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洗浴泡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4184发布日期:2019-07-27 10:44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洗浴泡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折展多面体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折叠洗浴泡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居家洗浴的要求逐步提高,但在目前高房价时代,能分配给卫生间的使用空间十分有限。现在国内外用户使用的浴池,大多采用笨重的材料制成,不易移动,安装后占据卫生间有限的使用空间,而且现用浴池大多采用半蹲躺式,老年人在洗浴过程存在跌倒的安全隐患,洗浴舒适性也有待提高,因此开发出一种即易于安装在现有淋浴间空间,实现可淋可泡两用的洗浴空间,又易于便携和移动,还具备温泉泡池舒适性的可折叠洗浴泡池,将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折叠结构是一种用时展开,不用时折叠收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可重复稳定在展开或折叠状态使用,且折叠后杆件或板件成紧密捆状,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储存。近年来折叠结构在生活和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结构形式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出现了采用平形、轴心、插接、套式、卷式等各种折叠方式设计的产品,折叠结构形成了杆系单元和板系单元的分类,展开成型后的稳定方式也可分为结构自锁型和外加约束锁型,还有刚性折叠结构和柔性折叠结构的区分。

目前折叠结构主要还是涉及平面和曲面上的折叠,如折叠门、折叠天线、太阳能帆板等,而涉及体积方面的折叠,主要有:1.需采用非刚性变形得到,使得从展开到折叠状态互换的变形过程不利于控制,且不易于重复稳定在展开或折叠的状态。2.需采用多种折叠方式,并多层次多节点分部驱动得到,使得从展开到折叠状态互换的变形过程需多次多点驱动,导致展开折叠互换操作复杂,空间结构复杂,难以实现空间便捷稳定的折叠和展开。同时体积方面的折叠由于各折叠面易于互相干涉,折叠后不易于完全折叠成紧密捆状,难以达到理想的折展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单一驱动装置驱动的可快速便捷的得到展开和折叠两种稳定的折展状态,在折叠变形过程中,各折叠单元的变形路径单一规范,各折叠面不互相干涉,折叠后各个面板紧密贴合,能得到理想的折展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易于移动的可折叠洗浴泡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折叠洗浴泡池,其折叠单元包括固置在后板底座上的后板、座板、座侧板、地板、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其中左侧板包括左侧上前板、左侧上后板、左侧下前板、左侧下后板,右侧板包括右侧上前板、右侧上后板、右侧下前板、右侧下后板;后板底座与座侧板之间设有座板与后板折叠定位杆;所述折叠单元从展开到折叠由驱动装置驱动互换变形;

所述后板、座板、座侧板、地板、前板采用矩形板状结构,左侧上前板、左侧上后板、右侧上前板、右侧上后板、左侧下后板、右侧下后板采用梯形板状结构,左侧下前板、右侧下前板采用三角形板状结构,所述后板底座为矩形框架结构;

所述折叠单元分别采用如下两两连接组成可折叠洗浴泡池,其中:

后板下沿与座板后沿,后板左、右侧与左侧上后板后沿、右侧上后板后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座板前沿与座侧板上沿内侧采用转动副连接;

座侧板下沿与地板后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地板前沿与前板下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前板左、右侧与左侧上前板前沿、右侧上前板前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左、右侧下前板斜边与左、右上前板斜边采用转动副连接;

左、右侧下后板斜边与左、右上后板斜边采用转动副连接;

右侧上前板后沿与右侧上后板前沿,左侧上前板后沿与左侧上后板前沿采用啮合传动副或转动副连接;

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后板底座下梁的上端面的前侧和座侧板下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一种可折叠洗浴泡池,其折叠单元包括固置在后板底座上的后板、座板、座侧板、地板、设有门的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其中左侧板包括左侧上前板、左侧上后板、左侧下前板、左侧下前中板、左侧下后板、左侧下后中板,右侧板包括右侧上前板、右侧上后板、右侧下前板、右侧下前中板、右侧下后板、右侧下后中板;后板底座与座侧板之间设有座板与后板折叠定位杆;所述折叠单元从展开到折叠由驱动装置驱动互换变形;

