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背可调节的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5680发布日期:2019-09-03 19:4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椅背可调节的椅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制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椅背可调节的椅子。



背景技术:

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

目前,公告号为CN20196819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板椅,它由钢板折合而成,具体包括坐面、靠背面、侧面,坐面、靠背面均呈正方形,侧面呈长方形,靠背面下边与坐面后边连体,两侧面上边与坐面左右两边连体。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靠背面的高度固定,对于身高不同的人而言,固定的椅背面高度在使用上不够舒适,从而造成椅子的适用性较低的问题,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椅背可调节的椅子,使椅背面可适应于供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倚靠,从而提高椅子使用的舒适度,扩大椅子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椅背可调节的椅子,包括椅座和椅背面,所述椅背面上安装有延伸装置,所述延伸装置包括衔接板与调节结构,所述衔接板活动连接于所述椅背面上,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衔接板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椅背面上安装的延伸装置使椅背面的倚靠高度可调节,从而使同一张椅子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倚靠更舒适,扩大椅子的适用范围;调节结构调节活动连接于椅背面上的衔接板的滑移,从而通过衔接板的升降实现椅背面倚靠高度的调整,使调整操作更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驱动杆、连接螺纹与配合螺纹,所述驱动杆插接于所述椅背面且转动连接于所述衔接板内;所述连接螺纹形成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配合螺纹形成于所述椅背面内,且所述配合螺纹与所述连接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于椅背面并转动连接于衔接板的驱动杆上形成连接螺纹,通过连接螺纹与椅背面内对应的配合螺纹的配合实现驱动杆在椅背面内的升降过程,从而实现衔接板的升降,达到调整椅背面高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衔接板内形成有环圈,所述衔接板内对应形成有供所述环圈容置的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上形成的环圈容置于衔接板内形成的圆槽中,使驱动杆可相对衔接板转动的同时,保持与衔接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同步运动,从而使椅背面的高度可在驱动杆的转动过程中被调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通过连接结构同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结构同步驱动杆的转动,从而当驱动其中一个驱动杆转动时,可使另一个驱动杆同步转动,由此实现衔接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稳步升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齿条和齿形链,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凹槽,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齿形链与所述齿条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上的凹槽内固定的齿条通过齿链连接,从而由齿链同步两个驱动杆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上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侧壁上形成有贯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驱动杆上固定的转动块可便捷地控制驱动杆的转动,贯穿槽的设置可增大人手握住转动块时的摩擦力,从而便于通过人手控制转动块的转动,使控制驱动杆进一步控制衔接板和延伸板升降的操作更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椅背面内形成有插槽,所述衔接板容置并滑设于所述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板容置并滑设于椅背面内形成的插槽中,使衔接板的安装结构更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装置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衔接板上,且所述延伸板的厚度与所述椅背面一致,所述驱动杆对应穿设于所述延伸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连接于衔接板上的延伸板的厚度与所述椅背面一致,从而通过延伸板可避免因衔接板厚度小于椅背面造成倚靠时不够舒适的问题,使椅子使用的体验感更好;驱动杆对应插接于延伸板上,使整体结构更合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椅背面上安装的延伸装置使椅背面的倚靠高度可调节,插接于椅背面并转动连接于衔接板的驱动杆上形成的连接螺纹与椅背面内对应的配合螺纹的配合,实现驱动杆在椅背面内的升降过程,从而实现衔接板的升降,并通过衔接板的升降实现椅背面倚靠高度的调整,使同一张椅子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倚靠更舒适,扩大椅子的适用范围;

2.驱动杆上形成的环圈容置于衔接板内形成的圆槽中,使驱动杆可相对衔接板转动的同时,保持与衔接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同步运动,从而使椅背面的高度可在驱动杆的转动过程中被调整;

3.驱动杆上的凹槽内固定的齿条通过齿链连接,从而由齿链同步两个驱动杆的转动,使衔接板可稳定调节升降,从而使椅背面倚靠高度的调整过程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杆分别与衔接板和椅背面配合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杆上的齿条与齿形链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椅座;2、椅背面;21、插槽;3、延伸装置;4、衔接板;41、圆槽;5、延伸板;6、调节结构;61、驱动杆;62、连接螺纹;63、配合螺纹;64、转动块;65、贯穿槽;66、环圈;67、凹槽;7、连接结构;71、齿条;72、齿形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椅背可调节的椅子,如图所示,包括椅座1和椅背面2,椅背面2上安装有延伸装置3。

如图、所示,延伸装置3包括衔接板4,衔接板4活动连接于椅背面2上;椅背面2内形成有插槽21,衔接板4容置于插槽21并可在插槽21内沿竖直方向滑移,从而通过衔接板4的上下滑移可调整椅背面2的支撑高度,适应于供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倚靠。

如图所示,延伸装置3还包括延伸板5,延伸板5固定连接于衔接板4的上部,从而使延伸板5可与衔接板4同步上下滑移;延伸板5的厚度与椅背面2一致,从而通过延伸板5可避免因衔接板4厚度小于椅背面2造成倚靠时不够舒适的问题,使椅子使用的体验感更好。

如图、所示,延伸装置3还包括调节结构6,调节结构6用于调节衔接板4沿竖直方向的滑移的过程。

如图所示,调节结构6包括驱动杆61,两个驱动杆61沿竖直方向对应穿设于延伸板5和衔接板4内的两端,实现驱动杆61与延伸板5和衔接板4的连接。

如图所示,驱动杆61位于衔接板4内的侧壁上形成有环圈66,衔接板4内对应形成有供环圈66容置的圆槽41,环圈66可在圆槽41内转动,从而使驱动杆61可相对衔接板4转动的同时保持驱动杆61与衔接板4的同步升降。

如图、所示,调节结构6还包括连接螺纹62和配合螺纹63,驱动杆61对应插接于椅背面2内且与椅背面2转动连接;连接螺纹62形成于驱动杆61的侧壁下部,配合螺纹63形成于椅背面2内与连接螺纹62对应处,且连接螺纹62与配合螺纹63相互配合,从而当驱动杆61转动时可实现在椅背面2内的升降,进而实现衔接板4和延伸板5的上下滑移。

如图、所示,两个驱动杆61通过连接结构7连接实现同步的转动;连接结构7包括齿条71和齿形链72,驱动杆61的侧壁且位于环圈66下部形成有凹槽67,齿条71沿竖直方向周向等间距固定于凹槽67内,齿形链72分别与两个驱动杆61上的齿条71配合连接,从而驱动其中一个驱动杆61转动,即可使另一个驱动杆61同步转动。

如图所示,驱动杆61上固定有转动块64,转动块64的侧壁上形成有贯穿槽65。通过转动块64可便捷地控制驱动杆61的转动,贯穿槽65的设置可增大人手握住转动块64时的摩擦力,从而便于通过人手控制转动块64的转动,由此使控制驱动杆61进一步控制衔接板4和延伸板5升降的操作更便捷。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当需要调节椅背面2的倚靠高度时,首先握住其中一个转动块64并转动,此时两个驱动杆61同步转动,并在连接螺纹62和对应的配合螺纹63的配合下在椅背面2内做上升或下降的运动,此时衔接板4在环圈66的抵接作用下同步驱动杆61做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并带动延伸板5同步升降,从而完成调整过程,从而使椅背面2可调整至适应于供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倚靠的位置,扩大椅子的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