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记忆棉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5234发布日期:2019-11-25 21:38阅读:9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记忆棉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涉及一种记忆棉枕头。



背景技术:

记忆棉手感柔软,具有慢回弹能力显著,能吸收冲击力、减少震动、低反弹力释放能力强,能通过应力松弛适应外力来压迫的表面形状,耐用,人体接触感受舒适等优点,已经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普及。但记忆棉枕头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吸收人体汗渍和空气中的水分,其内部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需要及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进行除湿,由于地域和气候温湿度差异,目前市场上的枕头难以把握通风除湿的时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忆棉枕头,可感应枕芯的湿度,及时提醒通风除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记忆棉枕头,包括枕套和枕芯;

其中,所述枕套包裹所述枕芯,所述枕芯由记忆棉组成,所述枕套的内层设置网格层,所述网格层内设置湿敏变色材料。

具体地,所述湿敏变色材料为无钴变色硅胶。

具体地,所述湿敏变色材料为微米级别的片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湿敏变色材料的厚度为1-5um。

具体地,所述枕套上设置有与网格层对应的透明层。

具体地,所述透明层设有透气孔。

具体地,所述网格层和所述透明层设于所述枕套的中间区域。

具体地,所述记忆棉的密度为35-75d。

优选地,所述记忆棉的组成包括硅胶。

优选地,所述记忆棉的组成包括香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记忆棉枕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湿敏变色材料层,使记忆棉枕头具有湿度感应功能,从而能及时提醒通风除湿;通过在枕套上设置透明层,使无需取出枕芯便可观察到湿敏变色材料层的颜色变化,从而及时提醒通风除湿;通过加入硅胶,使记忆棉枕头在夏天使用时更加清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记忆棉枕头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记忆棉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对应标记为:

1-枕套2-枕芯11-网格层

12-湿敏变色材料13-透明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记忆棉枕头,包括枕套1和枕芯2,枕套1可脱卸的包裹枕芯2;

其中,枕套1的外层使用棉布材料,内层使用化纤棉材料,枕套1至少一内层中间区域设置网格层11,例如,枕套1一侧的内层中间区域设置网格层11,网格层11为矩形,又如,网格层11的长度为1-10cm,网格层11的宽度为1-10cm,又如网格层11为3cm×3cm的正方形,网格层11包括9个1cm×1cm的网格,网格层11内设置湿敏变色材料12,例如,湿敏变色材料12为无钴变色硅胶,又如,无钴变色硅胶为片状结构,又如,无钴变色硅胶的厚度为1-5um,所述无钴变色硅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颜色随湿度不同而变化,干燥时为橙黄色,随着吸附水分的增加而逐渐变成绿色、墨绿色。所述无钴变色硅胶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可由市场购买获得。枕套1外层对应网格层11的区域为透明层13,透明层13由透明材质制成,如透明材质采用透明pvc(聚氯乙烯),透明层13设有透气孔。

枕芯2由记忆棉组成,记忆棉的密度为35-75d,记忆棉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1-20份、组合聚醚多元醇30-80份、聚酯多元醇1-15份、改性mdi10-50份、抗氧化剂0.1-10份、催化剂0.1-10份、稳泡剂0.1-10份、发泡剂0.5-10份。例如,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固含量45%,以聚醚三醇为基础聚醚,组合聚醚多元醇包括10份分子量为250的聚醚多元醇和50份分子量为2500的聚醚多元醇,分子量为250的聚醚多元醇为乙二胺基聚醚多元醇,分子量为2500的聚醚多元醇为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分子量2000,为己二酸与乙二醇缩合制得,改性mdi的异氰酸根的质量含量为34%,抗氧化剂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催化剂为胺类催化剂,发泡剂为水。

据此,当透过枕套1上透明层13观察到湿敏变色材料12发生由橙黄色变成绿色时,就及时将枕头放置在阴凉处通风,去除枕芯2的水分,防止细菌的滋生。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