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推杆支撑座及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2614发布日期:2019-12-27 14:2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推杆支撑座及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推杆支撑座及电动床。



背景技术:

电动床通过驱动装置实现床板的抬升和下降,常见的电动床采用电动推杆作为动力源,通过电动推杆的驱动使得床架及床板共同抬升和下降。

床架包括第一床架和第二床架,第一床架可相对第二床架被抬升,电动推杆一般包括电机和活动推杆,活动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床架上,另一端与电机伸缩配合,电机铰接于固定于第二床架上的电机支撑座上,电动推杆通常通过伸长推杆来推顶第一床架,使得第一床架及床板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电动推杆对第一床架施加推力。传统的电机支撑座与第二床架之间的抓力不够,导致电动推杆在推顶过程中,第一床架无法稳定受力,电动推杆无法轻松施力,电动推杆需要施加更大的顶推力,最终降低电动推杆的使用寿命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床架受力稳定和电动推杆施力轻松的电动床的电动推杆支撑座及电动床。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推杆支撑座,包括臂爪和安装臂,所述臂爪包括固定于电动床床架上的条臂,以及在电动推杆施加推力时反向抓紧床架以加强支撑力的卡爪,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条臂的一端,所述安装臂固定于所述条臂上,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条臂之间构成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条臂之间的锐角呈35~40°。

进一步地,所述臂爪呈l形或者钩形。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为弧形臂,所述弧形臂包括锁固于所述条臂上的第一连接端和用于安装电动推杆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弧形臂的臂宽由所述第二连接端往所述第一连接端逐渐变大,所述卡爪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条臂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臂包括第一弧形臂和第二弧形臂,所述第一弧形臂和所述第二弧形臂相平行设置,相应连接于所述条臂沿长度方向的侧端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推杆支撑座,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卡爪在电动推杆施加推力时可反向抓紧床架,加强电动推杆支撑座的支撑力,使得床架稳定受力和电动推杆轻松施力。

进一步地,安装臂与条臂之间构成35~40°角,使得电动推杆推动床架活动的推力力度合理。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使用上述一种电动推杆支撑座的电动床,包括床架,置于所述床架上的床板,以及驱动所述床板升降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进行伸缩配合的电机和活动推杆,所述床架包括支撑脚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撑脚架上的床板支撑架,所述床板支撑架包括固定架和相对所述固定架升降的活动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支撑脚架上,所述电动推杆支撑座通过所述臂爪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

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活动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电机伸缩配合,所述电机铰接于所述安装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扭矩横杆和与所述扭矩横杆相垂直设置的纵杆,所述条臂锁固于所述纵杆上,所述扭矩横杆为方形杆,所述臂爪呈l形,所述卡爪与所述条臂共同形成直角部,该直角部扣于所述方形杆上;或者所述扭矩横杆为圆形杆,所述卡爪与所述条臂共同形成凹弧部,该凹弧部扣于所述圆形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条臂之间构成35~40°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上述一种电动推杆支撑座的电动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卡爪在电动推杆施加推力时可反向抓紧床架,加强电动推杆支撑座的支撑力,使得活动架稳定受力,以及电动推杆轻松施力。

进一步地,安装臂与条臂之间构成35~40°角,使得电动推杆推动床架活动的推力力度合理。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且该角度下,电动推杆支撑座的占用空间合理,不影响电动床的包装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床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床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脚和收折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床架-01;床板-02;

电动推杆-03;电机-04;

活动推杆-05;支撑脚架-07;

床板支撑架-08;固定架-09;

活动架-10;电动推杆支撑座-11;

臂爪-12;安装臂-13;

条臂-14;卡爪-15;

第一弧形臂-16;第二弧形臂-17;

扭矩横杆-18;纵杆-19;

第一框架-20;活动扣-21;

第一安装件-22;第二安装件-23;

弹扣-24;第一安装孔-25;

凸粒-27;第二安装孔-28;

第一管扣件-29;第二管扣件-30;

通孔-31;第一支承键-32;

第二支承键-33;第一支撑脚-34;

第一支撑柱-35;第二支撑柱-36;

第一支撑孔-37;第一导正柱-39;

第一限位环-40;凹位部-41;

头部活动架-42;第一活动架-43;

第二活动架-44;第一固定架-45;

第二固定架-46;第二框架-47;

支撑片-48;第二支撑脚-49;

主体板-51;操作板-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电动床,如图1-图4所示,包括床架01,置于床架01上的床板02,以及驱动床板02升降的电动推杆03,电动推杆03包括进行伸缩配合的电机04和活动推杆05。床架01包括支撑脚架07和安装于支撑脚架07上的床板支撑架08,床板支撑架08包括固定架09和活动架10,固定架09固定于支撑脚架07上,活动架10可相对支撑脚架07发生升降。固定架09上设有电动推杆支撑座11。