所述后板、座板、座侧板、地板、前板、右侧上后板、左侧上后板采用矩形板状结构,所述右侧上前板、左侧上前板采用两矩形叠加的Γ状六边形板状结构,所述右侧下前板、右侧下前中板、右侧下后板、左侧下前板、左侧下前中板、左侧下后板采用三角形板状结构,所述右侧下后中板、左侧下后中板采用梯形板状结构,所述后板底座为矩形框架结构;

所述折叠单元分别采用如下两两连接组成可折叠泡池,其中:

后板下沿与座板后沿,后板左、右侧与左侧上后板后沿、右侧上后板后沿,后板左、右侧与左侧下后板后沿、右侧下后板后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座板前沿与座侧板上沿内侧,座板左侧与左侧下后中板下沿,座板右侧与右侧下后中板下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座侧板下沿与地板后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地板左、右两侧与左侧下前中板下沿、右侧下前中板下沿,地板前沿与前板下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前板左、右侧与左侧上前板前沿、右侧上前板前沿,前板左、右侧与左侧下前板前沿、右侧下前板前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右侧上前板后沿与右侧上后板前沿,左侧上前板后沿与左侧上后板前沿采用啮合传动副或转动副连接;

右侧下前板的斜边与右侧下前中板的斜边,右侧下后板的斜边与右侧下后中板的斜边,左侧下前板的斜边与左侧下前中板的斜边,左侧下后板的斜边与左侧下后中板的斜边均采用园柱套筒副连接;

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后板底座下梁的上端面的前侧和座侧板下沿采用转动副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置于后板底座上:在后板底座的下梁的上端面的后侧的一端设有一支撑座,其另一端设有两支撑座,丝杆插置在上述支撑座内;丝杆外端部固接有丝杆转动手柄,丝杆上旋接有下滑块铰支座并套接有升降驱动底支撑支座;升降驱动底支撑支座置于上述的下梁的上端面的后侧的另一端的两支撑座之间;主动剪叉臂下端铰接在下滑块铰支座上,其上端铰接在一升降驱动平台的支撑铰支座上;从动剪叉臂下端铰接在升降驱动底支撑支座上,其上端铰接在升降驱动平台的上滑块铰支座上;上滑块铰支座活设在升降驱动平台的上滑块导轨内并可沿丝杆轴线方向的滑动;主动剪叉臂与从动剪叉臂通过其中端上的销柱和销孔活动连接;升降驱动平台上设有互换变形驱动杆铰支座,互换变形驱动杆的一端铰接在该铰支座上,其另一端铰接在座侧板下沿的驱动杆铰支座上;后板底座的上梁和升降驱动平台上还分别设有升降驱动平台限位杆铰支座,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铰支座上。

所述驱动装置为:后板底座的下梁与前板的下沿之间设有可伸缩多级套筒油缸升降杆或剪式千斤顶或齿条千斤顶以驱动前板垂直于地面平行向后板展开或收缩靠拢。

所述转动副是铰链或合页。

所述啮合传动副是齿轮传动、滚轮传动、齿带传动或链传动。

所述驱动装置是电动驱动装置。

所述前板的下沿两侧分别设有支撑轮子。

所述园柱套筒副由圆柱体和两套筒组成,两套筒固设在一板块上,所述圆柱体的一端呈球状并插置在设于相应的另一板块上的铰支座的球状凹孔内,圆柱体的另一端插置在两套筒的通孔内,在两套筒之间的圆柱体上固设有限位环。

