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748发布日期:2019-05-21 21:1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焙器具。



背景技术:

烘焙机在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家用电器,其可以实现揉面团、发酵和烘烤等不同的操作,但在相关技术中的烘焙机(如面包机)主要都是单根发热管,由于烘烤的空间不够,导致发热管的功率受到上限制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热慢,热补偿慢,温度波动周期长,烘烤面包时间久;间接的影响就是面包口感差,有类似闷熟的感觉,消费者用户体验差,最后导致烘焙机的使用频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发热元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发热元件包括两个固定端、位于两个固定端之间的中间段;多个散热件,在散热件上开设有固定口,多个散热件通过固定口直接或间接设置在中间段的外壁上,多个散热件两两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发热元件和多个散热件,发热元件包括两个固定端及位于两个固定端之间的中间段,固定端用于将中间段的位置进行良好固定,而中间段用于进行发热,使得热量能向外传递进行烹饪,在散热件上开设有固定口,并将散热件通过固定口设置在发热元件上,使得发热元件散热出的热量不仅可以通过其自身表面积传递至外界的空气中,还可以通过散热件进行传递,散热件由于通过固定口与发热元件的中间段的表面相连接,这样能保证热量可以直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向外传递,增加了散热面积,同时,多个散热件中的任意两个之间都具体间隙,这样防止多个散热件贴合过于紧密而不利于增加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热量的快速传递,因此可以保证烘焙器具的整体散热面积增大,即在温差相同的条件下,发热元件与空气之间的热传导量更快,热量辐射更多,温升反应更加迅速,温度波动更小,热传递效率更高,烘烤效果更加均匀,在对食材进行加热时发酵和烘烤效果更好,烹饪完成的面包的表皮更酥脆,内部更加松软,口感更佳。

可以想到地,在散热件通过固定口直接或间接设置中间段的外壁上的方案中,当散热件通过固定口直接设置中间段的外壁上时,可以理解为将散热件通过固定口套设在中间段上,并且为保证各个散热件之间的间隙,在套设时将每两个散热件之间预留间隙,并且在将散热件套设后将散热件与中间段进行连接,可以通过连接层或焊料进行连接,以填补散热件与中间段之间的间隙,同时还能保证对套设后的散热件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当散热件通过固定口间接设置中间段的外壁上时,可以理解为散热件与中间段的外壁之间还具有有助于两者进行连接的其他部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当然也可为发热丝,红外加热件等。

优选地,固定口开设在散热件的中心区域,这样在散热片通过固定口套设在发热元件上时,一方面可以保证固定口为闭合口,其四周均有壁面可以保证散热件不易从固定口处脱离出发热元件;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固定口的四周的壁面均可以与发热元件相接触而扩大散热面积。当然固定口也可以开设在散热件的边沿区域,使得固定口为不闭合口,这样易于将散热件通过固定口卡设在发热元件的外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壳,连接壳套设在至少部分中间段的外壁上,多个散热件设置在连接壳的外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壳,连接壳设置在散热件与中间段之间,并且连接壳的内壁与相邻的中间段的外壁相贴合,使得连接壳可以将至少部分中间段进行包裹住,同时连接壳的外壁与散热件相连接,这样连接壳一方面起到将多个散热件进行连接的作用,使得多个散热件首先与连接壳连接为一体,再将连接壳固定至发热元件的表面上,避免了逐次逐个将散热件与发热元件进行套设的复杂过程,散热件与连接壳可以提前制备,提升了烘焙器具在装配时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连接壳扣设在至少部分中间段的外壁上,可以增加连接壳与中间段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在接触面之间的热量传递速度明显大于热量通过空气进行传递的速度,将中间段的至少部分外壁上包裹上连接壳可以进一步提高热量传递的速度。

优选地,连接壳各处的厚度均匀,使得连接壳各处的热量传递速度相同,保证对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各处的加热效果相等。

