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柜及冷藏柜的展示柜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2826发布日期:2019-12-27 14:31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冷藏柜及冷藏柜的展示柜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冷藏柜及冷藏柜的展示柜门。



背景技术:

具有冷藏或冷冻功能的冷藏柜,比如冰箱、冷藏柜、红酒柜、特种展示柜等,采用玻璃门体以方便用户看到柜内冷藏的物品。然而,由于玻璃门体位于柜内一侧玻璃表面的温度较低,因此玻璃门体与外界有温差玻璃表面容易产生冷凝水,玻璃面的冷凝水会影响玻璃门体对柜体内物品的展示效果,甚至玻璃门体的冷凝水会凝聚成水滴流到地面需要频繁清洁积水和人们不小心容易深滑倒产生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改善凝露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基本是采用电加热,并通过检测玻璃门上温度检测和空气湿度之间的温度差进而通过电加热控制玻璃门温度达到防凝露的效果。比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2755299提出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该防凝露方法包括:根据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根据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根据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当判断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进行防凝露处理,此技术方案是根据温度来判断并启动防凝露处理的,利用温度差判断可能产生凝露并以此开启加热减小温度差,存在频繁加热导致能耗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防凝露过程中存在加热能耗较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防凝露时加热能耗低的冷藏柜及冷藏柜的展示柜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藏柜的展示柜门,包括门框21、设于门框21内的玻璃门体23和位于玻璃门体23上方的触摸屏24,该玻璃门体23的内表面设有由加热电路控制进行加热工作的透明的电热膜;

其中,该加热电路包括:具有两个电源输出端的电源接头cn1;单片机u1;继电器k1及继电器k1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单片机u1的第一控制端口相连;与单片机u1的振荡检测端口相连的恒流源u0,该恒流源u0引出两个并联的接线端;电热膜的两端通过导线引出两个接线端,其中,电热膜两端的接线端分别与电源接头cn1的两个电源输出端之间由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相连,而电热膜的两末端与恒流源u0引出两个并联的接线端之间由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相连。

其中,加热电路还包括设置在电源接头cn1与单片机u1之间的光耦u2,该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侧串接限流电阻r1后与单片机u1的第二控制端口相连。

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继电器k1的线圈得电或失电的晶体管q1,其中,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末端与+12v电源相连,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末端连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而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作为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串接限流电阻r2后连接单片机u1的第一控制端口。

其中,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两末端之间连接钳位二极管d1。

其中,晶体管q1为npn型晶体管。

其中,恒流源u0集成在单片机u1中或外置于单片机u1。

其中,该触摸屏22上设有多个控制键24。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藏柜,包括带有制冷源的柜体1,还包括如上所述冷藏柜的展示柜门,该展示柜门与柜体1可转动相连。

其中,柜体1内设有多个用于放置酒瓶9的层架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藏柜的展示柜门采用一分为二的玻璃结构,下方是镀设电热膜的玻璃门体,在玻璃门体上方设置触摸屏,触摸屏上并没有镀设电热膜从而不会影响使用,通过玻璃门体以提供用户随时可观察柜体内存放的酒瓶,通过检测冷藏柜的玻璃门体两侧面的等效电容变化来判断玻璃门体的外表面是否有凝露生成的水膜,若有水膜则控制玻璃门体内侧面的电热膜进行加热,达到防凝露或减少凝露程度的效果,且减少了加热时的能耗,达到了低能耗的防凝露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实现简易且实现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冷藏柜在展示柜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冷藏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加热电路的详细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藏柜,包括:带有制冷源的柜体1,该柜体1内设有多个层架11,在层架11上放置酒瓶9以对酒瓶9内的酒进行冷藏保鲜;与柜体1可转动相连的展示柜门2,该展示柜门2包括门框21及设于门框21内的触摸屏22(该触摸屏22上设有多个控制键24,比如电源键)及玻璃门体23,该玻璃门体23的内表面采用镀膜工艺镀覆有一层透明的电热膜,通过加热电路控制电热膜的加热工作让玻璃门体23加热以防止冷藏柜在使用过程中在玻璃门体23上产生凝露,不仅可以确保用户能够通过玻璃门体23看到柜体1的存放的酒瓶9还可以防止在冷藏柜的底面留下冷凝水。