电动推杆支撑座11包括臂爪12和安装臂13,电机支撑座11通过臂爪12固定于固定架09上。活动推杆05的一端铰接于活动架10上,另一端与电机04伸缩配合,电机04铰接于安装臂13上。臂爪12包括固定于床架01上的条臂14,以及在电动推杆03施加推力时反向抓紧床架01以加强支撑力的卡爪15。卡爪15设置于条臂14的一端,安装臂13固定于条臂14上,安装臂13与条臂14之间构成锐角。安装臂13与条臂14之间的锐角呈35~40°。该角度设计便于电动推杆03在推动活动架时施加的力力度合理,当角度太小时,电动推杆03需要施加更大推力,降低电机的寿命;当角度太大时,占用空间大,不利于产品的包装运输。

臂爪12呈l形或者钩形,安装臂13为弧形臂,弧形臂包括锁固于条臂14上的第一连接端和用于安装电动推杆03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弧形臂的臂宽由所述第二连接端往所述第一连接端逐渐变大,增加支撑力。卡爪15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条臂14的同一侧,并且朝向活动架10设置。

所述弧形臂包括第一弧形臂16和第二弧形臂17,第一弧形臂16和第二弧形臂17相平行设置,相应连接于条臂14沿长度方向的侧端沿上。

进一步地,活动架10包括对应于电动床头部的头部活动架42和对应于电动床尾部的脚部活动架,固定架09设置于电动床的中部,固定床09位于头部活动架42和脚部活动架之间。所述脚部活动架包括第一活动架43和第二活动架44。

固定架09包括第一固定架45和第二固定架46,第一固定架45与第二固定架46之间铰接在一起,头部活动架42与第一固定架45之间铰接在一起,第一活动架43与第二固定架46之间铰接在一起,第二活动架44与第一活动架43之间铰接在一起,并且第二活动架44与第二固定架46之间设有活动连杆06,提供一定支撑力。便于第一活动架44与第二活动架44之间受到电动推杆03施加的推力后形成倒v型结构,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与放松状态下的腿部弯曲程度相匹配。

支撑脚架07包括第一框架20、第二框架47和若干个第一支撑脚34。若干个第一支撑脚34安装于第一框架20或者第二框架47上。活动连杆06的一端安装于第二框架47上。本实施例中,电动床为常规的方形床,对应于电动床边角处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脚34。第一框架20和第二框架47独立设置,并且拼接在一起,共同形成电动床的框架。第一固定架45与第一框架20锁固在一起,头部活动架42对应于第一框架20设置。第二固定架46与第二框架47锁固在一起,脚部活动架(即第一活动架43和第二活动架44)对应于第二框架47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45与头部活动架42之间,以及第二固定架46与第一活动架43之间分别设有电动推杆03。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一固定架45和第二固定架46分别设有电动推杆支撑座11。两电动推杆支撑座11相背设置。下面以设置于第二固定架46的电动推杆支撑座11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固定架46包括扭矩横杆18和与扭矩横杆18相垂直设置的纵杆19,扭矩横杆18位于靠近第一活动架43的位置。条臂14锁固于纵杆19上,扭矩横杆18为方形杆,臂爪12呈l形,卡爪15与条臂14共同形成直角部,该直角部扣于方形杆上,因此,卡爪15位于靠近第一活动架43的位置,条臂14上与卡爪15相对的一端位于远离第一活动架43的位置。以活动推杆05伸出的方向为前,这样,在活动推杆05施力推动第一活动架43时,电动推杆支撑座11相应受到向后的压力,进而带动卡爪15抓牢于扭矩横杆18上,使得电动推杆支撑座11受力稳定,进而电动推杆03可比较轻松地施力于第一活动架43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扭矩横杆18还可为圆形杆,卡爪15与条臂14共同形成凹弧部,该凹弧部扣于圆形杆上。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固定架09上设有床架收折机构。床架收折机构包括活动扣21,收折支撑架、第一安装件22和第二安装件2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件22同时为第一固定架45的一部分,第二安装件23同时为第二固定架46的一部分。

活动扣21铰接于第一安装件22,第二安装件23内设有弹扣24,第二安装件23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5,弹扣24具有从第一安装孔25穿出而凸出于第二安装件23外的凸粒27。活动扣21为l型扣板,具有主体板51和垂直于主体板51设置的操作板52,主体板5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安装件22,操作板52与主体板51的铰接端对应设置。操作板52(即活动扣21)对应于凸粒27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8,第二安装孔28的形状和大小与凸粒27相匹配。

