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3163发布日期:2019-07-03 03:1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通过内置的无线通信单元而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来进行动作信号以及信息的交换的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权利要求10、0065、图1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58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中,完全未公开当在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设置无线通信单元(无线通信模块)时优选以何种方式来设置的观点的研究。但是,根据无线通信模块的配置,假定因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倾斜、方向、主体动作时的噪声而难以进行动作。

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是一种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具有:主体;使该主体移动的一对驱动轮;使该驱动轮自主驱动的控制装置;以及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具有天线部,上述无线通信模块设于在俯视情况下与连接上述一对驱动轮的轴重叠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从上壳体拆下上面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拆下上壳体和集尘盒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设置于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无线通信模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仰视图。

图中:

1—自走式电动吸尘器,11—主体,111—上壳体,112—下壳体,1126—排气口,1127—缓冲器框架,113—吸口部,1131—吸引口,1133—旋转刷马达,114—驱动机构收纳部,1141—臂(悬架),1142—减速机构,115—电池收纳部,116—驱动轮,1161—行走马达,117—前方盖,13—刮取刷,14—旋转刷,15—边刷,16—电动送风机,163—弹性体,164—送风机,165—电动机,165a—转子,165b—定子,17—辅助轮,18—缓冲器,19—充电电池,2—控制装置,21—控制基板,210—传感器类(测距传感器),211—传感器类(地板面用测距传感器),22—开关板,221—圆形操作按钮,222—环形操作按钮,23—无线通信模块,231—天线部,232—连接器,233—切口,234—固定孔,4—集尘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电动吸尘器1行进的方向中,将电动吸尘器1通常行进的方向作为前方,将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上方,并将驱动轮116(参照图5)所对置的方向作为左方以及右方。即,如图1等所示地定义前后、上下、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动吸尘器1的前方侧安装有边刷15。

[无线通信模块23的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模块23配设有天线231,通过天线231在通信范围内设置指向性。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1进行原地回转(pivotturn)、回转动作、跨越台阶动作等,由于频繁地变更位置、方向,所以在无线通信时天线231相对于外部设备的信号的方向以及倾斜频繁地变动,从而通信灵敏度容易因无线通信模块23的配置方式而变化。

并且,在无线通信模块23设置于电动送风机16附近的情况下,因电动送风机16的旋转而在径向方向上产生电磁噪声。由此,认为对无线通信模块23的通信灵敏度产生负面影响。

[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1]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从上壳体111拆下上面罩111a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拆下上壳体111和集尘盒4后的状态的立体图。上面罩111a构成为供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1的用户自由拆装,上壳体111的底面构成为无法拆装或者至少比上面罩111a难以拆装。

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1(以下也简写为电动吸尘器1)是一边自主地移动一边对吸尘区域(例如室内)进行吸尘的吸尘器。

电动吸尘器1具备构成外部轮廓的主体11、设于主体11的上表面的上壳体111、开关板22、配设在上壳体111内的通信模块23、设于主体11的下表面的下壳体112、设于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之间的控制装置2、电动送风机16、行走马达1161、1161、以及旋转刷马达1133。

主体11构成为具备作为上壁(以及一部分侧壁)的上壳体111、作为底壁(以及一部分侧壁)的下壳体112、以及缓冲器18。缓冲器18构成主体11的前面部18a和左右的侧面部18b的一部分。

在上壳体111的上面罩111a下方的区域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在主体11前后方向上具有短边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长边的大致长方形的基板设置槽111e,能够在基板设置槽111e储存无线通信模块23。通过在大致中央部设置无线通信模块23,成为如下设置构造:即使主体11进行原地回转、回转动作、跨越台阶动作等,在无线通信时天线相对于外部设备的信号的方向以及倾斜也难以对无线通信灵敏度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设置槽111e的俯视情况下,无线通信模块23与分别连接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驱动轮116的轴重叠,并且位于该轴(线段)的大致中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电动吸尘器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

并且,如在下文中说明那样,电动送风机16的侧面(径向方向上的端面)位于基板设置槽111e正下方。

(无线通信模块23)

图4是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的无线通信模块23的外观立体图。

无线通信模块23具有天线部231、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器232、切口233以及固定孔234。

天线部231是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的部分,针对某方向的发送以及接收灵敏度具有比针对其它方向的发送以及接收灵敏度高的指向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动吸尘器1的水平方向上具有指向性。天线部231在俯视情况下设于与连接一对驱动轮116的轴的线重叠的位置。优选为,设于与该轴(线段)的大致中点重叠的位置。

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器232是一端与进行信号信息的交换的控制装置2(参照图3)连接的配线(引线)的另一端所连接的连接器。控制装置2配设于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之间的区域,独立地配设有无线通信模块23。因此,成为容易维护无线通信模块23的构造。控制装置2能够经由天线部231而无线发送电动吸尘器1的各种动作日志、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或者从服务器、移动终端等外部设备接收指令、程序等。控制装置2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来使驱动轮116等驱动或者更新ram上的程序。

从无线通信模块23的主面(基板的延伸面)的缘部沿平行的方向延伸地设置的切口233与圆形的固定孔234存在于在无线通信模块23的天线安装面上相互成对角的位置,从而成为用于在上壳体111上定位无线通信模块23的导向件。