所述折叠单元可采用长方形、棱形、三角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泡池,采用刚性板状结构的折叠单元构成,各折叠单元分别通过转动副、啮合传动结构、园柱套简副球接点连接,所提供的折叠泡池在展开和折叠互换变形时各折叠单元沿单一固定路径变形,变形过程无干涉点和死点,并且规范顺畅,重复稳定得到展开和折叠两种使用状态,展开时折叠单元形成的围合空间,给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洗浴空间,折叠时前后板收缩空间之间自动有序夹放地板、座板和左右侧板等折叠单元,各折叠单元紧密平行贴合,折叠后的体积缩小。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泡池,通过单一驱动装置驱动折叠泡池的展开和折叠互换变形,此单一驱动装置可通过驱动任意一对折叠单元带动整个折叠单元的折展变形,从而便捷稳定得到折叠泡池展开和折叠两种使用状态,此驱动装置可设置为手动驱动或者电动驱动。

附图说明

图1a-1b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图;

图4是后板底座下梁上的升降驱动结构图;

图5是升降驱动装置与驱动杆和限位杆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后板与座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状态下后板与座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后板与座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泡池展开状态下前板、后板、座板、地板和部分左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状态下前板、后板、座板、地板和部分左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前板、后板、座板、地板和部分左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左侧上前板和左侧上后板和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状态下左侧上前板和左侧上后板和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左侧上前板和左侧上后板和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15a-15b是左侧下后中板和左侧下后板的圆柱套筒副结构以及连接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前板、后板、板座、地板和左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状态下前后板、座、地板和左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前板、后板、座板、地板、左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配套泡池薄膜罩示意图;

图20安装折叠泡池的泡澡功能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1安装折叠泡池的淋浴功能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前后板之间展开和收缩装置之一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左侧板前后板啮合铰接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左侧板前后板啮合铰接结构示意图;

图25本实用新型左、右侧上前板和上后板采用铰链连接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6本实用新型左、右侧上前板和上后板采用铰链连接折叠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1 后板底座 25 丝杆中部支撑座

