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侧卧可调塑形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5258发布日期:2019-11-25 21:3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平侧卧可调塑形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领域,即平侧卧可调塑形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睡觉用的枕头多数只有一或二个枕腔,其内有填充物,如稻壳、荞麦皮、茶叶、软纤维等,其缺点是形状比较固定,或是平卧、侧卧枕头高度相同,或是高度不可调整,都不能满足人体平、侧卧位睡眠对枕头高度要求不同的需求,对颈椎部位没有特殊设置,不利于颈椎保护,甚至会影响睡眠质量。当睡觉侧翻身的时候,头部将耳朵压在枕头上,不具有舒适性。枕头通常通用,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符合头颈部生物力学平衡的、平侧卧位高度不同的、可调节高度的、可放置不同填充物的、对颈椎和耳朵有特殊保护的、更具舒适性保健性和治疗作用的平侧卧可调塑形枕。可以设置多种型号,实现因人而异,也可以量体私人定制。平侧卧可调塑形枕主要填充物为荞麦皮,也可根据个人特点填充具有适度弹性、透气性的其它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平侧卧可调塑形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连体的上枕体和下枕体,下枕体分成前长条颈部枕腔和后并排的多个枕腔;上枕体中间部分为连接布段,两侧为独立耳枕腔。

上述方案中,

于耳枕腔中间有耳孔。

上枕体和下枕体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多个枕腔为两个枕腔、一个头部枕腔,头部枕腔位于两个枕腔中间;头部枕腔低于颈部枕腔。

连接布段呈头、颈形状。

枕腔共有七个,其中六个枕腔外缘安有拉链。

魔术贴(hook&loop)又名粘扣带,是衣服上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分子母两面,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loop),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hook)。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枕体分成上枕体和下枕体,共有六个开放枕腔,均可调节高度,尤其是上枕体中间部分为连接布段,两侧为独立耳枕腔,可以把枕体分成中央低两侧高的不同高度,中间较低部分用来平卧,两边较高部分用来侧卧,达到人体平、侧卧睡眠对枕头高度要求不同的目标。连接布段两侧与耳枕腔连接处具有一定张力,之间形成的弧坡对头颈外侧具有一定的支撑力,既能避免平卧时偏头睡觉,增加平卧舒适度,又能在睡眠过程中无需调整,翻身即可完成。尤其是设置了耳枕腔,可以在侧身入睡的时提供一定高度的枕面,以适应肩膀高度,避免头、颈部疲劳。2、设置了耳孔,在侧身入睡的时候,耳朵放在耳孔内,避免头部压迫耳朵而影响睡眠。3、在下枕体前部设置了颈部枕腔,可以调整高度,对颈椎有支撑和微牵引的作用,更加舒适,对颈椎病人也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枕体上表面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枕体上表面结构简图。

图3是图1前侧面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3,零部件名称如下:上枕体1,下枕体2,颈部枕腔3,枕腔4,连接布段5,耳枕腔6,耳孔7,魔术贴8,头部枕腔9。

参见图1、2、3,平侧卧可调塑形枕,包括连体的上枕体1和下枕体2(两个枕体具有互补性,使得结构可以分区、合理,容易制作),上枕体1和下枕体2之间通过四个魔术贴8连接(实现可分体)。下枕体2分成前长条颈部枕腔3和后并排的三个枕腔(中间头部枕腔9、两侧两个枕腔4);上枕体1中间部分为连接布段5(为封闭枕腔,其内不放置填充物,连接布段5两侧与耳枕腔6连接处具有一定张力),两侧为独立耳枕腔6,耳枕腔6中下方有耳孔7(耳孔7可以容纳耳朵,侧卧不压耳朵,增加侧卧舒适性)。头部枕腔9低于颈部枕腔3。整个枕头采用常用布料。

1、平侧卧可调塑形枕亮点在于通过上枕体1和下枕体2的互补性来完成平卧、侧卧高度的不同(见图3),通过六个带拉链的枕腔内填充物数量多少来实现高度可调节。枕头中间较低部分(连接布段5+颈部枕腔3+头部枕腔9)用来平卧,两边较高部分(耳枕腔6+枕腔4+颈部枕腔3两端)用来侧卧,达到人体平、侧卧睡眠对枕头高度要求不同的目标。中间平卧部分(连接布段5+颈部枕腔3+头部枕腔9)呈元宝形,符合颈椎生理曲度;上枕体的耳枕腔6内缘与连接布段5(呈头、颈形状)两侧的连接处具有一定张力,之间形成的弧坡对头、颈、肩部有一定的支撑力,既能避免平卧时偏头睡觉,增加平卧舒适度,又能在睡眠过程中无需调整枕头,翻身即可完成。侧卧位时有耳孔7,舒适性更强。具有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作用。

2、平侧卧可调塑形枕的枕体由上下两个枕体叠加组成(上枕体1,下枕体2),通过四个粘扣带(魔术贴8)固定为一体。下枕体2包括颈部枕腔3、头部枕腔9、两个枕腔4四个独立区域,上面枕体包括连接布段5、两个耳枕腔6三个独立区域,除连接布段5(呈头、颈形状的封闭区域)外,其余六个枕腔均有开口并安有拉链,可随意放置各种适宜的填充物,并可根据填充物的量来调节此枕腔的高度,来满足不同头形使用者的需求。

下面分别介绍设计各独立枕腔的意义:

颈部枕腔3:为枕颈椎的区域,呈上凸半圆形,符合颈椎生理曲度,对颈椎有支撑和微牵引的作用,独立完成枕颈任务,高度、形状均可调。

头部枕腔9:为枕后脑的区域,呈上凹微弧形,高度低于颈部枕腔3,起支撑后脑的作用,独立完成枕后脑任务,高度可调。

枕腔4:为侧卧辅助区,呈长方体,高度与头部枕腔9相似,枕腔4与耳枕腔6、颈部枕腔3两端共同完成左、右侧卧位任务,高度均可调。对于耳枕腔6,通过调整枕腔4高度更好一些。

耳枕腔6:为侧卧主要区,分别叠在枕腔4和颈部枕腔3两端的正上方,类似长方体,内侧均呈弧形共同围成连接布段5,较枕腔4略高,与枕腔4和颈部枕腔3两端共同完成侧卧任务,耳枕腔6中下部各有一纵向贯通的长方体空洞为耳孔7,增加侧卧舒适性。

连接布段5:平铺在颈部枕腔3和头部枕腔9正上方,为无填充物、无高度的封闭区域,呈头、颈形状,连接布段5与耳枕腔6内侧缘连接处具有一定张力,之间形成的弧坡对头、颈外侧缘具有一定的支撑力,既能避免平卧时偏头睡觉,又能翻身自如,增加平卧、翻身的舒适度。

上面描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