优选地,连接壳可以完全将中间段的表面进行包裹,也可以将中间段的部分表面进行包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扣合在中间段的表面上;每个散热件均包括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分别在上散热片与下散热片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上凹槽和下凹槽围合形成固定口,上散热片与第一壳体相连接,下散热片与第二壳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散热件均为包括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两部分,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相拼接,并且在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相贴合的表面上开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使得上凹槽和下凹槽围合形成固定口,并且上散热片的上凹槽处与第一壳体相连接,下散热片的下凹槽与第二壳体相连接,使得在将发热元件与连接壳进行安装时,分别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设在中间段的两侧,中间段被两侧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时进行了限位,在将中间段固定完成之后,再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可拆卸连接,或将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得装配的过程便捷简易,并且易于后期拆卸与维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为发热管,连接壳的内壁为弧形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发热元件设置为发热管,这样在壳体内的发热腔空间足够的时候,可以提高发热管的数量或者是提高发热管的有效的发热面积来增加加热效率;并且将连接壳的内壁设置为弧形结构,使得连接壳与发热元件可以完全相贴合,保证了热量的传导效果更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件为环状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发热元件为发热管时,相对应地将散热件设置为环状,且散热件的圆心与相邻的发热元件的截面处的圆心为同心,这样散热件在同一半径处的各点到发热管的距离相等,保证了散热件上的热量传递速度均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壳的长度与中间段的长度相等,多个散热件等间隔均匀设置在连接壳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连接壳的长度与中间段的长度相等,即连接壳可以完全在长度方向上将中间段进行覆盖,使得中间段的各处都可以通过连接壳和散热件进行散热;同时在连接壳上将多个散热件等间隔均匀设置,并且使得在每两个相邻散热件之间形成通道,增加了散热件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片,在连接片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端分别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连接片与壳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片,并且在连接片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在将发热元件进行固定时,将发热元件的两个固定端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使得发热元件的两个固定端可以固定在连接片上,便于将发热元件进行固定;此外,同一个连接片上开设两个固定孔将两个固定端同时固定,保证了中间段形成的形状稳定不易变形,进一步保证了其上覆盖的散热片的形状和位置稳定。

可以想到地,两个固定端均为L型,并且两个固定端的布置方向相对称,这样在固定端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时,固定端的折弯处会防止连接片的位置出现相对运动,保证了连接片与发热元件的连接牢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中间段围合形成中空的加热区域;烘焙器具还包括:叶轮,叶轮设置在加热区域的内部,以使得发热元件围设在叶轮的外周。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中间段围合形成中空的加热区域,并且将叶轮设置在加热区域的内部,使得叶轮可以将发热元件四周被加热的空气进行吹散,保证热量能更快速地被吹向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出。将叶轮设置在加热区域的中间,通过叶轮的作用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向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的方向吹出,可以进一步保证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可接收到来自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件与连接壳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散热件与连接壳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散热件与连接壳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散热件与连接壳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优选地,散热件与连接壳的加工工艺可以为采用大面积板材冲压而成,或者是铸压而成,或者是通过焊接将散热件与连接壳焊接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件为铝制散热件;和/或连接壳为铝制连接壳。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散热件和/或连接壳均采用铝制原料进行制备,提高了散热件和/或连接壳的导热效果。

此外,发热元件可以采用铝管、铁管和不锈钢管;耐温最高的为不锈钢管,管壁承受的单位热量最高,可达到8W/cm2,即在腔体有限的烘焙器具(如面包机、烘焙机)上使用时,发热元件的最大功率无法满足产品最佳的烘焙性能。因此通过结构上的调整,增加其散热表面。使用导热效果较佳的铝金属,嵌伏在发热元件的管壁上,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均布在面积更大的散热件上。根据散热件的面积大小,发热元件可承受10至22W/cm2的热载荷量,同时为增加散热效果,可以相对应地增加散热件的表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可安装在壳体内,在食材盛放桶安装于壳体内时,所述食材盛放桶位于发热元件的外侧;内壁,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壳体与内壁围合形成发热腔;发热元件和叶轮均设置在发热腔的内部,食材盛放桶设置在发热腔的外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和内壁,内壁设置在发热元件及食材盛放桶之间,并且内壁与壳体围合形成发热腔,发热元件和叶轮位于发热腔内,使得发热元件可以将发热腔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而叶轮可以将发热腔内部被加热的气体向外吹散至食材盛放桶处,同时食材盛放桶也无法直接与发热元件和叶轮相接触,这样避免了用户在拿取食材盛放桶触摸到发热元件和叶轮而造成危险。