2 后板 26 丝杆端面支撑座

3 座板 27 丝杆

4 座侧板 28 丝杆转动手柄

5 前板支撑滚动轮 29 主动剪叉臂

6 地板 30 从动剪叉臂

7 前板 31 下滑块铰支座

8 右侧上前板 32 上滑块铰支座

9 右侧上后板 33 上滑块导轨

10 右侧下前板 34 升降驱动底支撑铰支座

11 右侧下前中板 35 升降驱动平台支撑铰支座

12 右侧下后板 36 升降驱动平台

13 右侧下后中板 37 升降驱动平台驱动杆铰支座

14 左侧上前板 38 升降驱动平台限位杆铰支座

15 左侧上后板 39 后板底座下梁定位杆铰支座

16 左侧下前板 40 底座上梁限位杆铰支座

17 左侧下前中板 41 升降驱动平台限位杆

18 左侧下后板 42 互换变形驱动杆

19 左侧下后中板 43 座板与后板折叠结构定位杆

20 门 44 后板下沿铰支座

21 左侧上前板后沿中嵌入的齿轮 45 后板侧沿上铰支座

22 左侧上后板前沿中嵌入的齿轮 46 后板侧沿下铰支座

23 园柱套筒副 47 座板后沿铰支座

24 丝杆端面支撑座 48 座板侧沿铰支座

49 座板前沿铰支座 69 门铰支座

50 座侧板下沿定位杆铰支座 70 前板侧杆外铰支座

51 座侧板下沿驱动杆铰支座 71 左侧前上板框架斜边铰支座

52 座侧板下沿铰支座 72 左侧后上板框架斜边铰支座

53 座侧板上沿铰支座 73 左侧前下板框架斜边铰支座

54 地板后沿铰支座 74 左侧后下板框架斜边铰支座

55 地板前沿铰支座 75 泡池薄膜罩

56 地板侧沿铰支座 76 多级套筒油缸升降杆

57 前板下沿铰支座 77 前后板之间折叠驱动底座

58 前板侧沿上铰支座 78 前后板之间折叠驱动平台

59 前墙侧沿下铰支座 79 左侧前上板

60 左侧下前板前沿铰支座 80 左侧后上板

61 左侧下前中板下沿铰支座 81 左侧前下板

62 左侧下后中板下沿铰支座 82 左侧后下板

63 左侧下后板后沿铰支座 83 园柱套筒副的套筒

64 平行轴连轴片 84 园柱套筒副的圆柱

65 左侧上前板前沿铰支座 85 园柱顶端的凸型球面

66 左侧上后板后沿铰支座 86 限位环

67 左侧上前板复位弹件 87 凹面球体铰座

68 左侧上后板框架复位弹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a-1b所示,可折叠泡池包括17个折叠单元,分别为固定安装在后板底座1上的后板2、座板3、座侧板4、地板6、设有门20的前板7、右侧上前板8、右侧上后板9、右侧下前板10、右侧下前中板11、右侧下后板12、右侧下后中板13、左侧上前板14、左侧上后板15、左侧下前板16、左侧下前中板17、左侧下后板18、左侧下后中板19。所述17 个折叠单元中;

后板2是四边形板,后板2下沿与后板底座1固接,其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上后板15 和右侧上后板9以及左侧下后板18和右侧下后板12通过合页连接。

座板3是四边形板,座板3后沿与后板2,其前沿与座侧板4,其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侧下后中板19和13通过合页连接。

座侧板4是四边形板,座侧板4上沿与座板3,其下沿与地板6通过合页连接。

地板6是四边形板,地板6后沿与座侧板4,其前沿与前板7,其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侧下前中板17和11通过合页连接。

前板7是四边形板,其板体中部安装有门20,其下沿安装有前板支撑滚动轮5,其下沿与地板6,其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侧上前板14和8以及左、右侧下前板16和10通过合页连接。

门20通过门铰支座69与前板侧杆外支座70通过合页连接。

左侧上前板14和右侧上前板8分别是由两个矩形叠加的Γ状六边形板,其前沿分别与前板7左、右两侧通过合页连接,其后沿安装有齿轮21分别与左、右侧上后板15和9的前沿安装的齿轮22啮合连接。

左、右侧上后板15和9是四边形板,其后沿分别与后板2的左、右两侧通过合页连接,其前沿安装有齿轮22分别与左侧上前板14和右侧上前板8上安装的齿轮21啮合连接。

左、右侧下前板16和10是直角三角形板,其前沿分别与前板2左、右两侧通过合页连接,其长边顶端分别与左侧下前中板17和右侧下前中板11上安装的园柱套筒副23连接。

左侧下前中板17和右侧下前中板11是直角三角形板,板块下沿分别与地板6两侧通过合页连接,板块的斜边顶端安装有园柱套筒副23分别与左、右侧下前板16和10斜边顶端连接;

左侧下后板18和右侧下后板12是直角三角形板,其后沿分别与后板2左、右两侧通过合页连接,其斜边顶端分别与左、右侧下后中板19和13上安装的园柱套筒副23连接。

左、右侧下后中板19和13是直角梯形板,其下沿分别与座板3两侧通过合页连接,其斜边顶端安装有园柱套筒副23分别与左、右侧下后板18和12斜边顶端连接。

如图2所示,各折叠单元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过程中,座侧板4、前板7垂直于地面平行向固定的后板2收缩靠拢;座板3绕后沿与后板2的转动轴从∠90°到∠0°向上翻转,座板3向上翻转时,其前沿与座侧板4的连接点则带动座侧板4绕上沿与座板3的转动轴从∠ 90°到∠0°向座板3底面收拢,此时座侧板4下沿向上提升和向后收缩进而带动地板6绕前沿与前板7的转动轴从∠90°到∠0°向上翻转,此时地板6与前板7的转动轴连接点带动前板7平行向后板2收缩靠拢;

