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6691发布日期:2019-05-21 20:5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车,特别是公开一种适用于医院对住院患者送餐使用的医用餐车。



背景技术:

由于住院患者大多行动不便或根本不能下床行走取餐,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患者的护理,医院基本上都是对住院患者的就餐采用由送餐车送到病房的方式。为了保证患者能吃到温热的食物,一般都使用保温餐车。如申请号为201410020713.4 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移动式冷热保温餐车,包括餐车本体,在餐车本体下部设置有冷柜、压缩机组和加热装置以及温度控制面板,在餐车上部设置蒸汽管道,蒸汽管道与水箱相连,在蒸汽管道上方设置有食物盘容置腔与食物盘,通过滑动连接的两个盖子来启闭食物盘容置腔。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现在所使用的保温餐车在工作人员发放饭菜和为患者打汤的时候还是存在很多不便:餐车本体表面没有可以放置膳食单的地方,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手持式记录本记载,需随身携带,在发放配餐时或有患者询问的时候,一般只能通过手动翻找膳食单记录信息。餐车内部只有统一的普通搁架,所有患者的饮食都堆放在一起,而患者由于病情护理的需要对饮食有不同标准和要求,这样要在餐车里查找到不同患者的各自相应的餐点非常麻烦,并且,每次打汤都需要工作人员弯腰到放置在餐车里面的汤桶里打汤,由于餐车本身高度也不是很高,这样就很不方便。同时,由于保温餐车需要通过外接电源实现温度控制,都会有一根拖在餐车外部的电源线,工作人员推动餐车时只能将电源线绕在旁边的餐车拉手上,容易掉落,不仅会导致插头摔坏,而且在移动中容易卡绕到其他部件或设备上,非常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医用餐车,在不改变原来保温功能的基础上,对餐车内部空间重新规划、合理安排,通过抽屉式设计,使工作人员可以对各类患者的餐点分门别类摆放,方便后续的查找和分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餐车,包括位于底座上的餐车本体,设于所述餐车本体侧面的餐车门、设于所述餐车门侧边的带锁门把手、固定于餐车本体的两对应侧面上且位于所述餐车门两边的餐车拉手和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餐车本体的内腔通过竖向长隔板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所述餐车本体的内腔左侧部分的下方设置有三个抽屉式储餐盒、最上方设置有竖向短隔板,将左侧的剩余空间分隔成等大的左右两小部分,并分别设置有若干餐盘搁架,所述餐车本体的内腔右侧部分设有一层横向搁板,将右侧部分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横向搁板的上方搁置有流质玻璃瓶放置架,下部空间设置有抽拉式的汤桶架,并通过滑动连接件与所述餐车本体的内腔连接。

所述餐车本体的内腔的左侧部分设有三层横向搁板,将左侧部分分隔成四个空间,其中下方的三个空间搁置有用于分别放置用餐要求不同的患者的餐点的抽屉式储餐盒,横向搁板便于将每个抽屉式储餐盒分隔开。最上方的横向搁板隔出的一个空间设置有若干用于搁置用餐要求为普通的患者的常规餐盘的餐盘搁架。

所述餐车本体的内腔右侧部分设置汤桶架设有用于方便拉动汤桶架的汤桶架扶手,汤桶架的底部还设有围栏,在所述围栏上与竖向长隔板接触的侧面及与餐车本体内腔接触的对应侧面设有滑动连接件。

所述餐车本体的内腔左侧部分设置的三个抽屉式储餐盒也可以不放置在横向搁板上,而是在与竖向长隔板接触的侧面及与餐车本体的内腔接触的对应侧面设置有滑动连接件,通过滑动连接件拉动所述的抽屉式储餐盒。所述抽拉式的汤桶架的滑动连接件也可以设于汤桶架与餐车本体的内腔接触的底面上。所述流质玻璃瓶放置架与其下方的横向搁板间也可以设置滑动连接件连接,便于推拉流质玻璃瓶放置架。

所述餐车本体的餐车门上的控制面板的旁边设有膳食单放置格,在所述餐车本体的背部接近外接电源线的出口处设置有隐藏式的电线存放盒,在电线存放盒内设有上下对应的一组用于缠绕电源线的挂钩,并设有上下滑动的滑门。

