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743发布日期:2019-05-21 21:1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烘焙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焙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烤箱面包机的加热源通常设置在面包机整体的背部,以避免加热源处于外观面而烫伤用户等,且为了将加热源加热的气体快速传递到加热室内部,热风的进风孔通常也开设在加热室的背板上,但这会导致加热室背部整体温度较高,而正面温度较低,受热不均,最终导致面包烹饪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烘焙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包括:壳体;加热室,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通风孔;发热元件和叶轮,均设置在风道内;其中,在发热元件和叶轮的作用下,风道内的气体被加热,并经部分多个通风孔流入加热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通过设计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使得被发热元件加热的高温气体能够环绕加热室的多个壁面,有利于通过热传递和热辐射对设置在加热室内的食材盛放装置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再结合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向加热室内部对食材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极大地缩短了烹饪时间,且加热室的多个壁面受高温气体环绕,热量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食材盛放装置内部的食材均匀受热,烹饪效果好,且保温效果好。通过在加热室的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的多个壁面上设置多个通风孔,该多个通风孔可开设在其中的一个壁面上,也可以开设在多个壁面上,进而有利于风道内的高温气体经多个壁面上的通风孔进入加热室,从不同方位进入加热室,使得加热室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且高温气体经多方位同时进入加热室,也提高了内部食材的受热速度,进一步缩短烹饪时长。具体地,进行烹饪时,发热元件加热风道内气体,叶轮转动以将风道内的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入加热室,而加热室内部相对温度较低的气体在叶轮的作用下,经部分通风孔流出加热室,进入风道内被发热元件加热后,再次进入加热室,实现热风加热循环,有利于食材盛放装置内的食材均匀受热,加热效果好。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室可完全独立于壳体,即加热室的各壁面与壳体的各壁面不共壁;加热室也可部分与壳体共壁,即壳体的部分壁面构成加热室的部分壁面。

另外,可以想象到,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加热室内放置适合的食材盛放装置,例如,在需要烹饪面包等食材时,将食材盛放桶放置在加热室内,而在烹饪饼干或鸡翅等食材时,将食材盛放托盘或食材盛放支架放置在加热室内,在此不一一列举。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烘焙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出风孔,多个出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通风孔中包含有多个出风孔,气体经多个出风孔流出加热室,多个出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叶轮相对应的壁面上,有利于加热室内的气体在叶轮的作用下快速流出加热室,提高了加热室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位于发热元件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加热室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设置在加热室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或设置在加热室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进风孔,多个进风孔设置在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通风孔中包含多个进风孔,气体经多个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通过将多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的多个壁面中的任一个壁面上,即将多个进风孔统一开设在一个壁面上,一方面方便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减少热量损失,尤其在多个进风孔所在壁面与发热元件相对应时,此时发热元件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多个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而不会在风道内流动一段距离后,再进入加热室,提高加热效率。通过将多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上,该多个壁面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使得风道内的高温气体能够经多个壁面上的多个进风孔进入加热室,从不同方位进入加热室,使得加热室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且高温气体经多方位同时进入加热室,提高了内部食材的受热速度,缩短烹饪时长。优选地,与壳体形成风道的加热室的多个壁面中存在进风孔的壁面上,进风孔的个数均为多个,确保进风量足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与加热室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元件与加热室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使得发热元件不仅可设置在加热室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还可以设置在加热室的侧壁面与壳体之间等,有效避免发热元件集中分布而导致加热室各处温度分布不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进风孔中,至少两个进风孔设置在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进风孔中,存在至少两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使得风道内的高温气体可从另外壁面上的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对内部食材盛放桶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能够降低发热元件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所不在的区域经进风孔流入的高温气体加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中每个进风孔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进风孔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进风孔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进风孔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进风孔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进风孔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进风孔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加热室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中任意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越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越近的进风孔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越远的进风孔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进风孔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进风孔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加热室内部靠近发热元件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位于加热室的中下部或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热室的除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因而将至少两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中部以下位置或设置在加热室的底部,使得高温气体经至少两个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后,能够在加热室内部大幅度上升,而有利于提高加热室内热风循环效率,提高加热室内部受热均匀性。可以想到地,将多个出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底部,有利于加热室内部的低温空气流出加热室,确保加热室内部温度快速升高,缩短烹饪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进风孔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进风孔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设置在加热室的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壁面上,通过将进风孔设置在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进风孔进入加热室内部,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加热室,提高加热速率。优选地,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室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该背部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孔;或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室的背部壁面与壳体之间,以及一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则至少一个进风孔设置在该背部壁面上,或多个进风孔分别设置在该背部壁面上和该侧壁面上。

