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麻辣烫出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1303发布日期:2021-02-09 10:0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自助麻辣烫出餐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助麻辣烫出餐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现代都市工作生活中,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休闲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外出就餐,从社区的居民到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学业紧张的学生族,都倾向于外出解决饮食问题。顺应这一社会趋势,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餐饮业的发展也在加快。如今,市面上涌现出了许多智能餐厅、无人餐厅,配合着机器人、机械手,实现自动烹饪、传菜、点单等功能,以此代替服务人员工作,实现餐厅的无人化、智能化服务。这样,一方面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顺应了未来餐厅的发展进程。显然,餐厅的智能化、无人化已是必然趋势。在众多食材中,麻辣烫作为一种受众较广的食物,由于其烹煮便捷、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麻辣烫的烹饪十分方便,将各种菜料放入汤锅内煮熟,然后将菜料捞出并加入相应的调味品即可食用,并且麻辣烫的菜料多种多样,可选择性高。
[0003]
但是,在麻辣烫受欢迎的同时意味着就餐时间就餐人数较多,同时的烹饪数量较多,因此麻辣烫店在就餐时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实现点菜、排号、烹煮和出餐,工作人员任务繁忙,容易出错。
[0004]
因此,如何实现麻辣烫自助点单、无人烹煮和出餐,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助麻辣烫出餐机,包括主控计算机、出料模块、加工模块和出餐模块,消费者在主控计算机出进行点餐,主控计算机控制出料模块的出料柜送出相应食材,食材掉落在出料传输带上传输至加工模块的煮菜槽中的煮菜漏网内,加热煮菜槽中的煮汤烹煮食材,且煮菜漏网随煮菜槽的旋转带旋转移动,待食材煮熟并移动至接餐口处时,升降柱旋转带动煮菜漏网上升并旋转至送餐传送带上方,煮菜漏网底部打开,食材掉落至送餐传输带上的餐碗中,固体料罐向餐碗中加料,餐碗随送餐传输带移动至出餐传输带上,佐料罐向餐碗添加作料,餐碗随送餐传输带移动至出餐口,同时播报餐号提醒客人取餐,本发明节省人工劳动力,实现自主点餐、加工和取餐,方便快捷。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自助麻辣烫出餐机,包括:主控计算机、出料模块、加工模块和出餐模块;所述出料模块包括储料柜和出料传输带,所述储料柜出口正对所述出料传输带;所述加工模块包括煮菜槽和送餐传输带;所述送餐传输带靠近所述煮菜槽一侧放置;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煮菜槽的正上方;所述出餐模块包括出餐传输带;所述送餐传输带与所述出餐传输带垂直贴近放置;所述主控计算机电连接所述出料传输带、所述送餐传输带和所述出餐传输带。
[0008]
优选的,所述储料柜分隔为若干层柜格,每个所述柜格中设置有传送带、若干餐盒和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传送带旋转,所述餐盒固定安装在所述传送带表面;所述传送带水平放置,所述传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柜格出口处;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主控计算机。
[0009]
优选的,所述出料传输带水平设置,且低于所述储料柜出口;所述出料传输带的所述出料口为梯形出口,所述梯形出口位于所述煮菜槽正上方。
[0010]
优选的,所述煮菜槽上边缘设置有旋转带,所述旋转带上通过设置的升降柱安装有煮菜漏网,所述梯形出口掉落的食材恰好掉落在所述煮菜漏网中;所述煮菜漏网跟随所述旋转带沿所述煮菜槽上边缘内侧移动;所述煮菜漏网在所述升降柱的带动下升高并旋转至所述送餐传输带上方;所述煮菜漏网底部设置有自动开口,自动开口电连接主控计算机。
[0011]
优选的,所述升降柱为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带上;所述煮菜漏网的安装座套设在所述滚珠丝杠外壁;且所述升降柱一侧的所述旋转带上固定安装有l型柱,当所述煮菜漏网沿所述升降柱上升至脱离所述煮菜槽时,所述升降柱反向旋转,所述l型柱限制所述煮菜漏网旋转。