折叠泡池从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过程中,左侧上前板14和右侧上前板8分别绕其前沿与前板7左、右两侧的转动轴从∠90°到∠0°向内旋转,左、右侧上后板15和9分别绕后沿与后板2左、右两侧的转动轴从∠90°到∠0°向内旋转,左、右侧下前板16和10分别绕前沿与前板7左、右两侧的转动轴从∠90°到∠0°向内旋转,左、右侧下后板18和12分别绕后沿与后板2左、右两侧的转动轴从∠90°到∠0°向内旋转,左、右侧下前中板17和11分别绕下沿与地板6左、右两侧的转动轴从∠90°到∠0°向内旋转,左、右侧下后中板19和 13分别绕下沿与座板3左、右两侧的转动轴从∠90°到∠0°向内旋转,左、右侧上前板14 和8与左、右侧上后板15和9通过齿轮21和22啮合传动,前后上侧板分别绕齿轮21和 22的平行轴转动,前后上侧板之间的张角从∠180°到∠0°向内收陇。

如图3所示,各折叠单元已收缩折叠稳定到位,以固定的后板2为基准,图中各折叠单元折叠稳定为,左、右侧上后板15和9、左、右侧下后板18和12与后板2平行贴合;左、右侧下后中板19和13与下后板18和12平行贴合;座板3与左、右侧下后中板19和13 平行贴合;座侧板4和折叠结构定位杆43与座板3平行贴合;地板6与座侧板4所在平面平行贴合;左、右侧下前中板17和11与地板6平行贴合;左、右侧下前板16和10以及左、右侧上前板14和8与左、右侧下前中板17和11所在平面平行贴合;前板7与左、右侧下前板16和10以及左、右侧上前板14和8所在平面平行贴合;此折叠泡池收缩折叠稳定到位后可以得到折叠泡池理想的收缩比,便于收储运输。

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位于后板底座1下梁,所述下梁安装有丝杆端面支撑座24和26、丝杆中部支撑座25,丝杆27上安装有丝杆转动手柄28、旋接下滑块铰支座31、销接升降驱动底支撑铰支座34,升降驱动底支撑铰支座34轴向移动限位于丝杆支撑座25和26之间,丝杆27插入丝杆支撑座24、25和26,主动剪叉臂29下端铰接在下滑块铰支座31上,其上端铰接在升降驱动平台支撑铰支座35上,从动剪叉臂30下端铰接在升降驱动底支撑铰支座34上,其上端铰接在上滑块铰支座32上,上滑块铰支座32在上滑块导轨33内沿丝杆 27轴线方向的滑动。

旋转手摇丝杆转动手柄28,则带动与丝杆27旋接的下滑块铰支座31沿丝杆轴线作直线运动,通过主动剪叉臂29和从动剪叉臂30组成的剪式结构驱动升降驱动平台36,丝杆 27的旋转也可通过安装电机电动驱动。

如图5所示,座板与后板折叠结构定位杆43铰接在后板底座下梁定位杆铰支座39上,升降驱动平台限位杆41两端分别铰接在后板后板底座上梁限位杆铰支座40和升降驱动平台限位杆铰支座38上,互换变形驱动杆42的一端铰接在升降驱动平台驱动杆铰支座37上,其另一端铰接在座侧板4下沿的驱动杆铰支座51上。此时,升降驱动平台限位杆41和互换变形驱动杆42保持一个初始张角,避免死点位置。

如图6所示,座板与后板折叠结构定位杆43铰接在座侧板下沿定位杆铰支座50,互换变形驱动杆42铰接在座侧板下沿驱动杆铰支座51上,后板下沿铰支座44铰接在座板后沿铰支座47上。图中各折叠单元框架展开稳定为:座板3所在平面与后板2所在平面垂直,并与座侧板4、后板底座1、折叠结构定位杆43所在平面组成矩形。

如图7所示,座板前沿铰支座49铰接在座侧板上沿铰支座53上,手摇丝杆转动手柄 28可驱动升降驱动平台36,带动限位杆41和驱动杆42之间的张角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对座板3、座侧板4、后板2与定位杆43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折叠单元作撑开和收缩驱动,图中各折叠单元框架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过程中,座板3、座侧板4、后板底座1和座板与后板折叠结构定位杆43的横切面变形为非直角平行四边形,以后板下沿铰支座44和座板后沿铰支座47的公共轴线为轴心从∠90°到∠0°向上翻转,向靠拢后板2收缩折叠。