可以想到地,在加热室的与发热元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壁面上的进风孔的个数存在多个时,多个进风孔中,越靠近发热元件的进风孔的开口面积越大,和/或越靠近发热元件的相邻两个进风孔的间距越大,和/或多个进风孔设置在该至少一个壁面的中下部或底部,中下部即中部以下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室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加热室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进而加热室的至少两个侧壁面均可受高温气体的加热而将热量传递到加热室内或将热量辐射到加热室内,有利于侧面加热食材盛放桶内的食材,提高加热及保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前门,设置在壳体的前端,加热室的多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壳体前端的前门,此时,加热室的多个侧壁面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有利于围绕加热室进行多方向加热。优选地,加热室的背部壁面及与其直接相连的侧壁面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顶门,设置在壳体的顶端,加热室的各个侧壁面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焙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壳体顶端的顶门,加热室的各个侧壁面可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进而有利于环绕加热室周向全方位地进行加热。当然,可以想到地,也可以不是全部侧壁面均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仅是列举最优方案,其余方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烘焙器具还包括前门时,前门的内表面面积小于加热室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加热室的前壁面与壳体之间也形成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烘焙器具具有前门时,且在前门较小,其内表面面积小于加热室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时,环绕前门的前壁面与壳体之间依然可以具有风道,此时,加热室的正面也可以通过风道内的高温气体的热传递或热辐射进行加热,或通过前壁面上的进风孔流出的高温气体进行加热,确保加热室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各处,且有利于风道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加热室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围设在离心式叶轮的外周。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发热元件为发热管,当然也可为发热丝,红外发热件等。当发热元件为发热管时,发热管围设在离心式叶轮的外周,有利于对叶轮导出的气体进行及时且均匀地加热,避免部分气体漏掉,而导致风道内气体升温速度慢,影响烘焙器具整体加热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局部右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烘焙器具的内部局部仰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壳体,14前门,16加热室,162出风孔,164进风孔,18风道,20发热元件,22叶轮,24食材盛放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烘焙器具。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焙器具,包括:壳体12;加热室16,设置在壳体12的内部,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设有多个通风孔;发热元件20和叶轮22,均设置在风道18内;其中,在发热元件20和叶轮22的作用下,风道18内的气体被加热,并经部分多个通风孔流入加热室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焙器具,通过设计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使得被发热元件20加热的高温气体能够环绕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有利于通过热传递和热辐射对设置在加热室16内的食材盛放装置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再结合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向加热室16内部对食材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极大地缩短了烹饪时间,且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受高温气体环绕,热量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食材盛放桶24内部的食材均匀受热,烹饪效果好,且保温效果好。通过在加热室16的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的多个壁面上设置多个通风孔,该多个通风孔可开设在其中的一个壁面上,也可以开设在多个壁面上,进而有利于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经多个壁面上的通风孔进入加热室16,从不同方位进入加热室16,使得加热室16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且高温气体经多方位同时进入加热室16,也提高了内部食材的受热速度,进一步缩短烹饪时长。具体地,进行烹饪时,发热元件20加热风道18内气体,叶轮22转动以将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经部分通风孔吹入加热室16,而加热室16内部相对温度较低的气体在叶轮22的作用下,经部分通风孔流出加热室16,进入风道18内被发热元件20加热,然后再次进入加热室16,实现热风加热循环,有利于食材盛放桶24内的食材均匀受热,加热效果好。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室16可完全独立于壳体12,即加热室16的各壁面与壳体12的各壁面不共壁;加热室16也可部分与壳体12共壁,即壳体12的部分壁面构成加热室16的部分壁面。