[0012]
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杠顶部设置有卡柱,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柱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煮菜漏网随所述滚珠丝杠转动上升或下降,当所述煮菜漏网上升至脱离所述煮菜槽并且所述上升至所述卡柱与所述卡槽可接时,所述煮菜漏网在所述滚珠丝杠的带动下水平旋转;当所述滚珠丝杠反向旋转,所述卡柱脱离所述卡槽,且所述煮菜漏网跟随所述滚珠丝杠反向旋转。
[0013]
优选的,所述煮菜槽为椭圆形槽,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煮菜槽包括电机一和所述电机二,所述电机一驱动所述旋转带,所述电机二驱动所述升降柱;所述电机一和所述电机二电连接所述主控计算机。
[0014]
优选的,所述送餐传输带接餐口处设置有若干固体料罐;所述送餐传输带和所述出餐传输带交汇处设置有若干汤料罐;所述出餐传输带的出餐口处设置有若干佐料罐;所述固体料罐、所述汤料罐和所述佐料罐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且底部均连接有管路;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电动控制阀;所述固体料罐的所述管路的出口位于所述送餐传输带上方,所述汤料罐和所述佐料罐的所述管路的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出餐传输带上方;所述电动控制阀电连接所述主控计算机。
[0015]
优选的,所述固体料罐连接有气压泵,所述气压泵电连接所述主控计算机。
[0016]
优选的,所述固体料罐有若干个,分别盛放葱和蒜等固体佐料;所述佐料罐有若干个,分别盛放麻酱、花生碎、麻油和辣油等小颗粒或流动佐料;所述汤料罐有若干个,分别盛放辣汤、清汤和老汤等各种口味的汤料。
[0017]
优选的,所述送餐传输带上放置餐碗,所述固体料罐的所述出口位于所述餐碗正上方;所述餐碗在所述送餐传输带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出餐传输带上,所述出餐传输带与所述送餐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将所述餐碗移动至所述出餐口,所述佐料罐的所述出口位于所述餐碗正上方。
[0018]
优选的,所述出料传输带两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边缘略低于最底层的所述柜格。
[0019]
优选的,所述出餐机构包括固定架、万向滚珠台和抬升机构;所述万向滚珠台和所述抬升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万向滚珠台位于所述出餐传输带的所述出餐口
处,所述万向滚珠台与所述出餐传送带齐平;所述抬升机构包括顶板、底板、侧板和旋转臂,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旋转臂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侧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侧面,当所述旋转臂垂直时,所述底板上平面与所述万向滚珠台齐平;所述旋转臂连接电机三,所述万向滚珠台和所述电机三连接所述主控计算机。
[0020]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助麻辣烫出餐机及操作方法,自助麻辣烫出餐机包括主控计算机、出料模块、加工模块和出餐模块,主控计算机连接控制出料模块、加工模块和出餐模块,客人在主控计算机上完成点菜下单和排号,主控计算机下达出料指令给出料模块,出料模块根据客人点菜内容选出相应食材传输至加工模块,加工模块烹煮选出的食材,待食材被煮熟之后通过加工模块设置的升降柱将煮菜漏网抬升并旋转至餐碗正上方,打开煮菜漏网底部煮好的食材掉落进餐碗中,向送餐传输带上的餐碗添加固体料,并传送至出餐模块,在出餐模块进行佐料的添加和出餐,实现了从点餐到烹煮到出餐的一系列自助服务,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助麻辣烫出餐机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柜格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11-储料柜,111-传送带,112-餐盒,12-出料传输带,13-梯形出口,14-防护罩,21-煮菜槽,211-旋转带,212-升降柱,213-煮菜漏网,214-l型柱,22-送餐传输带,23-餐碗,24-固体料罐,31-出餐传输带,32-汤料罐,33-佐料罐,4-支架,5-电动控制阀,61-固定架,62-万向滚珠台,631-顶板,632-底板,633-侧板,634-旋转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助麻辣烫出餐机,包括:主控计算机、出料模块、加工模块和出餐模块;出料模块包括储料柜11和出料传输带12,储料柜11出口正对出料传输带12;加工模块包括煮菜槽21和送餐传输带22;送餐传输带22靠近煮菜槽21一侧放置;出料传输带的出料口位于煮菜槽21的正上方;出餐模块包括出餐传输带31;送餐传输带22与出餐传输带31垂直贴近放置;主控计算机电连接出料传输带、送餐传输带22和出餐传输带31。
