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6958发布日期:2019-06-14 22:19阅读:1309来源:国知局
桌子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桌子升降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能让桌脚的内管在中空外管内同步顺畅不偏斜的上、下进行移动,进而可便利调整桌脚内管上所结合的桌板的高度,达到适用不同使用者进行使用的目的,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桌子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使用到各式的桌子,各类的桌子一般皆供人们在其上置放各种物品,以进行用餐、办公、学习等活动,使得各式各样的桌子在人们生活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可说是人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而由于不同使用者的不同使用习惯及身高上的差异,使得各类的桌子并无法适用于每一个不同的使用者,也因此即有业者研发出桌子高度升降调整结构,利用于桌子的桌板与两侧桌脚之间分别设置有气压棒,使得在控制该气压棒的上升、下降时,即可达到调整该桌板使用高度之目的,使该桌子能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

然而,上述桌子高度升降调整结构虽可达到调整桌板使用高度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其实际施行使用上发现,由于其在桌板两侧与桌脚之间分别设置气压棒,以利用该气压棒的升、降调整桌板使用高度,而一般桌脚的设置位置因为必须考虑到使用者的双脚位置及使用者使用习惯,使得桌脚并非设置在桌板两侧中间位置,造成气压棒在带动桌板进行高度调整的过程中,容易有偏斜、移动不顺畅的情况发生,加上两侧气压棒的移动也无法达到同步移动调整,而同样会导致该桌板在使用高度的调整过程中有移动不顺畅的情况发生,使该结构在操作使用上显得极不具便利性,致使该结构在整体设计上仍存有改进的空间。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缺陷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桌子升降结构,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子升降结构,其主要能让桌脚的内管在中空外管内同步顺畅不偏斜的上、下进行移动,以可便利调整桌脚内管上所结合的桌板的高度,达到适用不同使用者进行使用的目的,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本实用新型桌子升降结构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桌子升降结构,包括有桌板、桌脚及升降调整结构;其中:

所述桌板,其在两侧底端相对应位置处分别与所述桌脚相结合;

所述桌脚,其底端设有脚座,在所述脚座上组设有中空外管,在所述中空外管至少一侧内部设有导轨,且在所述中空外管异于所述导轨的两侧分别贯穿开设有相对应的导齿开槽及滑轮开槽,在所述中空外管内活动套设有内管,所述内管顶端与所述桌板相结合;

所述升降调整结构,其分别在两个所述桌脚的所述内管内皆套设有气压棒,且在所述内管外侧对应所述中空外管的所述导轨设有导引滑道,所述导引滑道两侧等距排列形成有个数对应的圆弧部与所述导轨相接触,在所述中空外管的所述导齿开槽枢设有导齿轮,在所述内管对应所述导齿轮设有导齿条,所述导齿轮与所述导齿条相啮合,在所述中空外管的所述滑轮开槽枢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内管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桌子升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桌脚在所述中空外管两侧内部设有相对应的导轨。

本实用新型桌子升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升降调整结构在所述内管底端结合设有顶撑座,所述顶撑座在背向所述滑轮的一侧枢设有顶撑滑轮,所述顶撑滑轮与所述中空外管内侧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桌子升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升降调整结构的所述气压棒的控制端连接有用于同步进行控制的升降控制连杆。

本实用新型桌子升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升降调整结构在两个所述桌脚的两个所述中空外管所枢设的所述导齿轮通过轮轴同步连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主要能让桌脚的内管在中空外管内同步顺畅不偏斜的上、下进行移动,以可便利调整桌脚内管上所结合的桌板的高度,达到适用不同使用者进行使用的目的,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桌板;

2桌脚;

21脚座;

22中空外管;

221导轨;

222导齿开槽;

223滑轮开槽;

23内管;

3升降调整结构;

31控制端;

311升降控制连杆;

32导引滑道;

321圆弧部;

33导齿轮;

331轮轴;

34导齿条;

35滑轮;

36顶撑座;

361顶撑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公开,现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说明书附图及附图说明: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桌板1、桌脚2及升降调整结构3;其中:

该桌板1,其在两侧底端相对应位置处与该桌脚2相结合。

该桌脚2,其底端设有脚座21,在该脚座21上组设有中空外管22,在该中空外管22两侧内部设有相对应的导轨221,且在该中空外管22异于该导轨221的两侧则分别贯穿开设有相对应的导齿开槽222及滑轮开槽223,在该中空外管22内活动套设有内管23,该内管23顶端与该桌板1相结合。

该升降调整结构3,请再一并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一)、图5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及图7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二)所示,其分别在两个该桌脚2的该内管23内皆套设有气压棒,该气压棒的控制端31受到升降控制连杆311同步进行控制,且于该内管23外侧对应该中空外管22的该导轨221设有导引滑道32,该导引滑道32两侧等距排列形成有个数对应的圆弧部321与该导轨221相接触,在该中空外管22的该导齿开槽222枢设有导齿轮33,并使两个该桌脚2的两个该中空外管22所枢设的该导齿轮33以一轮轴331同步连结,在该内管23对应该导齿轮33则设有导齿条34,使该导齿轮33与该导齿条34相啮合,另外在该中空外管22的该滑轮开槽223枢设有滑轮35,该滑轮35与该内管23相接触,又在该内管23底端结合设有顶撑座36,该顶撑座36在相对该滑轮35的一侧枢设有顶撑滑轮361,该顶撑滑轮361则与该中空外管22内侧相接触。

如此一来,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使用上,当利用该升降调整结构3的该升降控制连杆311同步控制该气压棒的该控制端31动作,以带动两个该桌脚2的该内管23进行升降对该桌板1使用高度进行调整时,由于两个该桌脚2的该内管23在进行升降调整过程中,该内管23的该导齿条34能受到该导齿轮33的啮合导引进行移动,使得该内管23能顺利的在该中空外管22内同步移动,加上该内管23的该导引滑道32利用两侧的该圆弧部321在该中空外管22的该导轨221内滑移,及该中空外管22利用枢设地该滑轮35与该内管23相接触顶撑,及该内管23底端的该顶撑座36以枢设的该顶撑滑轮361与该中空外管22内侧相接触顶撑,使得该内管23即能顺畅不偏斜的在该中空外管22内移动调整高度。

借由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主要能让桌脚的内管在中空外管内同步顺畅不偏斜的上、下进行移动,以可便利调整桌脚内管上所结合的桌板的高度,达到适用不同使用者进行使用的目的,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