结合图3所示为加热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该加热电路包括:与外部电源(比如ac48伏电源)相连的电源接头cn1,该电源接头cn1具有两个电源输出端c和d;单片机u1;设置在电源接头cn1与单片机u1之间的光耦u2,该光耦u2的控制端(即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侧)串接限流电阻r1连接单片机u1的第二控制端口(即单片机u1的第22引脚(rc4引脚));继电器k1及控制继电器k1的线圈得电或失电的晶体管q1,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末端与+12v电源相连,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末端连接n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而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作为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串接限流电阻r2后连接单片机u1的第一控制端口(单片机u1的引脚25(rc7引脚));连接在单片机u1的第26引脚(rc6引脚)与振荡检测端口(单片机u1的第20引脚(ad-in2引脚))之间的恒流源u0,该恒流源u0引出两个并联的接线端e和接线端f;电热膜的两端通过导线引出两个接线端a和接线端b,其中,电热膜两端的接线端a和b分别与两个电源输出端c和d之间由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相连,而电热膜的两末端a和b与恒流源u0引出两个并联的接线端e和接线端f之间由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相连。

其中,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两末端之间连接钳位二极管d1,通过钳位二极管d1抑制继电器k1的线圈在失电时产生的反向感生电压。

其中,恒流源u0可以是集成在单片机u1中,也可以是外置于单片机u1。如3所示乃采用内置恒流源,则检测加热膜充电电容电压的端口可以是与恒流源端口共同复用的单片机u1的第26引脚(rc6引脚)。

其中,上述晶体管q1为npn型晶体管。

可以理解的是,电热膜与玻璃门体23及玻璃门体23的外表面之间构成一个等效电容:电热膜相当于一个电容的第一电极板,玻璃门体23是电容介质,而玻璃门体23外侧面及外侧面上因凝露生成的水膜则是电容的第二电极板,第二电极板通过空气接大地。由于电热膜在玻璃门体23上的面积是固定的,作为电容介质的玻璃门体23也是固定的(即电容介质是固定的),所以电容量的变化只与玻璃门体23外表面因凝露而成的水膜有关,由于水有一定的导电性,其水膜形成一块等效电极板,当水膜越致密,等效电极板面积越大,对应的电容量越大,反之当凝露水越小的水膜越稀疏,等效电极板面积越小对应的电容量越小。

本实用新型将电热膜的两末端a和b与恒流源u0引出两个并联的接线端e和接线端f之间由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相连,恒流源u0给电热膜与构成的等效电容充电,当充电完毕后等效电容放电,充电-放电过程类似一个振荡电路,因此,通过单片机u1的第20引脚(ad-in2引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可以检测获取充电-放电次数(或振荡次数)。具体来说,当玻璃门体23上因凝露生成的水膜时的等效电容值大于无水膜时的电容值,且水膜越厚时对应的等效电容值越大,等效电容值与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成反比;由单片机u1的第20引脚(ad-in2引脚)累计单位时间内振荡电路发生的振荡次数,这个振荡次数与等效电容值成反比,等效电容值越大,振荡频率越低,对应的振荡次数越小;单片机u1根据计数器得到的振荡次数与基准值(即玻璃门体23外侧面没有任何生成水膜时单位时间内振荡电路发生的振荡次数为基准值)比较,所以单片机u1不需最终算出电容器具体的等效电容值,只需要根据振荡次数偏离基准值的大小即可判断出是否产生水膜,并可以根据振荡次数的变化来对应的判断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化,从而可以客观的获知玻璃门体23的外表面是否有凝露生产的水膜。

当单片机u1判断出玻璃门体23的外表面有凝露生产的水膜时,当单片机u1的第一控制端口输出高电平时,晶体管q1导通,从而继电器k1的线圈得电,此时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闭合而常闭触点断开,即电热膜的两末端a和b分别与电源接头cn1的两个电源输出端c和d之间连通,由外部的供电电源给电热膜提供电源进线加热,通过加热让玻璃门体23外表面的水膜消失。否则,当单片机u1判断出玻璃门体23的外表面没有凝露生产的水膜时,单片机u1的第一控制端口输出低电平时,晶体管q1不导通,继电器k1的线圈不得电,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断开而常闭触点闭合,电热膜的两末端a和b与恒流源u0电性相连从而进入检测玻璃门体23的等效电容的检测状态,此时,

另外,当单片机u1的第二控制端口发出高电平时,光耦u2导通,供电电源可以经过光耦u2、继电器k1与电热膜形成回路给电热膜供电。否则,当单片机u1的第二控制端口发出低电平时,光耦u2不导通,供电电源不能给电热膜供电。因此,通过pid控制光耦u2调节电热膜的平均电功率的步骤,比如,包括:当判断生成水膜时,单片机先控制光耦u2导通第一时间(比如5秒)使供电电源给电热膜持续供电进行全功率加热,然后再判断振荡次数的变化幅度是否小于预设的允许值,若是,且振荡次数的变化幅度大于/小于上一次,则控制加大/减小光耦u2的导通与截止的时间比来提高/降低电热膜的加热功率,达到加热功率、加热时间与等效电容变化量的动态平衡,降低电热膜防凝露的功耗,起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