[002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储料柜11设置有若干层柜格,每个柜格中设置有传送带111、若干餐盒112和电机;电机带动传送带111旋转,餐盒112固定安装在传送带111上;传送带111水平放置,传送带111的一端位于柜格出口处,且突出柜格出口,食材掉落时
直接掉落在出料传输带上;电机电连接主控计算机。餐盒112内放置食材,主控计算机选取控制柜格内的电机工作,令传送带111旋转,通过传送带111旋转带动餐盒112移动,当餐盒112移动至柜格出口处时,餐盒112随传送带111沿圆弧轨迹向下旋转,餐盒112开口逐渐向下倾斜,直至餐盒112旋转至开口向下,食材在此过程中掉落出柜格至出料传输带12上。
[0028]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储料柜11为低温保鲜柜。
[0029]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出料传输带12水平设置,且低于储料柜11出口;出料传输带12的出料口为梯形出口13,梯形出口13位于煮菜槽21正上方。梯形出口将食材归拢在一起,避免掉落造成浪费。
[0030]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煮菜槽21上边缘设置有旋转带211,旋转带211上通过设置的升降柱212安装有煮菜漏网213,梯形出口掉落的食材恰好掉落在煮菜漏网213中;煮菜漏网213跟随旋转带211沿煮菜槽21上边缘内侧移动;煮菜漏网213在升降柱212的带动下升高并旋转至送餐传输带22上方;煮菜漏网213底部设置有自动开口,自动开口电连接主控计算机。
[0031]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柱212为滚珠丝杠,滚珠丝杠固定安装在旋转带211上;煮菜漏网213的安装座套设在滚珠丝杠外壁;且升降柱212一侧的旋转带211上固定安装有l型柱214。当滚珠丝杠正向旋转时,煮菜漏网213在煮菜槽21内壁的阻碍作用下仅进行上升移动,当煮菜漏网213上升至脱离煮菜槽21时,随滚珠丝杠水平旋转至送餐传输带22上方;当滚珠丝杠反向旋转时,煮菜漏网213跟随旋转至煮菜槽21上方并与l型柱214接触,l型柱214阻止煮菜漏网213旋转,滚珠丝杠继续旋转则煮菜漏网213沿滚珠丝杠下降。
[0032]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滚珠丝杠顶部设置有卡柱,安装座上设置有与卡柱相配合的卡槽;卡槽横截面为三角形;煮菜漏网213随滚珠丝杠转动上升或下降,当煮菜漏网213上升至脱离煮菜槽21并且上升至卡柱与卡槽可接时,煮菜漏网213在滚珠丝杠的带动下水平旋转;当滚珠丝杠反向旋转,卡柱脱离卡槽,且煮菜漏网213跟随滚珠丝杠反向旋转。
[0033]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煮菜槽21为椭圆形槽,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煮菜槽21包括电机一和电机二,电机一驱动旋转带211,电机二驱动升降柱212;电机一和电机二电连接主控计算机。
[0034]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送餐传输带22接餐口处设置有若干固体料罐24;送餐传输带22和出餐传输带31交汇处设置有若干汤料罐32;出餐传输带31的出餐口处设置有若干佐料罐33;固体料罐24、汤料罐32和佐料罐33固定安装在支架4上,且底部均连接有管路;管路上设置有电动控制阀5;固体料罐24的管路的出口位于送餐传输带22上方,汤料罐32和佐料罐33的管路的出口位于出餐传输带31上方;电动控制阀5电连接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控制电气控制阀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在下方的餐碗23中相应的调味料。
[0035]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送餐传输带22与出餐传输带31齐平,送餐传输带22低于煮菜槽21上边缘。