可以想到地,当烘焙器具为侧边开门结构时,发热腔可以位于除门体所在侧时的其他三面;或者当侧边开门较小时,发热腔可以位于四面,此时具有开门一侧的发热腔面积小于其他三面的发热器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集中分布在内壁上,多个进风口与叶轮的轴心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离心式叶轮其轴心区域为进风区域,因此将多个进风口设置在内壁的与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并与叶轮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有利于发热腔外的气体在叶轮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发热腔,提高了发热腔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位于发热元件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发热腔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设置在内壁与壳体之间,或设置在内壁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分布在内壁上,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与叶轮的边缘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离心式叶轮会将气体周向导出,进而在叶轮的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使得部分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边缘处的出风口导出至发热腔的外部,有利于食材盛放桶快速升温,且减少热量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壁中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中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通过将至少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出风口导出至食材盛放桶,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食材盛放桶所在的加热室,提高加热速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壁的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多个出风口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这里第二壁面可与第一壁面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壁面上,使得高温气体可从第二壁面上的出风口进入食材盛放桶所在的加热室内部,能够降低发热元件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所不在的区域经出风口流入的高温气体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中每个出风口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出风口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出风口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内壁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中任意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壁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内壁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发热元件及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发热元件及连接片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焙器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壳体,14发热元件,142固定端,144中间段,16叶轮,18食材盛放桶,20连接片,24内壁,26发热腔,28进风口,30出风口,32加热室,34散热件,342上散热片,344下散热片,362上凹槽,364下凹槽,38连接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烘焙器具,其中图4中的箭头方向表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烘焙器具,烘焙器具包括:壳体12;发热元件14,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发热元件14包括两个固定端142、位于两个固定端142之间的中间段144;多个散热件34,在散热件34上开设有固定口,多个散热件34通过固定口直接或间接设置在中间段144的外壁上,多个散热件34两两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包括壳体12,发热元件14和多个散热件34,发热元件14包括两个固定端142及位于两个固定端142之间的中间段144,固定端142用于将中间段144的位置进行良好固定,而中间段144用于进行发热,使得热量能向外传递进行烹饪,在散热件34上开设有固定口,并将散热件34通过固定口设置在发热元件14上,使得发热元件14散热出的热量不仅可以通过其自身表面积传递至外界的空气中,还可以通过散热件34进行传递,散热件34由于通过固定口与发热元件14的中间段144的表面相连接,这样能保证热量可以直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向外传递,增加了散热面积,同时,多个散热件34中的任意两个之间都具体间隙,这样防止多个散热件34贴合过于紧密而不利于增加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热量的快速传递,因此可以保证烘焙器具的整体散热面积增大,即在温差相同的条件下,发热元件14与空气之间的热传导量更快,热量辐射更多,温升反应更加迅速,温度波动更小,热传递效率更高,烘烤效果更加均匀,在对食材进行加热时发酵和烘烤效果更好,烹饪完成的面包的表皮更酥脆,内部更加松软,口感更佳。

可以想到地,在散热件34通过固定口直接或间接设置中间段144的外壁上的方案中,当散热件34通过固定口直接设置中间段144的外壁上时,可以理解为将散热件34通过固定口套设在中间段144上,并且为保证各个散热件34之间的间隙,在套设时将每两个散热件34之间预留间隙,并且在将散热件34套设后将散热件34与中间段144进行连接,可以通过连接层或焊料进行连接,以填补散热件34与中间段144之间的间隙,同时还能保证对套设后的散热件34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当散热件34通过固定口间接设置中间段144的外壁上时,可以理解为散热件34与中间段144的外壁之间还具有有助于两者进行连接的其他部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发热元件14为发热管,当然也可为发热丝,红外加热件等。

