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7318发布日期:2019-09-06 19:4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白色家电。传统空调的控制模式一般使用便携式空调遥控器,用户通过空调遥控器设定目标温度值并启动空调,空调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当它检测到室内温度到达目标温度值时,控制压缩机停止运行,而空调是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室内温度的,通常放置于室内机面板的进风位置。

通常空调室内机设置于房间角落或顶部,与用户相隔一定距离。空调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采集环境温度,进而空调根据环境温度来自动设定自身的目标温度。但是这种方式下,空调采集的常常是空调周围的环境温度,如果空调所在居室的空间很大,而用户距离空调比较远,则空调无法准确采集到用户周围的环境温度,从而使得最终设定的目标温度可能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方便地采集用户周围环境温度的技术,则可以为空调自动设定目标温度提供一个准确的参考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座椅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座椅系统,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椅座、扶手和靠背,所述椅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扶手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和体表温度传感器,所述扶手的内部设置有无线通信单元和微处理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体表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椅座受到的压力,并将所测得的第一压力数据向所述微处理器传输;

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座椅本体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将所测得的环境温度向所述微处理器传输;

所述体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椅座上用户的体表温度,并将所测得的体表温度向所述微处理器传输;

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内预先设定有压力阈值范围和体表温度阈值范围;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传输的第一压力数据、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传输的环境温度和所述体表温度传感器传输的体表温度,并判定出所述第一压力数据位于所述压力阈值范围内且所述体表温度位于所述体表温度阈值范围内时,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将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体表温度向空调传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进一步的,

所述智能座椅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座椅本体,所述多个所述座椅本体上的微处理器分别向所述空调传输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进一步的,

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包括Wi-Fi通信单元;

所述系统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设置于所述扶手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进一步的,

所述扶手的内部还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体表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进一步的,

所述扶手的外表面上还嵌设有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蓄电池的剩余电量通过所述显示屏幕显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进一步的,

所述座椅的靠背上设置有凹陷部分和靠枕,所述凹陷部分内部安装有滑轨,所述靠枕上与所述凹陷部分相邻的一侧设有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卡接的滚动装置,所述滑轨的两侧安装有滑轮,所述靠枕上设置有靠枕棉层,所述靠枕棉层与所述靠枕组成密封的空腔,所述靠枕棉层包裹于所述滑轮外围,所述靠背上还设置有螺栓,与所述安装装置相抵,所述螺栓用于调节所述靠枕角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进一步的,

所述靠背与所述椅座接合处安装有气囊,所述椅座下方安装有充气泵,所述气囊的进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所述充气泵连接,所述气囊上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气囊上与用户腰部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柔性棉布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进一步的,

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气囊控制器,所述气囊上还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充气泵、所述控制阀均与所述气囊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用户对所述气囊的压力,并向所述气囊控制器传输第二压力数据;

所述气囊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传输的第二压力数据,控制所述充气泵为所述气囊充气或控制所述控制阀为所述气囊排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进一步的,

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上方安装有气压支撑杆,所述气压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有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的上方固定连接于椅座,所述连接基座左侧安装有小型气罐,右侧安装有调节杆,所述支撑装置的表面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轮;

所述气压支撑杆,包括气体仓、排热仓、滑动装置和滑动杆;所述气压支撑杆内部设有所述气体仓和所述排热仓,所述气体仓安装于所述排热仓一侧,所述气体仓内氮气浓度占90%,所述气体仓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装置与所述连接基座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内部电路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微处理器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无线通信单元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气压支撑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座椅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包括椅座11、扶手12和靠背13,椅座1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扶手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121和体表温度传感器122,扶手12的内部设置有无线通信单元123和微处理器124;如图2-3所示,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环境温度传感器121、体表温度传感器122、无线通信单元123均与微处理器124电性连接;

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用于测量椅座受到的压力,并将所测得的第一压力数据向微处理器124传输;

环境温度传感器121,用于测量座椅本体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将所测得的环境温度向微处理器124传输;

体表温度传感器122,用于测量椅座上用户的体表温度,并将所测得的体表温度向微处理器124传输;

微处理器124,微处理器124内预先设定有压力阈值范围和体表温度阈值范围;微处理器124,用于接收第一压力传感器111传输的第一压力数据、环境温度传感器121传输的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传感器122传输的体表温度,并判定出第一压力数据位于压力阈值范围内且体表温度位于体表温度阈值范围内时,微处理器124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23将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向空调传输。

上述系统的工作原理:当用户使用该座椅时,第一压力传感器111将用户座于椅座11上的第一压力数据、体表温度传感器122将用户的体表温度向微处理器124传输,微处理器124根据内部预设的压力阈值范围和体表温度阈值范围进行判断使用该座椅的是否为用户,预设的压力阈值范围为15kg-125kg,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范围为28℃-41℃,若微处理器所接收的第一压力数据位于15kg-125kg内,体表温度位于28℃-41℃内,则判断为用户,微处理器124将接收的环境温度传感器121传输的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传感器122传输的体表温度向位于座椅系统外部的空调传输,位于座椅系统外部的空调对接收到的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进行运算,获取用户最适宜的温度值并设定。