[0036]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固体料罐24连接有气压泵,气压泵电连接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控制气压泵向固体料罐24加压,使得固体料通过电动控制阀5掉落至餐碗23中。
[003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固体料罐24有若干个,分别盛放葱和蒜等固体佐
料;佐料罐33有若干个,分别盛放麻酱、花生碎、麻油和辣油等小颗粒或流动佐料;汤料罐32有若干个,分别盛放辣汤、清汤和老汤等各种口味的汤料。
[0038]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送餐传输带22上放置餐碗23,固体料罐24的出口位于餐碗23正上方;餐碗23在送餐传输带22的带动下移动至出餐传输带31上,出餐传输带31与送餐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将餐碗23移动至出餐口,佐料罐33的出口位于餐碗23正上方。
[0039]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出料传输带12两侧设置有防护罩14,防护罩14上边缘略低于最底层的柜格。防护罩14防止从柜格内掉落出的食材散落到出料传输带12之外。
[0040]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出餐机构包括固定架61、万向滚珠台62和抬升机构;万向滚珠台62和抬升机构固定安装在固定架61上,万向滚珠台62位于出餐传输带31的出餐口处,万向滚珠台62与出餐传送带31齐平;抬升机构包括顶板631、底板632、侧板633和旋转臂634,顶板631固定在固定架61上,侧板633固定在顶板631上,旋转臂634一端旋转连接在侧板633上,另一端连接在底板632侧面,当旋转臂634垂直时,底板632上平面与万向滚珠台62齐平;旋转臂634连接电机三,万向滚珠台62和电机三连接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控制万向滚珠台62上的滚珠转动,从而移动餐碗至底板上,再控制驱动电机三令旋转臂634旋转抬升底板,当旋转臂634旋转90
°
后底板632被抬升并与顶板631平行,消费者可不用弯腰进行取餐。
[0041]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控计算机上显示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助下单点菜。
[0042]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食材分为扛煮食材和易熟食材,当消费者所点菜单中包括扛煮食材和易熟食材时,分批输送食材至煮菜漏网213中,先加入扛煮食材,设定该煮菜漏网213随旋转带211旋转的周期,再加入易熟食材,再次经过一个旋转周期的烹煮后,将煮菜漏网213中的食材由自动开口掉落到已经由固体料罐24加入固体料的餐碗23中,再通过送餐传输带22和出餐传输带31侧边设置的汤料罐32和佐料罐33进行加料后,传送至出餐口,在出餐传输带31的带动下,餐碗23移动至出餐机构上,出餐机构将餐碗抬升送出实现出餐,同时便于消费者取餐。
[0043]
实施例
[0044]
消费者在主控计算机处扫描显示的二维码,在移动客户端上进行自助下单点菜,主控计算机接收消费者下单,并规定当前订单餐号,储料罐中每个柜格存放不同食材,主控计算机根据菜单控制相应柜格中的旋转链条转动,如果菜单中有扛煮食材,则先选择存放扛煮食材的柜格,餐盒旋转至旋转链条最高处时,翻转扣下,餐盒中的食材掉落在出料传输带上,出料传输带启动,传输食材至梯形出口,食材沿梯形出口掉落至煮菜漏网内,加热煮菜槽内的煮汤,烹煮煮菜漏网内的食材,当煮菜漏网旋转一周,同上述过程向煮锅内添加易熟食材,煮锅继续旋转加热一周,当煮菜漏网旋转至送餐传输带的接餐口对应位置时,主控计算机控制电机二驱动升降柱旋转,煮菜漏网在煮菜槽壁的阻碍作用下沿升降柱上升,当上升至煮菜漏网脱离煮菜槽,且卡柱与卡槽卡接时,煮菜漏网随升降柱旋转至送餐传输带上方,主控计算机首先控制固体料罐的电动控制阀和气压泵开启,向送餐传输带上的餐碗内加入葱、姜、蒜等,然后餐碗随送餐传输带移动至煮菜漏网正下方,然后主控计算机控制
煮菜漏网自动开口打开,食材掉落在下方的餐碗中,关闭底部开口,升降柱反向旋转,煮菜漏网转回煮菜槽中,餐碗随送餐传输带移动至出餐传输带上,主控计算机分别控制汤料罐和佐料管的电动控制阀向餐碗中添加汤料以及麻酱、花生碎、发油和辣油等作料,添加佐料完毕,出餐传输带传输餐碗至出餐口,餐碗在出餐传输带的带动下移动至万向滚珠台上,主控计算机控制万向滚珠台的滚珠转动,将餐碗移送至抬升机构的底板上,然后主控计算机控制抬升机构的电机三工作,令旋转臂转动90
°
来抬升底板,同时主控计算机播报餐号提醒消费者取餐,消费者到抬升机构处不用弯腰即可进行取餐。
[0045]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04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