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恒温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665发布日期:2019-05-07 20:5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恒温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恒温碗。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进食较慢的人群比如儿童、需要看护的病患或是吞咽功能减弱的老人等,在吃饭时往往面临饭吃到一半就凉掉的情况,需要重新加热,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目前市面上具有保温功能的碗具主要采用了可分离的外壳和内胆,通过在外壳和内胆之间注入热水给食物进行保温,但这种保温结构一方面要浪费大量的热水,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热水泄露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恒温碗,使用方便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恒温碗,包括内胆和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内胆相适配的容置位,所述内胆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容置位内;加热底座的内部设置有PCBA板件、加热线圈和测温元件,所述加热线圈和测温元件分别与所述PCBA板件电连接,所述加热线圈靠近所述容置位设置,所述测温元件的探头伸出所述加热底座外且与所述内胆的外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模组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和电池模组分别与所述PCBA板件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磁膜,所述隔磁膜设置于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PCBA板件为中空的环形,所述隔磁膜设置于所述PCBA 板件中部,所述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隔磁膜的上侧,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隔磁膜的下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滑硅胶环带,所述防滑硅胶环带套设于所述加热底座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硅胶环带的材质为食品级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底座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盖设于所述下壳上并与下壳围成一密闭内腔,所述PCBA板件、加热线圈和测温元件均设置于所述密闭内腔中;所述防滑硅胶环带套设于所述上壳和下壳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边缘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凸沿。

进一步的,还包括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所述按压开关外覆盖有水密硅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涡流效应对放置于加热底座上的内胆进行加热,通过测温元件的探头实时监测内胆的温度,控制加热线圈的功耗,以维持内胆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内胆可单独取下清洗,使用方便安全,可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恒温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恒温碗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恒温碗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内胆;1-1、凸沿;2、加热底座;2-1、上壳;2-2、下壳;3、防滑硅胶环带;4、加热线圈;5、测温元件;6、PCBA板件;7、无线充电线圈;8、电池模组;9、按压开关;10、水密硅胶垫;11、隔磁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可分离的内胆1和加热底座2,加热底座2内设置加热线圈4和测温元件5,测温元件5的探头伸出所述加热底座2外且与所述内胆1的外壁相接触。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智能恒温碗,包括内胆1和加热底座2,所述加热底座2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内胆1相适配的容置位,所述内胆1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容置位内;加热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PCBA板件6、加热线圈4和测温元件 5,所述加热线圈4和测温元件5分别与所述PCBA板件6电连接,所述加热线圈4靠近所述容置位设置,所述测温元件5的探头伸出所述加热底座2外且与所述内胆1的外壁相接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涡流效应对放置于加热底座2上的内胆1进行加热,通过测温元件5的探头实时监测内胆1的温度,控制加热线圈4的功耗,以维持内胆1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内胆1可单独取下清洗,使用方便安全,可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模组8和无线充电线圈7,所述无线充电线圈7和电池模组8分别与所述PCBA板件6信号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无需像接触式充电一样设置外露充电触点,保证加热底座2的密封性,提高防水防尘能力,便于清洗和使用;同时在使用和充电时可摆脱线缆束缚。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磁膜11,所述隔磁膜11设置于所述加热线圈4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7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隔磁膜11设置在加热线圈4和无线充电线圈7之间,以避免无线充电线圈7和加热线圈4相互干扰,保证加热底座2各个性能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PCBA板件6为中空的环形,所述隔磁膜11设置于所述 PCBA板件6中部,所述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隔磁膜11的上侧,所述无线充电线圈7设置于所述隔磁膜11的下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滑硅胶环带3,所述防滑硅胶环带3套设于所述加热底座2的外侧。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防滑硅胶环带3在使用过程中便于使用者拿取,防止意外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硅胶环带3的材质为食品级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底座2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所述上壳2-1盖设于所述下壳2-2上并与下壳2-2围成一密闭内腔,所述PCBA板件6、加热线圈4 和测温元件5均设置于所述密闭内腔中;所述防滑硅胶环带3套设于所述上壳 2-1和下壳2-2的连接处。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防滑硅胶环带3一方面可起到防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对上壳2-1和下壳2-2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加热底座2内部进水。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1的边缘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凸沿1-1。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凸沿1-1可方便用户将其与加热底座2进行分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按压开关9,所述按压开关9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2上,所述按压开关9外覆盖有水密硅胶垫10。

由上述描述可知,水密硅胶垫10可将按压开关9密封在加热底座2内,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水壳体,同时又不影响按压开关9的动作,用户直接按压所述按压开关9对应的水密硅胶垫10区域,即可对加热底座2进行开机和关机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1的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智能恒温碗,包括内胆 1和加热底座2,所述内胆1用于盛装食物,所述加热底座2用于放置所述内胆 1,且对内胆1进行加热。所述内胆1的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

所述加热底座2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内胆1的外形相适配的容置位,所述内胆1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容置位内。优选的,所述内胆1的边缘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凸沿1-1,所述凸沿1-1便于用户将内胆1与加热底座2进行分离。所述加热底座2的中部的外侧套设有一个防滑硅胶环带3,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增大摩擦力,降低意外滑脱的几率。所述防滑硅胶环带3的材质为食品级硅胶。

所述加热底座2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所述上壳2-1的顶面为内凹的弧面,所述弧面形成所述容置位,所述弧面的形状与内胆1的外形相适配。所述上壳2-1盖设于所述下壳2-2上并与下壳2-2围成一密闭内腔,上壳2-1和下壳2-2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组装为一个整体。所述防滑硅胶环带3套设于所述上壳2-1和下壳2-2的连接处。

所述密闭内腔内设置有PCBA板件6、加热线圈4、隔磁膜11、测温元件5、电池模组8和无线充电线圈7,所述加热线圈4、测温元件5、电池模组8和无线充电线圈7分别与所述PCBA板件6电连接。其中,所述PCBA板件6为中空的环形,所述隔磁膜11设置于所述PCBA板件6中部,所述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隔磁膜11的上侧且靠近所述容置位设置,便于更好地对容置位中的内胆1 加热。所述测温元件5固定于所述PCBA板件6上,且所述测温元件5的探头通过所述上壳2-1上的小孔伸出上壳2-1外,与所述内胆1的外壁相接触。所述测温元件5可感测内胆1的温度,并将信号传递至PCBA板件6,PCBA板件6 会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加热线圈4的工作情况。具体的,当内胆1的温度低于设定范围时,加热线圈4通电,通过电磁涡流对内胆1进行加热,防止食物变凉;当内胆1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自动停止加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7设置于所述PCBA板6的下侧,可兼容市面上具有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无线充电器,用于对电池模组8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加热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按压开关9,所述按压开关9与所述PCBA板件6信号连接,所述按压开关9外覆盖有水密硅胶垫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恒温碗,可根据食物温度自动调整加热,延长进食时间,增强了进食较慢的老人、儿童及病患等人群的进食体验,使用无线充电技术,让产品在使用和充电时摆脱线缆束缚,随取随用,同时保证了外观面的完整性,提高了防水防尘能力,避免因渗水导致的故障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