侧壁,当壶盖组件以上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后,筒体12的上端口仅经排气槽25与外界连通;由于壶盖组件在工作时用于封堵壶体组件和内筒组件两者的上端口,同时处于便携性的考虑,壶盖组件应采用低密度耐高温材料制成;盖体16、其上下侧的定位台阶17以及压柄15可采用一体成型。

参看1、2、4、5所示,在上述的便携式电热水壶中,耦合器插座19与耦合器插头20为生活电器中常用的电器元件,两者通过插接配合而可实现耦合,继而使控制器30、电热盘29及温度传感器28构成一个可配合工作的加热系统,具体为温度传感器28可向控制器30反馈内胆26中水温数据,控制器30可根据内部程序设定结合水温数据而控制电热盘29的工作状态,最终使便携式电热水壶可通过“定时加热”、“定温加热”、“持续沸腾”、“间歇沸腾”等多种模式进行工作;电源接口2和控制面板3是现有电热水壶用控制器30的构成部分,电源接口2用于借助电源线而与外部电源连通,而控制面板3通常由显示屏和设定键构成,显示屏可现实水温、时间、工作状态等工作参数信息,而设定键用于对控制器30内程序进行预设,即调节便携式电热水壶的工作参数;前述的这些部件及其配合所产生的功能,都是现有电热水壶常用的技术手段,为现有技术,实现并无难度。

参看图1、2、10、12所示,在上述的便携式电热水壶中,用于使盖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的旋转机构8、可组合于内筒组件下侧的套叠杯组9以及折叠把手7等技术特征,与申请号为201710262090.5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旅行用电热水壶中的相关技术特征存在相同的技术目的,可直接替换应用,故视为现有技术,在本专利中不再赘述。

前述的便携式电热水壶基于组合式设计,各组件可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具有四种组合状态,具体操作方法为:

携带状态,如图9、10所示,将折叠把手7收纳于收容槽6之中,将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组合并借助锁紧机构进行固定;将套叠杯组9组合于内筒组件下端,将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并调整两者周向相对关系,使定位球33与定位坑a22配合,将壶盖组件以下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此时便携式电热水壶整体体积最为小巧,可节省携带时所占用的空间,与此同时,筒体12与内胆26两者内腔均处于密闭状态,可避免外界灰尘进入,由此保证内胆26与筒体12内腔洁净卫生,另外,筒体12内可用于存储茶叶、咖啡等与饮水相关的物品,由此可见,该便携式电热水壶在该组合状态下具有最高的便携性;

烧水状态,如图12所示,将折叠把手7调整至展开状态,解除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锁定,将内筒组件及套叠杯组9从壶体组件中取出,将壶盖组件以下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壶体组件借助旋转机构8进行组合,此时通过压柄15可驱动壶盖组件进行翻转;通过电源接口2连接外部电源,将壶体组件放置于底座组件上,由此即可像传统电热水壶一样进行烧水使用,并可根据需要采用“定时加热”或“定温加热”的模式进行工作,由于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采用了分体式设计,使用中壶体组件可方便的挪动位置,且操作安全性也显著提升;在此该使用状态中,闲置的内筒组件可倒置而作为放置套叠杯组9的杯架使用,筒体12内仍可用于储物;

干式加热状态,如图13所示,向壶体组件的内胆26中加入适量水,将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并调整两者周向相对位置,使定位球33与定位坑b23配合,将待加热的物品放入内筒组件的筒体12之中,将壶盖组件以上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将壶体组件放置在底座组件上;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配合工作时,内胆26中产生的热量将对内筒组件的筒体12及筒体12内的物品进行加热;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内胆26经第一气道32与外界连通而不会气压过高,内胆26中的水蒸气不会进入筒体12内,筒体12中的气味不会进入内胆26中,即实现了干式加热的目的;

蒸汽加热状态,如图14所示,向壶体组件的内胆26的中加入适量水,将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并调整两者周向相对位置,使定位球33与定位坑c21配合,将待加热的物品放入内筒组件之中,将壶盖组件以上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将壶体组件放置在底座组件上,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配合工作时,内胆26中产生的蒸汽将依次经通气槽27、第二气道34及分气喷头36进入筒体12内,直接对筒体12内的物品进行加热,筒体12经排气槽25与外界连通而不会气压过高,筒体12内产生的冷凝水将汇集于集水筒10内而不会向内胆26中回流,即实现蒸汽加热的目的。

参看图7、14所示,在本便携式电热水壶中,分气喷头36的设置用意是在蒸汽加热时,由内胆26、通气槽27及第二气道34输送的蒸汽能够均匀的分散于筒体12中,一方面保证加热效率,另一方面使内筒12中加热温度趋于均匀,基于此技术目的,分气喷头36的实施结构是具有多种形式的,可在内筒12底部形成一个上凸且内部中空的壳状结构,在该壳状结构的顶部及侧部开设出气孔37,而第二气道34的下端与该壳状结构内部连通,由此即可。