第一安装件22为第一管扣件29,第二安装件23为第二管扣件30,弹扣24为v型弹扣,所述v型弹扣的两开口端分别发生弹性形变抵靠于第二安装件23的内侧壁,凸粒27位于所述v型弹扣的其中一个开口端。第二管扣件30上开设有便于所述v型弹扣安装于第二管扣件30内部的通孔31。优选地,第一管扣件29和第二管扣件30设置于电动床的中部,二者之间虚拟形成折线。第一管扣件29为横杆,第一管扣件29与第一固定架45的扭矩横杆18相平行设置,第二管扣件29为横杆,第二管扣件29与第二固定架45的扭矩横杆相平行设置。固定架09和活动架10共同于上述折线的一侧形成第一收折件,于上述折线的另一侧形成第二收折件。第一收折件和第二收折件之间通过收折支撑架以可收折的方式实现连接。锁固时,活动扣21扣于第二安装件23上,凸粒27依次穿出第一安装孔25和第二安装孔28。活动扣21凸粒27的定位,锁固于第一安装件22和第二安装件23之间,使得第一收折件和第二收折件处于锁定状态,可稳定保持展开状态。解锁时,由于v型弹扣具有弹性,因此,可手动按压凸粒27或者直接掰动活动扣21时凸粒27受到挤压力,进而往第一安装件25的内部缩回,而后第二安装孔23脱离凸粒27的限位,最终活动扣21可发生转动,使得第一收折件和第二收折件处于解锁状态。

收折支撑架包括立设于第一安装件22上的第一支承键32和立设于第二安装件23上的第二支承键33,第一支承键3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件22上,第二支承键3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件23上,第一支承键32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承键33的另一端相铰接在一起。第一支承键32和第二支承键33之间的铰接处与第一安装件22和第二安装件23之间形成一定高度差,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一收折件和第二收折件提供翻折空间,其高度差的大小可依据收折件的厚度等因素进行设计,在此不予限定。上述铰接处可在收折件发生收折时发挥支点的作用。收折后,大大减小本实用新型电动床的占用空间,便于包装运输。

第一支承键32的键宽由其一端往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二支承键33的键宽由其一端往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变大,可增加支承键32的支撑力。所述床架收折机构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收折支撑架,方便收折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收折支撑架设置于床板02的下方,收折时,第二收折件借助收折支撑架的铰接处的支撑而翻折至第一收折件上,完成收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支撑脚34为高度可调的床架支撑脚。第一支撑脚34包括第一支撑柱35和第二支撑柱36,第一支撑柱35内设有第一支撑孔37,第二支撑柱36的连接端凸设有第一导正柱39,第一导正柱39与第一支撑孔37相匹配,第一支撑柱35的连接端的周沿形成第一限位环40,第二支撑柱36的连接端缩径设计形成凹位部41,第一限位环40与凹位部41相匹配。

第一支撑柱35为管柱,其内部设有沿第一支撑柱35的径向方向设置的支撑片48,第一支撑孔37设置于支撑片48上,第一支撑孔37为螺纹孔,第一导正柱39为螺纹柱。第一导正柱39的高度大于第一限位环40的高度。第一支撑脚34在拼接时,第一导正柱39受第一支撑孔37的限位,可防止第二支撑柱36发生偏心移动,第一导正柱39具有导正作用,引导凹位部41准确快速地与第一限位环40装配在一起,对位准确。第一限位环40对第二支撑柱36也具有支撑和导正作用。此外,第一导正柱39在使用过程中,可加强支撑脚的支撑力和结构稳定性,具有支撑作用。

为了增加电动床的支撑稳定性,床架还包括第二支撑脚49,第二支撑脚49对应于电动床的上述折线位置设置,第二支撑脚49固定于活动扣21的主体板51上,可随活动扣21的活动发生转动以实现收折。第二支撑脚49与第一支撑脚34的区别在于:第二支撑脚还包括第三支撑柱,以第二支撑柱36与第一支撑柱35相连接的连接端为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第二支撑柱36的第二连接端的周沿形成第二限位环,第二支撑柱36内设有第二支撑孔,第三支撑柱的连接端凸设有第二导正柱,第二导正柱与第二支撑孔相匹配。需要说明的是,(1)第三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53的拼接方法与上述第一支撑柱35与第二支撑柱36的拼接方法相同,在此不予累述。(2)支撑脚含有支撑柱的数量和高度可考虑所需床的高度。便于收纳等因素进行设计,比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脚34和第二支撑脚49的高度相同,但是各第一支撑脚34分别由两个支撑柱拼接形成,当第一收折件和第二收折件收折后,第一支撑脚34位于头部活动架42与脚部活动架之间,第二支撑脚49位于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之间,这样可缩小电动床整体的占用空间。为了便于第一固定架45和第二固定架46实现收折,将与主体板51的连接的支撑柱矮小化,最终第二支撑脚49的支撑柱数量多于第一支撑脚34的支撑柱数量。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