如图8所示,图中各折叠单元折叠稳定为:座板3所在平面与后板2所在平面平行,两平面之间间距为左侧下后板18和左侧板下后中板19厚度之和,座侧板4和座板与后板折叠结构定位杆43位于同一平面,与座板3平行贴合,此时,升降驱动平台限位杆41和互换变形驱动杆42处于初始张角位置。

如图9所示,左侧下后板后沿铰支座63铰接在后板侧沿下铰支座46上,左侧下后中板下沿铰支座62铰接在座板侧沿铰支座48上,左侧下前中板下沿铰支座61铰接在地板侧沿铰支座56上,左侧下前板前沿铰支座60铰接在前板侧沿下铰支座59上,上述各铰接支座的公共轴均设置复位弹簧,以避免折叠变形初始时出现死点,地板前沿铰支座55铰接在前板下沿铰支座57上。图中各折叠单元展开稳定为:地板6与座侧板4垂直,前板7与地板 6垂直,左侧板16、17、18、19位于同一平面,与前后板7和2,座板3,地板6垂直,此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10所示,地板后沿铰支座54铰接在座侧板下沿铰支座52上,左侧下前板16通过园柱套筒副23球接点球接在左侧下前中板17上,左侧下后板18通过园柱套筒副23球接点球接左侧下后中板19,图中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过程中,左侧下后板18以铰支座63和46 的公共轴线为轴心从∠90°到∠0°向后板2平面内翻,左侧下后中板19以铰支座62和48 的公共轴线为轴心从∠90°到∠0°向座板3平面内翻,左侧下前中板17以铰支座61和56 的公共轴线为轴心从∠90°到∠0°向地板6平面内翻,左侧下前板16以铰支座60和59的公共轴线为轴心从∠90°到∠0°向前板7平面内翻,地板6以铰支座55和57的公共轴线为轴心从∠90°到∠0°向前板7平面上翻。

如图11所示,图中各折叠单元折叠稳定为:前板7平行贴合左侧下前板16,左侧下前板16平行贴合左侧下前中板17,左侧下前中板17平行贴合地板6,地板6平行贴合座侧板 4,座侧板4平行贴合座板3,座板3平行贴合左侧下后中板19,左侧下后中板19平行贴合左侧下后板18,左侧下后板18平行贴合固定的后板2。

如图12所示,左侧上前板14后沿中嵌入的齿轮21与左侧上后板15前沿中嵌入的齿轮 22啮合传动,带动左侧上前板14和左侧上后板15分别绕齿轮21和22轴线形成的平行轴转动,平行轴间由平行轴连轴片64销接,平行轴心距是左侧下前中板17和左侧下后中板 19、地板6、座侧板4、座板3的厚度之和。图中折叠单元框架展开稳定为:左侧上前板14 和左侧上后板15位于同一平面,两平面张角为∠180°,位于板沿的复位弹簧67和68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连接也可以采用滚轮啮合传动。

如图13所示,图中各折叠单元框架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过程中,左侧上前板14和左侧上后板15分别绕齿轮21和22轴线形成的平行轴转动,左侧上前板14和左侧上后板15所在的两平面张角从∠180°到∠0°。

如图14所示,图中各折叠单元框架折叠稳定为:左侧上前板14与左侧上后板15平行,两板块内间距为左侧下前中板17和左侧下后中板19、地板6、座侧板4、座板3的厚度之和。

所述上前后板之间的啮合结构为齿轮传动,也可以是带传动或链传动。

图15a-15b是左侧下后中板13和左侧下后板12的圆柱套筒副23结构以及连接图,图中所述圆柱套筒副23的套筒83固定安装在左侧下后中板13斜边顶端,圆柱84的顶端加工有凸面球体85,其中段固定安装有限位环86,将所述圆柱84插入套筒83,限位环86与一套筒83的端面贴合,在左侧下后板12斜边顶端固定安装有凹面球体铰座87,左侧下后板 12和左侧下后中板13由所述凸面球体85和凹面球体铰座87连接。

