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1899发布日期:2019-08-20 23:5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卯榫凳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



背景技术:

榫卯结构作为一种传统连接方式,其社会的认知度却不高,将传统的榫卯结构应用到儿童领域,不仅可以提高榫卯的社会存在感,还能够通过巧妙的榫卯结构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在繁重的学习中,虽然学到了多种理论知识,但大部分缺少动手实践的能力,单纯的脑力学习,往往会造成对思想的一种束缚,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思维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用于解决儿童缺少动手实践能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件、支腿、连杆和楔块;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插接,连接件前后的设有两个,所述的连接件一端插接第一支撑板,另一端插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下部设有两个支腿,两个支腿之间之间设有连杆,楔块将连杆连接在两个支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下部设有两个支腿,两个支腿之间之间设有连杆,楔块将连杆连接在两个支腿上,每一个所述的支腿的下端均设有支撑垫。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侧面设有多个燕尾榫和燕尾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直榫槽,所述直榫槽设在第一支撑板的左部的两个角上,所述直榫槽为矩形的通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设有前后相对的两个插槽,所述插槽为具有一定延伸量的矩形槽;

所述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相同,第二支撑板的燕尾榫与第一支撑板的燕尾槽插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同一侧面上的插槽内插接有连接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直榫槽内插接有支腿。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手柄,第一连接板两个端部上分别的固定有一个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下侧面固定有手柄,两个第二连接板可分别插接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同一侧面上的插槽内。

所述支腿的上端面设有直榫端头,所述直榫端头插接在与之相对应的直榫槽内,所述支腿的前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圆形的通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连杆,支腿的右侧面设有第一楔槽,所述第一楔槽为矩形的通槽,所述第一楔槽与连接孔相贯通,楔块穿过第一楔槽连接连杆。

所述连杆包括中间杆和端部杆,所述中间杆和端部杆均为圆杆,所述中间杆的两端分别的设有一个端部杆,每一个所述的端部杆上均设有一个与第一楔槽相对应的第二楔槽,所述的端部杆分别的设在前后设置的两个支腿的连接孔内,楔块穿过第一楔槽和第二楔槽将连杆固定在两个支腿上。

所述端部杆的直径尺寸大于中间杆的直径尺寸。

所述支撑垫为矩形板,所述支撑垫为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板凳上设有燕尾榫和直榫,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儿童理解。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板凳组装完成后可以当做板凳使用,板凳的连接方式为插接,在板凳的组装过程中增加了儿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每一个支腿均设有一个支撑垫,增加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结构更加稳定,保证儿童坐下后板凳不至于倾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接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板,11.直榫槽,12.燕尾榫,13.燕尾槽,14.插槽,2.第二支撑板,3.连接件,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手柄,4.支腿,41.直榫端头,42.第一楔槽,43.连接孔,5.连杆,51.中间杆,52.端部杆,521.第二楔槽,6.楔块,7.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1至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儿童的卯榫板凳,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连接件3、支腿4、连杆5和楔块6;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插接,连接件3前后的设有两个,所述的连接件3一端插接第一支撑板1,另一端插接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1下部设有两个支腿4,两个支腿4之间之间设有连杆5,楔块6将连杆5连接在两个支腿4上,所述第二支撑板2下部设有两个支腿4,两个支腿4之间之间设有连杆5,楔块6将连杆5连接在两个支腿4上,每一个所述的支腿4的下端均设有支撑垫7。

所述第一支撑板1为矩形板,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右侧面上设有多个燕尾榫12和燕尾槽13,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直榫槽11,所述直榫槽11设在第一支撑板1的左部的两个角上,所述直榫槽11为矩形的通槽,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设有前后相对的两个插槽14,所述插槽14为具有一定延伸量的矩形槽。

所述第二支撑板2与第一支撑板1的结构相同,第二支撑板2的燕尾榫12与第一支撑板1的燕尾槽插接,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同一侧面上的插槽14内插接有连接件3,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直榫槽11内插接有支腿4。

所述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手柄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均为矩形块,第一连接板31左右两个端部的后侧面上分别的固定有一个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的下侧面上固定有手柄33,两个第二连接板32可分别插接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同一侧面上的插槽14内,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手柄33便于拆卸时将连接件3敲出。

所述支腿4为竖直的矩形块,所述支腿4的上端面设有直榫端头41,所述直榫端头41插接在与之相对应的直榫槽11内,所述支腿4的前侧面上设有连接孔43,所述连接孔43为圆形的通孔,所述连接孔43内设有连杆5,支腿4的右侧面上设有第一楔槽42,所述第一楔槽42为矩形的通槽,所述第一楔槽42与连接孔43相贯通,楔块6穿过第一楔槽42连接连杆5。

所述连杆5包括中间杆51和端部杆52,所述中间杆51和端部杆52均为圆杆,所述中间杆51的两端分别的设有一个端部杆52,每一个所述的端部杆52上均设有一个与第一楔槽42相对应的第二楔槽521,所述的端部杆52分别的设在前后设置的两个支腿4的连接孔43内,楔块6穿过第一楔槽42和第二楔槽521将连杆5固定在两个支腿4上。

所述端部杆52的直径尺寸大于中间杆51的直径尺寸,所述连杆5在板凳的组装过程中,可以作为小锤使用,便于对其他各个部件进行组装。

所述支撑垫7为矩形板,所述支撑垫7为橡胶材料,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