优选地,固定口开设在散热件34的中心区域,这样在散热片通过固定口套设在发热元件14上时,一方面可以保证固定口为闭合口,其四周均有壁面可以保证散热件34不易从固定口处脱离出发热元件14;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固定口的四周的壁面均可以与发热元件14相接触而扩大散热面积。当然固定口也可以开设在散热件34的边沿区域,使得固定口为不闭合口,这样易于将散热件34通过固定口卡设在发热元件14的外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壳38,连接壳38套设在至少部分中间段144的外壁上,多个散热件34设置在连接壳38的外壁。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壳38,连接壳38设置在散热件34与中间段144之间,并且连接壳38的内壁24与相邻的中间段144的外壁相贴合,使得连接壳38可以将至少部分中间段144进行包裹住,同时连接壳38的外壁与散热件34相连接,这样连接壳38一方面起到将多个散热件34进行连接的作用,使得多个散热件34首先与连接壳38连接为一体,再将连接壳38固定至发热元件14的表面上,避免了逐次逐个将散热件34与发热元件14进行套设的复杂过程,散热件34与连接壳38可以提前制备,提升了烘焙器具在装配时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连接壳38扣设在至少部分中间段144的外壁上,可以增加连接壳38与中间段144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在接触面之间的热量传递速度明显大于热量通过空气进行传递的速度,将中间段144的至少部分外壁上包裹上连接壳38可以进一步提高热量传递的速度。

优选地,连接壳38各处的厚度均匀,使得连接壳38各处的热量传递速度相同,保证对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18各处的加热效果相等。

优选地,连接壳38可以完全将中间段144的表面进行包裹,也可以将中间段144的部分表面进行包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壳38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2相扣合在中间段144的表面上;每个散热件34均包括上散热片342和下散热片344,分别在上散热片342与下散热片344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上凹槽362和下凹槽364,上凹槽362和下凹槽364围合形成固定口,上散热片342与第一壳体12相连接,下散热片344与第二壳体1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散热件34均为包括上散热片342和下散热片344两部分,上散热片342和下散热片344相拼接,并且在上散热片342和下散热片344相贴合的表面上开设有上凹槽362和下凹槽364,使得上凹槽362和下凹槽364围合形成固定口,并且上散热片342的上凹槽362处与第一壳体12相连接,下散热片344的下凹槽364与第二壳体12相连接,使得在将发热元件14与连接壳38进行安装时,分别将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2扣设在中间段144的两侧,中间段144被两侧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2同时进行了限位,在将中间段144固定完成之后,再将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2进行可拆卸连接,或将上散热片342和下散热片344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得装配的过程便捷简易,并且易于后期拆卸与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元件14为发热管,连接壳38的内壁24为弧形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发热元件14设置为发热管,这样在壳体12内的发热腔26空间足够的时候,可以提高发热管的数量或者是提高发热管的有效的发热面积来增加加热效率;并且将连接壳38的内壁24设置为弧形结构,使得连接壳38与发热元件14可以完全相贴合,保证了热量的传导效果更加。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件34为环状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在发热元件14为发热管时,相对应地将散热件34设置为环状,且散热件34的圆心与相邻的发热元件14的截面处的圆心为同心,这样散热件34在同一半径处的各点到发热管的距离相等,保证了散热件34上的热量传递速度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壳38的长度与中间段144的长度相等,多个散热件34等间隔均匀设置在连接壳38上。

在该实施例中,将连接壳38的长度与中间段144的长度相等,即连接壳38可以完全在长度方向上将中间段144进行覆盖,使得中间段144的各处都可以通过连接壳38和散热件34进行散热;同时在连接壳38上将多个散热件34等间隔均匀设置,并且使得在每两个相邻散热件34之间形成通道,增加了散热件34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片20,在连接片20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端142分别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连接片20与壳体1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连接片20,并且在连接片20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在将发热元件14进行固定时,将发热元件14的两个固定端142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使得发热元件14的两个固定端142可以固定在连接片20上,便于将发热元件14进行固定;此外,同一个连接片20上开设两个固定孔将两个固定端142同时固定,保证了中间段144形成的形状稳定不易变形,进一步保证了其上覆盖的散热片的形状和位置稳定。

可以想到地,两个固定端142均为L型,并且两个固定端142的布置方向相对称,这样在固定端142至少部分穿过固定孔时,固定端142的折弯处会防止连接片20的位置出现相对运动,保证了连接片20与发热元件14的连接牢靠。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中间段144围合形成中空的加热区域;烘焙器具还包括:叶轮16,叶轮16设置在加热区域的内部,以使得发热元件14围设在叶轮16的外周。

