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清粉能力的出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4794发布日期:2020-02-07 22:2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可提高清粉能力的出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清粉能力的出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粉末冲调装置例如冲调配方奶粉的智能冲奶机、用于冲调咖啡的咖啡机等等中,其所使用的出粉装置通常会在粉仓的底部设置出粉口,粉仓中的粉末经由出粉口进行出粉,然后进行冲调动作。由于粉末例如奶粉本身的粘性或静电原因,常常会导致粉末粘在出粉口的内壁及底壁,长时间这样会造成出粉口被堵塞,影响出粉。而且,粘在出粉口内的粉末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影响冲调制品的卫生安全。另外,出粉口与粉仓为一体结构,如要对出粉口进行清洗时,需要先清空粉仓内的粉末才能进行清洗操作,会对冲调装置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有鉴于此,如何对出粉口进行有效清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在粉末出粉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清粉动作的可提高清粉能力的出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清粉能力的出粉装置,包括用于储存粉末的粉仓,所述粉仓的底部设置有出粉口,所述出粉装置还包括驱动部件、刮粉部件和转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转动件具有通孔,所述转动件安装在所述出粉口的底部外侧并使得所述通孔正对所述出粉口,所述转动件外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至所述粉仓底部用以支撑所述转动件,所述刮粉部件包括第一刮粉件、第二刮粉件和第三刮粉件,所述第一刮粉件固定于所述转动件的顶部且贴靠所述出粉口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刮粉件固定于所述出粉口内壁上且贴靠所述转动件内壁设置,所述第三刮粉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底部,且其部分结构贴靠所述转动件的底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粉口是圆筒形,所述转动件的顶面靠近所述通孔设有凹槽,所述出粉口位于所述凹槽内且贴靠所述凹槽的侧壁和底壁,所述第一刮粉件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粉口的外侧面和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凸起,所述出粉口的外侧面和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其中另一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粉口内壁上凸出设有悬挂件,所述第二刮粉件固定于所述悬挂件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位于所述粉仓底部,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转动件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或者同步带传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包括齿轮部和位于所述齿轮部底侧的圆环部,所述固定件贴靠所述齿轮部底侧套设于所述圆环部的外侧面,所述粉仓的底部设有连接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件卡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周向相对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末端形成第一缺口,所述连接件对应设有第二缺口,使得所述突出部的末端能够卡入所述第二缺口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刮粉件固定于所述突出部的底部,所述第三刮粉件包括用于避让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弯折结构和用于刮粉的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弯折结构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贴靠所述转动件的底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粉件与所述转动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刮粉件与所述出粉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三刮粉件与所述固定件为一体化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粉件为硅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清粉能力的出粉装置。在出粉口底部设置转动件,通过在出粉口、转动件及转动件的固定件上设置三套刮具进行清粉。第一刮粉件设置在转动件的顶部,出粉时随转动件转动用于对出粉口内壁上的积粉进行清除;第二刮粉件设置在出粉口的内壁上,当转动件转动时对转动件内壁上的积粉进行清除;第三刮粉件设置在固定件的底部,当转动件转动时对转动件底面上的积粉进行清除。这样,粉仓内的粉末进行出粉操作时,三套刮具同时进行清粉动作,大大减少粉末的粘附,防止出粉口堵塞,加速粉末的下漏,相对缩短冲调时间。另外,转动件及固定件为可拆卸安装,方便清洗、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粉装置的顶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粉装置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粉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与连接件连接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粉口处的底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粉口处的顶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清粉能力的出粉装置,该出粉装置例如为智能冲奶机的出粉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出粉装置也可以是咖啡机等其他冲调机器的出粉装置,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该出粉装置包括用于储存粉末,例如奶粉的粉仓10、驱动部件、刮粉部件、转动件12及固定件14,粉仓10的底部设置有出粉口16,本实施例中,出粉口16为圆筒形。转动件12安装在出粉口16的底部外侧,转动件12具有通孔18,且通孔18正对出粉口16,使得出粉口16和转动件12共同形成用以供奶粉下漏的出粉通道。固定件14设置在转动件12的外侧,并连接至粉仓10的底部用于支撑固定转动件12。驱动部件位于粉仓10的底部,并与转动件12驱动连接以驱动转动件12转动。

驱动部件包括电机20及与电机20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22,第一齿轮22与转动件12传动连接以驱动转动件12转动。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2为第二齿轮12,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12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1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传动,例如通过同步带传动。

转动件12安装在出粉口16的底部外侧。具体而言,如图3-4所示,转动件12的顶面靠近通孔18的内侧设有凹槽24,安装时出粉口16位于凹槽24内,且出粉口16的外侧面贴靠凹槽24的侧壁设置,出粉口16的底面贴靠凹槽24的底壁设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齿轮12包括齿轮部26和位于齿轮部26底侧与齿轮部26一体成型的圆环部28,凹槽24设置在齿轮部26的顶面上,齿轮部26与第一齿轮22啮合连接。固定件14贴靠齿轮部26底侧套设于圆环部28的外侧面上,使得齿轮部26搁置在固定件14上,从而将第二齿轮12支撑固定在出粉口16的底部,并在轴向上对第二齿轮12进行限位。