上述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座椅上采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体表温度传感器来测量第一压力数据和体表温度并向微处理器传输,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压力数据和体表温度判断座椅上是否为用户,采用上述装置能够有效避免了因座椅上放置重物导致空调开启,浪费电能,有效地节约了资源,若判断为用户,微处理器才向空调传输环境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体表温度,然后,座椅系统外部的空调接收微处理器传输的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并对环境温度和体温温度根据空调内部预设的确定方法来确定出适宜用户的环境温度值,并将空调的调控目标温度设定为该确定出的适宜用户的环境温度值,使用户在室内享有更好的温度体验。将环境温度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设置于座椅本体上,能够实现近距离的测量用户周围的环境温度和用户的体温温度,与传统的室内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室内机面板上相比,使得获取的用户周围的环境温度和用户的体温温度更加较为准确,同时也使得空调设定的最适宜温度值更加准确。上述系统通过座椅内的微处理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将环境温度和体温温度向空调传输,解决了传统空调需要通过空调遥控器对空调温度进行设定的不便。上述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使用座椅的用户进行判断,避免了电能的浪费,同时还实现了较为准确测量用户周围环境温度和用户体表温度的功能,并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向空调传输,使用户享有更好的温度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座椅系统,包括多个座椅本体,多个座椅本体上的微处理器分别向空调传输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室内有多个用户使用座椅时,多个座椅本体上的微处理器将座椅本体所测量到的体表温度和环境温度分别向空调传输,空调对接收到的多个体表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内部预设的确定方法来确定出适宜用户的环境温度值,并将空调的调控目标温度设定为该确定出的适宜用户的环境温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无线通信单元,包括Wi-Fi通信单元,用于向智能物联网空调传输体表温度和环境温度;系统还包括遥控器,遥控器设置于扶手外表面,用于用户手动控制空调,设定空调温度值,便于在用户想手动调控空调温度时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扶手12的内部还设置有蓄电池125,蓄电池125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环境温度传感器121、体表温度传感器122、无线通信单元123、微处理器124电性连接。蓄电池125用于为上述装置提供电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扶手12的外表面上还嵌设有显示屏幕126,显示屏幕126与蓄电池125和所述微处理器124电性连接,用于将蓄电池125的剩余电量通过显示屏幕126显示。蓄电池125通过显示屏幕126向用户显示电量使用情况,方便用户对座椅及时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椅的靠背13上设置有凹陷部分131和靠枕132,凹陷部分131内部安装有滑轨133,靠枕132上与凹陷部分131相邻的一侧设有安装装置134,安装装置134上设置有与滑轨133卡接的滚动装置135,滑轨133的两侧安装有滑轮136,靠枕132上设置有靠枕棉层137,靠枕棉层137与靠枕132组成密封的空腔,靠枕棉层137包裹于滑轮136外围,靠背13上还设置有螺栓138,与安装装置134相抵,螺栓138用于调节靠枕132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滚动装置沿滑轨133运动实现了靠枕132的移动,运动过程中靠枕棉层137绕滑轮136旋转并遮盖于凹陷部分131上方,避免了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不适,调节与安装装置134相抵的螺栓138,使安装装置134与螺栓138相连转动,实现了靠枕4的角度调节,使用户使用该座椅时可以根据自身要求调整靠枕,提高使用该座椅的舒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靠背13与椅座11接合处安装有气囊14,椅座下方安装有充气泵141,气囊的进气口142通过输气管143与充气泵141连接,气囊上还设置有出气口144,出气口144上设置有控制阀145,气囊14上与用户腰部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柔性棉布材料。上述气囊能够更好地迎合用户身体曲线,使用户使用座椅时有更好的舒适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本体,还包括气囊控制器146,气囊14上还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47,第二压力传感器147、充气泵141、控制阀145均与气囊控制器146电性连接;

第二压力传感器147,用于测量用户对气囊14的压力,并向气囊控制器146传输第二压力数据;

气囊控制器146,用于根据第二压力传感器147传输的第二压力数据,控制充气泵141为气囊14充气或控制控制阀145为气囊14排气。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147将测量的用户对气囊14的第二压力数据向气囊控制器146传输,控制充气泵141为气囊14充气或控制控制阀145为气囊14排气。能够实现自动调节气囊14大小,符合不同用户的不同坐姿的舒适度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本体还包括支撑装置151,支撑装置151的上方安装有气压支撑杆152,气压支撑杆152的顶端连接有连接基座153,连接基座153的上方固定连接于椅座11,连接基座153左侧安装有小型气罐154,右侧安装有调节杆155,支撑装置151的表面固定设有支架156,支架15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轮157;用户使用时,通过调节杆17调整气压支撑杆152内的气压,从而提升或降低椅座11的高度,并且支撑装置151上连接有支架156,支架156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57,实现了座椅的移动功能,使用户对座椅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气压支撑杆152,如图5所示,包括气体仓1521、排热仓1522、滑动装置和滑动杆1523;气压支撑杆152内部设有气体仓1521和排热仓1522,气体仓1521安装于排热仓1522一侧,气体仓1521内氮气浓度占90%,气体仓152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523,滑动装置与连接基座153相连接。使用时,气压支撑杆152将升降时产生的温度传递给排热仓1522和气体仓1521内的空气,椅座11在降低过程中会带动滑动杆1523下降,滑动装置将气体仓1521中的空气排出,不仅提高了气压支撑杆152的散热性能,降低了气压支撑杆152出现爆炸的危险,还有效地避免了气压支撑杆152内部温度过高损坏内部元件,保证了气压支撑杆152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了气压支撑杆152的使用寿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