在该实施例中,将中间段144围合形成中空的加热区域,并且将叶轮16设置在加热区域的内部,使得叶轮16可以将发热元件14四周被加热的空气进行吹散,保证热量能更快速地被吹向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18出。将叶轮16设置在加热区域的中间,通过叶轮16的作用将发热元件14的热量向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18的方向吹出,可以进一步保证烘焙器具的食材盛放桶18可接收到来自发热元件14散发的热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件34与连接壳38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散热件34与连接壳38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散热件34与连接壳38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散热件34与连接壳38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优选地,散热件34与连接壳38的加工工艺可以为采用大面积板材冲压而成,或者是铸压而成,或者是通过焊接将散热件34与连接壳38焊接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件34为铝制散热件;和/或连接壳38为铝制连接壳。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散热件34和/或连接壳38均采用铝制原料进行制备,提高了散热件34和/或连接壳38的导热效果。

此外,发热元件14可以采用铝管、铁管和不锈钢管;耐温最高的为不锈钢管,管壁承受的单位热量最高,可达到8W/cm2,即在腔体有限的烘焙器具(如面包机、烘焙机)上使用时,发热元件14的最大功率无法满足产品最佳的烘焙性能。因此通过结构上的调整,增加其散热表面。使用导热效果较佳的铝金属,嵌伏在发热元件14的管壁上,将发热元件14的热量均布在面积更大的散热件34上。根据散热件34的面积大小,发热元件14可承受10至22W/cm2的热载荷量,同时为增加散热效果,可以相对应地增加散热件34的表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18,可安装在壳体12内,在食材盛放桶18安装于壳体12内时,食材盛放桶18位于发热元件14的外侧;内壁24,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壳体12与内壁24围合形成发热腔26;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均设置在发热腔26的内部,食材盛放桶18设置在发热腔26的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器具还包括食材盛放桶18和内壁24,内壁24设置在发热元件14及食材盛放桶18之间,并且内壁24与壳体12围合形成发热腔26,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位于发热腔26内,使得发热元件14可以将发热腔26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而叶轮16可以将发热腔26内部被加热的气体向外吹散至食材盛放桶18处,同时食材盛放桶18也无法直接与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相接触,这样避免了用户在拿取食材盛放桶18触摸到发热元件14和叶轮16而造成危险。

可以想到地,当烘焙器具为侧边开门结构时,发热腔26可以位于除门体所在侧时的其他三面;或者当侧边开门较小时,发热腔26可以位于四面,此时具有开门一侧的发热腔26面积小于其他三面的发热器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多个进风口28,多个进风口28集中分布在内壁24上,多个进风口28与叶轮16的轴心相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离心式叶轮其轴心区域为进风区域,因此将多个进风口28设置在内壁24的与叶轮16相对应的壁面上,并与叶轮16的几何中心相对应,有利于发热腔26外的气体在叶轮16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发热腔26,提高了发热腔26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16位于发热元件14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发热腔26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14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16设置在内壁24与壳体12之间,或设置在内壁24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出风口30,多个出风口30分布在内壁24上,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与叶轮16的边缘相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离心式叶轮会将气体周向导出,进而在叶轮16的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30,使得部分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边缘处的出风口30导出至发热腔26的外部,有利于食材盛放桶18快速升温,且减少热量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壁24中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多个出风口30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一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中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为第一壁面,通过将至少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一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14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出风口30导出至食材盛放桶18,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食材盛放桶18所在的加热室32,提高加热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壁24的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多个出风口30中,至少存在一个出风口30设置在第二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与第一壁面相连接的其他壁面为第二壁面,这里第二壁面可与第一壁面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通过将出风口30设置在第二壁面上,使得高温气体可从第二壁面上的出风口30进入食材盛放桶18所在的加热室32内部,能够降低发热元件14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32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32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14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14所不在的区域经出风口30流入的高温气体而受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30中每个出风口30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14越大。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近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远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出风口30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出风口30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30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30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内壁24内部靠近发热元件14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24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出风口30中任意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14越小。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壁24的除与发热元件14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近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14越远的出风口30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出风口30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出风口30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出风口30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内壁24内部靠近发热元件14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内壁24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