固定件14连接至粉仓10的底部。具体来说,请参考图5和图6,粉仓10的底部设有两个连接件30,这两个连接件30沿第二齿轮12的周向外围对称设置。固定件14包括主体部32及自主体部32周向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的两个突出部34,主体部32套设在圆环部28的外侧面上,突出部34与连接件30连接。固定件14与连接件30卡扣连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为自粉仓10底部向下延伸凸出的凸块,两个突出部34于其末端在沿周向相反的侧部形成第一缺口36,对应地,两个连接件30于其底部适合的位置在沿周向相反的侧部形成第二缺口38,使得固定件14能够通过逆时针旋转将突出部34的末端卡入连接件30的第二缺口38内,从而将固定件14固定在粉仓10的底部。固定件14与连接件30通过卡扣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当第二齿轮12需要清洗或者更换时,可以随时拆卸下来,给用户带来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将固定件14与连接件30通过设置缺口的方式进行卡扣连接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14与连接件30也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卡扣结构进行卡扣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固定。

为了进一步在轴向上对第二齿轮12进行限位,出粉口16的外侧面和凹槽24的侧壁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凸起,出粉口16的外侧面和凹槽24的侧壁的其中另一上设有用于与凸起配合的卡槽。请参考图3-4,本实施例中,出粉口16的外侧面上设置凸起40,凹槽24的侧壁上设置卡槽42,当第二齿轮12安装至出粉口16的外侧面时,凸起40嵌入卡槽42中,使得第二齿轮12与出粉口16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三套刮具分别对出粉口16内壁、转动件12内壁和底面上的积粉进行刮除。刮粉部件包括第一刮粉件44、第二刮粉件46和第三刮粉件48,其中,第一刮粉件44固定于转动件12的顶部且贴靠出粉口16内壁设置,当电机20转动时驱动第一齿轮22转动,第一齿轮22转动带动转动件12转动,转动件12转动时,第一刮粉件44随着转动件12转动用于刮除出粉口16内壁上的积粉;第二刮粉件46固定于出粉口16内壁上且贴靠转动件12内壁设置,当转动件12转动时,第二刮粉件46用于刮除转动件12内壁上的积粉;第三刮粉件48固定于固定件14的底部,且其部分结构贴靠转动件12的底面设置,当转动件12转动时,第三刮粉件48用于刮除转动件12底面上的积粉。也就是说,第一刮粉件44为动态刮具,第二刮粉件46和第三刮粉件48为静态刮具。

更具体地,转动件12为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24,第一刮粉件44固定于凹槽24的底壁上,第一刮粉件44的高度与出粉口16的高度相同。出粉口16的内壁上凸出设有悬挂件50,第二刮粉件46固定于悬挂件50的底部,悬挂件50与凹槽24的底壁之间具有一间隙,第二刮粉件46的底端与第二齿轮12的底端面平齐。第三刮粉件48固定于固定件14的突出部34的底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刮粉件48包括第一弯折结构52和第二弯折结构54,第一弯折结构52为用于避让固定件14的主体部32的弯折形状。第二弯折结构54包括第一弯折部56和第二弯折部58,其中第二弯折部58贴靠第二齿轮12的底面设置,且第二弯折部58的末端与第二齿轮12的内壁面平齐。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56贴靠圆环部28的外侧面设置。当在实际漏粉过程中,圆环部28的外侧面也有积粉时,可以刮除圆环部28外侧面上的积粉。

由于第一刮粉件44的高度与出粉口16的高度相同,而出粉口16的内壁面上凸出设有悬挂件50,当转动件12转动时,第一刮粉件44会碰到悬挂件50,影响刮粉。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刮粉件44设置为硅胶材料,当第一刮粉件44碰到悬挂件50时发生形变,通过悬挂件50与凹槽24的底壁之间的间隙后恢复原来的形状,继续刮粉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刮粉件44可以设置成与转动件12为一体化结构;第二刮粉件46可以设置成与出粉口16为一体化结构;第三刮粉件48可以设置成与固定件14为一体化结构。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一刮粉件44的高度设置为与出粉口16的高度相同,第二刮粉件46的底端设置为与第二齿轮12的底端面平齐,第三刮粉件48的第二弯折部58的末端设置为与第二齿轮12的内壁面平齐仅为例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设计需求也可以有不同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清粉能力的出粉装置。在出粉口底部设置转动件,通过在出粉口、转动件及转动件的固定件上设置三套刮具进行清粉。第一刮粉件设置在转动件的顶部,出粉时随转动件转动用于对出粉口内壁上的积粉进行清除;第二刮粉件设置在出粉口的内壁上,当转动件转动时对转动件内壁上的积粉进行清除;第三刮粉件设置在固定件的底部,当转动件转动时对转动件底面上的积粉进行清除。这样,粉仓内的粉末进行出粉操作时,三套刮具同时进行清粉动作,大大减少粉末的粘附,防止出粉口堵塞,加速粉末的下漏,相对缩短冲调时间。另外,转动件及固定件为可拆卸安装,方便清洗、更换。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