基板设置槽111e具有能够用于无线通信模块23的切口233以及固定孔234的对位的肋以及凸台。使用上述肋以及凸台,无线通信模块23以设有天线部231的面朝上的方式固定于基板设置槽111e。

(电动送风机16)

图5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6是电动送风机16的剖面示意图。电动送风机16以前后方向作为轴向来配置,在后方向上具有送风机164,并在前方向上具备具有转子165a和定子165b的电动机165。转子165a和定子165b分别其中一方具有永久磁铁且另一方具有铁、磁性钢板,伴随电动机165的驱动而产生电磁噪声。

弹性体163和上壳体111的底面位于电动送风机16的上方,并在上壳体111的底面的上侧设有无线通信模块23。电动送风机16的轴向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无线通信模块23与其它部件的关系)

无线通信模块23配置于电动送风机16中的送风机164的上部,离电动机165较远。因此,成为难以向无线通信模块23传播电磁噪声的构造。并且,无线通信模块23相对于行走马达1161、1161、旋转刷马达1133、电动送风机16等动力机构隔着上壳体111的底面而分开配置,从而成为在动力机构中产生的热量难以传递的构造。

[其它结构]

在上壳体111设有开关板22。开关板22构成为具有作为用户向电动吸尘器1的控制装置2发出指令的操作按钮的圆形操作按钮221、和以包围该圆形操作按钮221的周围的方式设置的环形操作按钮222。并且,在上壳体111的缓冲器18的侧面部18b的后方具有侧壁111d。

控制装置2例如是微机(microcomputer:省略图示),读取存储于rom(readonlymemory)的程序并在ram(randomaccessmemory)中展开,从而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执行各种处理,能够使驱动轮116等自主驱动。并且,控制装置2根据从开关板22以及各传感器类输入的信号来执行运算处理,并向各驱动装置以及上述无线通信模块23输出指令信号、供给电压。控制装置2设于上面罩111a(参照图1)的下方。

电路基板22a、22b分别大致呈矩形。并且,电路基板22b形成为比电路基板22a小,并且相邻地配置于比电路基板22a靠后侧的位置。

并且,在电动吸尘器1的后侧设有集尘盒4。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通过控制装置2的运算处理来自主地使驱动轮116驱动并进行清扫,但也可以通过遥控器等接收用户的指令来进行驱动。

下壳体112包括侧面的下端侧,优选包括下端,并且具有设于侧面整周或者大致整周的缓冲器框架1127。该缓冲器框架1127由比形成侧面的其它部分的部件更柔软的材料形成,例如能够采用弹性体等树脂材料。

缓冲器18构成为能够根据从外部作用的按压力而沿前后方向移动,优选为进一步沿左右方向移动。由缓冲器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对缓冲器18的后退(即与障碍物的接触)进行检测,并向控制装置2输入该检测结果。由于缓冲器18的位移量根据障碍物等的接触位置而不同,所以也能够检测障碍物等相对于主体11的位置。

在下壳体112且在前后方向的前侧配置有控制装置2,并在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电路基板22b的下方)配置有电动送风机16。在下壳体112的位于电动送风机16的左右两侧的部分设有驱动轮116、116。

测距传感器210(障碍物检测单元)是检测在水平方向上至障碍物的距离的红外线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面两个部位和侧面两个部位的共计四处(省略右侧面的图示)设有测距传感器210。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的仰视图。下壳体112设有收纳驱动机构的驱动机构收纳部114、114,该驱动机构构成为包括驱动轮116、116、行走马达1161、1161、臂1141、1141以及减速机构1142、1142。并且,下壳体112是安装有边刷安装部1121、1121、行走马达1161、1161、旋转刷马达1133、电动送风机16、充电电池19、收纳充电电池19的电池收纳部115、控制装置2、以及吸口部113的薄型的圆板状的部件。

驱动轮116、116分离地配置于左右两侧。各个驱动轮116是经由减速机构1142来接受行走马达1161的驱动力的部件。驱动轮116本身接受到来自控制装置2的指令信号而旋转,从而能够使电动吸尘器1前进、后退、回转、原地回转。

在比下壳体112的中心靠后侧的位置,设有收纳有旋转刷14的吸口部113、刮取刷13等。

旋转刷14配置为与穿过驱动轮116的旋转中心的轴(左右方向)大致并行。并且,旋转刷14呈在水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上具有旋转轴的圆筒形,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吸口部113。并且,通过旋转刷马达1133(参照图4)接受驱动力而驱动旋转刷14使之旋转。

前方盖117是从下壳体112的下表面封堵形成于下壳体112的前端侧的电池收纳部115(参照图6)的开口的大致长方形板状的部件。

如上所述,由于在主体大致中央上部具有无线通信模块23,所以能够抑制伴随主体的旋转动作移动而产生的无线通信模块23的位置变动,从而能够减少电波的接收强度的变化。并且,由于无线通信模块23配置于电动送风机16的送风机164侧上部,所以难以受到来自电动机16的噪声。另外,由于无线通信模块23相对于动力机构隔着上壳体111而分开配置,所以成为难以受到热量的影响的位置。

由此,在自主行走型电动吸尘器1的驱动中,能够容易探索易接受电波的位置。

并且,在罐型电动吸尘器、杆型电动吸尘器中也相同,例如在俯视情况下在驱动轮116的轴附近配置无线通信模块23,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非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