如图9、11所示,本便携式电热水壶在携带状态时,之所以壶盖组件以下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旨在使筒体12上端口处于封闭状态,由此避免外界灰尘进入筒体12内;采用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的方式对物品进行加热时,往往部分物品尤其食物加热后不免产生特殊的气味,该气味会附着在与壶盖组件及内筒组件直接接触的局部区域,且难以短时间内消散,而本便携式电热水壶的最为主要且常用的功能是用作烧水,人们对引用水中存有异味往往是难以接受的,故本便携式电热水壶的壶盖组件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即在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状态时,壶盖组件以上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内筒组件组合,在烧水状态时,壶盖组件以下端面朝下的方式与壶体组件组合,由此避免了加热物品所产生的异味对饮用水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水质的清新。

参看图13、14所示,利用本便携式电热水壶对物品进行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时,需要向壶体组件的内胆26中加入适量水,该适量的水是指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后,内筒组件的下端不与内胆26中的水接触,由此,一方面可避免内筒组件受到浮力而无法与壶体组件紧密组合,另一方面保证了内胆26中产生的热量可快速的进入筒体12与内胆26之间的间隙之中而保证加热效率;为了便于对内胆26中的水量进行衡量与控制,可在内胆26的内壁上标注水位线,亦可在内胆26底部安设可向控制器30反馈内胆26中实时水量的液位传感器。

利用本便携式电热水壶对物品进行干式加热或蒸汽加热时,可借助控制器30、温度传感器28及电热盘29的协调配合而选择“定时加热”、“定温加热”、“持续沸腾”、“间歇沸腾”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工作,由此实现合适的加热效果;由于在干式加热时,如图13所示,蒸汽不会进入筒体12内,故可用于对加热温度要求低、不适于浸湿的食品等物品进行加热;由于在蒸汽加热时,如图14所示,高温蒸汽可进入筒体12腔内直接对物品进行加热,故可用于对不怕浸湿的食品等物品进行加热,同时由于蒸汽温度高于沸水的温度,利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可对部分物品进行高温加热或高温消毒,且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前述的便携式电热水壶不仅便于携带,且具有烧水、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等多种实用功能,可满足旅途中的多种生活需求,同时本便携式电热水壶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状态的调整与切换更加快捷,烧水时可保证水质清新,极其适合旅途携带来改善旅途生活质量。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4、10所示,在前述的便携式电热水壶中,收容槽6内安设有折叠把手7,顾名思义,折叠把手7具有折叠功能,收容槽6具有收容折叠把手7的功能,基于此技术目的,采用现有技术是很容易对折叠把手7进行实施的;同时,在申请号为201710262090.5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旅行用电热水壶中,也给出了一种折叠把手7的具体结构,其需借助特定的锁定机构才可实现折叠把手7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实施难度较大,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计更为科学,使用更加便捷,实施更加容易的折叠把手7的改良设计,其具体结构为:

如图12、15、16所示,所述的折叠把手7包括经中间轴73铰接的上节部72和下节部74,上节部72的上端经固定轴71转动固定于收容槽6内,下节部74在下端处开有一个与中间轴73平行且将下节部74洞穿的销孔78,两个导向销77由销孔78限定而可轴向移动,两导向销77之间设有驱使两者外端延伸至下节部74外部的推顶弹簧79;收容槽6两侧壁在中下部各开有一上下延伸的导向槽76,两导向销77外端部分别限定于两导向槽76内并可沿两导向槽76上下滑动;折叠把手7呈展开状态时,上节部72、下节部74及凸筋5呈三角分布,两导向销77分别位于两导向槽76的上端;折叠把手7呈折叠状态时,上节部72与下节部74收纳于收容槽6中,两导向销77分别位于两导向槽76的下端;两导向槽76的侧壁上端处各设有一定位孔710,当两导向销77移动至导向槽76上端时将分别插入两定位孔710中,进而将折叠把手7锁定在展开状态;定位孔710的底部各开设有较其直径小且通至凸筋5外壁的轴孔,两个呈工字型的顶销75分别由轴孔限定而可轴向移动,顶销75的一端位于定位孔710而用于推顶导向销77,另一端位于凸筋5外部以供按压,当两顶销75向中间移动至最接近时,两顶销75里端分别恰好与两导向槽76的侧壁平齐,进而可将导向销77从定位孔710中顶出,即解除对折叠把手7展开状态的锁定;

由此一来,本便携式电热水壶使用时,将上节部72与下节部74关节处向外拉,两导向销77沿两导向槽76向上移动,最终将分别被锁定于两定位孔710中,此时上节部72、下节部74及凸筋5呈三角分布,折叠把手7呈展开状态,符合人为的手持习惯,且稳定性较高;本便携式电热水壶携带时,用手将按压两顶销75,两顶销75分别将两导向销77从定位孔710中顶出,即解除对折叠把手7展开状态的锁定,与此同时将向里按压上节部72与下节部74关节处,两导向销77将沿导向槽76向下移动,待导向销77移动至两导向槽76的下端时,上节部72与下节部74收纳于收容槽6中。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0所示,在前述的便携式电热水壶中,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之间设有一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用于将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锁定在一起,而维持组合状态以方便携带,基于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组合时,耦合器插头20与耦合器插座19插接配合,使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在径向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锁定,锁紧机构只需将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在轴向上进一步锁定即可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由此来看,锁紧机构的具体结构采用现有技术方案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但考虑到,基于现有技术实施而来的锁紧机构都需要人为来调节其工作状态,即需要手动来调节锁紧机构对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的锁定及解除,操作不够便捷;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作更加便捷、锁紧效果更加显著的锁紧机构,其具体结构为:

如图12、18-21所示,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一个固定于凸筋5下侧且下端圆滑的凸隼39、一开设在立板4上端部而用于容纳凸隼39的凹座38,当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组合且凸筋5位于立板4正上方时,凸隼39恰好与凹座38插接配合;凹座38的左右两侧壁上各开有一锁紧孔45;凸隼39内安设有两个受力后可分别延伸至凸隼39外部且可自动回缩至凸隼39内的锁紧销44、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斜推块43,斜推块43位于两锁紧销44之间且通过两侧的斜面分别与两锁紧销44配合;当凸隼39与凹座38插接配合时,两锁紧销44及两锁紧孔45四者中心轴重合;斜推块43的上端连接有一可在凸筋5内上下移动的顶杆42,顶杆42的上端由收容槽6的下端壁延伸至收容槽6内;当折叠把手7切换至折叠状态时,下节部74下端将驱使顶杆42下移,斜推块43下移至其行程的最下端,两锁紧销44受斜推块43驱使而外移,分别插入两锁紧孔45内,即锁紧机构将凸隼39与凹座38锁定;当折叠把手7切换至展开状态时,顶杆42上端压力消失,两锁紧销44自动回缩至凸隼39内,斜推块43被迫上移,即解除锁紧机构对凸隼39与凹座38的锁定;

至于锁紧销44可自动回缩至凸隼39内的技术要求,可在锁紧销44处安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片或磁吸部件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由此一来,如图18、19所示,当便携式电热水壶调整至携带时,将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组合并确保凸隼39落入凹座38中,折叠把手7切换为折叠状态,锁紧机构将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进行锁定;如图20、21所示,当便携式电热水壶使用时,将折叠把手7调整至展开状态,锁紧机构将自动解除对底座组件与壶体组件的锁定,而无需再人为的对锁紧机构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便携式电热水壶使用时,仅需保证耦合器插座19与耦合器插头20稳定耦合即可正常工作,而耦合器插座19与耦合器插头20之间的周向相对位置并无特定要求,故如图12所示,便携式电热水壶使用时,可使凸筋5不位于立板4的正上方,由此在使用中,壶体组件与底座组件的组合更加灵活,耦合器插座19与耦合器插头20的耦合也更加稳定。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2所示,便携式电热水壶使用时,设置在底座组件上的电源接口2需借助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即电源线是便携式电热水壶必不可少的附属器件,虽然电源线缠绕后体积不大,可随其他物品一同携带,但在使用时需临时翻找,具有一定的不便;为此,如图17所示,在本便携式电热水壶中,当折叠把手7采用上节部72和下节部74构成的结构时,折叠把手7的下节部74内侧中下部开有一用于放置电源线的收纳槽46,由此,当使用便携式电热水壶时,将折叠把手7调整至展开状态后,收纳槽46暴露出来,可方便的将电源线取出,而由于收纳槽46位于下节部74的中下部,其并不影响人们对折叠把手7的手持习惯;便携式电热水壶不使用时,将电源线放入收纳槽46中,将折叠把手7调整至折叠状态,此时收纳槽46位于收容槽6内且被收容槽6底部封闭,在携带过程中,电源线不会从收纳槽46中跑出;与此同时,收纳槽46也可用于放置其他物品。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2、6所示,本便携式电热水壶在携带、干式加热、蒸汽加热时,需将定位球33与定位坑a22、定位坑b23及定位坑c21的调整在对应的配合状态,而定位球33、定位坑a22、定位坑b23及定位坑c21分别设置在内筒组件与壶体组件的接触面上,根本不便于观察,即调节起来较为麻烦;为此,参看图17所示,在本便携式电热水壶中,所述的壶体组件与内筒组件中的一者外壁设有三个状态标示40,另一者外壁设有指针41,指针41与三个状态标示40配合可反映定位球33与定位坑a22、定位坑b23及定位坑c21的配合状态;由此一来,通过观察指针41与三个状态标示40的配合状态,即可快速的将定位球33与定位坑a22、定位坑b23及定位坑c21调整至预期的配合状态。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6、7所示,利用本便携式电热水壶对物品进行干式加热和蒸汽加热时,筒体12用于放置被加热物品,筒体12底部的碎物及冷凝水将流入集水筒10中,因此必须对内筒组件进行清洗才可保证其洁净卫生,而由于集水筒10设置在筒体12的下端且两者经回流孔35连通,使得对集水筒10的清洗操作十分不便,为此,在本便携式电热水壶中,所述的集水筒10下端设有一螺纹配合的封盖31;由此一来,在对内筒组件进行清洗时,将封盖31打开,即可方便快捷的对集水筒10内部进行清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