另外,可以想象到,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加热室16内放置适合的食材盛放装置,例如,在需要烹饪面包等食材时,将食材盛放桶24放置在加热室内,而在烹饪饼干或鸡翅等食材时,将食材盛放托盘或食材盛放支架放置在加热室16内,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出风孔162,多个出风孔162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叶轮22相对应的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通风孔中包含有多个出风孔162,气体经多个出风孔162流出加热室16,多个出风孔162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叶轮22相对应的壁面上,有利于加热室16内的气体在叶轮22的作用下快速流出加热室16,提高了加热室16内部热风循环速度,缩短烹饪时长。尤其在叶轮22位于发热元件20的一侧时,被及时导出加热室16的气体能够快速地被发热元件20加热,提高了烘焙器具整体的加热效率。可选地,叶轮22设置在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或设置在加热室16的左、右任一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多个通风孔包括多个进风孔164,多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多个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通风孔中包含多个进风孔164,气体经多个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通过将多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的多个壁面中的任一个壁面上,即将多个进风孔164统一开设在一个壁面上,一方面方便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减少热量损失,尤其在多个进风孔164所在壁面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时,此时发热元件20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多个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而不会在风道18内流动一段距离后,再进入加热室16,提高加热效率。通过将多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上,该多个壁面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使得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能够经多个壁面上的多个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从不同方位进入加热室16,使得加热室16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食材均匀受热,且高温气体经多方位同时进入加热室16,提高了内部食材的受热速度,缩短烹饪时长。优选地,与壳体12形成风道18的加热室16的多个壁面中存在进风孔164的壁面上,进风孔164的个数均为多个,确保进风量足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5所示,发热元件20与加热室16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0与加热室16的至少一个壁面相对应,使得发热元件20不仅可设置在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还可以设置在加热室16的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等,有效避免发热元件20集中分布而导致加热室16各处温度分布不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进风孔164中,至少两个进风孔164设置在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进风孔164中,存在至少两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使得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可从另外壁面上的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对内部食材盛放桶24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能够降低发热元件20所对应的壁面处温度较高而引起的加热室16内部的温差,使得加热室16内部食材,不仅能够在发热元件20所在区域的热传递和热辐射受热,还能够在发热元件20所不在的区域经进风孔164流入的高温气体加热,提高了食材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164中每个进风孔164的开口面积越远离发热元件20越大。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20越近的进风孔164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20越远的进风孔164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进风孔164的出风面积较小,出风温度较低的进风孔164的出风面积较大,能够综合各个进风孔164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进风孔164因出风面积相同而导致加热室16内部靠近发热元件20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加热室16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164中任意相邻两个进风孔164之间的间距越远离发热元件20越小。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距离发热元件20越近的进风孔164的出风温度越高,距离发热元件20越远的进风孔164的出风温度越低,进而通过控制出风温度越高的相邻两个进风孔164之间的间距较大,出风温度较低的相邻两个进风孔164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综合各个进风孔164的出风效果,避免各个进风孔164因间距相同而导致加热室16内部靠近发热元件20的区域温度较高,有利于保证加热室16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至少两个进风孔164位于加热室16的中下部或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室16的除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之外的其余壁面上,由于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因而将至少两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中部以下位置或设置在加热室16的底部,使得高温气体经至少两个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后,能够在加热室16内部大幅度上升,而有利于提高加热室16内热风循环效率,提高加热室16内部受热均匀性。可以想到地,将多个出风孔162设置在加热室16的底部,有利于加热室16内部的低温空气流出加热室16,确保加热室16内部温度快速升高,缩短烹饪时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进风孔164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进风孔164中至少存在一个进风孔164设置在加热室16的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壁面上,通过将进风孔164设置在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壁面上,有利于发热元件20加热的大量高温气体直接经与其距离最近的壁面上的进风孔164进入加热室16内部,有利于高温气体及时快速地进入加热室16,提高加热速率。优选地,发热元件20设置在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该背部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孔164;或发热元件20设置在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与壳体12之间,以及一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则至少一个进风孔164设置在该背部壁面上,或多个进风孔164分别设置在该背部壁面上和该侧壁面上。

可以想到地,在加热室16的与发热元件20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壁面上的进风孔164的个数存在多个时,多个进风孔164中,越靠近发热元件20的进风孔164的开口面积越大,和/或越靠近发热元件20的相邻两个进风孔164的间距越大,和/或多个进风孔164设置在该至少一个壁面的中下部或底部,中下部即中部以下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加热室16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加热室16的至少两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进而加热室16的至少两个侧壁面均可受高温气体的加热而将热量传递到加热室16内或将热量辐射到加热室16内,有利于侧面加热食材盛放桶24内的食材,提高加热及保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烘焙器具还包括:前门14,设置在壳体12的前端,加热室16的多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壳体12前端的前门14,此时,加热室16的多个侧壁面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有利于围绕加热室16进行多方向加热。优选地,加热室16的背部壁面及与其直接相连的侧壁面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烘焙器具还包括:顶门,设置在壳体12的顶端,加热室16的各个侧壁面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

在该实施例中,烘焙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壳体12顶端的顶门,加热室16的各个侧壁面可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进而有利于环绕加热室16周向全方位地进行加热。当然,可以想到地,也可以不是全部侧壁面均与壳体12之间形成风道18,仅是列举最优方案,其余方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当烘焙器具还包括前门14时,前门14的内表面面积小于加热室16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加热室16的前壁面与壳体12之间也形成风道18。

在该实施例中,在烘焙器具具有前门14时,且在前门14较小,其内表面面积小于加热室16的前壁面的外轮廓所围成的面积时,环绕前门14的前壁面与壳体12之间依然可以具有风道18,此时,加热室16的正面也可以通过风道18内的高温气体的热传递或热辐射进行加热,或通过前壁面上的进风孔164流出的高温气体进行加热,确保加热室16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叶轮22为离心式叶轮。

在该实施例中,叶轮22为离心式叶轮,有利于集中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分散吹向风道18各处,且有利于风道18内气体温度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加热室16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元件20为发热管,围设在离心式叶轮的外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发热元件20为发热管,当然也可为发热丝,红外发热件等。当发热元件20为发热管时,发热管围设在离心式叶轮的外周,有利于对叶轮22导出的气体进行及时且均匀地加热,避免部分气体漏掉,而导致风道18内气体升温速度慢,影响烘焙器具整体加热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