如图16所示,左侧上前板前沿铰支座65铰接在前板侧沿上铰支座58上,左侧上后板后沿铰支座66铰接在后板侧沿上铰支座45上。图中各折叠单元稳定为图9所述外,左侧上前板14和上后板15与组成左侧板的左侧下前板16、左侧下前中板17、左侧下后板18、左侧下后中板19位于同一平面,与地板6、前板7、后板2所在平面分别垂直。

如图17所示,左侧上前板前沿铰支座65铰接在前板侧沿上铰支座58上,左侧上后板后沿铰支座66铰接在后板侧沿上铰支座45上。在折叠泡池展开到折叠的变形过程中,各折叠单元框架以转动副的公共轴线为轴心转动收缩,如图10和图13所示。

如图18所示,左侧上前板前沿铰支座65铰接在前板侧沿上铰支座58上,左侧上后板后沿铰支座66铰接在后板侧沿上铰支座45上。图中各折叠单元稳定为图11所述外,左侧上前板14与下前板16位于同一平面,平行贴合前板7,左侧上后板15与下后板18位于同一平面,平行贴合后板2。

所述铰支座均带限位结构,确保转动副转动角度在折展变形要求范围之内。

如图19所示,在折叠泡池使用状态下,泡池洗浴空间需套放配套的泡池薄膜罩75才能放水使用。

如图20所示,淋浴间空间里安装折叠泡池使用坐式泡浴功能状态。

如图21所示,淋浴间空间里安装折叠泡池使用立式淋浴功能状态。

所述折叠单元可采用长方形、棱形、三角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板状结构。

实施例2:

如图22所示,后板底座1下梁固接在前后板之间折叠驱动底座77上,前板7下梁固接在前后板之间折叠驱动平台78上,通过多级套筒油缸升降杆76伸缩驱动前板7垂直于地面平行向后板2展开或收缩靠拢。

实施例2中折叠单元和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折叠互换变形中的驱动装置结构。

所述折叠单元互换变形驱动装置还可为剪式千斤顶、齿条千斤顶。

实施例3: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左侧板由实施例1中的6个折叠单元简化为4个折叠单元,由左侧前上板79、左侧后上板80、左侧前下板81、左侧后下板82组成,左侧前上板79与左侧后上板80由齿轮21和齿轮22啮合传动,左侧前上板79和左侧前下板81通过左侧前上板斜边铰支座71与左侧前下板斜边铰支座73铰接,左侧后上板80和左侧后下板82通过左侧后上板斜边铰支座72与左侧后下板斜边铰支座74铰接。图中各折叠单元左侧前、后上板与左侧前、后下板处于同一平面,组成左侧板体。

如图24所示,折叠泡池在展开到折叠互换变形前,折叠泡池使用者需用开窗方式手动将左侧前下板81平行贴合左侧前上板79,后下板82平行贴合后上板80,然后驱动折展变形。图中各折叠单元折叠稳定为:左侧前下板81平行贴合前板7,左侧前上板79平行贴合81,左侧后下板82平行贴合后板2,左侧后上板80平行贴合82。

本实施例所述左侧前上板79采用矩形叠加直角梯形的六边形板状结构,左侧后上板80 采用直角梯形板状结构,左侧前下板81采用直角三角形板状结构,左侧后下板82采用直角梯形板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右侧板与左侧板结构相同。除了左、右侧板简化为4个折叠单元外,其他折叠单元和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的左、右侧板的4个折叠单元的轮廓还可设计为矩形板状结构组成。

实施例4:

图25所示,本实施例是左、右侧上前板14和8后沿与左、右侧上后板15和9前沿采用铰链连接,如图所示是实施例的框架展开状态示意图,其他折叠单元结构和实施例1相同;

图2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左、右侧上前板后沿和上后板前沿采用铰链连接时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折叠时左、右侧上前板14和8和上后板15和9之间张角从∠180°到∠ 0°,折叠到位后上前板和上后板所在平面平行贴合,位于前后板收缩空间之间的中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作出更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