进一步的,所述餐盘搁架上搁置的餐盘配套设有餐盘盖,在餐盘盖上设有标示贴,便于工作人员区分不同患者的餐点。

所述餐车本体的长宽高优选设计为200cm×60cm×16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抽屉式设计,不仅提高了餐车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而且使得餐点摆放更合理、更规整,结合各类标贴指示,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迅速查找到各类患者相应的餐点,提高工作效率。汤桶架和流质玻璃瓶放置架的设计更是让工作人员运输和拿取流质更方便快捷,且不易打翻或撒泼出来,更安全卫生。餐车背部的电线存放盒可以将餐车外接电源线存放起来,在餐车的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掉落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餐车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与本实用新型配套使用的餐盘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餐车本体; 2、餐车门; 3、带锁门把手; 4、餐车拉手; 5、万向轮; 6、竖向长隔板; 7、竖向短隔板; 8、餐盘搁架; 9、横向搁板; 10、抽屉式储餐盒; 11、汤桶架; 12、汤桶架扶手; 13、汤桶; 14、流质玻璃瓶放置架; 15、控制面板; 16、膳食单放置格; 17、电线存放盒; 18、滑门; 19、餐盘盖; 20、标示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根据附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用餐车,包括设于底座上的餐车本体1,设于所述餐车本体侧面的餐车门2、设于所述餐车门2侧边的带锁门把手3、固定于餐车本体1的两对应侧面上且位于所述餐车门2两边的餐车拉手4和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的万向轮5。所述餐车本体1的内腔通过竖向长隔板6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其中左侧部分设有三层横向搁板9,将左侧空间分隔成四部分,右侧部分设有一层横向搁板,将右侧空间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所述餐车本体1内腔分隔成四部分的左侧空间中的下方三个空间设置有抽屉式储餐盒10,最上方的一个空间设置有竖向短隔板7,将空间分隔成等大的左右两小部分,并分别设置有若干餐盘搁架8,用于搁置用餐要求为普通的患者的常规餐盘。取餐时,工作人员只需直接抽拉出餐盘即可。而所述的抽屉式储餐盒10由于分别搁置在各自的横向搁板上,相互间不连通,可以分别放置用餐要求不同的患者的餐点,如适应糖尿病患者的、需要食用半流质的、有忌嘌呤要求的等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相应的抽屉式储餐盒10上做标识加以区分。同一抽屉式储餐盒内放置同一类餐点,工作人员取用时就可以很方便地拉出对应抽屉式储餐盒,无需再在一堆叠放起来的餐点中来回翻找了。

在所述餐车本体1内腔右侧部分的下部空间设置有汤桶架11,在上部空间横向搁板的上方搁置有流质玻璃瓶放置架14,用于专门放置装有流质的玻璃瓶,在运输过程中玻璃瓶不会跌倒打翻。所述的汤桶架11为抽拉式设计,设有用于方便拉动汤桶架11的汤桶架扶手12,底部还设有一定高度的围栏,以免放置汤桶13后在拉动汤桶架11的过程中打翻汤桶13。在所述围栏上与竖向长隔板6接触的侧面及与餐车本体1内腔接触的对应侧面设有滑动连接件,方便拉动汤桶架11。使用时,拉住汤桶架扶手12即可将汤桶架10从餐车本体1的内腔中拉出,方便工作人员打汤,使用完毕,将汤桶架11推回原位即可。

根据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餐车门上在控制面板15的旁边设有膳食单放置格16,放置当期发放的餐点信息,方便工作人员对照发放,无需再随身携带记录本。也方便了有需要的部分患者可自行对照,如有发放错误可及时发现及时更正。

根据附图3,本实用新型在餐车本体背部接近外接电源线的出口处设置有隐藏式的电线存放盒17,在所述电线存放盒17内设有上下对应的一组用于缠绕电源线的挂钩,同时还设有上下滑动式滑门18。当餐车无需使用外接电源时,将外接电源线缠绕在挂钩上后,拉上关闭滑门18,外接电源线即被安全地放置与电线存放盒17内,在移动餐车时不会再发生掉落等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

根据附图1和附图4,本实用新型设有若干餐盘搁架8,即可以搁置若干普通用餐要求的餐盘,但是由于患者口味不一,很可能会有不同配餐要求,工作人员难以从外观上直接对盖上餐盘盖后的同一种餐盘进行区分,这样就需要使用与本实用新型配套的餐盘盖19,在所述的餐盘盖19上设有床号等信息的标示贴20,工作人员在餐点装盘的同时就在标示贴20上做好记录,这样在进行发放餐点的时候只需按标示发放即可。标示贴20可以设置在餐盘盖顶部,也可以设置在餐盘盖侧面,或顶部和侧面同时设置。

实施例2:

为方便取用抽屉式储餐盒10内的餐点,所述餐车本体1内腔的左侧部分无需设置横向隔板,而是直接在抽屉式储餐盒10与竖向长隔板6接触的侧面及与餐车本体1内腔接触的对应侧面设置滑动连接件,取用餐点时,按需拉出相应抽屉式储餐盒10即可。

所述汤桶架的围栏侧面设置的滑动连接件也可以设置在汤桶架与餐车本体1的内腔接触的底面上。

为方便从餐车本体1的内腔中拿取流质玻璃瓶,所述的流质玻璃瓶放置架14与其下方的横向搁板间通过滑动连接件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医用餐车,应用于对住院患者的送餐服务,由于医用病房、病床的位置和布局有一定要求, 所以餐车本体的最佳长宽高为200cm×60cm×160cm。

其他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